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視頻直播 > 直播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焦作市中醫藥文化科普大講堂之
均衡膳食營養與中藥食物養生

更新時間:2014-5-9 8:57:07    來源:焦作網

 

    主講人:  

     主講題目:均衡膳食營養與中藥食物養生

 

【專家簡介】 朱沈,焦作煤業集團五官醫院原院長,中共黨員,主任中醫師,焦作市名中醫。在國家級專業學術雜誌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2部,獲焦作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擅長肺病、心腦病、脾胃等疾病的治療。在中醫婦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具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

                 

人怎樣才健康?

     食物和水對於我們人重要不重要?每個人的回答都是一樣的,因為,餓你三、四天,再不給你水喝,就知道它的重要了。那麼營養對於我們重要不重要?我們許多人就不一定能認識到它的重要性。這是因為我們人體對食物的需求缺乏的種類不同,大腦對它作出的反應也不同。

                        六大營養素

    可供給人類的食物可分6類: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水和礦物質,共40種營養素。有些不夠身體可以給你信號,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缺乏時人身體產生饑餓感,缺水了我們知道口渴。有些不夠,如維生素、礦物質身體就不給你信號,沒有饑餓感,沒感覺,久而久之就會生病。如鈣的攝入不足,無饑餓感,久之骨質疏鬆,輕輕一碰骨折了才知道,才找醫生。被醫學家、營養學家揭秘的“壞血病”,也叫“維生素C缺乏症”;“腳氣病”,也叫“維生素B1缺乏症”均是因為維生素C、維生素B1攝入不足所致。所以隱蔽的、暗藏的饑餓,沒有症狀的饑餓,危害最大!因為它常常不被我們人所重視。40種營養素人體缺一不可!缺一種營養素害一種病。反之,既然好就拚命的吃也不行,某種營養素攝入過量,就會中毒,就會造成人體的代謝紊亂等,患上現代病,所以要剛剛好。就是要均衡膳食。

                     營養概念

我們常提到營養,什麼是營養?“營”,是謀求的意思,就是尋找,想辦法求得。“養”,就是養生,就是保健身體,增進健康,延緩衰老。“營養”就是尋找、謀求符合自己身體情況的養生之道。

                食物中藥概念

那麼,什麼是食物中藥呢?食物按自然屬性,根據植物、動物的性能、形態分為4:穀類、蔬菜類、果類、畜類。食物與中藥同出一源,所謂食物中藥就是即可食用又可防病治病的植物、動物。如:生薑、大棗、山藥、羊肉等。

               物質豐富與富裕病

在生活貧困,物質貧乏的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前,中國的大多數老百姓就隻能滿足於隻要吃飽飯,不饑餓就行,所謂“饑不擇食”。根本談不上平衡膳食營養。在中國改革開放後的三十餘年,經濟建設以世界第一的高速度發展,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普通老百姓口袋裏不差“吃飯”的錢。超市裏又有按需“隨便拿”,拿又拿不完,應有盡有的食品。許多人又不知道該怎麼吃了,不會吃了,更有的人根本就沒有均衡膳食營養的意識。有許多“公家人”天天不回家,工作需要,身不由己,一宴請、朋友一聚會就多吃,暴飲暴食,也叫“大吃大喝 ”。因此很多現代病就出現在我們現代人身上,而且 ,我們得的現代病越來越多。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脂肪肝、痛風等。

           營養不良與疾病關係

當前我們膳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能科學地把握攝入食物的結構和數量。肉類、脂肪消費過多,穀類食物消費偏低,鈣、鐵、鋅、維生素A等營養素攝入不足,蔬菜攝入量明顯減少,很多人沒有養成經常進食水果的習慣。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081月衛生部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平衡膳食寶塔根據各類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應占的比重共分五層,從底層開始依次:穀類食物每人每天應攝入250克——400克;蔬菜和水果300克——500克和200克——400克;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125——225克,其中魚蝦類50——100克,蓄、禽肉50——75克,蛋類25——50克;奶類和豆類食物每天應吃相當於鮮奶300克的奶類及奶製品和相當於幹豆30——50克的大豆及製品;每天烹調油不超過25——30克,食鹽不超過6克。此外,強調足量飲水和增加身體活動量的重要性。在溫和氣候條件下生活的輕體力活動成年人每日至少飲水1200毫升。建議每天進行相當於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體活動。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共有10

(1)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粗細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3)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製品。

(4)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

(5)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膳食。

(6)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適當。

(8)每天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飲料。

(9)飲酒應限量。

(10)吃新鮮衛生的食物。

                中醫與營養

我是學中醫臨床專業的,留心積累了一些有關食物中藥防治疾病,養生保健知識。悟出了現代均衡膳食營養,根據不同人體所需來搭配食物,與中國有2000多年曆史的中藥食物中藥養生,都是實踐平衡膳食、獲取合理營養、達到健康長壽目標的科學。

              中醫特色養生文化

現代衛生營養學,化學分析了食物的成分,研究跟膳食營養的關係,根據人體所需來合理搭配食物,製定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醫藥學按食物種類、性味,根據人的不同體質、地域環境、四季氣候,實踐了一門中醫藥食物養生科學。

               燦爛的中醫瑰寶

早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中國就有了自己的膳食指南。《黃帝內經》就有關於營養膳食的論述。告訴老百姓幾句話,講的非常精彩:“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合氣味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是世界最早的食物與健康的關係,最早的養生之道!五不是一個數字,它是代表多種多樣的意思。多種多樣的穀物來養生,各種各樣的水果來幫助養生,肉類不作為主食,食之對養生有益。當然,現代文明已把蔬菜水果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了。氣味合——就是味道好。更深刻的含義是四氣五味必須適合你的體質,必須順應四季氣候。以補精益氣——來補你的精、氣、神。隋唐時代藥王孫思邈(581__682)活到101歲,研究出159種蔬菜、五穀、果類的性味功用,指導人們的食療。用來防病治病。他認為“不知食者,不足以養生”。

              著名的專著論述

早在我國古代就有關於中醫食物中藥的專著。明代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1518——1593)的《本草綱目》在植物藥、動物藥卷下,把食物中藥分在穀部、菜部、果部、禽部、鱗部、獸部目下。每種食物都有性味。食物的性味是指:四氣又稱四性,及食物的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性質;五味及食物的辛、甘、酸、苦、鹹五種不同的味道。如我們大家都知道它的性味的生薑,味辛、性溫。有發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化痰,解毒功能。風寒感冒了,民間常用生薑加紅糖煎湯熱服(薑湯水)。過食生冷,中寒腹痛、嘔吐,我們在家裏嚼食生薑就可溫中散寒,和胃止嘔。平和體質、陽虛體質易多食,陰虛體質、濕熱體質易少食,秋天易少食。

                 穀類與寒熱

穀類食物中藥的性味屬味甘,性寒、微寒的如:綠豆、蕎麥、小麥、小米、薏苡仁等。屬味甘,性平的如:大米、燕麥、黑豆、玉米、花生、蓮子()、豌豆等。屬味甘酸、甘微辛,性平的如:赤小豆、蠶豆等。屬味甘,性溫的如:黃豆、白扁豆、高粱()等。屬味鹹、性溫的如:大麥。

                 果類與寒熱

果類食物中藥的性味屬味甘,性寒的如:西瓜()、梨(微酸)香蕉、甜瓜、柑、柿子、荸薺等。屬味酸,性寒的如:獼猴桃、橙、柚等。屬味甘,性平的如:無花果、椰子瓤、桂圓、大棗、蘋果()、李子()、葡萄()、菠蘿(微澀)、柿餅(澀)等。屬味甘、酸,性溫的如:荔枝、石榴、桔子、桃(微溫)、楊梅、橄欖()等。屬味甘,性溫的如:核桃仁()、櫻桃、生棗()、山楂()、椰子汁等。屬味辛、酸,性熱的如:杏。屬味辛、苦、澀,性溫的如:檳榔。

                蔬菜與寒熱

蔬菜類食物中藥的性味屬味甘,性寒的如:黃瓜、南瓜、冬瓜(微寒)、茄子、蘆薈、紫菜、海帶()、菠菜()、苦瓜()、黃花菜(微苦、微寒)、竹筍(微寒)等。屬味甘,性平的如:芹菜、藕(蓮菜)、土豆、百合、西紅柿()、葫蘆()、番薯(紅薯)、絲瓜、木耳、平菇、山藥等。屬味辛、甘,性涼的如:蘿卜等。屬味辛,性溫的如辣椒()、小茴香、韭菜(微酸、澀)(山韭菜味鹹、澀,性寒,無毒)、大蒜、蔥(葉溫、根須平)、生薑(微溫)、佛手瓜、胡蘿卜(微溫)

                  肉類與寒熱

禽類、蓄類、鱗類食物中藥的性味屬味甘,性寒的如:鴨肉()、驢肉()、河蟹()、田螺、黑魚等。屬味甘,性平的如:豬肉、水牛肉、雞蛋、鵝肉、鱉肉(甲魚)、鯉魚、草魚、泥鰍、黃花魚、鱸魚、桂魚、鯧魚、白鱔、蜂蜜等。屬味甘,性溫的如:黃牛肉、黃羊肉、草魚、黃鱔、鯽魚、白鰷魚、蝦等。狗肉味鹹、酸,性溫。羊肉味甘,性大熱。雞肉味甘、酸,性微溫。兔肉味辛,性平。鴿肉、海蜇味鹹性平。

              食物寒熱與中醫體質

我們認知了每類、每種食物的性味,就可以結合中醫學體質學說,根據人的不同體質來合理搭配食物。體質,是指人類個體在生命過程中,由遺傳性和獲得性因素所決定的表現在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活動方麵綜合的相對穩定的特性,現代中醫學根據臨床證候表現、脈象、舌質、舌苔,主要分為九種體質:平和體質、氣虛體質、陰虛體質、陽虛體質、瘀血體質、痰濕體質、濕熱體質、氣鬱體質、特稟體質。如:陽虛體質,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多食性味屬苦、寒涼、生冷的食物;陰虛、濕熱體質的人不宜多食性味屬辛辣、溫熱的食物。

平和體質特點:

一般體型勻稱健壯,麵色、膚色潤澤,頭發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嗅覺通利,精力充沛,耐受寒熱,睡眠良好,胃納佳,二便通常,舌色淡紅,苔薄白,脈和有神,性格開朗,社會和自然適應能力強,生病以後自我康複能力強。食物調養:吃的不過飽不過饑,多吃五穀雜糧、蔬菜瓜果,少食過於油膩及辛辣食物。

氣虛體質特點:

形體消瘦或偏胖,體倦乏力,麵色蒼白,語聲低怯,常自汗出,且動則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脈虛弱,是其基本特征。食物調養:可多食一些甘平、微溫益氣的食物,比如蓮子、桂圓、大棗、山藥等。

陽虛體質特點:

形體白胖或麵色淡白無華、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長、大便時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脈沉乏力、舌淡胖有齒痕。食物調養:可食甘溫益氣溫陽的食物,比如白扁豆、核桃仁、椰子汁、羊肉(大熱)、黃牛肉、狗肉(味鹹、酸)黃鱔、鯽魚、草魚、蝦等。少食生冷寒涼食物,如綠豆、蕎麥、甜瓜、柿子、荸薺、黃瓜、苦瓜、蘆薈、鴨肉、河蟹、田螺、黑魚等。

陰虛體質特點:

    形體消瘦、麵色潮紅、口燥咽幹、心煩、手足心熱、少眠、大便幹、小便黃、脈細數、舌紅少苔。食物調養:應保陰潛陽,宜清淡,不()食肥膩厚味、燥烈之品;可多食一些小麥、薏苡仁、生花生、西瓜、梨、香蕉、荸薺、獼猴桃、橙子、蘋果、黃瓜、冬瓜、茄子、蘆薈、紫菜、竹筍、藕、百合、西紅柿、葫蘆、鴨肉、驢肉、黑魚、泥鰍、蜂蜜等。少食辣椒、小茴香、韭菜、大蒜、蔥、生薑、拂手瓜、杏、檳榔、核桃。

濕熱體質特點:

麵垢油光,易生座瘡,口臭,皮膚油膩,容易感染化膿,大便粘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男性易陰囊潮濕、女性易帶下增多色黃,口苦口幹,身重困倦,煩躁易怒。食物調養:以清淡為原則,多食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綠豆、薏苡仁、黑豆、蓮子、西瓜、冬瓜、蘆薈、苦瓜、山藥等。不()食羊肉、狗肉、蝦、鯽魚、黃鱔、辣椒、杏、荔枝、桔子、核桃等。

血瘀體質特點:

   麵色晦滯,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膚甲錯,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或結代。食物調養:黑豆、大棗、海帶、紫菜、山楂、玫瑰花、綠茶、醋、橙子、柚等。這些食物有活血、散結、行氣、疏肝解鬱的作用。

痰濕體質特點:

   形體肥胖、嗜食肥甘、神疲、懶動、嗜睡、身重如裹、口中粘膩或便溏、脈濡而滑、舌體胖、苔滑膩。食物調養:多食一些具有健脾利濕、化痰祛痰的食物:薏苡仁、蓮子肉、赤小豆、白扁豆、蠶豆、西瓜、荸薺、橙子、柚子、山楂、冬瓜、蘆薈、紫菜、海帶、苦瓜、竹筍、土豆、葫蘆、、絲瓜、山藥、白蘿卜。少食肥甘厚味,限酒,不過飽。

氣鬱體質:

形體消瘦或偏胖,麵色蒼暗或萎黃,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於激動,或憂鬱寡歡,胸悶不舒,時欲太息,舌淡紅,苔白,脈弦。食物調養:多食一些能行氣的食物,如蕎麥、刀豆、山楂、橙子、桔皮、蘿卜、海帶、拂手、韭菜、小茴香、百合、芹菜、蔥、香菇等。可少量飲酒,以活動血脈,提高情緒。

特稟體質特點:

   對不同的物質有過敏現象,比如對春季花粉過敏、對某種食物過敏,如魚蝦等。食物調養:飲食宜清淡、均衡,粗細搭配適當,葷素搭配合理。避免食用容易發生過敏反應的食物。 

                     春夏養陽

結合中醫季節養生的觀點,養生方法的基本原則是順應自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根據一年四季氣候變化特點來合理搭配食物。什麼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一提法是把人放在大自然中去考慮的。四季的交替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們也要隨著四季的變化,春夏養陽,以助生長之氣;秋冬養陰,以助收藏之氣。這種養生理念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是養生之本。有人會問,春季氣溫升高,陽氣偏盛,為什麼還要養陽?是因為人體的陽氣也會隨著氣溫升高而旺盛,但白天長,夜間短,人的活動量增加,消耗的陽氣也會增多。

人們貪飲納涼,避熱就寒,也會消耗一部分陽氣。而人們對於天氣的炎熱隻知補充生水分,而不知守護陽氣,所以先哲們提醒後人,春夏季節要注意涵養陽氣。有人還會問秋季氣溫下降,寒氣偏盛,為什麼還要養陰?是因為秋冬寒氣偏盛,自然界的生物也進入了減少活動甚至冬眠狀態,人體陽氣也收斂在內,不作過多的消耗。而陽氣要收斂在內,需要陰氣的含苞。秋冬季節人們為了祛寒就溫,就會食辛辣食物,居處近火避寒,這樣就會消耗過多的陰氣,就不能包含陽氣,陽氣自然會耗散在外。陰陽的不平衡,就會產生“陰虛生內熱”的疾病,冬季的熱感冒或“上火”就是這樣產生的。所以先哲們告誡後人,秋冬季節不要單純的食辛就溫,要補充一定的陰分,陰分充足了,不但可以包含陽氣,還可以不斷的為陽氣補充營養,人體的機能就可以保持平衡了。春夏怎樣養陽?晚睡早起,盡量接受陽光沐浴,不可長在空調房間久坐,少食冰鎮食品。適量吃一些生薑、辣椒、大棗、桂圓、葡萄、生薑羊肉湯等,以助陽氣的恢複和振奮。

                  秋冬養陰

不要過食辛辣,多喝一些白開水,多吃青菜、水果、豬肉、鴨肉等,以此補充體內的陰津。冬季避寒就溫是重要的,但過食辛溫性食物陽氣會耗散,如果加用一些養陰食物就會陰陽平衡。春季養陽,宜甘減酸。春天是肝旺之時,多食酸性食物會使肝火偏亢損傷脾胃。《千金方》載,春季飲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應多吃一些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夏季飲食,宜少苦多辛,以協肺氣平心火。夏季脾胃功能相應減弱,慎防過食肥甘厚味,飲食宜清淡。秋天飲食中應減辛增酸,抑肺楊肝,有助於肝氣疏泄。秋季氣候特點是幹燥,使人發生“秋燥症”。因此,秋季宜多吃些能滋陰潤燥的食物,以潤燥養肺。凡辛熱麻辣、煎烤熏炸等食物,宜少吃。冬季飲食,宜減鹹增苦,以平抑腎養心。晨起服熱粥,晚餐少食,以養胃氣

                 四季養生原則

總之,應按四季變化,行增減五味之法,以調養五髒之氣:“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夏省苦增辛,以養肺氣;秋省辛增酸,以養肝氣;冬減鹹增苦,以養心氣。”春暖宜平補,夏熱宜清補,秋燥宜潤補,冬寒可大補。

               四氣五味與養生

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曾言,“安身之本必資於食”,高度概括了食物對人體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性。中醫藥食物養生原則最重要一點是順應自然。認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生於天地之間,依賴於自然而生存,也就必須受自然規律的支配和製約,即天人合一。食物有四氣五味,寒熱溫涼、酸苦甘辛鹹,人的體質各有不同,人的居住環境有東西南北、潮濕幹燥的不同,一年之中有春夏秋冬四季氣候的不同。人類必須懂得,要“營養”,尋找、謀求符合自己身體情況的食物養生之道,要達到健康長壽目標,就必須根據你自己的體質,根據你的居住環境和四季氣候的變化來選擇適合你的具有四氣五味(寒熱溫涼、酸苦甘辛鹹)的食物。

              天人合一與中醫養生

現代營養科學也已論證:人類對營養的需求是有差異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點,雖然我們沒有弄清其中的緣由,但是我們可以肯定,人類營養需求的差異是由先天的基因、生長的環境還有日常飲食共同決定的。根據個體化的差異,來合理的搭配飲食,確保從食物中得到你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而獲得均衡的營養,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目標,這和中醫天人合一的養生觀是一致的。

                 食物多樣與養生

世界上隻有一種食物是包括了全部營養素的,就是“媽媽的奶”人乳。牛乳都不行,人乳是兒童的專利。所以,世界上沒有一種食物全部齊的(40種營養素都有)來提供給你各種營養。,我們必須懂得,你要吃多種多樣的,符合你自身體質的,和居住環境、四季氣候相應的食物,確保從你的膳食裏麵得到你所需的各種營養素。根據你身體對40種營養素需要的多少合理搭配,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均衡膳食營養,中醫藥食物養生。

各位老師,健康是金,長壽是福。有了健康就有了希望,擁有健康就有可能擁有一切,失去健康,擁有什麼都不重要了。同時,健康也是一種責任和義務,你若愛你的家人就讓自己健康,不要成為家人的負擔。如果我們想要一個好的身體,想要一個健康長壽的生命曆程的話,我們就要持之以恒去實踐膳食營養、食物養生;加上科學的運動,以及搭配上一個很好的心態,再結交一個醫生朋友,就算我們選對了路。

祝大家心情愉快,身體健康!

 

  

農工黨焦作市委

     

市中醫管理

新聞編輯:wxj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焦作市中醫藥文化科普大講堂之
均衡膳食營養與中藥食物養生

2014-5-9 8:57:07    來源:焦作網

 

    主講人:  

     主講題目:均衡膳食營養與中藥食物養生

 

【專家簡介】 朱沈,焦作煤業集團五官醫院原院長,中共黨員,主任中醫師,焦作市名中醫。在國家級專業學術雜誌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2部,獲焦作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擅長肺病、心腦病、脾胃等疾病的治療。在中醫婦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具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

                 

人怎樣才健康?

     食物和水對於我們人重要不重要?每個人的回答都是一樣的,因為,餓你三、四天,再不給你水喝,就知道它的重要了。那麼營養對於我們重要不重要?我們許多人就不一定能認識到它的重要性。這是因為我們人體對食物的需求缺乏的種類不同,大腦對它作出的反應也不同。

                        六大營養素

    可供給人類的食物可分6類: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水和礦物質,共40種營養素。有些不夠身體可以給你信號,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缺乏時人身體產生饑餓感,缺水了我們知道口渴。有些不夠,如維生素、礦物質身體就不給你信號,沒有饑餓感,沒感覺,久而久之就會生病。如鈣的攝入不足,無饑餓感,久之骨質疏鬆,輕輕一碰骨折了才知道,才找醫生。被醫學家、營養學家揭秘的“壞血病”,也叫“維生素C缺乏症”;“腳氣病”,也叫“維生素B1缺乏症”均是因為維生素C、維生素B1攝入不足所致。所以隱蔽的、暗藏的饑餓,沒有症狀的饑餓,危害最大!因為它常常不被我們人所重視。40種營養素人體缺一不可!缺一種營養素害一種病。反之,既然好就拚命的吃也不行,某種營養素攝入過量,就會中毒,就會造成人體的代謝紊亂等,患上現代病,所以要剛剛好。就是要均衡膳食。

                     營養概念

我們常提到營養,什麼是營養?“營”,是謀求的意思,就是尋找,想辦法求得。“養”,就是養生,就是保健身體,增進健康,延緩衰老。“營養”就是尋找、謀求符合自己身體情況的養生之道。

                食物中藥概念

那麼,什麼是食物中藥呢?食物按自然屬性,根據植物、動物的性能、形態分為4:穀類、蔬菜類、果類、畜類。食物與中藥同出一源,所謂食物中藥就是即可食用又可防病治病的植物、動物。如:生薑、大棗、山藥、羊肉等。

               物質豐富與富裕病

在生活貧困,物質貧乏的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前,中國的大多數老百姓就隻能滿足於隻要吃飽飯,不饑餓就行,所謂“饑不擇食”。根本談不上平衡膳食營養。在中國改革開放後的三十餘年,經濟建設以世界第一的高速度發展,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普通老百姓口袋裏不差“吃飯”的錢。超市裏又有按需“隨便拿”,拿又拿不完,應有盡有的食品。許多人又不知道該怎麼吃了,不會吃了,更有的人根本就沒有均衡膳食營養的意識。有許多“公家人”天天不回家,工作需要,身不由己,一宴請、朋友一聚會就多吃,暴飲暴食,也叫“大吃大喝 ”。因此很多現代病就出現在我們現代人身上,而且 ,我們得的現代病越來越多。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脂肪肝、痛風等。

           營養不良與疾病關係

當前我們膳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能科學地把握攝入食物的結構和數量。肉類、脂肪消費過多,穀類食物消費偏低,鈣、鐵、鋅、維生素A等營養素攝入不足,蔬菜攝入量明顯減少,很多人沒有養成經常進食水果的習慣。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081月衛生部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平衡膳食寶塔根據各類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應占的比重共分五層,從底層開始依次:穀類食物每人每天應攝入250克——400克;蔬菜和水果300克——500克和200克——400克;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125——225克,其中魚蝦類50——100克,蓄、禽肉50——75克,蛋類25——50克;奶類和豆類食物每天應吃相當於鮮奶300克的奶類及奶製品和相當於幹豆30——50克的大豆及製品;每天烹調油不超過25——30克,食鹽不超過6克。此外,強調足量飲水和增加身體活動量的重要性。在溫和氣候條件下生活的輕體力活動成年人每日至少飲水1200毫升。建議每天進行相當於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體活動。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共有10

(1)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粗細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3)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製品。

(4)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

(5)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膳食。

(6)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適當。

(8)每天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飲料。

(9)飲酒應限量。

(10)吃新鮮衛生的食物。

                中醫與營養

我是學中醫臨床專業的,留心積累了一些有關食物中藥防治疾病,養生保健知識。悟出了現代均衡膳食營養,根據不同人體所需來搭配食物,與中國有2000多年曆史的中藥食物中藥養生,都是實踐平衡膳食、獲取合理營養、達到健康長壽目標的科學。

              中醫特色養生文化

現代衛生營養學,化學分析了食物的成分,研究跟膳食營養的關係,根據人體所需來合理搭配食物,製定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醫藥學按食物種類、性味,根據人的不同體質、地域環境、四季氣候,實踐了一門中醫藥食物養生科學。

               燦爛的中醫瑰寶

早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中國就有了自己的膳食指南。《黃帝內經》就有關於營養膳食的論述。告訴老百姓幾句話,講的非常精彩:“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合氣味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是世界最早的食物與健康的關係,最早的養生之道!五不是一個數字,它是代表多種多樣的意思。多種多樣的穀物來養生,各種各樣的水果來幫助養生,肉類不作為主食,食之對養生有益。當然,現代文明已把蔬菜水果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了。氣味合——就是味道好。更深刻的含義是四氣五味必須適合你的體質,必須順應四季氣候。以補精益氣——來補你的精、氣、神。隋唐時代藥王孫思邈(581__682)活到101歲,研究出159種蔬菜、五穀、果類的性味功用,指導人們的食療。用來防病治病。他認為“不知食者,不足以養生”。

              著名的專著論述

早在我國古代就有關於中醫食物中藥的專著。明代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1518——1593)的《本草綱目》在植物藥、動物藥卷下,把食物中藥分在穀部、菜部、果部、禽部、鱗部、獸部目下。每種食物都有性味。食物的性味是指:四氣又稱四性,及食物的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性質;五味及食物的辛、甘、酸、苦、鹹五種不同的味道。如我們大家都知道它的性味的生薑,味辛、性溫。有發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化痰,解毒功能。風寒感冒了,民間常用生薑加紅糖煎湯熱服(薑湯水)。過食生冷,中寒腹痛、嘔吐,我們在家裏嚼食生薑就可溫中散寒,和胃止嘔。平和體質、陽虛體質易多食,陰虛體質、濕熱體質易少食,秋天易少食。

                 穀類與寒熱

穀類食物中藥的性味屬味甘,性寒、微寒的如:綠豆、蕎麥、小麥、小米、薏苡仁等。屬味甘,性平的如:大米、燕麥、黑豆、玉米、花生、蓮子()、豌豆等。屬味甘酸、甘微辛,性平的如:赤小豆、蠶豆等。屬味甘,性溫的如:黃豆、白扁豆、高粱()等。屬味鹹、性溫的如:大麥。

                 果類與寒熱

果類食物中藥的性味屬味甘,性寒的如:西瓜()、梨(微酸)香蕉、甜瓜、柑、柿子、荸薺等。屬味酸,性寒的如:獼猴桃、橙、柚等。屬味甘,性平的如:無花果、椰子瓤、桂圓、大棗、蘋果()、李子()、葡萄()、菠蘿(微澀)、柿餅(澀)等。屬味甘、酸,性溫的如:荔枝、石榴、桔子、桃(微溫)、楊梅、橄欖()等。屬味甘,性溫的如:核桃仁()、櫻桃、生棗()、山楂()、椰子汁等。屬味辛、酸,性熱的如:杏。屬味辛、苦、澀,性溫的如:檳榔。

                蔬菜與寒熱

蔬菜類食物中藥的性味屬味甘,性寒的如:黃瓜、南瓜、冬瓜(微寒)、茄子、蘆薈、紫菜、海帶()、菠菜()、苦瓜()、黃花菜(微苦、微寒)、竹筍(微寒)等。屬味甘,性平的如:芹菜、藕(蓮菜)、土豆、百合、西紅柿()、葫蘆()、番薯(紅薯)、絲瓜、木耳、平菇、山藥等。屬味辛、甘,性涼的如:蘿卜等。屬味辛,性溫的如辣椒()、小茴香、韭菜(微酸、澀)(山韭菜味鹹、澀,性寒,無毒)、大蒜、蔥(葉溫、根須平)、生薑(微溫)、佛手瓜、胡蘿卜(微溫)

                  肉類與寒熱

禽類、蓄類、鱗類食物中藥的性味屬味甘,性寒的如:鴨肉()、驢肉()、河蟹()、田螺、黑魚等。屬味甘,性平的如:豬肉、水牛肉、雞蛋、鵝肉、鱉肉(甲魚)、鯉魚、草魚、泥鰍、黃花魚、鱸魚、桂魚、鯧魚、白鱔、蜂蜜等。屬味甘,性溫的如:黃牛肉、黃羊肉、草魚、黃鱔、鯽魚、白鰷魚、蝦等。狗肉味鹹、酸,性溫。羊肉味甘,性大熱。雞肉味甘、酸,性微溫。兔肉味辛,性平。鴿肉、海蜇味鹹性平。

              食物寒熱與中醫體質

我們認知了每類、每種食物的性味,就可以結合中醫學體質學說,根據人的不同體質來合理搭配食物。體質,是指人類個體在生命過程中,由遺傳性和獲得性因素所決定的表現在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活動方麵綜合的相對穩定的特性,現代中醫學根據臨床證候表現、脈象、舌質、舌苔,主要分為九種體質:平和體質、氣虛體質、陰虛體質、陽虛體質、瘀血體質、痰濕體質、濕熱體質、氣鬱體質、特稟體質。如:陽虛體質,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多食性味屬苦、寒涼、生冷的食物;陰虛、濕熱體質的人不宜多食性味屬辛辣、溫熱的食物。

平和體質特點:

一般體型勻稱健壯,麵色、膚色潤澤,頭發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嗅覺通利,精力充沛,耐受寒熱,睡眠良好,胃納佳,二便通常,舌色淡紅,苔薄白,脈和有神,性格開朗,社會和自然適應能力強,生病以後自我康複能力強。食物調養:吃的不過飽不過饑,多吃五穀雜糧、蔬菜瓜果,少食過於油膩及辛辣食物。

氣虛體質特點:

形體消瘦或偏胖,體倦乏力,麵色蒼白,語聲低怯,常自汗出,且動則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脈虛弱,是其基本特征。食物調養:可多食一些甘平、微溫益氣的食物,比如蓮子、桂圓、大棗、山藥等。

陽虛體質特點:

形體白胖或麵色淡白無華、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長、大便時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脈沉乏力、舌淡胖有齒痕。食物調養:可食甘溫益氣溫陽的食物,比如白扁豆、核桃仁、椰子汁、羊肉(大熱)、黃牛肉、狗肉(味鹹、酸)黃鱔、鯽魚、草魚、蝦等。少食生冷寒涼食物,如綠豆、蕎麥、甜瓜、柿子、荸薺、黃瓜、苦瓜、蘆薈、鴨肉、河蟹、田螺、黑魚等。

陰虛體質特點:

    形體消瘦、麵色潮紅、口燥咽幹、心煩、手足心熱、少眠、大便幹、小便黃、脈細數、舌紅少苔。食物調養:應保陰潛陽,宜清淡,不()食肥膩厚味、燥烈之品;可多食一些小麥、薏苡仁、生花生、西瓜、梨、香蕉、荸薺、獼猴桃、橙子、蘋果、黃瓜、冬瓜、茄子、蘆薈、紫菜、竹筍、藕、百合、西紅柿、葫蘆、鴨肉、驢肉、黑魚、泥鰍、蜂蜜等。少食辣椒、小茴香、韭菜、大蒜、蔥、生薑、拂手瓜、杏、檳榔、核桃。

濕熱體質特點:

麵垢油光,易生座瘡,口臭,皮膚油膩,容易感染化膿,大便粘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男性易陰囊潮濕、女性易帶下增多色黃,口苦口幹,身重困倦,煩躁易怒。食物調養:以清淡為原則,多食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綠豆、薏苡仁、黑豆、蓮子、西瓜、冬瓜、蘆薈、苦瓜、山藥等。不()食羊肉、狗肉、蝦、鯽魚、黃鱔、辣椒、杏、荔枝、桔子、核桃等。

血瘀體質特點:

   麵色晦滯,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膚甲錯,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或結代。食物調養:黑豆、大棗、海帶、紫菜、山楂、玫瑰花、綠茶、醋、橙子、柚等。這些食物有活血、散結、行氣、疏肝解鬱的作用。

痰濕體質特點:

   形體肥胖、嗜食肥甘、神疲、懶動、嗜睡、身重如裹、口中粘膩或便溏、脈濡而滑、舌體胖、苔滑膩。食物調養:多食一些具有健脾利濕、化痰祛痰的食物:薏苡仁、蓮子肉、赤小豆、白扁豆、蠶豆、西瓜、荸薺、橙子、柚子、山楂、冬瓜、蘆薈、紫菜、海帶、苦瓜、竹筍、土豆、葫蘆、、絲瓜、山藥、白蘿卜。少食肥甘厚味,限酒,不過飽。

氣鬱體質:

形體消瘦或偏胖,麵色蒼暗或萎黃,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於激動,或憂鬱寡歡,胸悶不舒,時欲太息,舌淡紅,苔白,脈弦。食物調養:多食一些能行氣的食物,如蕎麥、刀豆、山楂、橙子、桔皮、蘿卜、海帶、拂手、韭菜、小茴香、百合、芹菜、蔥、香菇等。可少量飲酒,以活動血脈,提高情緒。

特稟體質特點:

   對不同的物質有過敏現象,比如對春季花粉過敏、對某種食物過敏,如魚蝦等。食物調養:飲食宜清淡、均衡,粗細搭配適當,葷素搭配合理。避免食用容易發生過敏反應的食物。 

                     春夏養陽

結合中醫季節養生的觀點,養生方法的基本原則是順應自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根據一年四季氣候變化特點來合理搭配食物。什麼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一提法是把人放在大自然中去考慮的。四季的交替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們也要隨著四季的變化,春夏養陽,以助生長之氣;秋冬養陰,以助收藏之氣。這種養生理念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是養生之本。有人會問,春季氣溫升高,陽氣偏盛,為什麼還要養陽?是因為人體的陽氣也會隨著氣溫升高而旺盛,但白天長,夜間短,人的活動量增加,消耗的陽氣也會增多。

人們貪飲納涼,避熱就寒,也會消耗一部分陽氣。而人們對於天氣的炎熱隻知補充生水分,而不知守護陽氣,所以先哲們提醒後人,春夏季節要注意涵養陽氣。有人還會問秋季氣溫下降,寒氣偏盛,為什麼還要養陰?是因為秋冬寒氣偏盛,自然界的生物也進入了減少活動甚至冬眠狀態,人體陽氣也收斂在內,不作過多的消耗。而陽氣要收斂在內,需要陰氣的含苞。秋冬季節人們為了祛寒就溫,就會食辛辣食物,居處近火避寒,這樣就會消耗過多的陰氣,就不能包含陽氣,陽氣自然會耗散在外。陰陽的不平衡,就會產生“陰虛生內熱”的疾病,冬季的熱感冒或“上火”就是這樣產生的。所以先哲們告誡後人,秋冬季節不要單純的食辛就溫,要補充一定的陰分,陰分充足了,不但可以包含陽氣,還可以不斷的為陽氣補充營養,人體的機能就可以保持平衡了。春夏怎樣養陽?晚睡早起,盡量接受陽光沐浴,不可長在空調房間久坐,少食冰鎮食品。適量吃一些生薑、辣椒、大棗、桂圓、葡萄、生薑羊肉湯等,以助陽氣的恢複和振奮。

                  秋冬養陰

不要過食辛辣,多喝一些白開水,多吃青菜、水果、豬肉、鴨肉等,以此補充體內的陰津。冬季避寒就溫是重要的,但過食辛溫性食物陽氣會耗散,如果加用一些養陰食物就會陰陽平衡。春季養陽,宜甘減酸。春天是肝旺之時,多食酸性食物會使肝火偏亢損傷脾胃。《千金方》載,春季飲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應多吃一些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夏季飲食,宜少苦多辛,以協肺氣平心火。夏季脾胃功能相應減弱,慎防過食肥甘厚味,飲食宜清淡。秋天飲食中應減辛增酸,抑肺楊肝,有助於肝氣疏泄。秋季氣候特點是幹燥,使人發生“秋燥症”。因此,秋季宜多吃些能滋陰潤燥的食物,以潤燥養肺。凡辛熱麻辣、煎烤熏炸等食物,宜少吃。冬季飲食,宜減鹹增苦,以平抑腎養心。晨起服熱粥,晚餐少食,以養胃氣

                 四季養生原則

總之,應按四季變化,行增減五味之法,以調養五髒之氣:“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夏省苦增辛,以養肺氣;秋省辛增酸,以養肝氣;冬減鹹增苦,以養心氣。”春暖宜平補,夏熱宜清補,秋燥宜潤補,冬寒可大補。

               四氣五味與養生

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曾言,“安身之本必資於食”,高度概括了食物對人體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性。中醫藥食物養生原則最重要一點是順應自然。認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生於天地之間,依賴於自然而生存,也就必須受自然規律的支配和製約,即天人合一。食物有四氣五味,寒熱溫涼、酸苦甘辛鹹,人的體質各有不同,人的居住環境有東西南北、潮濕幹燥的不同,一年之中有春夏秋冬四季氣候的不同。人類必須懂得,要“營養”,尋找、謀求符合自己身體情況的食物養生之道,要達到健康長壽目標,就必須根據你自己的體質,根據你的居住環境和四季氣候的變化來選擇適合你的具有四氣五味(寒熱溫涼、酸苦甘辛鹹)的食物。

              天人合一與中醫養生

現代營養科學也已論證:人類對營養的需求是有差異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點,雖然我們沒有弄清其中的緣由,但是我們可以肯定,人類營養需求的差異是由先天的基因、生長的環境還有日常飲食共同決定的。根據個體化的差異,來合理的搭配飲食,確保從食物中得到你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而獲得均衡的營養,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目標,這和中醫天人合一的養生觀是一致的。

                 食物多樣與養生

世界上隻有一種食物是包括了全部營養素的,就是“媽媽的奶”人乳。牛乳都不行,人乳是兒童的專利。所以,世界上沒有一種食物全部齊的(40種營養素都有)來提供給你各種營養。,我們必須懂得,你要吃多種多樣的,符合你自身體質的,和居住環境、四季氣候相應的食物,確保從你的膳食裏麵得到你所需的各種營養素。根據你身體對40種營養素需要的多少合理搭配,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均衡膳食營養,中醫藥食物養生。

各位老師,健康是金,長壽是福。有了健康就有了希望,擁有健康就有可能擁有一切,失去健康,擁有什麼都不重要了。同時,健康也是一種責任和義務,你若愛你的家人就讓自己健康,不要成為家人的負擔。如果我們想要一個好的身體,想要一個健康長壽的生命曆程的話,我們就要持之以恒去實踐膳食營養、食物養生;加上科學的運動,以及搭配上一個很好的心態,再結交一個醫生朋友,就算我們選對了路。

祝大家心情愉快,身體健康!

 

  

農工黨焦作市委

     

市中醫管理

新聞編輯:wxj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