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焦作旅遊 > 環遊世界 > 正文

焦作旅遊

走,去清涼之地避暑消夏
更新時間:2023-7-11 10:34:13    來源:焦作日報

  今年夏天,我市早早進入“高溫超長待機模式”,市氣象台連續發布高溫紅色預警,“哪兒涼快去哪兒玩”成為眾多市民的選擇。本報為您尋了幾處清涼之地,伴隨記者的文字,讓大家共赴一場品味清涼夏韻的同遊。

  “太行博竹苑”:且聽風吟在竹間

  “哇,這麼多的竹子,簡直太震撼了!”7月3日,省、市文旅專家來到博愛縣博竹苑,大家對這個竹子的世界讚歎不已。

  “太行博竹苑”位於博愛縣城西3公裏處,是一個以竹林田園風光和竹文化為特色,集全域旅遊、社會培訓、康養醫養、科學教育(海河源頭、竹林七賢等元素)、南太行飲食文化等為一體的好去處。同時,也是全國竹子種類最多、最豐富的竹子主題公園。

  走進“太行博竹苑”,就感到一股清涼的氣息,目之所及全是竹。這裏的竹,品種豐富,有毛金竹、紅殼雷竹、短穗竹、黃竹等。據該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太行博竹苑”占地麵積1222畝,其中竹林占700餘畝,苑內栽種有斑竹、筠竹、羅漢竹等近90個品種,是我國黃河以北竹種資源最多的竹子專類園、北方最大的竹子基因庫和南竹北移馴化基地。其中的黃槽斑竹和兩相思竹(對花竹)是該苑特有竹種,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同時,這裏也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的主要活動區域。

  整個景區簡樸壯闊,野逸自由,極富詩情畫意,又蘊含深刻哲理,是一片超凡脫俗的陶然樂土。

  博愛被稱為“竹林之鄉”。博愛縣的竹林發展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戰國至西漢時期,堪稱北方竹林的活化石。博愛竹林是黃河流域以北地區最大麵積的人工栽培型竹林。博愛竹器叫清化竹貨,正是得益於“北方最大竹林”的資源優勢,曾被列入貢品。博愛竹器曾參加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萬國商品賽會,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遊“太行博竹苑”,購純正清化竹貨,夏日一大趣事也。

  書店圖書館:書墨香飄消夏暑

  每年的暑假,書店、圖書館都是人氣爆棚,今年暑假也不例外。

  7月7日11時許,記者在市圖書館看到,不管是自修室還是文學借閱室等閱覽室,已是座無虛席,涼爽的環境為讀者靜心讀書提供了方便。很多學生讀者,不是在寫作業就是在看書,那種專注、奮鬥的神態,是青春最好的樣子。

  在市新華書店,前來看書、買書的特別多:有的買教輔材料,有的買經典名著,有的則是席地而坐,在這裏閱讀起來。

  一名讀者說:“這裏有書也有空調,既能避暑也能看書,兩全其美。”

  據了解,為了滿足讀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市新華書店、市圖書館都提供“夜場”服務——市新華書店每天經營至21時,市圖書館每天開放至22時。

  除此之外,在暑期,市新華書店、市圖書館都將舉行經典閱讀等活動,市圖書館還舉行紅色電影放映活動。

  外麵夏日炎炎,室內清涼無比,市新華書店、市圖書館被市民稱為“夏日綠洲”。

  人防工程納涼點:端坐其中涼風迎

  市東方紅廣場人防工程避暑納涼點對公眾開放,上周經本報報道後,引來同城媒體紛紛跟進,也引起更多市民關注。

  昨日,記者再次來到這裏看到,在這裏避暑納涼的市民明顯多了起來,老年人在這裏健身、看電視,孩子們在這裏做作業、做遊戲等。“這裏離家近,陪女兒在這裏做作業,涼快又環保。”一名家長說。

  據了解,市東方紅廣場人防工程避暑納涼點麵積近3000平方米,設備設施齊全,配備有消防安全設備、通風設備、給水排水設施、供電照明設備,安排有專職工作人員進行維護管理,市民在這裏感到安全、舒適、便利。

  這裏的納涼時間為每日9時30分至17時30分,請市民文明納涼。

(記者 趙改玲)

文章編輯: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走,去清涼之地避暑消夏
    2023-7-11 10:34:13    來源:焦作日報

      今年夏天,我市早早進入“高溫超長待機模式”,市氣象台連續發布高溫紅色預警,“哪兒涼快去哪兒玩”成為眾多市民的選擇。本報為您尋了幾處清涼之地,伴隨記者的文字,讓大家共赴一場品味清涼夏韻的同遊。

      “太行博竹苑”:且聽風吟在竹間

      “哇,這麼多的竹子,簡直太震撼了!”7月3日,省、市文旅專家來到博愛縣博竹苑,大家對這個竹子的世界讚歎不已。

      “太行博竹苑”位於博愛縣城西3公裏處,是一個以竹林田園風光和竹文化為特色,集全域旅遊、社會培訓、康養醫養、科學教育(海河源頭、竹林七賢等元素)、南太行飲食文化等為一體的好去處。同時,也是全國竹子種類最多、最豐富的竹子主題公園。

      走進“太行博竹苑”,就感到一股清涼的氣息,目之所及全是竹。這裏的竹,品種豐富,有毛金竹、紅殼雷竹、短穗竹、黃竹等。據該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太行博竹苑”占地麵積1222畝,其中竹林占700餘畝,苑內栽種有斑竹、筠竹、羅漢竹等近90個品種,是我國黃河以北竹種資源最多的竹子專類園、北方最大的竹子基因庫和南竹北移馴化基地。其中的黃槽斑竹和兩相思竹(對花竹)是該苑特有竹種,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同時,這裏也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的主要活動區域。

      整個景區簡樸壯闊,野逸自由,極富詩情畫意,又蘊含深刻哲理,是一片超凡脫俗的陶然樂土。

      博愛被稱為“竹林之鄉”。博愛縣的竹林發展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戰國至西漢時期,堪稱北方竹林的活化石。博愛竹林是黃河流域以北地區最大麵積的人工栽培型竹林。博愛竹器叫清化竹貨,正是得益於“北方最大竹林”的資源優勢,曾被列入貢品。博愛竹器曾參加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萬國商品賽會,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遊“太行博竹苑”,購純正清化竹貨,夏日一大趣事也。

      書店圖書館:書墨香飄消夏暑

      每年的暑假,書店、圖書館都是人氣爆棚,今年暑假也不例外。

      7月7日11時許,記者在市圖書館看到,不管是自修室還是文學借閱室等閱覽室,已是座無虛席,涼爽的環境為讀者靜心讀書提供了方便。很多學生讀者,不是在寫作業就是在看書,那種專注、奮鬥的神態,是青春最好的樣子。

      在市新華書店,前來看書、買書的特別多:有的買教輔材料,有的買經典名著,有的則是席地而坐,在這裏閱讀起來。

      一名讀者說:“這裏有書也有空調,既能避暑也能看書,兩全其美。”

      據了解,為了滿足讀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市新華書店、市圖書館都提供“夜場”服務——市新華書店每天經營至21時,市圖書館每天開放至22時。

      除此之外,在暑期,市新華書店、市圖書館都將舉行經典閱讀等活動,市圖書館還舉行紅色電影放映活動。

      外麵夏日炎炎,室內清涼無比,市新華書店、市圖書館被市民稱為“夏日綠洲”。

      人防工程納涼點:端坐其中涼風迎

      市東方紅廣場人防工程避暑納涼點對公眾開放,上周經本報報道後,引來同城媒體紛紛跟進,也引起更多市民關注。

      昨日,記者再次來到這裏看到,在這裏避暑納涼的市民明顯多了起來,老年人在這裏健身、看電視,孩子們在這裏做作業、做遊戲等。“這裏離家近,陪女兒在這裏做作業,涼快又環保。”一名家長說。

      據了解,市東方紅廣場人防工程避暑納涼點麵積近3000平方米,設備設施齊全,配備有消防安全設備、通風設備、給水排水設施、供電照明設備,安排有專職工作人員進行維護管理,市民在這裏感到安全、舒適、便利。

      這裏的納涼時間為每日9時30分至17時30分,請市民文明納涼。

    (記者 趙改玲)

    文章編輯:wxj 
     
    相關信息:
    走,去清涼之地避暑消夏
    雲台山·聽山海音樂秘境來了
    千年古城話孝道
    博愛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掛牌
    青春,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畢業旅行季,來焦作吧!
    女籃亞洲杯:中國隊大勝新西蘭隊獲小組賽兩連勝
    “老家莫溝”喜迎八方客
    塞浦路斯第二所孔院舉行揭牌儀式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