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時評 > 焦網評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豐收時刻 勿忘節糧
更新時間:2020-9-22 10:05:59    來源:焦作日報

  今日秋分,也是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豐收時刻,正逢全國從上到下刮起一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風潮,節糧愛糧成為今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最強音。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對製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鍾。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洪範八政,食為政首”。糧食關乎國家命運,自古以來,糧食就被看作“政之本務”。遺憾的是,當今社會節糧愛糧意識淡漠,餐飲浪費卻觸目驚心。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估算,在消費環節,全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500億公斤,可滿足約3.5億人一年的需要。

  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糧食豐收,我們也不能暴殄天物當敗家子;糧食豐收,我們更應該居安思危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在糧食問題上,我們不能今天溫飽無虞,就忘了昨天餓肚子的滋味;不能糧食連年增產,就看不到今後保障糧食安全的難度和壓力。總之一句話,糧食豐收絕不能成為浪費糧食的理由。

  可喜的是,製止餐飲浪費,全國上下都已經行動起來。推出半份菜、食材邊角料再利用、餐食剩餘量小於30%、有條件餐飲企業可為“光盤”消費者提供優惠停車等獎勵……由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管局牽頭起草的《節約型餐飲企業評價通則》團體標準近日發布實施。廣東省佛山市多所中小學采取開好主題班會、參與課外實踐活動、開展文明餐桌評比等一係列舉措,讓學生真正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義,自覺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習近平總書記提醒我們:“要牢記曆史,在吃飯問題上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正值中國農民豐收節,讓我們重溫“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古訓,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珍惜資源。


(象飛田)

新聞編輯:陳婷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豐收時刻 勿忘節糧
    2020-9-22 10:05:59    來源:焦作日報

      今日秋分,也是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豐收時刻,正逢全國從上到下刮起一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風潮,節糧愛糧成為今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最強音。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對製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鍾。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洪範八政,食為政首”。糧食關乎國家命運,自古以來,糧食就被看作“政之本務”。遺憾的是,當今社會節糧愛糧意識淡漠,餐飲浪費卻觸目驚心。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估算,在消費環節,全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500億公斤,可滿足約3.5億人一年的需要。

      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糧食豐收,我們也不能暴殄天物當敗家子;糧食豐收,我們更應該居安思危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在糧食問題上,我們不能今天溫飽無虞,就忘了昨天餓肚子的滋味;不能糧食連年增產,就看不到今後保障糧食安全的難度和壓力。總之一句話,糧食豐收絕不能成為浪費糧食的理由。

      可喜的是,製止餐飲浪費,全國上下都已經行動起來。推出半份菜、食材邊角料再利用、餐食剩餘量小於30%、有條件餐飲企業可為“光盤”消費者提供優惠停車等獎勵……由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管局牽頭起草的《節約型餐飲企業評價通則》團體標準近日發布實施。廣東省佛山市多所中小學采取開好主題班會、參與課外實踐活動、開展文明餐桌評比等一係列舉措,讓學生真正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義,自覺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習近平總書記提醒我們:“要牢記曆史,在吃飯問題上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正值中國農民豐收節,讓我們重溫“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古訓,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珍惜資源。


    (象飛田)

    新聞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