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國內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從錢江源頭到東海潮頭,一條大江鋪展文明長卷
更新時間:2024-1-15 9:54:08    來源:焦作日報

新華社記者

從源頭活水到大潮激蕩,錢塘江走筆一個“之”字,揮毫萬千氣象。

從文明視角看錢塘江——這條我國東南沿海最重要的水係之一,不僅承載著豐厚的曆史和人文底蘊,也是折射我國江河流域生態文明發展的一麵鏡子。

從錢塘江南部源頭出發,記者以乘船、開車等方式,抵達江海相擁的錢江潮湧處,多次近距離感受這條生態與人文之江的脈動,求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

碧水東流,源頭端的生態之道

冬日的陽光越過山巔,投射在錢江源萬頃林海間。四季蔥蘢的山林,此刻被晶瑩剔透的霧凇披上輕紗,玉樹瓊枝宛如仙境。

人間勝地,同樣是野生動物的樂園。

“沒想到啊,浙江境內也有黑熊出沒!”聽完錢江源國家公園工作人員的介紹,來此參觀的遊客連聲稱奇。據介紹,錢江源國家公園連片麵積大,人類活動幹擾少,食源豐富,為黑熊種群的繁衍生息創造了良好環境。

穀澗交錯,茂林修竹,走進位於浙江省開化縣的錢江源國家公園,到處回響著水與大地互動的樂章。這裏不僅擁有全球罕見的低海拔亞熱帶常綠闊葉原始森林,還有中國特有的鳥類、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頸長尾雉……

懷山之水,必有其源。錢塘江源頭的涓涓細流,彙合成的第一條河流叫馬金溪。

開化的縣域形狀猶如一片樹葉,穿城而過的馬金溪猶如葉脈在這片綠色的土地上徐徐展開,滋養著沿線5個鄉鎮、126個村,近20萬人口。

溪邊有個下淤村。村黨支部書記葉誌廷說,以前采砂是村裏的主要產業,河道支離破碎。加上垃圾、汙水都往河裏排,馬金溪慢慢成為一條臭河。村後的白虎山、月亮山,也被村民砍成了“瘌痢頭”。

“在陸續開展流域治理、河道清淤、景觀美化、‘人魚和諧’溪流創建後,溪水煥發出它本來的模樣,水質穩定保持在Ⅰ類。”馬金鎮黨委書記、馬金溪鎮級河長徐許新說。

據了解,2014年以來,開化累計完成馬金溪河道兩岸綠化美化190公裏,清理河道116公裏,修建生態型堤防護岸110公裏,創成15條“人魚和諧”溪流。

水清岸綠的美好家園離不開人們的共同守護。

“藍馬甲”是開化人送給民間河長的親切稱呼。如今在開化,村村都有護河隊,已有超過500名誌願者參與巡河、清理河道等誌願服務,形成了全民護水的濃厚氛圍。

緣溪行,至雲低水闊處就能望見上遊的金星村。從砍樹賣錢,到護綠“賣風景”,這裏經曆了“變種種砍砍為走走看看”的發展曆程。

問題在水裏,根源在岸上。以金星村為代表,錢塘江上遊廣袤鄉村通過推動汙水、垃圾、廁所、庭院“四大革命”,流域水環境質量明顯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大為改觀。依靠生態紅利,村民們“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正朝著“大金星”共富實踐區進發。

靈山港是錢塘江上遊的重要支流,運行近700年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薑席堰就深藏在湍急的山溪之中,江水從堰渠汩汩流出,澤潤萬頃良田。

衢州市龍遊縣林業水利局高級工程師周土香說:“薑席堰的建造尊重自然,順應河勢、水勢,不過多幹擾河流的生態治水理念至今受用。”

修複治理,流域間的協同之道

位於錢塘江中遊的蘭湖,是錢塘江蘭江段的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發電、水產養殖的中型水庫。“十年前,這裏的水是黑的,氣味是臭的,環境是髒的,整個蘭湖都是Ⅴ類水。”水庫管理負責人金銀亮回憶起清退沿湖養殖行業時,一組數據讓他記憶猶新,“我們遷走了近3萬頭豬、10萬隻鴨,改造了一萬多平方米的豬舍、鴨舍。”

如今,隨著關停200餘家養殖場、嚴控水汙染等一係列舉措,蘭湖的水質從原先的Ⅴ類變成了現在的常年Ⅲ類,形成了3000多畝形態優美的淨水湖麵。

遊客們春日來蘭湖賞花,夏日在湖畔美術館遊覽,秋日在湖麵泛舟,冬日在風情小鎮裏品茶,由鴨舍改造而來的湖畔咖啡屋常年客滿。

錢塘江中下遊富春江,美麗河湖串聯起美麗城鎮、鄉村、景區,它們連線成網,成為沿江保障生態、綻放美麗、承載福祉、寄托鄉愁的美麗風景線,營造出江南水鄉的詩畫意境。

黃公望的名畫《富春山居圖》,展現的正是富春江一帶的美麗風景。富春江橫貫桐廬、富陽,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畫晚晴新”等詩句流傳至今。

杭州富陽區是久負盛名的造紙之鄉,有1700多年的手工造紙曆史。除傳統手工造紙外,富陽還是全國白板紙基地。鼎盛時期,富陽有近500家造紙廠,造紙產業稅收曾占據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然而,造紙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給富春江帶來嚴重汙染。

十餘年間,富陽投入100多億元,對傳統造紙產業整治提升,按照“關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園一批、規範提升一批”的總體思路,著力打造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基地。

如今,一江秀水逶迤,兩岸群山疊翠,現代版“富春山居圖”畫卷徐徐展開。位於富春江畔的桐廬縣富春江鎮蘆茨村,一邊是蒼翠山坡下清澈的溪水流過,一邊是農家樂、民宿一字排開,三五成群的遊客、忙碌的村民帶著滿臉的笑意。

杭州亞運會前,富春江支流北支江經過綜合整治,不僅變“死水”為“活水”、恢複行洪功能,還成為賽艇、皮劃艇等賽事場地。“我們把水文化元素精巧融入場館設計,以靈動的線條再現富春山水畫卷。”杭州市富陽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利民安瀾,人與大江的和諧之道

杭州市濱江公園錢塘江畔,矗立著一座巨型雕塑《錢王射潮》:吳越王錢鏐騎在嘶鳴的馬上迎風踏浪,張弓拉箭,試與錢江潮一戰高低。

憑借著智慧,錢塘江兩岸的人們一直在尋求與自然相處的和諧之道。

夜晚漫步在杭州市濱江區的錢塘江下遊江堤,燈光璀璨。一側是市民中心、國際會議中心、杭州大劇院等各種建築時尚感十足;另一側,被市民稱為“蓮花碗”的奧體中心主體育場靜靜綻放。兩岸風景交融,展現出一張時尚動感、韻味獨特的“杭州名片”。

既是供市民休閑遊樂的江堤,也是護一方安瀾的海塘,隨著浙江省海塘安瀾千億工程全麵啟動,錢塘江下遊兩岸也迎來跨步升級,從防禦線向高質量發展帶、高品質生活廊複合蝶變。

“濱江區沿江的防洪標準,將由當前的100年一遇提升為300年一遇。”杭州市濱江區沿江區域提升改造項目負責人介紹,新的改造提升了濱江景觀,增加市民親水樂趣,同時擴展了堤頂空間,一舉多得。

無人機俯瞰蕭山亞運大堤,一片蔥蘢。很多市民都想不到,幾十公裏長的城市海塘可以被打造成寄托鄉愁的莊稼地。一邊是高樓大廈,一邊是四季更替的高粱、小麥和油菜花,家門口的“田園城市”已顯雛形。

在觀潮勝地嘉興老鹽倉,多元、豐富、立體的觀潮設計,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獨特的視角,從“看一眼”潮水到“玩一天”海塘,這裏的吸引力大大增強。

位於錢塘江入海口的曹娥江大閘,不僅守護著兩岸百姓,更守護了錢塘江流域水下的勃勃生機。28孔擋潮泄洪閘整齊地排列在611米長的堵壩上,特殊結構賦予它應對潮水衝刷的強大能力。大閘左右兩側各有一條長400多米、寬2米的魚道,為洄遊性魚類留出“生命綠道”,讓它們找到“回家”的路。

工作人員介紹,大閘建成至今已在魚道中觀測到30多種魚類,保障了魚類的種群數量和生物多樣性。

在奔騰江水的滋養下,一江碧水穿城過、生態美景入畫來成為現實。

(新華社記者鄔煥慶、王俊祿、黃筱、唐弢)

新聞編輯:楊銘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從錢江源頭到東海潮頭,一條大江鋪展文明長卷
    2024-1-15 9:54:08    來源:焦作日報

    新華社記者

    從源頭活水到大潮激蕩,錢塘江走筆一個“之”字,揮毫萬千氣象。

    從文明視角看錢塘江——這條我國東南沿海最重要的水係之一,不僅承載著豐厚的曆史和人文底蘊,也是折射我國江河流域生態文明發展的一麵鏡子。

    從錢塘江南部源頭出發,記者以乘船、開車等方式,抵達江海相擁的錢江潮湧處,多次近距離感受這條生態與人文之江的脈動,求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

    碧水東流,源頭端的生態之道

    冬日的陽光越過山巔,投射在錢江源萬頃林海間。四季蔥蘢的山林,此刻被晶瑩剔透的霧凇披上輕紗,玉樹瓊枝宛如仙境。

    人間勝地,同樣是野生動物的樂園。

    “沒想到啊,浙江境內也有黑熊出沒!”聽完錢江源國家公園工作人員的介紹,來此參觀的遊客連聲稱奇。據介紹,錢江源國家公園連片麵積大,人類活動幹擾少,食源豐富,為黑熊種群的繁衍生息創造了良好環境。

    穀澗交錯,茂林修竹,走進位於浙江省開化縣的錢江源國家公園,到處回響著水與大地互動的樂章。這裏不僅擁有全球罕見的低海拔亞熱帶常綠闊葉原始森林,還有中國特有的鳥類、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頸長尾雉……

    懷山之水,必有其源。錢塘江源頭的涓涓細流,彙合成的第一條河流叫馬金溪。

    開化的縣域形狀猶如一片樹葉,穿城而過的馬金溪猶如葉脈在這片綠色的土地上徐徐展開,滋養著沿線5個鄉鎮、126個村,近20萬人口。

    溪邊有個下淤村。村黨支部書記葉誌廷說,以前采砂是村裏的主要產業,河道支離破碎。加上垃圾、汙水都往河裏排,馬金溪慢慢成為一條臭河。村後的白虎山、月亮山,也被村民砍成了“瘌痢頭”。

    “在陸續開展流域治理、河道清淤、景觀美化、‘人魚和諧’溪流創建後,溪水煥發出它本來的模樣,水質穩定保持在Ⅰ類。”馬金鎮黨委書記、馬金溪鎮級河長徐許新說。

    據了解,2014年以來,開化累計完成馬金溪河道兩岸綠化美化190公裏,清理河道116公裏,修建生態型堤防護岸110公裏,創成15條“人魚和諧”溪流。

    水清岸綠的美好家園離不開人們的共同守護。

    “藍馬甲”是開化人送給民間河長的親切稱呼。如今在開化,村村都有護河隊,已有超過500名誌願者參與巡河、清理河道等誌願服務,形成了全民護水的濃厚氛圍。

    緣溪行,至雲低水闊處就能望見上遊的金星村。從砍樹賣錢,到護綠“賣風景”,這裏經曆了“變種種砍砍為走走看看”的發展曆程。

    問題在水裏,根源在岸上。以金星村為代表,錢塘江上遊廣袤鄉村通過推動汙水、垃圾、廁所、庭院“四大革命”,流域水環境質量明顯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大為改觀。依靠生態紅利,村民們“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正朝著“大金星”共富實踐區進發。

    靈山港是錢塘江上遊的重要支流,運行近700年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薑席堰就深藏在湍急的山溪之中,江水從堰渠汩汩流出,澤潤萬頃良田。

    衢州市龍遊縣林業水利局高級工程師周土香說:“薑席堰的建造尊重自然,順應河勢、水勢,不過多幹擾河流的生態治水理念至今受用。”

    修複治理,流域間的協同之道

    位於錢塘江中遊的蘭湖,是錢塘江蘭江段的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發電、水產養殖的中型水庫。“十年前,這裏的水是黑的,氣味是臭的,環境是髒的,整個蘭湖都是Ⅴ類水。”水庫管理負責人金銀亮回憶起清退沿湖養殖行業時,一組數據讓他記憶猶新,“我們遷走了近3萬頭豬、10萬隻鴨,改造了一萬多平方米的豬舍、鴨舍。”

    如今,隨著關停200餘家養殖場、嚴控水汙染等一係列舉措,蘭湖的水質從原先的Ⅴ類變成了現在的常年Ⅲ類,形成了3000多畝形態優美的淨水湖麵。

    遊客們春日來蘭湖賞花,夏日在湖畔美術館遊覽,秋日在湖麵泛舟,冬日在風情小鎮裏品茶,由鴨舍改造而來的湖畔咖啡屋常年客滿。

    錢塘江中下遊富春江,美麗河湖串聯起美麗城鎮、鄉村、景區,它們連線成網,成為沿江保障生態、綻放美麗、承載福祉、寄托鄉愁的美麗風景線,營造出江南水鄉的詩畫意境。

    黃公望的名畫《富春山居圖》,展現的正是富春江一帶的美麗風景。富春江橫貫桐廬、富陽,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畫晚晴新”等詩句流傳至今。

    杭州富陽區是久負盛名的造紙之鄉,有1700多年的手工造紙曆史。除傳統手工造紙外,富陽還是全國白板紙基地。鼎盛時期,富陽有近500家造紙廠,造紙產業稅收曾占據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然而,造紙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給富春江帶來嚴重汙染。

    十餘年間,富陽投入100多億元,對傳統造紙產業整治提升,按照“關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園一批、規範提升一批”的總體思路,著力打造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基地。

    如今,一江秀水逶迤,兩岸群山疊翠,現代版“富春山居圖”畫卷徐徐展開。位於富春江畔的桐廬縣富春江鎮蘆茨村,一邊是蒼翠山坡下清澈的溪水流過,一邊是農家樂、民宿一字排開,三五成群的遊客、忙碌的村民帶著滿臉的笑意。

    杭州亞運會前,富春江支流北支江經過綜合整治,不僅變“死水”為“活水”、恢複行洪功能,還成為賽艇、皮劃艇等賽事場地。“我們把水文化元素精巧融入場館設計,以靈動的線條再現富春山水畫卷。”杭州市富陽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利民安瀾,人與大江的和諧之道

    杭州市濱江公園錢塘江畔,矗立著一座巨型雕塑《錢王射潮》:吳越王錢鏐騎在嘶鳴的馬上迎風踏浪,張弓拉箭,試與錢江潮一戰高低。

    憑借著智慧,錢塘江兩岸的人們一直在尋求與自然相處的和諧之道。

    夜晚漫步在杭州市濱江區的錢塘江下遊江堤,燈光璀璨。一側是市民中心、國際會議中心、杭州大劇院等各種建築時尚感十足;另一側,被市民稱為“蓮花碗”的奧體中心主體育場靜靜綻放。兩岸風景交融,展現出一張時尚動感、韻味獨特的“杭州名片”。

    既是供市民休閑遊樂的江堤,也是護一方安瀾的海塘,隨著浙江省海塘安瀾千億工程全麵啟動,錢塘江下遊兩岸也迎來跨步升級,從防禦線向高質量發展帶、高品質生活廊複合蝶變。

    “濱江區沿江的防洪標準,將由當前的100年一遇提升為300年一遇。”杭州市濱江區沿江區域提升改造項目負責人介紹,新的改造提升了濱江景觀,增加市民親水樂趣,同時擴展了堤頂空間,一舉多得。

    無人機俯瞰蕭山亞運大堤,一片蔥蘢。很多市民都想不到,幾十公裏長的城市海塘可以被打造成寄托鄉愁的莊稼地。一邊是高樓大廈,一邊是四季更替的高粱、小麥和油菜花,家門口的“田園城市”已顯雛形。

    在觀潮勝地嘉興老鹽倉,多元、豐富、立體的觀潮設計,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獨特的視角,從“看一眼”潮水到“玩一天”海塘,這裏的吸引力大大增強。

    位於錢塘江入海口的曹娥江大閘,不僅守護著兩岸百姓,更守護了錢塘江流域水下的勃勃生機。28孔擋潮泄洪閘整齊地排列在611米長的堵壩上,特殊結構賦予它應對潮水衝刷的強大能力。大閘左右兩側各有一條長400多米、寬2米的魚道,為洄遊性魚類留出“生命綠道”,讓它們找到“回家”的路。

    工作人員介紹,大閘建成至今已在魚道中觀測到30多種魚類,保障了魚類的種群數量和生物多樣性。

    在奔騰江水的滋養下,一江碧水穿城過、生態美景入畫來成為現實。

    (新華社記者鄔煥慶、王俊祿、黃筱、唐弢)

    新聞編輯:楊銘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