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健康頻道 > 推薦頭條 > 正文

健康頻道

太極文化 綻放健康之花
更新時間:2020-10-12 10:11:28    來源:焦作晚報

  圖① 教練帶領學員在習練太極拳。

  圖② 太極拳“六進”活動深受愛好者歡迎。


  太極拳是太極文化傳承最具國際性、國家性、大眾性的有效載體。近年來,我市深入挖掘太極康養價值,全方位、多層次實施“太極拳健康工程”,在全民健身活動中大力推進太極拳“六進”,讓太極康養風從焦作刮向全國、吹遍全球,進一步叫響了“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品牌。

  10月7日至9日,黃河文明與太極文化研討會在我市舉行,200餘名專家學者共話黃河文明和太極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對於焦作太極康養業的發展,專家學者有什麼建議?如何讓新的業態、新的推廣模式助力太極康養?為此,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太極康養價值需持續挖掘

  陰陽相濟、動靜相隨、剛柔相間等,是太極拳的技術特色,它的康養價值也越來越被人們認可。

  黃河文明與太極文化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中國曆史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高翔說,先賢仁人基於對河洛文化的領悟,融會了道、釋、儒、醫、兵多種思想理論,創建了剛柔相濟、虛實結合,內外兼修、動靜相隨的太極拳法。太極拳蘊含《周易》“仁義誠敬、剛柔並濟”的道德標準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人生哲學,它所追求的“三和諧”(即人體和諧、人際和諧和天人和諧),成為太極文化的核心理念。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世界太極拳藍皮書》主編李慎明自信地說,太極拳發展已進入傳承、推廣和發展的春天。太極拳曆經300多年的傳承和發展,現已傳遍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人數有4億之眾,成為世界上習練人數最多的一項運動方式。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太極拳以其獨特的健身效果備受世人青睞,太極拳首次進入國家戰略層麵,成為健康中國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已經吸引世界範圍內越來越多研究者的廣泛關注和深入研究。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基於鍾南山院士的肯定和推介,加之廣大太極拳人的一係列努力,太極拳“提高免疫力”“改善氣血和肺功能”的抗疫價值得到突顯,成為廣大民眾防疫抗疫的重要選項。

  太極康養高地建設成效初顯

  康養產業已成為重要的新興戰略產業,同時也是新常態下增進民生福祉的產業主陣地。

  今年焦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把培育壯大文化康養業,推進太極產業新城、太極體育健康產業園、雲階康養小鎮、印象·太極等項目,完善太極拳研學遊、體驗遊、養生遊等產品體係,叫響“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品牌作為2020年重點工作之一。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為打造太極文化康養高地,我市著力建設山水康養勝地、懷藥康養福地,放大資源優勢,做好高端個性文章;擴大覆蓋範圍,提升服務標準,創新建設模式,突出醫養結合,做好兜底線及普惠文章;厚植生態環境優勢,強化醫藥產業支持,發展高端康養地產,做好同頻共振文章;滿足中低端,做大高精端,全力構建富有焦作特色的多業態、全方位、融合化康養產業體係,打造千億康養產業集群,叫響“中原養生地”城市品牌。

  通過在全球範圍內舉辦百城千萬人太極拳演練,舉辦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暨雲台山旅遊節、國際留學生探訪中華源等一係列文化旅遊主題活動,通過線上線下宣傳營銷,我市強力打造了太極勝地和雲台山水兩大世界級品牌,大大提升了焦作文化旅遊目的地的良好形象,為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打下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我市成為中原經濟區文化康養業引領基地,以太極康養文化為引領的康養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高,文化康養產業經濟總量持續擴大,文化康養產業成為全市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和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

  我市立足太極文化、懷藥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旅遊資源,利用“旅遊+”“生態+”等模式,積極鼓勵優質醫療機構、旅遊服務機構與旅遊休閑基地合作,依托雲台山、青天河、陳家溝、嘉應觀等景區和北部淺山區、中部南水北調走廊、南部沿黃灘區等,規劃建設一批集創意、博覽、休閑、養生、養老等功能於一體的焦作文化旅遊康養基地,將太極康養文化與康養產業有機融合,把焦作打造成為全域發展的文化旅遊康養目的地。

  我市還大力開展太極拳普及推廣活動,壯大太極拳培訓產業,推動太極演藝事業發展,推進“太極+運動”養生項目建設,進一步打造了太極養生保健產業鏈。

  太極康養,在懷川大地方興未艾。

  太極康養前途光明大有可為

  為了充分發揮太極拳獨有的健身文化資源,打造中國太極拳健身文化品牌,從2012年開始,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著手策劃、論證並實施太極拳健康工程,通過品牌項目的實施,目前已基本實現了第一階段的“四個一”目標,即建立一個科學規範的技術體係、一個全麵覆蓋的組織網絡、一個競技交流的賽事平台和一個普及推廣的培訓係統。

  如何才能將“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品牌叫得更響、擦得更亮?市政協委員、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長、市太極拳健康養生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紹均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所謂康養,就是通過科學、係統的調養,促進身心康複的全過程。因此,太極康養成敗的關鍵是效果,是能否融入到健康中國偉大戰略,在維護人們全生命周期健康方麵發揮獨特的優勢。要做到這些,沒有科學研究的支撐和衛健專業人士的參與,很難有實質性的保障。他建議,太極康養有必要和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相融合,有必要與醫療機構、高等院校相結合,進而在遵從醫學科學、康複學共同原理機理的基礎上,發揮太極拳獨特優勢,形成特色。

  李慎明建議,用太極精神推動太極事業及太極文化產業的發展。為太極拳的發展定好位,樹立大太極拳觀念。建立國家級太極拳段位分級評審機製。進一步製定太極拳科學化、標準化健身普及版本。積極發展技擊太極拳,可製定太極拳競技項目的國際標準,先由國內和國際市場運作,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完善,並適時上升為國家標準,最終形成國際慣例,以讓太極拳的競技項目早日走入國際奧運會。把太極拳和太極文化納入國家的相關教育體係,盡快開辦太極文化和太極拳大學以及各類專業學校,積極推進太極拳產業發展。成立大型太極拳文化企業集團,從產業化入手做起,盡快結束當前存在的太極拳產業“一家一戶”作坊式經營局麵。


(記者 趙改玲/文 吉亞南/圖)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太極文化 綻放健康之花
    2020-10-12 10:11:28    來源:焦作晚報

      圖① 教練帶領學員在習練太極拳。

      圖② 太極拳“六進”活動深受愛好者歡迎。


      太極拳是太極文化傳承最具國際性、國家性、大眾性的有效載體。近年來,我市深入挖掘太極康養價值,全方位、多層次實施“太極拳健康工程”,在全民健身活動中大力推進太極拳“六進”,讓太極康養風從焦作刮向全國、吹遍全球,進一步叫響了“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品牌。

      10月7日至9日,黃河文明與太極文化研討會在我市舉行,200餘名專家學者共話黃河文明和太極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對於焦作太極康養業的發展,專家學者有什麼建議?如何讓新的業態、新的推廣模式助力太極康養?為此,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太極康養價值需持續挖掘

      陰陽相濟、動靜相隨、剛柔相間等,是太極拳的技術特色,它的康養價值也越來越被人們認可。

      黃河文明與太極文化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中國曆史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高翔說,先賢仁人基於對河洛文化的領悟,融會了道、釋、儒、醫、兵多種思想理論,創建了剛柔相濟、虛實結合,內外兼修、動靜相隨的太極拳法。太極拳蘊含《周易》“仁義誠敬、剛柔並濟”的道德標準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人生哲學,它所追求的“三和諧”(即人體和諧、人際和諧和天人和諧),成為太極文化的核心理念。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世界太極拳藍皮書》主編李慎明自信地說,太極拳發展已進入傳承、推廣和發展的春天。太極拳曆經300多年的傳承和發展,現已傳遍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人數有4億之眾,成為世界上習練人數最多的一項運動方式。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太極拳以其獨特的健身效果備受世人青睞,太極拳首次進入國家戰略層麵,成為健康中國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已經吸引世界範圍內越來越多研究者的廣泛關注和深入研究。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基於鍾南山院士的肯定和推介,加之廣大太極拳人的一係列努力,太極拳“提高免疫力”“改善氣血和肺功能”的抗疫價值得到突顯,成為廣大民眾防疫抗疫的重要選項。

      太極康養高地建設成效初顯

      康養產業已成為重要的新興戰略產業,同時也是新常態下增進民生福祉的產業主陣地。

      今年焦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把培育壯大文化康養業,推進太極產業新城、太極體育健康產業園、雲階康養小鎮、印象·太極等項目,完善太極拳研學遊、體驗遊、養生遊等產品體係,叫響“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品牌作為2020年重點工作之一。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為打造太極文化康養高地,我市著力建設山水康養勝地、懷藥康養福地,放大資源優勢,做好高端個性文章;擴大覆蓋範圍,提升服務標準,創新建設模式,突出醫養結合,做好兜底線及普惠文章;厚植生態環境優勢,強化醫藥產業支持,發展高端康養地產,做好同頻共振文章;滿足中低端,做大高精端,全力構建富有焦作特色的多業態、全方位、融合化康養產業體係,打造千億康養產業集群,叫響“中原養生地”城市品牌。

      通過在全球範圍內舉辦百城千萬人太極拳演練,舉辦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暨雲台山旅遊節、國際留學生探訪中華源等一係列文化旅遊主題活動,通過線上線下宣傳營銷,我市強力打造了太極勝地和雲台山水兩大世界級品牌,大大提升了焦作文化旅遊目的地的良好形象,為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打下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我市成為中原經濟區文化康養業引領基地,以太極康養文化為引領的康養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高,文化康養產業經濟總量持續擴大,文化康養產業成為全市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和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

      我市立足太極文化、懷藥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旅遊資源,利用“旅遊+”“生態+”等模式,積極鼓勵優質醫療機構、旅遊服務機構與旅遊休閑基地合作,依托雲台山、青天河、陳家溝、嘉應觀等景區和北部淺山區、中部南水北調走廊、南部沿黃灘區等,規劃建設一批集創意、博覽、休閑、養生、養老等功能於一體的焦作文化旅遊康養基地,將太極康養文化與康養產業有機融合,把焦作打造成為全域發展的文化旅遊康養目的地。

      我市還大力開展太極拳普及推廣活動,壯大太極拳培訓產業,推動太極演藝事業發展,推進“太極+運動”養生項目建設,進一步打造了太極養生保健產業鏈。

      太極康養,在懷川大地方興未艾。

      太極康養前途光明大有可為

      為了充分發揮太極拳獨有的健身文化資源,打造中國太極拳健身文化品牌,從2012年開始,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著手策劃、論證並實施太極拳健康工程,通過品牌項目的實施,目前已基本實現了第一階段的“四個一”目標,即建立一個科學規範的技術體係、一個全麵覆蓋的組織網絡、一個競技交流的賽事平台和一個普及推廣的培訓係統。

      如何才能將“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品牌叫得更響、擦得更亮?市政協委員、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長、市太極拳健康養生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紹均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所謂康養,就是通過科學、係統的調養,促進身心康複的全過程。因此,太極康養成敗的關鍵是效果,是能否融入到健康中國偉大戰略,在維護人們全生命周期健康方麵發揮獨特的優勢。要做到這些,沒有科學研究的支撐和衛健專業人士的參與,很難有實質性的保障。他建議,太極康養有必要和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相融合,有必要與醫療機構、高等院校相結合,進而在遵從醫學科學、康複學共同原理機理的基礎上,發揮太極拳獨特優勢,形成特色。

      李慎明建議,用太極精神推動太極事業及太極文化產業的發展。為太極拳的發展定好位,樹立大太極拳觀念。建立國家級太極拳段位分級評審機製。進一步製定太極拳科學化、標準化健身普及版本。積極發展技擊太極拳,可製定太極拳競技項目的國際標準,先由國內和國際市場運作,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完善,並適時上升為國家標準,最終形成國際慣例,以讓太極拳的競技項目早日走入國際奧運會。把太極拳和太極文化納入國家的相關教育體係,盡快開辦太極文化和太極拳大學以及各類專業學校,積極推進太極拳產業發展。成立大型太極拳文化企業集團,從產業化入手做起,盡快結束當前存在的太極拳產業“一家一戶”作坊式經營局麵。


    (記者 趙改玲/文 吉亞南/圖)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