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國內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千年運河畔亮出文化新地標
更新時間:2023-12-28 9:52:03    來源:新華社

  千年古都禮敬“千年大計”,大運河畔閃耀“文化之光”。27日,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以飄逸瑰麗、融彙古今、功能多元之姿同日亮相北京城市副中心。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喜添三座新地標、迎來新的裏程碑。

  寓意“文化糧倉”“森林書苑”“運河之舟”的三大文化建築,全部由世界一流團隊打造,體現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牽手”,用建築之美定格大運河這一流淌千年的中華文脈。當日下午,三座文化殿堂同時開門迎客,禮接四海賓朋。

  拾級而上,步入北京藝術中心,多台話劇、音樂會正在排演。這裏擁有目前國內最大、功能最全的沉浸式擴聲係統,吸聲孔洞精確到毫米級,頂級聲學體驗律動每個藝術細胞。

  “相較國家大劇院的綜合性,北京藝術中心更突出現代性。”北京藝術中心運營管理部負責人江濤說,這裏將更多引入音樂劇、現代舞,打造時尚文藝生活聚集地。

  “小圖小圖,請問山間閱覽區怎麼走?”北京城市圖書館門前,讀者正與AI數智館員“圖悅閣”親切對話。以16米超高玻璃幕牆為衣、144根銀杏造型立柱為梁,館內兩座“書山”起伏綿延、視覺震撼。

  “這裏擁有世界最大的單體圖書館閱覽室、國內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體書庫,以精準的用戶畫像變‘人找書’為‘書找人’。”首都圖書館副館長李念祖說,通過技術與場景深度融合,讓讀者感受“臨山間、於樹下、勤閱覽”的文化雅韻,探索知識的廣闊世界。

  “巨帆揚起”的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內,四大主題展覽集納30餘家全國各地博物館千餘件珍貴文物,展現人、水、城千年和諧之美。“運河之聲”等開館活動提供深度交互體驗,讓遊客仿佛“運河畫中人”,空間布置飽含創意和誠意。

  北京藝術中心可實現國家大劇院劇目同步上演;北京城市圖書館與首都圖書館詮釋“都與城”的關係;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與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一南一北”講好文化故事……隨著三大文化建築開放,全國文化中心北京的優質文化資源沿著運河文脈向東延伸,立足副中心、輻射京津冀、綿澤海內外。

  展開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規,城市最寶貴的核心區沒有大搞商業開發,而用於建設公共文化設施,讓老百姓共享城市發展成果。“在這裏,人們可以泛舟運河上、漫步森林裏、沉浸書香中,領略大運河畔現代化和諧宜居城市中的建築之美、文化之美、發展之美。”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會副主任胡九龍說。

記者王明浩、李德欣、張驍

新聞編輯:劉佳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千年運河畔亮出文化新地標
    2023-12-28 9:52:03    來源:新華社

      千年古都禮敬“千年大計”,大運河畔閃耀“文化之光”。27日,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以飄逸瑰麗、融彙古今、功能多元之姿同日亮相北京城市副中心。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喜添三座新地標、迎來新的裏程碑。

      寓意“文化糧倉”“森林書苑”“運河之舟”的三大文化建築,全部由世界一流團隊打造,體現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牽手”,用建築之美定格大運河這一流淌千年的中華文脈。當日下午,三座文化殿堂同時開門迎客,禮接四海賓朋。

      拾級而上,步入北京藝術中心,多台話劇、音樂會正在排演。這裏擁有目前國內最大、功能最全的沉浸式擴聲係統,吸聲孔洞精確到毫米級,頂級聲學體驗律動每個藝術細胞。

      “相較國家大劇院的綜合性,北京藝術中心更突出現代性。”北京藝術中心運營管理部負責人江濤說,這裏將更多引入音樂劇、現代舞,打造時尚文藝生活聚集地。

      “小圖小圖,請問山間閱覽區怎麼走?”北京城市圖書館門前,讀者正與AI數智館員“圖悅閣”親切對話。以16米超高玻璃幕牆為衣、144根銀杏造型立柱為梁,館內兩座“書山”起伏綿延、視覺震撼。

      “這裏擁有世界最大的單體圖書館閱覽室、國內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體書庫,以精準的用戶畫像變‘人找書’為‘書找人’。”首都圖書館副館長李念祖說,通過技術與場景深度融合,讓讀者感受“臨山間、於樹下、勤閱覽”的文化雅韻,探索知識的廣闊世界。

      “巨帆揚起”的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內,四大主題展覽集納30餘家全國各地博物館千餘件珍貴文物,展現人、水、城千年和諧之美。“運河之聲”等開館活動提供深度交互體驗,讓遊客仿佛“運河畫中人”,空間布置飽含創意和誠意。

      北京藝術中心可實現國家大劇院劇目同步上演;北京城市圖書館與首都圖書館詮釋“都與城”的關係;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與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一南一北”講好文化故事……隨著三大文化建築開放,全國文化中心北京的優質文化資源沿著運河文脈向東延伸,立足副中心、輻射京津冀、綿澤海內外。

      展開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規,城市最寶貴的核心區沒有大搞商業開發,而用於建設公共文化設施,讓老百姓共享城市發展成果。“在這裏,人們可以泛舟運河上、漫步森林裏、沉浸書香中,領略大運河畔現代化和諧宜居城市中的建築之美、文化之美、發展之美。”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會副主任胡九龍說。

    記者王明浩、李德欣、張驍

    新聞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