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國內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漁網小鎮”不打魚——蹲點巢湖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圖景
更新時間:2022-11-11 15:12:23    來源:新華社

  初冬午後,陽光灑在湖麵,微風拂過蕩起粼粼波光,數隻大雁在湖麵盤旋,不時發出嘎嘎的叫聲,似在尋找合適的落腳水域。11月,正是候鳥遷徙高峰期,費世傑升起無人機,拍下這樣的生態美景,並發布在社交平台上。“我樂於分享巢湖美景,也希望能喚起更多人守護這片山水。”費世傑說。

  費世傑是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槐林鎮的一名巢湖護魚員。2020年,巢湖實施全域十年禁捕,靠打魚為生的他跟隨父親交船上岸。從捕魚到護魚,轉變的不隻是身份,更是一種理念。

  “巢湖是我們的‘母親湖’,以前巢湖養育了我們,現在我們守護巢湖。”費世傑頗為自豪地指著臨湖濕地一處草叢說,“禁捕近三年來,下網偷捕的明顯少了,但仍有一些人伺機而動。我用無人機在這裏發現過藏匿的偷捕工具。”費世傑把無人機用在護魚工作中,開闊巡查視野的同時,也拍攝了不少巢湖美景。

  槐林鎮是全國重要的漁網生產基地。早在200多年前,這裏的漁民就過著編織漁網、打魚謀生的生活。“漁網小鎮”依靠一張張網增加了沿湖百姓的收入,但隨著巢湖過度捕撈愈演愈烈,漁網能捕到的魚蝦卻越來越少。

  在推進巢湖生態保護和修複的過程中,“漁網小鎮”300餘名漁民退捕上岸,不少人轉向漁網加工生產。在整個巢湖流域,5600餘人上岸,共同守護巢湖生態。

  48歲的村民胡月平退捕後在家織網。記者來到她家時,未見其人,先聞堂屋內發出的機杼聲。隨著飛梭不停地跳動,漁網逐漸從一台約10米長的織網機中織出。“我一天能織約70張網,淨賺200元左右,比起下湖打魚要舒服不少。”胡月平說。

  在槐林鎮的不少村莊裏,機器聲不絕於耳,很多農戶家成了漁網企業的加工點。大汪村黨委書記汪青桃說:“漁網產業藏富於民,我們村人均年收入超過30000元。從臨湖而漁到靠湖不吃湖,我們不僅讓湖泊休養生息,也找到了村民致富的方向。”

  曾經熱鬧的漁港被槐林濕地所代替。去年底,占地190公頃的槐林濕地建成。穿行其中,記者看到,近湖淺灘處,一群白鷺縮著腦袋靜靜立在水麵,偶有聲響,便振翅飛起;濕地內各式喬灌木錯落搭配,環境優雅靜謐。今年7月,包括槐林濕地在內的環巢湖十大濕地全部建成,魚翔淺底、百鳥翔集的生態美景複現。

  吳詩錦正通過電話,與印度尼西亞客商溝通即將發貨的漁網。大學畢業來到槐林創業的他將產業瞄準中高端市場,近期他已經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接觸,準備投入資金研發漁線新材料,提升漁網性能。

  隨著環巢湖十大濕地建設完成,包括槐林濕地在內的3個濕地的管護,成為安徽巢湖半島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主任吳玲玲的主要工作。“環境好了,來休閑度假的多了,每逢節假日,這裏停滿了私家車。我們正結合周邊鄉鎮的鄉村振興工作打造消費新方式,讓群眾守著好山好水也有錢賺。”吳玲玲說。

  槐林鎮是合肥推進城湖共生的縮影。作為環湖而居的省會城市,合肥係統推進巢湖綜合治理,采取生態補水、植被恢複、移民搬遷等措施,增強濕地生態功能。數據顯示,過去十年,合肥經濟總量增長約3倍,但巢湖全湖平均水質由劣V類轉為Ⅳ類,生物多樣性也穩步恢複,沿岸有記錄的鳥類已達381種。

  合肥市副市長何逢陽說:“未來,我們還將協調城市生產、生活、生態三者之間的比例關係,推動產業發展理念和市民生活方式深層次變革,讓城湖關係更加和諧,讓市民享受更好的生態環境。”

(記者水金辰、郭晨、屈彥)

新聞編輯:劉佳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漁網小鎮”不打魚——蹲點巢湖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圖景
    2022-11-11 15:12:23    來源:新華社

      初冬午後,陽光灑在湖麵,微風拂過蕩起粼粼波光,數隻大雁在湖麵盤旋,不時發出嘎嘎的叫聲,似在尋找合適的落腳水域。11月,正是候鳥遷徙高峰期,費世傑升起無人機,拍下這樣的生態美景,並發布在社交平台上。“我樂於分享巢湖美景,也希望能喚起更多人守護這片山水。”費世傑說。

      費世傑是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槐林鎮的一名巢湖護魚員。2020年,巢湖實施全域十年禁捕,靠打魚為生的他跟隨父親交船上岸。從捕魚到護魚,轉變的不隻是身份,更是一種理念。

      “巢湖是我們的‘母親湖’,以前巢湖養育了我們,現在我們守護巢湖。”費世傑頗為自豪地指著臨湖濕地一處草叢說,“禁捕近三年來,下網偷捕的明顯少了,但仍有一些人伺機而動。我用無人機在這裏發現過藏匿的偷捕工具。”費世傑把無人機用在護魚工作中,開闊巡查視野的同時,也拍攝了不少巢湖美景。

      槐林鎮是全國重要的漁網生產基地。早在200多年前,這裏的漁民就過著編織漁網、打魚謀生的生活。“漁網小鎮”依靠一張張網增加了沿湖百姓的收入,但隨著巢湖過度捕撈愈演愈烈,漁網能捕到的魚蝦卻越來越少。

      在推進巢湖生態保護和修複的過程中,“漁網小鎮”300餘名漁民退捕上岸,不少人轉向漁網加工生產。在整個巢湖流域,5600餘人上岸,共同守護巢湖生態。

      48歲的村民胡月平退捕後在家織網。記者來到她家時,未見其人,先聞堂屋內發出的機杼聲。隨著飛梭不停地跳動,漁網逐漸從一台約10米長的織網機中織出。“我一天能織約70張網,淨賺200元左右,比起下湖打魚要舒服不少。”胡月平說。

      在槐林鎮的不少村莊裏,機器聲不絕於耳,很多農戶家成了漁網企業的加工點。大汪村黨委書記汪青桃說:“漁網產業藏富於民,我們村人均年收入超過30000元。從臨湖而漁到靠湖不吃湖,我們不僅讓湖泊休養生息,也找到了村民致富的方向。”

      曾經熱鬧的漁港被槐林濕地所代替。去年底,占地190公頃的槐林濕地建成。穿行其中,記者看到,近湖淺灘處,一群白鷺縮著腦袋靜靜立在水麵,偶有聲響,便振翅飛起;濕地內各式喬灌木錯落搭配,環境優雅靜謐。今年7月,包括槐林濕地在內的環巢湖十大濕地全部建成,魚翔淺底、百鳥翔集的生態美景複現。

      吳詩錦正通過電話,與印度尼西亞客商溝通即將發貨的漁網。大學畢業來到槐林創業的他將產業瞄準中高端市場,近期他已經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接觸,準備投入資金研發漁線新材料,提升漁網性能。

      隨著環巢湖十大濕地建設完成,包括槐林濕地在內的3個濕地的管護,成為安徽巢湖半島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主任吳玲玲的主要工作。“環境好了,來休閑度假的多了,每逢節假日,這裏停滿了私家車。我們正結合周邊鄉鎮的鄉村振興工作打造消費新方式,讓群眾守著好山好水也有錢賺。”吳玲玲說。

      槐林鎮是合肥推進城湖共生的縮影。作為環湖而居的省會城市,合肥係統推進巢湖綜合治理,采取生態補水、植被恢複、移民搬遷等措施,增強濕地生態功能。數據顯示,過去十年,合肥經濟總量增長約3倍,但巢湖全湖平均水質由劣V類轉為Ⅳ類,生物多樣性也穩步恢複,沿岸有記錄的鳥類已達381種。

      合肥市副市長何逢陽說:“未來,我們還將協調城市生產、生活、生態三者之間的比例關係,推動產業發展理念和市民生活方式深層次變革,讓城湖關係更加和諧,讓市民享受更好的生態環境。”

    (記者水金辰、郭晨、屈彥)

    新聞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