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外媒聚焦 > 外媒看焦作 > 正文

外媒聚焦

“換道領跑”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焦作:“新材料”再造發展新優勢

更新時間:2022-6-17 9:22:16    來源:焦作日報


  6月10日,焦作集越納米材料技術有限公司內,碳納米管導電漿的生產線一派繁忙景象。碳納米管導電漿是鋰電池行業不可或缺的新型導電劑,集越納米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已超過65%。

  集越納米的跨越式發展,是焦作市落實省委“十大戰略”、深化“五鏈耦合”,推動鋰電池新材料產業集群快速成長、向價值鏈中高端堅定攀升的生動縮影。

  正極、負極、電解液和導電炭黑,是鋰電池產業的四大板塊,焦作市鋰電池新材料產業集群已全麵涵蓋,實現了“高性能鋰電池材料—三電係統—下遊終端應用(整車)—關鍵材料回收利用及新能源車檢驗檢測等相關服務業”的全產業鏈布局。

  優勢加持之下,焦作市鋰離子電池新材料產業集群被順利納入我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

  新材料是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被稱為“服務產業的產業”。從製造大省邁向製造強省,搶灘占先、換道領跑是關鍵一招。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今後五年,以傳統產業為基礎、新興產業為支柱、未來產業為先導的先進製造業體係要初步建成,形成一批萬億級產業集群和千億級新興產業鏈。

  因勢而為,方有更大作為。焦作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目標清晰:重點培育以鋰電池為首的新材料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

  焦作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表示,鋰電池新材料產業是焦作的優勢產業,將繼續加快延鏈補鏈強鏈項目建設,形成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材料全產業鏈,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為打造全省萬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貢獻焦作力量。

  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焦作的底氣從哪裏來?

  上遊高性能鋰離子電池新材料優勢明顯。聚焦電解液、正負極材料兩大細分賽道,規模已達300億級;鋰電池19項關鍵材料中,焦作可生產13項;規模以上企業達52家,億元以上骨幹企業超20家,多家企業牢牢占據行業主導地位。

  其中,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六氟磷酸鋰,產能位居世界第一;焦作市和興化學工業有限公司的專用導電炭黑,產銷量位居世界第二、全國第一;焦作集越納米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的碳納米管、碳納米管導電漿產能,撐起國內半壁江山。

  中遊三電係統(電動機、動力電池、電控係統)潛力充足。多氟多的三元軟包鋰離子電池裝機量國內第二、全省第一;河南凱瑞則擁有中部地區首個汽車電磁兼容實驗室。

  下遊終端應用成效已顯。

  新能源整車生產基地禦捷電動車產業園快速形成生產能力,朋克汽車“美多啦”係列暢銷全國。

  產業相關服務關鍵處發力。黃河交通學院與中國汽研聯合打造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檢驗檢測中心,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清潔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檢驗檢測機構,也是全省唯一的國家級一類汽車檢驗檢測機構。

  乘著國家、省裏大力發展新能源電池材料的東風,焦作市鋰電池新材料產業集群建設風潮正湧——

  投資62億元的多氟多年產10萬噸鋰電池電解液關鍵材料項目及年產3萬噸超淨高純晶體六氟磷酸鋰項目,投資50億元的龍佰集團年產40萬噸鋰離子材料項目,集越納米年產2.5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伴侶納米年產8000噸高容量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項目等,投產後預計可新增年營收583億元。

  鉚足幹勁乘勢上,又踏層峰望眼開。簽約項目28個、總投資246.6億元,國內新材料研發領域大咖線上開展“頭腦風暴”……5月28日,焦作市新材料產業集群招商引資活動暨新材料高峰論壇成功舉辦。這是該市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的最新行動。

  “焦作將堅定依靠創新驅動轉型,依靠人才支撐強市,瞄準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的戰略目標,加快形成新能源材料產業體係、產業集群,再造發展新優勢,為焦作轉型發展注入新動力、新活力,走出具有焦作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焦作市委主要負責人說。

(河南日報記者 陳學樺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姚廣強)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換道領跑”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焦作:“新材料”再造發展新優勢

    2022-6-17 9:22:16    來源:焦作日報


      6月10日,焦作集越納米材料技術有限公司內,碳納米管導電漿的生產線一派繁忙景象。碳納米管導電漿是鋰電池行業不可或缺的新型導電劑,集越納米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已超過65%。

      集越納米的跨越式發展,是焦作市落實省委“十大戰略”、深化“五鏈耦合”,推動鋰電池新材料產業集群快速成長、向價值鏈中高端堅定攀升的生動縮影。

      正極、負極、電解液和導電炭黑,是鋰電池產業的四大板塊,焦作市鋰電池新材料產業集群已全麵涵蓋,實現了“高性能鋰電池材料—三電係統—下遊終端應用(整車)—關鍵材料回收利用及新能源車檢驗檢測等相關服務業”的全產業鏈布局。

      優勢加持之下,焦作市鋰離子電池新材料產業集群被順利納入我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

      新材料是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被稱為“服務產業的產業”。從製造大省邁向製造強省,搶灘占先、換道領跑是關鍵一招。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今後五年,以傳統產業為基礎、新興產業為支柱、未來產業為先導的先進製造業體係要初步建成,形成一批萬億級產業集群和千億級新興產業鏈。

      因勢而為,方有更大作為。焦作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目標清晰:重點培育以鋰電池為首的新材料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

      焦作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表示,鋰電池新材料產業是焦作的優勢產業,將繼續加快延鏈補鏈強鏈項目建設,形成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材料全產業鏈,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為打造全省萬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貢獻焦作力量。

      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焦作的底氣從哪裏來?

      上遊高性能鋰離子電池新材料優勢明顯。聚焦電解液、正負極材料兩大細分賽道,規模已達300億級;鋰電池19項關鍵材料中,焦作可生產13項;規模以上企業達52家,億元以上骨幹企業超20家,多家企業牢牢占據行業主導地位。

      其中,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六氟磷酸鋰,產能位居世界第一;焦作市和興化學工業有限公司的專用導電炭黑,產銷量位居世界第二、全國第一;焦作集越納米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的碳納米管、碳納米管導電漿產能,撐起國內半壁江山。

      中遊三電係統(電動機、動力電池、電控係統)潛力充足。多氟多的三元軟包鋰離子電池裝機量國內第二、全省第一;河南凱瑞則擁有中部地區首個汽車電磁兼容實驗室。

      下遊終端應用成效已顯。

      新能源整車生產基地禦捷電動車產業園快速形成生產能力,朋克汽車“美多啦”係列暢銷全國。

      產業相關服務關鍵處發力。黃河交通學院與中國汽研聯合打造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檢驗檢測中心,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清潔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檢驗檢測機構,也是全省唯一的國家級一類汽車檢驗檢測機構。

      乘著國家、省裏大力發展新能源電池材料的東風,焦作市鋰電池新材料產業集群建設風潮正湧——

      投資62億元的多氟多年產10萬噸鋰電池電解液關鍵材料項目及年產3萬噸超淨高純晶體六氟磷酸鋰項目,投資50億元的龍佰集團年產40萬噸鋰離子材料項目,集越納米年產2.5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伴侶納米年產8000噸高容量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項目等,投產後預計可新增年營收583億元。

      鉚足幹勁乘勢上,又踏層峰望眼開。簽約項目28個、總投資246.6億元,國內新材料研發領域大咖線上開展“頭腦風暴”……5月28日,焦作市新材料產業集群招商引資活動暨新材料高峰論壇成功舉辦。這是該市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的最新行動。

      “焦作將堅定依靠創新驅動轉型,依靠人才支撐強市,瞄準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的戰略目標,加快形成新能源材料產業體係、產業集群,再造發展新優勢,為焦作轉型發展注入新動力、新活力,走出具有焦作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焦作市委主要負責人說。

    (河南日報記者 陳學樺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姚廣強)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