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焦作旅遊 > 環遊世界 > 正文

焦作旅遊

“江口沉銀”最新考古成果再現明代社會曆史畫卷
更新時間:2022-11-18 9:05:13    來源:新華社
  記者17日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新發現一萬餘件文物,其中不乏明代藩王世子金印、大量張獻忠政權稅銀等包含重要曆史信息的珍貴文物,對研究明朝末年社會曆史具有重要意義。

  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原名彭山江口沉銀遺址,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內。1646年,農民起義首領張獻忠順岷江南下,在此遭遇伏擊,戰敗船沉,傳說中上千艘滿載金銀財寶的船沉於江底。2017年以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采用在江麵圍堰的方式開展科學考古,出水文物共計數萬餘件。“江口沉銀”遺址考古引起媒體和社會公眾極大關注,獲評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現場考古發掘領隊劉誌岩介紹,除了往年發現的金冊、銀冊、金錠、銀錠、西王賞功金幣、銀幣等珍貴文物,此次為配合岷江航電和河堤複建工程進行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又有新的斬獲。

  其中,發掘出水的“榮世子寶”金印為明代榮王世子所有,是明代冊封製度的又一重要物證;“永昌督理之印”銀印與2015年公安部門追繳回的“永昌大元帥印”金印的風格相似、鑄造時間相同,推測為李自成賜予張獻忠的軍隊,是研究明末清初政治曆史格局的珍貴材料;“欽賜崇德書院”鎏金銅印為明代皇家書院所有,對明代文化教育的研究非常重要;箭鏃、火銃和鉛彈等大量明代兵器的發現,反映了“江口之戰”的激烈程度。

  此次公布的出水文物曆史信息極為豐富,既有皇室禦用金寶、達官貴人所用服飾器物,也有明末農民起義政權稅銀,當時民間流行的首飾,還有江口之戰雙方使用的武器,涵蓋了明末政治、經濟、文教、軍事等方方麵麵。

  據了解,本次考古工作以搶救和保護珍貴文物、尋找古代戰場遺跡、確認遺址邊界為主要目的,運用磁法、電法和探地雷達等地球物理探測手段確定發掘區域,在發掘過程中采用三維掃描等技術記錄和提取出土文物信息,並通過考古工作平台對相關數據進行管理,保證了本次考古工作科學有效進行。

  “本次發掘找到了遺址南部邊界,但仍未發現遺址的北部邊界。下一步,我們將對文物進行保護修複和工藝研究,同時開展考古資料整理,並及時向社會公布。”劉誌岩說。

文章編輯:施筱雯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江口沉銀”最新考古成果再現明代社會曆史畫卷
    2022-11-18 9:05:13    來源:新華社
      記者17日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新發現一萬餘件文物,其中不乏明代藩王世子金印、大量張獻忠政權稅銀等包含重要曆史信息的珍貴文物,對研究明朝末年社會曆史具有重要意義。

      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原名彭山江口沉銀遺址,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內。1646年,農民起義首領張獻忠順岷江南下,在此遭遇伏擊,戰敗船沉,傳說中上千艘滿載金銀財寶的船沉於江底。2017年以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采用在江麵圍堰的方式開展科學考古,出水文物共計數萬餘件。“江口沉銀”遺址考古引起媒體和社會公眾極大關注,獲評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現場考古發掘領隊劉誌岩介紹,除了往年發現的金冊、銀冊、金錠、銀錠、西王賞功金幣、銀幣等珍貴文物,此次為配合岷江航電和河堤複建工程進行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又有新的斬獲。

      其中,發掘出水的“榮世子寶”金印為明代榮王世子所有,是明代冊封製度的又一重要物證;“永昌督理之印”銀印與2015年公安部門追繳回的“永昌大元帥印”金印的風格相似、鑄造時間相同,推測為李自成賜予張獻忠的軍隊,是研究明末清初政治曆史格局的珍貴材料;“欽賜崇德書院”鎏金銅印為明代皇家書院所有,對明代文化教育的研究非常重要;箭鏃、火銃和鉛彈等大量明代兵器的發現,反映了“江口之戰”的激烈程度。

      此次公布的出水文物曆史信息極為豐富,既有皇室禦用金寶、達官貴人所用服飾器物,也有明末農民起義政權稅銀,當時民間流行的首飾,還有江口之戰雙方使用的武器,涵蓋了明末政治、經濟、文教、軍事等方方麵麵。

      據了解,本次考古工作以搶救和保護珍貴文物、尋找古代戰場遺跡、確認遺址邊界為主要目的,運用磁法、電法和探地雷達等地球物理探測手段確定發掘區域,在發掘過程中采用三維掃描等技術記錄和提取出土文物信息,並通過考古工作平台對相關數據進行管理,保證了本次考古工作科學有效進行。

      “本次發掘找到了遺址南部邊界,但仍未發現遺址的北部邊界。下一步,我們將對文物進行保護修複和工藝研究,同時開展考古資料整理,並及時向社會公布。”劉誌岩說。

    文章編輯:施筱雯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