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體育頻道 > 體育新聞 > 正文

體育頻道

學青會|“融合更多元、特色更鮮明、機製更持久”——基層中小學校長談學校體育開展
更新時間:2023-11-14 14:03:4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南寧11月13日電(記者鄭昕、徐海濤、趙建通)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正在廣西舉行,青年、學生們在賽場內外展現出的拚搏精神和青春風采,受到人們的關注與肯定。賽場之外,學校體育發展的新趨勢也引發了熱烈討論,一些基層中小學校長、書記表示,體育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已獲得學校、家長和學生三方的思想認可與行動支持,學校體育也隨著體教融合的深入,成為推動五育並舉、家校協同以及青少年全麵成長的重要舉措。

  融合更多元

  “今年新學期,我們用上了全運會田徑比賽時的投擲項目網籠,更專業、更安全。”西安市育才中學黨總支書記祿紅海說,學校近兩年在體教融合中駛上了發展快車道。

  作為知名田徑傳統校,育才中學在市級比賽中長期處於第一集團,但在全國比賽建樹較少。2021年,學校與西安市田徑運動管理中心達成合作,獲得專業的教練和裝備支持,並吸納全市優秀中學生運動員進入訓練隊,全隊130多人中有近40人來自校外。

  “借助與體育部門更深層次的合作,我們的學生在交流錘煉中不斷提升,不僅在今年陝西省體育傳統特色學校比賽中取得八項第一,還為這次全國學青會陝西隊輸送了三名運動員。”祿紅海說。

  體育與教育部門雙向協同的不斷提速,體育資源向校園的投入已從個體擴大到群體,從日常訓練推及綜合管理。

  “湖北省足球運動管理中心想要球員進入校園學習文化知識,我們想引進優秀教練進入校園,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武漢市常青第一學校校長徐智發說,學校體育需要專業背景強的老師,從師資隊伍中能夠找到綜合能力強的教師,但專業上拔尖的很少,於是他們才把目光投向專業隊,雙方在2021年簽署了十年的合作協議。

  眼下,湖北省足球運動管理中心有40多名運動員在學校隨班就讀,中心內還有一個班的學生由常青一校教師來帶文化課。徐智發坦言,兩年來,這些運動員們的行為規範和文化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常青一校的足球隊也進入武漢頂級強隊行列,攜手實現共贏。

  特色更鮮明

  2018年,當陝西省手曲棒壘球運動管理中心來到寶雞市介紹棒壘球運動時,當地幾乎沒有人了解這個項目。得知棒壘球不僅強身健體還能磨煉意誌、增強團隊凝聚力,寶雞高新中學副校長蘇坤接下了這個從“零”到“一”的艱巨使命。

  “省上推薦了一名專業教練,我們學校出了一位體育老師,從校園裏選了20名學生——這支隊就建立起來了。”蘇坤說,棒壘球一經推廣不僅在本校風靡,還影響到周邊多所中小學成立興趣社團。得益於開展項目較早,這支校隊代表寶雞市在去年陝西省運會上進入前四,還有6位學生獲評一級、二級運動員,獲得了更多發展可能性。

  從內陸的陝西移到沿海的廣西,特色體育項目同樣在校園火熱展開。走在廣西百色的平果市第五初級中學的操場上,記者看到學生不僅積極參與足籃球等集體運動,也在具有濃鬱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活動中一展身手。校長譚淑萍表示,學生們可以接觸到更有特色的項目,在運動中愉悅身心、磨礪意誌,培養自律意識和規則意識。

  “我們研發了足球聯賽和籃球聯賽等特色校本課程,每年舉辦春季民族運動會和秋季體育節,豐富了校園體育運動內涵。”南寧市濱湖路小學校長謝小燕告訴記者,校民族運動會裏的“繡球拋準”“龍舟競賽”“三人板鞋”等體育活動尤其受到學生的喜愛。

  “‘雙減’背景下,我們更注重對孩子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讓體育運動造就孩子健康的身體、聰明的大腦、陽光的心理、堅強的品格。”謝小燕說。

  機製更持久

  深秋時節,在大雁塔下的陝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學生在下課鈴的“召喚”下手拿排球、羽毛球拍走出教學樓,在剛剛通過中國田協驗收的高規格操場上度過課間時光。

  “創造良好的體育活動條件和氛圍,是我們踐行‘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基’辦學理念的重要內容。”副校長高麗文介紹說,今年學校從數百名應征者中選擇了一名健美操專業的體育老師,就是為了補上這一課程的空白。

  在她看來,加強體育課程和教材體係建設、改革體育教師考評體係這些體製機製“軟環境”的加強與校園體育設施條件的提升“兩翼齊飛”,才能讓學校體育的開展百花齊放、行穩致遠。

  “政府重視、社會參與、學校配合、多方聯動形成合力,才能促進體教融合不斷深化。”北京彙文中學校長郭傑說。

  郭傑表示,在彙文中學,體育教學、群體性體育活動和比賽、高水平體育運動隊建設這三個學校體育開展的機製相互支撐、相互促進,促進了學生全麵發展。

  不少受訪者表示,在新時代新要求下,學校、家長和學生對體育都有了更全麵深刻的認識,體育教師的缺口和體育課的空白正在逐漸被填補,學校體育的工作製度、機製更加健全,體育在五育並舉、五育融通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學校體育發展到現階段是有了想法也有了做法,隻要再加上持之以恒的推動,我們就一定可以看到體教融合的成果不斷湧現。”祿紅海說。

 

文章編輯:李潤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學青會|“融合更多元、特色更鮮明、機製更持久”——基層中小學校長談學校體育開展
    2023-11-14 14:03:4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南寧11月13日電(記者鄭昕、徐海濤、趙建通)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正在廣西舉行,青年、學生們在賽場內外展現出的拚搏精神和青春風采,受到人們的關注與肯定。賽場之外,學校體育發展的新趨勢也引發了熱烈討論,一些基層中小學校長、書記表示,體育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已獲得學校、家長和學生三方的思想認可與行動支持,學校體育也隨著體教融合的深入,成為推動五育並舉、家校協同以及青少年全麵成長的重要舉措。

      融合更多元

      “今年新學期,我們用上了全運會田徑比賽時的投擲項目網籠,更專業、更安全。”西安市育才中學黨總支書記祿紅海說,學校近兩年在體教融合中駛上了發展快車道。

      作為知名田徑傳統校,育才中學在市級比賽中長期處於第一集團,但在全國比賽建樹較少。2021年,學校與西安市田徑運動管理中心達成合作,獲得專業的教練和裝備支持,並吸納全市優秀中學生運動員進入訓練隊,全隊130多人中有近40人來自校外。

      “借助與體育部門更深層次的合作,我們的學生在交流錘煉中不斷提升,不僅在今年陝西省體育傳統特色學校比賽中取得八項第一,還為這次全國學青會陝西隊輸送了三名運動員。”祿紅海說。

      體育與教育部門雙向協同的不斷提速,體育資源向校園的投入已從個體擴大到群體,從日常訓練推及綜合管理。

      “湖北省足球運動管理中心想要球員進入校園學習文化知識,我們想引進優秀教練進入校園,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武漢市常青第一學校校長徐智發說,學校體育需要專業背景強的老師,從師資隊伍中能夠找到綜合能力強的教師,但專業上拔尖的很少,於是他們才把目光投向專業隊,雙方在2021年簽署了十年的合作協議。

      眼下,湖北省足球運動管理中心有40多名運動員在學校隨班就讀,中心內還有一個班的學生由常青一校教師來帶文化課。徐智發坦言,兩年來,這些運動員們的行為規範和文化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常青一校的足球隊也進入武漢頂級強隊行列,攜手實現共贏。

      特色更鮮明

      2018年,當陝西省手曲棒壘球運動管理中心來到寶雞市介紹棒壘球運動時,當地幾乎沒有人了解這個項目。得知棒壘球不僅強身健體還能磨煉意誌、增強團隊凝聚力,寶雞高新中學副校長蘇坤接下了這個從“零”到“一”的艱巨使命。

      “省上推薦了一名專業教練,我們學校出了一位體育老師,從校園裏選了20名學生——這支隊就建立起來了。”蘇坤說,棒壘球一經推廣不僅在本校風靡,還影響到周邊多所中小學成立興趣社團。得益於開展項目較早,這支校隊代表寶雞市在去年陝西省運會上進入前四,還有6位學生獲評一級、二級運動員,獲得了更多發展可能性。

      從內陸的陝西移到沿海的廣西,特色體育項目同樣在校園火熱展開。走在廣西百色的平果市第五初級中學的操場上,記者看到學生不僅積極參與足籃球等集體運動,也在具有濃鬱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活動中一展身手。校長譚淑萍表示,學生們可以接觸到更有特色的項目,在運動中愉悅身心、磨礪意誌,培養自律意識和規則意識。

      “我們研發了足球聯賽和籃球聯賽等特色校本課程,每年舉辦春季民族運動會和秋季體育節,豐富了校園體育運動內涵。”南寧市濱湖路小學校長謝小燕告訴記者,校民族運動會裏的“繡球拋準”“龍舟競賽”“三人板鞋”等體育活動尤其受到學生的喜愛。

      “‘雙減’背景下,我們更注重對孩子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讓體育運動造就孩子健康的身體、聰明的大腦、陽光的心理、堅強的品格。”謝小燕說。

      機製更持久

      深秋時節,在大雁塔下的陝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學生在下課鈴的“召喚”下手拿排球、羽毛球拍走出教學樓,在剛剛通過中國田協驗收的高規格操場上度過課間時光。

      “創造良好的體育活動條件和氛圍,是我們踐行‘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基’辦學理念的重要內容。”副校長高麗文介紹說,今年學校從數百名應征者中選擇了一名健美操專業的體育老師,就是為了補上這一課程的空白。

      在她看來,加強體育課程和教材體係建設、改革體育教師考評體係這些體製機製“軟環境”的加強與校園體育設施條件的提升“兩翼齊飛”,才能讓學校體育的開展百花齊放、行穩致遠。

      “政府重視、社會參與、學校配合、多方聯動形成合力,才能促進體教融合不斷深化。”北京彙文中學校長郭傑說。

      郭傑表示,在彙文中學,體育教學、群體性體育活動和比賽、高水平體育運動隊建設這三個學校體育開展的機製相互支撐、相互促進,促進了學生全麵發展。

      不少受訪者表示,在新時代新要求下,學校、家長和學生對體育都有了更全麵深刻的認識,體育教師的缺口和體育課的空白正在逐漸被填補,學校體育的工作製度、機製更加健全,體育在五育並舉、五育融通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學校體育發展到現階段是有了想法也有了做法,隻要再加上持之以恒的推動,我們就一定可以看到體教融合的成果不斷湧現。”祿紅海說。

     

    文章編輯:李潤生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