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國內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離幸福更近了”——隴南避險搬遷見聞
更新時間:2024-1-22 10:28:51    來源:新華社

  從空中俯瞰,隴南板倉人家“蝸居”在大山褶皺裏,頭頂石崖,腳踩溝壑,僅一條崎嶇山路,溝通外界。

  “暴洪災害過後,山體崩裂,一下雨就鬆動,睡到半夜,聽到石頭滾落,聲音像放炮一樣,我們全家連夜搬到在村小學搭建的救災帳篷裏居住。”2020年8月,甘肅省隴南市發生暴洪泥石流災害,10月歸家的周永峰仍能感受到其餘威。

  周永峰早就想離開這大山,使一家7口人免受暴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之苦。但他每年6萬餘元的務工收入,主要花在隴南市區陪讀的妻子和3個孩子身上,房租6000元,加上各項開銷,一年3萬元都打不住。搬出大山的夢想,對他來講隻能是奢望。

  隴南市地處甘肅東南部,是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大山深處有6700多個地質災害隱患點。2022年起,在黨中央、國務院支持下,甘肅省啟動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為飽受地質災害威脅的山鄉群眾帶來了改變命運的曙光。

  “永峰啊,2024年搬遷政策開始落實了,你家也在名單裏。你看個人情況,一是選擇搬遷到鄉鎮集中安置點,二是自行選購隴南市區商品房。不管選哪個,都能同等享受10萬元財政補助及5萬元貼息貸款。”這段時間,趁著村裏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板倉村黨支部書記張新江上門告知搬遷戶優惠政策。

  “書記,我想搬到市區。我和媳婦合計過了,政府補助的錢首付就夠了,我們自己再努努力,每月還2000元房貸,不成問題。”一想到有機會住進他曾做過保溫外牆的小區,周永峰笑得合不攏嘴。

  “現在盼來了好政策,村民們都想搬出大山,換個活法。”張新江告訴記者,山民勤勞,在房前屋後的滑坡體上,撿來一塊塊巴掌大的旱地糊口,雨多了,提心吊膽,雨少了,口糧歉收。有人想把房子蓋得堅如磐石,可山高路遠,一方沙80元,拉到村裏,運費就得400元。

  隴南市市長劉永革說,隴南市把避險搬遷與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建設、縣域經濟發展統籌起來,希望讓群眾“搬”出幸福新生活。

  午後暖陽照耀下,徽縣伏家鎮集中安置小區的6棟大樓格外亮眼。竹林村村民張兆明搬遷到這個小區後,很快就在附近的紙箱廠找到了一份月薪3600多元的工作。

  “安置小區地勢平坦、樓房堅固,下雨我們也不害怕了。而且工廠、學校、醫院都建在家門口。”張兆明說,得益於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自己僅掏了4萬元就住進了90平方米的新房。

  “此次搬遷從規劃選址階段就做了通盤考慮,不僅要讓老百姓搬得出,還要讓他們留得住、有發展、能致富。”徽縣縣委書記張立新說,伏家鎮安置點背靠隴南市經濟開發區,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輕鬆就業。

  冬日,白龍江畔暖意融融,隴南市區高樓林立。走進搬遷戶敬玉剛的新家,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南北通透、裝修現代。敬玉剛坐在沙發一角,為姐姐和朋友彈奏吉他,陽光透過窗戶照進房間。

  “搬到城裏後,離災害點遠了,離我們的夢想和幸福更近了。”大學畢業後,敬玉剛自主創業做電商,借助互聯網將家鄉的花椒、油橄欖、中藥材等土特產銷往全國各地。他說以前在山上發貨困難,幾天才能發一次貨,現在小區門口就能發貨,營業額也迅速攀升。

  隴南市委書記張柯兵介紹,2023年,隴南市高質高效完成了6432戶搬遷任務,24885人“下山入鎮”“進城上樓”搬進新家園,開啟新生活。新的一年,隴南將繼續統籌做好規劃建設、拆舊複墾、產業培育、公共服務、社會融入等工作,全力以赴做好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

(記者張新新、郎兵兵)

新聞編輯:劉佳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離幸福更近了”——隴南避險搬遷見聞
    2024-1-22 10:28:51    來源:新華社

      從空中俯瞰,隴南板倉人家“蝸居”在大山褶皺裏,頭頂石崖,腳踩溝壑,僅一條崎嶇山路,溝通外界。

      “暴洪災害過後,山體崩裂,一下雨就鬆動,睡到半夜,聽到石頭滾落,聲音像放炮一樣,我們全家連夜搬到在村小學搭建的救災帳篷裏居住。”2020年8月,甘肅省隴南市發生暴洪泥石流災害,10月歸家的周永峰仍能感受到其餘威。

      周永峰早就想離開這大山,使一家7口人免受暴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之苦。但他每年6萬餘元的務工收入,主要花在隴南市區陪讀的妻子和3個孩子身上,房租6000元,加上各項開銷,一年3萬元都打不住。搬出大山的夢想,對他來講隻能是奢望。

      隴南市地處甘肅東南部,是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大山深處有6700多個地質災害隱患點。2022年起,在黨中央、國務院支持下,甘肅省啟動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為飽受地質災害威脅的山鄉群眾帶來了改變命運的曙光。

      “永峰啊,2024年搬遷政策開始落實了,你家也在名單裏。你看個人情況,一是選擇搬遷到鄉鎮集中安置點,二是自行選購隴南市區商品房。不管選哪個,都能同等享受10萬元財政補助及5萬元貼息貸款。”這段時間,趁著村裏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板倉村黨支部書記張新江上門告知搬遷戶優惠政策。

      “書記,我想搬到市區。我和媳婦合計過了,政府補助的錢首付就夠了,我們自己再努努力,每月還2000元房貸,不成問題。”一想到有機會住進他曾做過保溫外牆的小區,周永峰笑得合不攏嘴。

      “現在盼來了好政策,村民們都想搬出大山,換個活法。”張新江告訴記者,山民勤勞,在房前屋後的滑坡體上,撿來一塊塊巴掌大的旱地糊口,雨多了,提心吊膽,雨少了,口糧歉收。有人想把房子蓋得堅如磐石,可山高路遠,一方沙80元,拉到村裏,運費就得400元。

      隴南市市長劉永革說,隴南市把避險搬遷與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建設、縣域經濟發展統籌起來,希望讓群眾“搬”出幸福新生活。

      午後暖陽照耀下,徽縣伏家鎮集中安置小區的6棟大樓格外亮眼。竹林村村民張兆明搬遷到這個小區後,很快就在附近的紙箱廠找到了一份月薪3600多元的工作。

      “安置小區地勢平坦、樓房堅固,下雨我們也不害怕了。而且工廠、學校、醫院都建在家門口。”張兆明說,得益於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自己僅掏了4萬元就住進了90平方米的新房。

      “此次搬遷從規劃選址階段就做了通盤考慮,不僅要讓老百姓搬得出,還要讓他們留得住、有發展、能致富。”徽縣縣委書記張立新說,伏家鎮安置點背靠隴南市經濟開發區,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輕鬆就業。

      冬日,白龍江畔暖意融融,隴南市區高樓林立。走進搬遷戶敬玉剛的新家,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南北通透、裝修現代。敬玉剛坐在沙發一角,為姐姐和朋友彈奏吉他,陽光透過窗戶照進房間。

      “搬到城裏後,離災害點遠了,離我們的夢想和幸福更近了。”大學畢業後,敬玉剛自主創業做電商,借助互聯網將家鄉的花椒、油橄欖、中藥材等土特產銷往全國各地。他說以前在山上發貨困難,幾天才能發一次貨,現在小區門口就能發貨,營業額也迅速攀升。

      隴南市委書記張柯兵介紹,2023年,隴南市高質高效完成了6432戶搬遷任務,24885人“下山入鎮”“進城上樓”搬進新家園,開啟新生活。新的一年,隴南將繼續統籌做好規劃建設、拆舊複墾、產業培育、公共服務、社會融入等工作,全力以赴做好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

    (記者張新新、郎兵兵)

    新聞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