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視頻直播 > 直播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情緒障礙的認知模型 深入了解精神患者
——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一科主任嶽曉暉做客本報網絡直播間
更新時間:2019-11-18 8:29:34    來源:本站原創

 

 

直播現場

 

嘉賓:嶽曉暉

  直播時間:2019年11月 18日 9時
  直播地點:焦作日報網絡直播間
  特邀嘉賓:嶽曉暉(市第四人民醫院 精三科主管護師)
  主 持 人:馬雅寧(焦作日報記者)

  主持人:傳承文明,關注民生,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裏是焦作日報網絡直播間。隨著社會競爭的激烈,人們的工作、生活壓力不斷增加,會因情緒障礙引發焦慮、抑鬱、恐懼的患者越來越多,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為了詳細給網友們講解情緒障礙的起因,我們今天有幸邀請到了市第四人民醫院的主管護師嶽曉暉做客本報網絡直播間。
  嶽護士長您好,歡迎您來做客網絡直播間。
  嶽曉暉: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很高興在這裏和大家分享關於情緒障礙的相關知識。
主持人:想要深入了解情緒障礙患者和各類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就必須清楚他們的情緒障礙問題。那什麼是情緒障礙呢?
  嶽曉暉:情緒障礙是指正常情感反應的誇張、混亂和減退。常見的症狀有焦慮、恐怖、抑鬱。
主持人:什麼原因會導致人們出現情緒障礙呢?
嶽曉暉:美國心理學家貝克根據對抑鬱症的臨床觀察和前人對情緒的認知研究,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提出了情緒障礙的認知模型,在70年代中期進一步發展成一套認知治療技術,目的在於改變抑鬱症患者的認知,取得明顯的成功。
  主持人:據我了解,情緒障礙包含兩個層麵是嗎?
嶽曉暉:它分為淺層的負性自動想法和深層的功能失調性假設。
  主持人:淺層的負性自動想法和深層的功能失調性假設,他們兩者存在什麼樣的關係呢?
嶽曉暉:
  舉個例子:我們看到海麵上漂浮的冰山,大部分是在水麵下的,深層的功能失調性假設,就好比水麵下的那一部分。雖然我們看不到它,但它實實在在是存在的,而且沒有它作為基礎,不可能有水麵上的部分,這是它兩個的關係。
  主持人:那麼深層的功能失調性假設是怎們形成的呢?
  嶽曉暉:人們從小到大通過生活經驗建立起來的認知結構或圖式,是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人們對自己和世界的假設,用於對信息過濾、區分、評估和編碼。
假如我們的認知以掙錢多少來判斷成功與否,那麼,當一項新工作的工資比目前的高,評價將是積極地;但如果新工作的工資很少,就和自我價值概念相衝突,於是,我們可能拒絕這一工作,繼續去尋找高工資的和大腦儲存的假設相一致的工作,這告訴我們,我們評價事件,處理事件時,總是采取適合自己認知假設的方法。
  貝克認為,抑鬱患者早年形成的認知結構,已不再經過意識審查,可認為存在於潛意識中,使他們傾向於過多的采取消極的評價和解釋事件方式,構成了抑鬱的易患傾向,在抑鬱症的發生發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雖然說他們通常不予表達,是潛在的假設,但他們支配人們的日常行為和處理事情的方式。臨床上稱為功能失調性態度。
  主持人:功能失調性的態度都有哪些呢?
  嶽曉暉
  1:脆弱性,如:一個人請求幫助是軟弱的表現。
  2:吸引/排斥,如:得不到另一個人的愛,我就不會幸福。
  3:完美主義:如:一個人必須聰明、漂亮、富有、有創造性,否則就高興不起來
  4:強製性:如常用“必須”,“應該”等言語要求自己。
  5:尋求讚許:如認為:為了幸福,我需要別人讚美。
  6:依賴性,如:假如你沒有人可以依靠,一定會感到悲哀。
  7:自主性,如:我的心情是由一些我無法駕馭的因素左右。
  主持人:我們已經了解了深層功能失調性假設形成原因,淺層的負性自動想法又是怎樣產生的?
  嶽曉暉:潛在功能失調性假設可為日後某種嚴峻的生活事件所啟動,假設一旦被啟動,便會有大量負性自動想法產生。
  主持人:聽了你的講解,了解到內心潛在的功能失調性假設引起了負性自動想法,那麼負性自動想法在情緒障礙中扮演一個什麼角色呢?
  嶽曉暉:我們首先了解一下負性自動想法的特征。
  1:它是自動的,不經邏輯推理突現於腦內。
  2:它的內容消極,常與不良情緒相聯係。
  3:它隨時間、地點而又變化,能為意識所察覺,具有認知過程的特征。
  4:它貌似真實,因為它由功能失調性假設或圖式派生而來。
  5:它存在於意識的邊緣,稍縱即逝
  6:它存在時間短暫,但力量強大,並且不能由自己的意願選擇或排除。
  7;它蘊含認知曲解,而患者卻信以為真,不認識它正是情緒痛苦的原因。
  大量負性自動想法出現後就會產生不良情緒,身
體上出現頭痛、頭暈,乏力等;行為發生紊亂,打人,罵人;出現不良動機,如對某人實施報複等不良的做法;情感高漲或低落;產生不良認知。
  主持人:負性自動想法直接導致了情緒障礙是這樣嗎?
  嶽曉暉:是這樣的。
  貝克考察了抑鬱病人的負性自動想法,在詢問這些想法的根據或要求病人用經驗事實對這些想法加以檢驗時,病人能夠察覺他們的負性自動想法是認知曲解的表現。
  主持人:負性自動想法的危害這麼大,剛才說到負性自動想法是認知曲解的表現,認知曲解有哪些形式呢?
  嶽曉暉:可以列舉一些;
  1:非白即黑的絕對性思考:患者堅持一種不現實的標準,認為自己達不到這個標準就是失敗,這種思考方式導致完美主義,害怕任何錯誤和缺點。
  2:任意推斷。指缺乏事實依據,草率的下結論。如:在街上碰到一熟人未和他打招呼,於是心裏想,我什麼地方得罪他了,他生我什麼氣了,其實,這位熟人心裏有事,根本沒有注意到他。
  3:選擇性概括:僅僅依據個別細節,不考慮其他情況,就對整個事件作出結論。如某青年向某女同學提出一起去看電影,遭到婉言拒絕後,就認定沒有任何女同學願意和自己交往了,這是一種以偏概全。
  主持人:這些確實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情況,還能列舉一些例子嗎?
  嶽曉暉:當然還有一些。
  4:過度引申:指在一個小小失誤的基礎上,作出關於整個人生價值的結論。如一位母親不慎打碎一隻碗,就認為自己不是一位好母親。
  5:過度誇大和過分縮小:指誇大自己失誤、缺陷的重要性,而貶低自己的成績或優點。偶爾出現的一次失誤,如拍照時手抖了一下 ,一張照片拍壞了,就覺得不得了,怕被別人看成一個無用的人。而在做成了一件事情時,又覺得微不足道,純屬僥幸。
  6:個人化:指患者主動為別人的過失或不幸承擔責任。將一切不幸、事故或別人生病均歸因於自己的過失,引咎自責。如一位親人生病去世,患者責備自己忙於自己的事情未能很好的照顧親人的健康狀況,為此內疚不已。
  7:選擇性消極注視:指選擇一個消極的細節,並且總是記住這個細節,而忽略其他方麵,以致整個情緒都染上了消極的色彩。如一個學生考試時答錯了幾道題,於是對這幾道題念念不忘。而事實上這個學生的成績非常優秀。正是這種消極的信息選擇傾向,使病人在某種情況下隻讓消極信息濾過,造成了不必要的煩惱。
  8:應該傾向:指病人常用應該或必須等詞,要求自己或別人,如:我必須做好這個,必須做那個,這意味著對自己或別人堅持一種標準,如果行為未達到這個標準,就會責難自己或別人,產生內疚、悔恨。如果別人的所作所為不和自己的期待,就會覺得失望、抱怨。
  上述類型的認知曲解是比較多見的,此外,還可以列出一些,應該指出的是,幾種類型的認知曲解可以發生在一個人身上,通過分析客觀事實和負性自動想法的關係,從而可以將其中的邏輯錯誤揭示出來,發現和改變認知曲解是可以做到的。
  主持人:謝謝嶽護士長得講解,情緒感知障礙的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因為它的發病不確定性會嚴重危害到患者的身心。通過今天的節目,希望大家對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有所認識,一旦我們認識到我們的不良情緒是認知曲解的表現,改變認知的過程從此開始,這樣才可以保證自己盡快緩解甚至脫離情緒感知障礙帶來的痛苦。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總 策 劃:王愛軍
●執    行:曾琳琳
●腳本執筆:馬雅寧 趙思諾(實 習)
●錄    製:毋千舉
●攝    影:毋千舉
●技    術:薛  磊  李  洋 趙銀岷
●劇    務:王雪靜
●直播話題線索征集:8797395
●鏈    接:登錄焦作網www.webdiners.com 進入網絡直播收看本期節目

 

新聞編輯:馬雅寧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情緒障礙的認知模型 深入了解精神患者
——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一科主任嶽曉暉做客本報網絡直播間
2019-11-18 8:29:34    來源:本站原創

 

 

直播現場

 

嘉賓:嶽曉暉

  直播時間:2019年11月 18日 9時
  直播地點:焦作日報網絡直播間
  特邀嘉賓:嶽曉暉(市第四人民醫院 精三科主管護師)
  主 持 人:馬雅寧(焦作日報記者)

  主持人:傳承文明,關注民生,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裏是焦作日報網絡直播間。隨著社會競爭的激烈,人們的工作、生活壓力不斷增加,會因情緒障礙引發焦慮、抑鬱、恐懼的患者越來越多,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為了詳細給網友們講解情緒障礙的起因,我們今天有幸邀請到了市第四人民醫院的主管護師嶽曉暉做客本報網絡直播間。
  嶽護士長您好,歡迎您來做客網絡直播間。
  嶽曉暉: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很高興在這裏和大家分享關於情緒障礙的相關知識。
主持人:想要深入了解情緒障礙患者和各類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就必須清楚他們的情緒障礙問題。那什麼是情緒障礙呢?
  嶽曉暉:情緒障礙是指正常情感反應的誇張、混亂和減退。常見的症狀有焦慮、恐怖、抑鬱。
主持人:什麼原因會導致人們出現情緒障礙呢?
嶽曉暉:美國心理學家貝克根據對抑鬱症的臨床觀察和前人對情緒的認知研究,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提出了情緒障礙的認知模型,在70年代中期進一步發展成一套認知治療技術,目的在於改變抑鬱症患者的認知,取得明顯的成功。
  主持人:據我了解,情緒障礙包含兩個層麵是嗎?
嶽曉暉:它分為淺層的負性自動想法和深層的功能失調性假設。
  主持人:淺層的負性自動想法和深層的功能失調性假設,他們兩者存在什麼樣的關係呢?
嶽曉暉:
  舉個例子:我們看到海麵上漂浮的冰山,大部分是在水麵下的,深層的功能失調性假設,就好比水麵下的那一部分。雖然我們看不到它,但它實實在在是存在的,而且沒有它作為基礎,不可能有水麵上的部分,這是它兩個的關係。
  主持人:那麼深層的功能失調性假設是怎們形成的呢?
  嶽曉暉:人們從小到大通過生活經驗建立起來的認知結構或圖式,是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人們對自己和世界的假設,用於對信息過濾、區分、評估和編碼。
假如我們的認知以掙錢多少來判斷成功與否,那麼,當一項新工作的工資比目前的高,評價將是積極地;但如果新工作的工資很少,就和自我價值概念相衝突,於是,我們可能拒絕這一工作,繼續去尋找高工資的和大腦儲存的假設相一致的工作,這告訴我們,我們評價事件,處理事件時,總是采取適合自己認知假設的方法。
  貝克認為,抑鬱患者早年形成的認知結構,已不再經過意識審查,可認為存在於潛意識中,使他們傾向於過多的采取消極的評價和解釋事件方式,構成了抑鬱的易患傾向,在抑鬱症的發生發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雖然說他們通常不予表達,是潛在的假設,但他們支配人們的日常行為和處理事情的方式。臨床上稱為功能失調性態度。
  主持人:功能失調性的態度都有哪些呢?
  嶽曉暉
  1:脆弱性,如:一個人請求幫助是軟弱的表現。
  2:吸引/排斥,如:得不到另一個人的愛,我就不會幸福。
  3:完美主義:如:一個人必須聰明、漂亮、富有、有創造性,否則就高興不起來
  4:強製性:如常用“必須”,“應該”等言語要求自己。
  5:尋求讚許:如認為:為了幸福,我需要別人讚美。
  6:依賴性,如:假如你沒有人可以依靠,一定會感到悲哀。
  7:自主性,如:我的心情是由一些我無法駕馭的因素左右。
  主持人:我們已經了解了深層功能失調性假設形成原因,淺層的負性自動想法又是怎樣產生的?
  嶽曉暉:潛在功能失調性假設可為日後某種嚴峻的生活事件所啟動,假設一旦被啟動,便會有大量負性自動想法產生。
  主持人:聽了你的講解,了解到內心潛在的功能失調性假設引起了負性自動想法,那麼負性自動想法在情緒障礙中扮演一個什麼角色呢?
  嶽曉暉:我們首先了解一下負性自動想法的特征。
  1:它是自動的,不經邏輯推理突現於腦內。
  2:它的內容消極,常與不良情緒相聯係。
  3:它隨時間、地點而又變化,能為意識所察覺,具有認知過程的特征。
  4:它貌似真實,因為它由功能失調性假設或圖式派生而來。
  5:它存在於意識的邊緣,稍縱即逝
  6:它存在時間短暫,但力量強大,並且不能由自己的意願選擇或排除。
  7;它蘊含認知曲解,而患者卻信以為真,不認識它正是情緒痛苦的原因。
  大量負性自動想法出現後就會產生不良情緒,身
體上出現頭痛、頭暈,乏力等;行為發生紊亂,打人,罵人;出現不良動機,如對某人實施報複等不良的做法;情感高漲或低落;產生不良認知。
  主持人:負性自動想法直接導致了情緒障礙是這樣嗎?
  嶽曉暉:是這樣的。
  貝克考察了抑鬱病人的負性自動想法,在詢問這些想法的根據或要求病人用經驗事實對這些想法加以檢驗時,病人能夠察覺他們的負性自動想法是認知曲解的表現。
  主持人:負性自動想法的危害這麼大,剛才說到負性自動想法是認知曲解的表現,認知曲解有哪些形式呢?
  嶽曉暉:可以列舉一些;
  1:非白即黑的絕對性思考:患者堅持一種不現實的標準,認為自己達不到這個標準就是失敗,這種思考方式導致完美主義,害怕任何錯誤和缺點。
  2:任意推斷。指缺乏事實依據,草率的下結論。如:在街上碰到一熟人未和他打招呼,於是心裏想,我什麼地方得罪他了,他生我什麼氣了,其實,這位熟人心裏有事,根本沒有注意到他。
  3:選擇性概括:僅僅依據個別細節,不考慮其他情況,就對整個事件作出結論。如某青年向某女同學提出一起去看電影,遭到婉言拒絕後,就認定沒有任何女同學願意和自己交往了,這是一種以偏概全。
  主持人:這些確實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情況,還能列舉一些例子嗎?
  嶽曉暉:當然還有一些。
  4:過度引申:指在一個小小失誤的基礎上,作出關於整個人生價值的結論。如一位母親不慎打碎一隻碗,就認為自己不是一位好母親。
  5:過度誇大和過分縮小:指誇大自己失誤、缺陷的重要性,而貶低自己的成績或優點。偶爾出現的一次失誤,如拍照時手抖了一下 ,一張照片拍壞了,就覺得不得了,怕被別人看成一個無用的人。而在做成了一件事情時,又覺得微不足道,純屬僥幸。
  6:個人化:指患者主動為別人的過失或不幸承擔責任。將一切不幸、事故或別人生病均歸因於自己的過失,引咎自責。如一位親人生病去世,患者責備自己忙於自己的事情未能很好的照顧親人的健康狀況,為此內疚不已。
  7:選擇性消極注視:指選擇一個消極的細節,並且總是記住這個細節,而忽略其他方麵,以致整個情緒都染上了消極的色彩。如一個學生考試時答錯了幾道題,於是對這幾道題念念不忘。而事實上這個學生的成績非常優秀。正是這種消極的信息選擇傾向,使病人在某種情況下隻讓消極信息濾過,造成了不必要的煩惱。
  8:應該傾向:指病人常用應該或必須等詞,要求自己或別人,如:我必須做好這個,必須做那個,這意味著對自己或別人堅持一種標準,如果行為未達到這個標準,就會責難自己或別人,產生內疚、悔恨。如果別人的所作所為不和自己的期待,就會覺得失望、抱怨。
  上述類型的認知曲解是比較多見的,此外,還可以列出一些,應該指出的是,幾種類型的認知曲解可以發生在一個人身上,通過分析客觀事實和負性自動想法的關係,從而可以將其中的邏輯錯誤揭示出來,發現和改變認知曲解是可以做到的。
  主持人:謝謝嶽護士長得講解,情緒感知障礙的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因為它的發病不確定性會嚴重危害到患者的身心。通過今天的節目,希望大家對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有所認識,一旦我們認識到我們的不良情緒是認知曲解的表現,改變認知的過程從此開始,這樣才可以保證自己盡快緩解甚至脫離情緒感知障礙帶來的痛苦。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總 策 劃:王愛軍
●執    行:曾琳琳
●腳本執筆:馬雅寧 趙思諾(實 習)
●錄    製:毋千舉
●攝    影:毋千舉
●技    術:薛  磊  李  洋 趙銀岷
●劇    務:王雪靜
●直播話題線索征集:8797395
●鏈    接:登錄焦作網www.webdiners.com 進入網絡直播收看本期節目

 

新聞編輯:馬雅寧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