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教育頻道 > 教育新聞 > 正文

教育頻道

[親子育兒]讓孩子遠離揠苗助長 家長須摒棄“學習=知識總量”誤區
更新時間:2023-11-3 15:29:24    來源:新華社

  早在2020年9月,教育部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中明文指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但仍有部分家長安排孩子“超前學習”,這到底是在幫孩子贏在起跑線,還是在揠苗助長毀其未來?

  有些家長表示:“雖然現在小學要求零起點教育,但還是有許多孩子在入學前就掌握了不少知識。進入小學後,提前打過基礎的孩子明顯學得輕鬆。為了不落後,我們課下還得幫孩子補習。早知道這樣,不如幼兒園就讓他把這些學會。”為了讓孩子升學之後起碼能跟上課程,不落人後,家長認為超前學習沒問題:反正早晚都要學。

  超前教育一定能收獲一個成功的神童嗎?記得曾經看過一則新聞:

  武漢的一名媽媽5年內花了12萬元給兒子傑瑞報了17個培訓班。傑瑞5歲時就學完了小學二年級的課程,小托福考試得了全國前三名。為此,小傑瑞每周隻能休息半天,每天都要學到晚上9點才回家。傑瑞上一年級時成績非常優秀,覺得老師講得很簡單,可到了二年級,他的成績卻開始下滑,從班裏的尖子生變成了中等生,漸漸地,他開始厭學、不寫作業、上課走神。本想培養孩子成為神童,但最後,傑瑞卻變成了媽媽最不想看到的“問題學生”——童年不快樂,成績也沒有比別人好。怎麼看都得不償失。

  也許這個故事有些極端,但是它充分暴露了超前教育的一些危害:這些孩子似乎早就喪失了“學習興趣”,難以應對挫折,而且缺乏同伴交往能力。這些能力的喪失,也許是毀滅性的。很多被家長要求超前學習的“高考狀元”“少年大學生”,最後不乏泯然眾人,甚至出現性格缺陷。這也是對超前教育危害性的警示。

  真正的學習能力,遠比知識總量更重要。社會之所以能販賣知識焦慮,讓家長爭先恐後地跳進超前教育的陷阱,其實是成功地利用了大多數家長對學習的誤解:他們誤以為“學習=知識總量”。但放在人的一生中,這個公式其實是不成立的。

  大腦的發育自有規律,揠苗助長違背人類天性。幼兒園的孩子腦發育還不成熟,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等方麵都存在局限。除了真正的天才兒童,大多數孩子的超前學習,其實就是死記硬背。這讓孩子的大腦不堪重負,產生心理壓力,還沒上小學就厭煩了學習——家長總抱怨孩子沒有學習興趣,其實,孩子的學習興趣很有可能是被家長親手掐斷的。而且,死記硬背的知識如果沒有真正被理解,也很難進入孩子的長時記憶,很快會被忘記。孩子徒勞一場,還失去了無憂無慮的快樂。

  在英國倫敦舉辦的“父母與0~3歲孩子”論壇上,專家就勸告父母不要將孩子的全部精力都安排在智力開發上。因為過度的智力開發和知識灌輸,根本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才是關鍵。這一點在孩子長大後體現得更為明顯。

  幼兒的最佳學習方式是在遊戲中學。很多家長認為,隻有趴在書桌前背書做題,才是學習。孩子在幼兒園玩沙子、在公園摘樹葉、對著動畫片哈哈大笑……這些都是玩耍。學習和玩耍是絕對對立的?這種觀念真的需要糾正了。對幼兒來說,遊戲本來就是他們學習新技能的重要方式。他們在遊戲中發展感知運動能力,提升認知水平,探索未知世界,通過遊戲規則來體驗人際交往,學習競爭與合作。

  被稱為“幼兒園之父”的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強調,遊戲就是幼兒活動的特點。“遊戲不僅形成了他整個未來生活的萌芽,也形成了他整個未來生活的核心”,幼兒在遊戲中能獲得生命、思想和全麵的內在滿足。比如,通過完成一個遊戲任務,孩子可以學會設置目標、迎接挑戰,從而獲得主動探索的興趣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自信;再比如,在集體遊戲中,孩子可以學習如何與他人協作,如何建立並遵守規則,如何解決矛盾衝突,從而發展出必備的社交技能……

  不用多說家長也能理解,這些積極心理品質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有多重要。而從小進行充分遊戲、發展出“遊戲性”品質,對幼兒成年甚至老年後,都會產生積極影響。有研究發現,成人的遊戲性能改變枯燥的日常,使生活變得有趣,同時改善人際關係。會玩的人也更容易接受新技術,對於能激發審美體驗的活動也更有熱情。

  綜合學習能力很強,還怕學不會知識嗎?

  中國留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常常讓美國學生自愧不如:美國學生算九九乘法都可能用計算器。因此,許多中國留學生的成績一開始要比本地學生好,特別是在理科成績上,這種優勢尤為明顯。但是在和美國同學討論、交流的時候,大部分中國學生變得沉默寡言,甚至插不上話。他們在社會活動中更難有展現的機會。到了畢業,美國學生不但在成績上趕超上來,而且在各類社會活動中表現優秀,綜合能力的優勢全麵體現出來。

  不僅如此,中國留學生擅長學知識但綜合能力不足的情況,也在與教授的交流中體現出來。研究顯示,語言功力不足、自學能力不足、表達被動、交流方式不直接等,都是中國留學生和美國教授在互動中經常遇到的困難。這也成為中國留學生學業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

  這些問題,關鍵不在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而是獨立思考、社交能力、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綜合能力不足的表現,也是缺乏自信心、創造力、求知欲、抗逆力,以及熱情與勇氣等積極心理品質的結果。而這些能力與心理品質,都是從幼兒開始就要培養的。如果把綜合能力與積極心理品質看成是學習的基礎工具和土壤——有了它們,還怕學不會知識嗎?

  所以,家長們不要再被知識焦慮裹挾了。隻有把“學習=知識總量”的錯誤觀念從腦海中劃掉,去培養孩子的綜合學習能力與積極心理品質,才能讓孩子無論在哪個人生階段、處於何種競爭環境之中,都表現得更穩、更出色。(作者:邊玉芳)(作者係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親子育兒]讓孩子遠離揠苗助長 家長須摒棄“學習=知識總量”誤區
    2023-11-3 15:29:24    來源:新華社

      早在2020年9月,教育部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中明文指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但仍有部分家長安排孩子“超前學習”,這到底是在幫孩子贏在起跑線,還是在揠苗助長毀其未來?

      有些家長表示:“雖然現在小學要求零起點教育,但還是有許多孩子在入學前就掌握了不少知識。進入小學後,提前打過基礎的孩子明顯學得輕鬆。為了不落後,我們課下還得幫孩子補習。早知道這樣,不如幼兒園就讓他把這些學會。”為了讓孩子升學之後起碼能跟上課程,不落人後,家長認為超前學習沒問題:反正早晚都要學。

      超前教育一定能收獲一個成功的神童嗎?記得曾經看過一則新聞:

      武漢的一名媽媽5年內花了12萬元給兒子傑瑞報了17個培訓班。傑瑞5歲時就學完了小學二年級的課程,小托福考試得了全國前三名。為此,小傑瑞每周隻能休息半天,每天都要學到晚上9點才回家。傑瑞上一年級時成績非常優秀,覺得老師講得很簡單,可到了二年級,他的成績卻開始下滑,從班裏的尖子生變成了中等生,漸漸地,他開始厭學、不寫作業、上課走神。本想培養孩子成為神童,但最後,傑瑞卻變成了媽媽最不想看到的“問題學生”——童年不快樂,成績也沒有比別人好。怎麼看都得不償失。

      也許這個故事有些極端,但是它充分暴露了超前教育的一些危害:這些孩子似乎早就喪失了“學習興趣”,難以應對挫折,而且缺乏同伴交往能力。這些能力的喪失,也許是毀滅性的。很多被家長要求超前學習的“高考狀元”“少年大學生”,最後不乏泯然眾人,甚至出現性格缺陷。這也是對超前教育危害性的警示。

      真正的學習能力,遠比知識總量更重要。社會之所以能販賣知識焦慮,讓家長爭先恐後地跳進超前教育的陷阱,其實是成功地利用了大多數家長對學習的誤解:他們誤以為“學習=知識總量”。但放在人的一生中,這個公式其實是不成立的。

      大腦的發育自有規律,揠苗助長違背人類天性。幼兒園的孩子腦發育還不成熟,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等方麵都存在局限。除了真正的天才兒童,大多數孩子的超前學習,其實就是死記硬背。這讓孩子的大腦不堪重負,產生心理壓力,還沒上小學就厭煩了學習——家長總抱怨孩子沒有學習興趣,其實,孩子的學習興趣很有可能是被家長親手掐斷的。而且,死記硬背的知識如果沒有真正被理解,也很難進入孩子的長時記憶,很快會被忘記。孩子徒勞一場,還失去了無憂無慮的快樂。

      在英國倫敦舉辦的“父母與0~3歲孩子”論壇上,專家就勸告父母不要將孩子的全部精力都安排在智力開發上。因為過度的智力開發和知識灌輸,根本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才是關鍵。這一點在孩子長大後體現得更為明顯。

      幼兒的最佳學習方式是在遊戲中學。很多家長認為,隻有趴在書桌前背書做題,才是學習。孩子在幼兒園玩沙子、在公園摘樹葉、對著動畫片哈哈大笑……這些都是玩耍。學習和玩耍是絕對對立的?這種觀念真的需要糾正了。對幼兒來說,遊戲本來就是他們學習新技能的重要方式。他們在遊戲中發展感知運動能力,提升認知水平,探索未知世界,通過遊戲規則來體驗人際交往,學習競爭與合作。

      被稱為“幼兒園之父”的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強調,遊戲就是幼兒活動的特點。“遊戲不僅形成了他整個未來生活的萌芽,也形成了他整個未來生活的核心”,幼兒在遊戲中能獲得生命、思想和全麵的內在滿足。比如,通過完成一個遊戲任務,孩子可以學會設置目標、迎接挑戰,從而獲得主動探索的興趣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自信;再比如,在集體遊戲中,孩子可以學習如何與他人協作,如何建立並遵守規則,如何解決矛盾衝突,從而發展出必備的社交技能……

      不用多說家長也能理解,這些積極心理品質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有多重要。而從小進行充分遊戲、發展出“遊戲性”品質,對幼兒成年甚至老年後,都會產生積極影響。有研究發現,成人的遊戲性能改變枯燥的日常,使生活變得有趣,同時改善人際關係。會玩的人也更容易接受新技術,對於能激發審美體驗的活動也更有熱情。

      綜合學習能力很強,還怕學不會知識嗎?

      中國留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常常讓美國學生自愧不如:美國學生算九九乘法都可能用計算器。因此,許多中國留學生的成績一開始要比本地學生好,特別是在理科成績上,這種優勢尤為明顯。但是在和美國同學討論、交流的時候,大部分中國學生變得沉默寡言,甚至插不上話。他們在社會活動中更難有展現的機會。到了畢業,美國學生不但在成績上趕超上來,而且在各類社會活動中表現優秀,綜合能力的優勢全麵體現出來。

      不僅如此,中國留學生擅長學知識但綜合能力不足的情況,也在與教授的交流中體現出來。研究顯示,語言功力不足、自學能力不足、表達被動、交流方式不直接等,都是中國留學生和美國教授在互動中經常遇到的困難。這也成為中國留學生學業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

      這些問題,關鍵不在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而是獨立思考、社交能力、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綜合能力不足的表現,也是缺乏自信心、創造力、求知欲、抗逆力,以及熱情與勇氣等積極心理品質的結果。而這些能力與心理品質,都是從幼兒開始就要培養的。如果把綜合能力與積極心理品質看成是學習的基礎工具和土壤——有了它們,還怕學不會知識嗎?

      所以,家長們不要再被知識焦慮裹挾了。隻有把“學習=知識總量”的錯誤觀念從腦海中劃掉,去培養孩子的綜合學習能力與積極心理品質,才能讓孩子無論在哪個人生階段、處於何種競爭環境之中,都表現得更穩、更出色。(作者:邊玉芳)(作者係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