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濟頻道 > 經濟新聞 > 正文

經濟頻道

貴州織金:從三個產業新麵貌看鄉村振興成果
更新時間:2023-7-24 15:18:58    來源:新華社

  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是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近日,記者走進織金縣,從三個產業新麵貌看到鄉村振興成果已經顯現。

  第一個新麵貌是當地形成了更大規模的食用菌產業集群。食用菌產業可以說是織金縣的傳統產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清香型紅托竹蓀,這種相對小眾的食用菌產自織金縣,尤其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當地的野生竹蓀在市場上曾非常緊俏,這也直接推動了當地發展竹蓀的製種、種植等產業。

  雖說有基礎,但多年的發展也沒能讓織金縣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為打開產業局麵,近年來,當地大力扶持本土竹蓀相關產業和通過招商引資發展其他品類的食用菌。

  比如,成立於2019年的貴州金蓀生物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竹蓀市場規模逐漸擴大的形勢下,大力發展竹蓀製種。公司副總經理李啟華告訴記者,去年公司生產800萬菌棒運往各地,產值近5000萬元,今年規模預計突破1000萬菌棒。

  通過招商引資,近年來,不少適宜織金縣發展的食用菌產業實現落地,覆蓋木耳、猴頭菇、香菇、平菇等多個品種。貴州織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甘乾輝來自福建,他告訴記者,在織金縣部分高海拔鄉鎮,因夏季氣候涼爽成為全國較為稀缺的能夠發展反季節平菇的地方,加上生態和水源較好,產品品質佳,走俏市場。織金縣食用菌專班工作人員高乙說,目前,織金縣食用菌種植麵積達到了2.83萬畝,成了農村群眾新的“錢袋子”。

  第二個新麵貌是發展起了獨具特色的皂角米產業。2018年,記者曾探訪織金縣貓場鎮的一家生產皂角米的家庭小作坊,小作坊的老板名叫謝偉,據他當時介紹,他因在外出務工時發現商機,加上老家種有皂角樹,決定返鄉創業,成為當地第一個做皂角米生意的人,當時幫助了不少農戶通過剝皂角米增收。

  時隔5年,記者再次來到貓場鎮,皂角米產業的發展速度令人感歎,這家昔日的小作坊早已變成了大工廠,謝偉也遠赴北京參加農產品展銷會。在工廠的展示區,擺放著各類皂角米加工產品,在皂角米直播帶貨的房間裏,記者看到快遞包裹堆了1米多高,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堆快遞包裹是一天的訂單,足足有1000多件,馬上就要發走。

  事實上,早在2018年縣裏就曾對皂角米產業進行了充分的調研和論證,後來決定挖掘潛在優勢,將其作為全縣的主導產業。時至今日,全縣已累計種植了皂角樹52.07萬畝,皂莢、皂角刺、皂角米等年產值達3.8億元。當地群眾告訴記者,他們在地裏種植皂角樹的同時,還會套種辣椒等經濟作物,實現一塊地上兩份收入。

  第三個新麵貌是擴種特色小麥成立大型的麵條加工廠。在織金縣,一提到吃麵條幾乎每個當地人想到的都是“白泥麵條”。“白泥麵條”產自織金縣白泥鎮,白泥鎮鎮長諶沿宏說,當地產出的小麥有著不錯的品質,且加工麵條使用山泉水和石磨工藝,麵條煮熟後口感筋道。

  在諶沿宏看來,發展“白泥麵條”產業,打開了白泥鎮的產業局麵。過去,有上百個大大小小的麵條加工作坊分布在白泥鎮的各個村莊,但受限於小麥的種植規模,不少麵粉還要從北方購買。去年,當地決定將小麥種植麵積擴大至7000畝,同時在鎮上建起了大型麵條加工廠。

  記者在新建的麵條加工廠看到,嶄新的加工設備已經陸續開始使用,鎮裏還從河北請來技術人員幫助調試機器。白泥鎮水營村村民高權做麵條加工多年,如今受邀來到新建成的麵條加工廠工作,他告訴記者,“白泥麵條”走上了規範化、規模化的生產軌道,將帶動更多老百姓致富。

文章編輯:李燦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貴州織金:從三個產業新麵貌看鄉村振興成果
2023-7-24 15:18:58    來源:新華社

  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是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近日,記者走進織金縣,從三個產業新麵貌看到鄉村振興成果已經顯現。

  第一個新麵貌是當地形成了更大規模的食用菌產業集群。食用菌產業可以說是織金縣的傳統產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清香型紅托竹蓀,這種相對小眾的食用菌產自織金縣,尤其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當地的野生竹蓀在市場上曾非常緊俏,這也直接推動了當地發展竹蓀的製種、種植等產業。

  雖說有基礎,但多年的發展也沒能讓織金縣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為打開產業局麵,近年來,當地大力扶持本土竹蓀相關產業和通過招商引資發展其他品類的食用菌。

  比如,成立於2019年的貴州金蓀生物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竹蓀市場規模逐漸擴大的形勢下,大力發展竹蓀製種。公司副總經理李啟華告訴記者,去年公司生產800萬菌棒運往各地,產值近5000萬元,今年規模預計突破1000萬菌棒。

  通過招商引資,近年來,不少適宜織金縣發展的食用菌產業實現落地,覆蓋木耳、猴頭菇、香菇、平菇等多個品種。貴州織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甘乾輝來自福建,他告訴記者,在織金縣部分高海拔鄉鎮,因夏季氣候涼爽成為全國較為稀缺的能夠發展反季節平菇的地方,加上生態和水源較好,產品品質佳,走俏市場。織金縣食用菌專班工作人員高乙說,目前,織金縣食用菌種植麵積達到了2.83萬畝,成了農村群眾新的“錢袋子”。

  第二個新麵貌是發展起了獨具特色的皂角米產業。2018年,記者曾探訪織金縣貓場鎮的一家生產皂角米的家庭小作坊,小作坊的老板名叫謝偉,據他當時介紹,他因在外出務工時發現商機,加上老家種有皂角樹,決定返鄉創業,成為當地第一個做皂角米生意的人,當時幫助了不少農戶通過剝皂角米增收。

  時隔5年,記者再次來到貓場鎮,皂角米產業的發展速度令人感歎,這家昔日的小作坊早已變成了大工廠,謝偉也遠赴北京參加農產品展銷會。在工廠的展示區,擺放著各類皂角米加工產品,在皂角米直播帶貨的房間裏,記者看到快遞包裹堆了1米多高,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堆快遞包裹是一天的訂單,足足有1000多件,馬上就要發走。

  事實上,早在2018年縣裏就曾對皂角米產業進行了充分的調研和論證,後來決定挖掘潛在優勢,將其作為全縣的主導產業。時至今日,全縣已累計種植了皂角樹52.07萬畝,皂莢、皂角刺、皂角米等年產值達3.8億元。當地群眾告訴記者,他們在地裏種植皂角樹的同時,還會套種辣椒等經濟作物,實現一塊地上兩份收入。

  第三個新麵貌是擴種特色小麥成立大型的麵條加工廠。在織金縣,一提到吃麵條幾乎每個當地人想到的都是“白泥麵條”。“白泥麵條”產自織金縣白泥鎮,白泥鎮鎮長諶沿宏說,當地產出的小麥有著不錯的品質,且加工麵條使用山泉水和石磨工藝,麵條煮熟後口感筋道。

  在諶沿宏看來,發展“白泥麵條”產業,打開了白泥鎮的產業局麵。過去,有上百個大大小小的麵條加工作坊分布在白泥鎮的各個村莊,但受限於小麥的種植規模,不少麵粉還要從北方購買。去年,當地決定將小麥種植麵積擴大至7000畝,同時在鎮上建起了大型麵條加工廠。

  記者在新建的麵條加工廠看到,嶄新的加工設備已經陸續開始使用,鎮裏還從河北請來技術人員幫助調試機器。白泥鎮水營村村民高權做麵條加工多年,如今受邀來到新建成的麵條加工廠工作,他告訴記者,“白泥麵條”走上了規範化、規模化的生產軌道,將帶動更多老百姓致富。

文章編輯:李燦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