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外媒聚焦 > 外媒看焦作 > 正文

外媒聚焦

《新華每日電訊》頭版昨日報道
河南焦作:“百年煤城”的創新“涅槃”
更新時間:2023-7-14 8:33:16    來源:焦作日報

  前不久,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牽手清華大學成立的氟基新材料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這家從豫北小城走出的氟化工龍頭企業科研“朋友圈”不斷擴容,成為“百年煤城”焦作市創新“突圍”的最新見證。

  河南焦作是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近年來,麵對資源枯竭難題,焦作市選擇創新“突圍”,破除機製障礙,搭建創新平台,協同要素投入,優化產業布局,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要素鏈、製度鏈“五鏈”耦合,在創新逆襲中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破創新梗阻 促要素耦合

  在焦作市產業技術科學院大樓四層1700平方米的共享實驗室內,科研人員緊張忙碌,樓下就是處於孵化期的創新企業。“樓上科學家,樓下企業家,大大縮短了科技成果在企業一線應用的距離和時間。”院長雷一鳴說,目前該院已有7個產業研究院和1個省級中試基地,對接企業創新提出的各種需求。

  政府搭台,企業出題,院校解題。這是焦作市搭建創新平台、助力創新突破的一處縮影。

  創新的根本在人才。作為偏居豫北的中小城市,焦作市長期麵臨著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引不進、招不來、留不住的尷尬處境。為打破人才等創新要素匱乏的藩籬,焦作市瞄準建立開放創新平台,一舉拿出300個事業編製,成立河南省首家地市產業技術科學院。

  這個集政、產、學、研、金、服、用為一體的創新平台,打破阻礙創新的觀念圍牆、校園圍牆、機製圍牆,重塑資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用的創新體係。圍繞企業人才需求,該院成立科研人才服務中心,服務產業創新。“科學院成立後,利用人才專項事業編製,常態化組織開展高層次和緊缺人才引進工作。”雷一鳴說,引進人才既可進入事業編製池,又能拿企業薪酬,目前通過編製池已為企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231人。

  圍繞企業科研需求,該院成立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河南理工大學的環保材料研究專家潘啟東,通過焦作市產業技術科學院平台,被招引到河南強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掛職副總,有了專家科研團隊的幫助,公司一批綠色新材料核心技術取得突破。

  融資是創新型企業的共性難題。中小製造業企業信貸環節中由於存在信息、信用“兩缺”的突出問題,長期以來融資困難。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該院專門設立了創新創業融資服務中心。

  該服務中心利用自身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方麵的數據和技術優勢,向銀行批量提供優質企業“白名單”;通過優化多維數據為企業“畫像”,聯合銀行開發具有授信基礎的產品,有效幫助銀行精準放貸。焦作市智慧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元蔚峰介紹,通過創新平台對接,目前已累計為企業融資超3000億元。“我們還在全國率先推出‘專精特新企業綜合保險’,有效降低了企業研發投入風險。”

  在焦作市創新“突圍”引領下,一批創新平台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走進由焦作市、沁陽市與河南省科學院攜手打造的河南省科學院(沁陽)科創園,“科創園+中試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創新平台已孵化科技型企業30餘家。

  焦作市科技局局長胡新江說,創新平台是創新要素耦合的催化劑,目前,焦作市已有國家級創新載體6個,省級創新載體平台283個,逐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多層次良性發展的創新生態體係。

戰略“鏈主” 育產業集群

  在焦作市中站區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數字化管理大屏前,每條生產線都是“透明”的,從地下管網到生產設備的實時狀況和狀態參數都被清晰標注。

  “目前,公司六氟磷酸鋰產能已達5.5萬噸,電子級氫氟酸、電子級矽烷進入全球知名半導體企業供應鏈,公司正向數字化轉型,力爭2030年邁入千億級規模。”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小霞說。

  從冰晶石、氟化鋁等傳統產品起家,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曆經上千次實驗攻關,依靠不斷創新,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鋰離子電池核心材料之一的六氟磷酸鋰產銷量穩居全球第一,成為全球無機氟材料行業引領者。

  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檢驗創新的試金石。焦作市通過強龍頭、補短板、優布局,跟進調整產業鏈,搶抓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風口,在多氟多、龍佰集團等“鏈主”企業帶動下,創新企業集群發展,創新成果不斷湧現。鋰離子電池新材料產業集群獲批河南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動力電池產業鏈入選河南重點培育的特色優勢產業鏈。

  創新領跑下,一批填補焦作市產業空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也百花齊放。新開源(焦作)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是焦作市打造“中部新能源材料城”戰略布局的新設企業。“項目投產後,PVP(聚乙烯吡咯烷酮)產能將躍居全球第一。”公司副總經理楊衛說,焦作市對創新型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一期項目從開工到安裝調試結束具備試生產條件僅用時8個月,為下一步企業延伸PVP產業鏈打下了堅實基礎。”

  填補焦作市半導體產業空白的伯恩半導體(河南)有限公司,是掌握半導體過壓保護器件和保護集成電路核心技術的供應商之一。“焦作創新氛圍濃厚,我們把封裝和測試環節放在武陟縣,未來將繼續增建一條晶圓生產線。”公司封裝測試項目負責人鄭國昌說。

  聚木成林。如今,通過培育龍頭、補齊產業短板,中站區的化工新材料、馬村區的生物醫藥、示範區的電子信息、沁陽市的新能源電池材料、孟州市的生物化工、修武縣的鋁基新材料……一批特色鮮明的專精特新產業集群逐漸形成。

  焦作市發改委副主任苗強介紹,通過創新帶動,目前,焦作市正全力打造高端裝備、綠色食品、新材料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汽車及零部件、現代化工等5個五百億級產業集群,智能裝備、生物醫藥等6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

換賽道超車 塑科創名城

  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動機氣缸套生產企業,在孟州市中原內配集團的產品展廳內,除了內燃機氣缸套、合金刀具、汽車電子等傳統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氫燃料電池空壓機、氫燃料電池增濕器等新能源產品也已上架。

  “為加快新能源轉型,目前,中原內配加快氫能產業戰略布局,牽頭成立焦作市氫能產業聯盟,全麵啟動氫能源動力核心零部件的產業化進程,預計到2030年,將形成年產氫燃料電池發動機15萬台(套)、空壓機30萬台、增濕器20萬台、雙極板2000萬組及其他相關核心零部件的生產能力。”總經理黨增軍說。

  新興產業集群方興未艾,創新“突圍”也讓焦作市曾經的傳統產業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換道轉型之路上越走越穩。焦作市是“中國製動器之鄉”,依靠煤機製動器起家的焦作市製動器有限公司一度受困於焦作煤炭資源枯竭。

  在開放創新平台加持下,這家國內製動器行業的龍頭企業轉戰港口和風電設備製動器,目前占據風力發電發動機偏航係統製動器全球市場的60%。“創新永無止境”是公司負責人閆火軍的最大心得。2022年,嚐到創新甜頭的該公司實現產值4億多元,投入技改資金1.3億元。

  焦作市工信局局長付希強介紹,通過創新引領,目前全市已成功培育13家智能工廠、35家智能車間,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9家、綠色園區1個,獲評河南省智能製造先進市。

  2020年,焦作市出台《關於加快建設新興科創名城的意見》,明確了5大項19個分項重點任務,吹響了“百年煤城”向“科創名城”進軍的號角。焦作市委書記葛巧紅說:“近兩年來,我們堅定依靠創新驅動轉型、依靠人才支撐強市,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等名列河南省前茅,正在走出一條資源枯竭型中小型城市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記者 王聖誌 李鵬 張浩然)

總值班:申金星

統 籌:曾琳琳

責 編:劉 佳

審 核:王建新

編 輯:劉 佳

校 對:胡玉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新華每日電訊》頭版昨日報道
    河南焦作:“百年煤城”的創新“涅槃”
    2023-7-14 8:33:16    來源:焦作日報

      前不久,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牽手清華大學成立的氟基新材料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這家從豫北小城走出的氟化工龍頭企業科研“朋友圈”不斷擴容,成為“百年煤城”焦作市創新“突圍”的最新見證。

      河南焦作是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近年來,麵對資源枯竭難題,焦作市選擇創新“突圍”,破除機製障礙,搭建創新平台,協同要素投入,優化產業布局,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要素鏈、製度鏈“五鏈”耦合,在創新逆襲中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破創新梗阻 促要素耦合

      在焦作市產業技術科學院大樓四層1700平方米的共享實驗室內,科研人員緊張忙碌,樓下就是處於孵化期的創新企業。“樓上科學家,樓下企業家,大大縮短了科技成果在企業一線應用的距離和時間。”院長雷一鳴說,目前該院已有7個產業研究院和1個省級中試基地,對接企業創新提出的各種需求。

      政府搭台,企業出題,院校解題。這是焦作市搭建創新平台、助力創新突破的一處縮影。

      創新的根本在人才。作為偏居豫北的中小城市,焦作市長期麵臨著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引不進、招不來、留不住的尷尬處境。為打破人才等創新要素匱乏的藩籬,焦作市瞄準建立開放創新平台,一舉拿出300個事業編製,成立河南省首家地市產業技術科學院。

      這個集政、產、學、研、金、服、用為一體的創新平台,打破阻礙創新的觀念圍牆、校園圍牆、機製圍牆,重塑資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用的創新體係。圍繞企業人才需求,該院成立科研人才服務中心,服務產業創新。“科學院成立後,利用人才專項事業編製,常態化組織開展高層次和緊缺人才引進工作。”雷一鳴說,引進人才既可進入事業編製池,又能拿企業薪酬,目前通過編製池已為企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231人。

      圍繞企業科研需求,該院成立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河南理工大學的環保材料研究專家潘啟東,通過焦作市產業技術科學院平台,被招引到河南強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掛職副總,有了專家科研團隊的幫助,公司一批綠色新材料核心技術取得突破。

      融資是創新型企業的共性難題。中小製造業企業信貸環節中由於存在信息、信用“兩缺”的突出問題,長期以來融資困難。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該院專門設立了創新創業融資服務中心。

      該服務中心利用自身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方麵的數據和技術優勢,向銀行批量提供優質企業“白名單”;通過優化多維數據為企業“畫像”,聯合銀行開發具有授信基礎的產品,有效幫助銀行精準放貸。焦作市智慧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元蔚峰介紹,通過創新平台對接,目前已累計為企業融資超3000億元。“我們還在全國率先推出‘專精特新企業綜合保險’,有效降低了企業研發投入風險。”

      在焦作市創新“突圍”引領下,一批創新平台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走進由焦作市、沁陽市與河南省科學院攜手打造的河南省科學院(沁陽)科創園,“科創園+中試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創新平台已孵化科技型企業30餘家。

      焦作市科技局局長胡新江說,創新平台是創新要素耦合的催化劑,目前,焦作市已有國家級創新載體6個,省級創新載體平台283個,逐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多層次良性發展的創新生態體係。

    戰略“鏈主” 育產業集群

      在焦作市中站區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數字化管理大屏前,每條生產線都是“透明”的,從地下管網到生產設備的實時狀況和狀態參數都被清晰標注。

      “目前,公司六氟磷酸鋰產能已達5.5萬噸,電子級氫氟酸、電子級矽烷進入全球知名半導體企業供應鏈,公司正向數字化轉型,力爭2030年邁入千億級規模。”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小霞說。

      從冰晶石、氟化鋁等傳統產品起家,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曆經上千次實驗攻關,依靠不斷創新,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鋰離子電池核心材料之一的六氟磷酸鋰產銷量穩居全球第一,成為全球無機氟材料行業引領者。

      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檢驗創新的試金石。焦作市通過強龍頭、補短板、優布局,跟進調整產業鏈,搶抓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風口,在多氟多、龍佰集團等“鏈主”企業帶動下,創新企業集群發展,創新成果不斷湧現。鋰離子電池新材料產業集群獲批河南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動力電池產業鏈入選河南重點培育的特色優勢產業鏈。

      創新領跑下,一批填補焦作市產業空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也百花齊放。新開源(焦作)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是焦作市打造“中部新能源材料城”戰略布局的新設企業。“項目投產後,PVP(聚乙烯吡咯烷酮)產能將躍居全球第一。”公司副總經理楊衛說,焦作市對創新型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一期項目從開工到安裝調試結束具備試生產條件僅用時8個月,為下一步企業延伸PVP產業鏈打下了堅實基礎。”

      填補焦作市半導體產業空白的伯恩半導體(河南)有限公司,是掌握半導體過壓保護器件和保護集成電路核心技術的供應商之一。“焦作創新氛圍濃厚,我們把封裝和測試環節放在武陟縣,未來將繼續增建一條晶圓生產線。”公司封裝測試項目負責人鄭國昌說。

      聚木成林。如今,通過培育龍頭、補齊產業短板,中站區的化工新材料、馬村區的生物醫藥、示範區的電子信息、沁陽市的新能源電池材料、孟州市的生物化工、修武縣的鋁基新材料……一批特色鮮明的專精特新產業集群逐漸形成。

      焦作市發改委副主任苗強介紹,通過創新帶動,目前,焦作市正全力打造高端裝備、綠色食品、新材料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汽車及零部件、現代化工等5個五百億級產業集群,智能裝備、生物醫藥等6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

    換賽道超車 塑科創名城

      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動機氣缸套生產企業,在孟州市中原內配集團的產品展廳內,除了內燃機氣缸套、合金刀具、汽車電子等傳統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氫燃料電池空壓機、氫燃料電池增濕器等新能源產品也已上架。

      “為加快新能源轉型,目前,中原內配加快氫能產業戰略布局,牽頭成立焦作市氫能產業聯盟,全麵啟動氫能源動力核心零部件的產業化進程,預計到2030年,將形成年產氫燃料電池發動機15萬台(套)、空壓機30萬台、增濕器20萬台、雙極板2000萬組及其他相關核心零部件的生產能力。”總經理黨增軍說。

      新興產業集群方興未艾,創新“突圍”也讓焦作市曾經的傳統產業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換道轉型之路上越走越穩。焦作市是“中國製動器之鄉”,依靠煤機製動器起家的焦作市製動器有限公司一度受困於焦作煤炭資源枯竭。

      在開放創新平台加持下,這家國內製動器行業的龍頭企業轉戰港口和風電設備製動器,目前占據風力發電發動機偏航係統製動器全球市場的60%。“創新永無止境”是公司負責人閆火軍的最大心得。2022年,嚐到創新甜頭的該公司實現產值4億多元,投入技改資金1.3億元。

      焦作市工信局局長付希強介紹,通過創新引領,目前全市已成功培育13家智能工廠、35家智能車間,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9家、綠色園區1個,獲評河南省智能製造先進市。

      2020年,焦作市出台《關於加快建設新興科創名城的意見》,明確了5大項19個分項重點任務,吹響了“百年煤城”向“科創名城”進軍的號角。焦作市委書記葛巧紅說:“近兩年來,我們堅定依靠創新驅動轉型、依靠人才支撐強市,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等名列河南省前茅,正在走出一條資源枯竭型中小型城市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記者 王聖誌 李鵬 張浩然)

    總值班:申金星

    統 籌:曾琳琳

    責 編:劉 佳

    審 核:王建新

    編 輯:劉 佳

    校 對:胡玉成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