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視頻直播 > 直播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艾滋病可防可控不可怕 加強防艾意識是關鍵
——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一科副主任程琰做客本報網絡直播間
更新時間:2019-12-16 16:35:54    來源:焦作網

  直播現場。

  做客嘉賓程琰。

 

  直播時間:2019年12月16日
  直播地點:焦作日報網絡直播間
  特邀嘉賓:程  琰  (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一科副主任)
  主 持 人:馬雅寧  (焦作日報社記者)

 

  主持人:傳承文明,關注民生,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裏是焦作日報網絡直播間。提到艾滋病可能很多人都會感到害怕,因為它是一種極高傷害的傳染病,主要是由HIV病毒感染導致的,一旦患上沒有可以完全根治的治療方案,對患者的身心都帶來了極大的傷害。如今社會對於艾滋病的認識不斷提高,可是仍有絕大部分的人不願意接納他們。那麼,艾滋病到底有沒有那麼可怕呢?今天,我們有請到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一科副主任程琰做客網絡直播間,就艾滋病防控的相關知識與網友們溝通交流。
  程主任您好,歡迎您做客直播間!
  程  琰: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很高興在這裏和大家分享關於艾滋病防治的相關知識。
  主持人:程主任,說到艾滋病大家都知道它是個很可怕的傳染病,那麼請您先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什麼是艾滋病,目前在我們國家艾滋病的概況又是怎麼樣的呢?
  程  琰:1981年5月在一些同性戀者中首先報道了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和卡波西肉瘤等少見的疾病。後來,在注射吸毒人群中也出現了這類病例的報告,人們很快認識到:這種新的疾病同樣會感染其他人群。直到2年之後的1983年,1型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才被定義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病因。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音譯為艾滋病,就是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後,導致人體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逐漸成為許多伺機性疾病的攻擊目標,促成多種臨床症狀,統稱為綜合征。
  自1985年我國報告首例輸入性艾滋病以來,目前報告的存活HIV陽性者/AIDS患者超過64萬。我國於2002年啟動免費抗病毒治療後,累計治療已超過60萬,正在治療的患者也超過50萬,全國現有定點治療機構約3800個,艾滋病專科醫生約1萬人。臨床經驗已證實,抗病毒治療極大的降低了機會性感染的發生率和患者的病死率,把一個過去視作“世紀絕症”的艾滋病變成了可治療的慢性病,同時也成功的阻止了HIV的進一步傳播。
  主持人:哦,原來這個病已經是可治療的慢性病了,那麼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有哪些?不同途徑感染的概率又是多少呢?
  程  琰: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有:①血液傳播:主要是通過使用被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汙染的血液或血製品使HIV直接進入健康人體內。此外,移植HIV感染者的器官、與感染者共用注射器(多為靜脈吸毒者共用針具),也是通過血液途徑傳播;②性傳播:同性和異性間無保護的肛門性交、陰道性交和口交,都能夠不同程度地造成HIV傳播;③垂直傳播(母嬰傳播):感染HIV的婦女在妊娠、分娩、哺乳過程中,均有可能將HIV傳給她的胎兒或者嬰兒。
  不同途徑的傳播概率
  (1)血液傳播:①接受血液或血製品:單次暴露的感染概率為90%~100%;②靜脈注射吸毒:單次暴露的感染概率為0.67%;③醫源性感染:主要是指醫療器具不潔,造成接受醫療服務者感染HIV,其中也包括醫護人員在提供醫療服務時,暴露於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體液而感染HIV。不慎被HIV汙染的器具如針頭刺傷皮膚,或黏膜直接接觸到含有HIV的體液,單次暴露的感染概率為0.3-0.5%。其中暴露源的疾病狀態、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療及抗病毒治療史、暴露使用的利器是否為空心及暴露量都是感染的關鍵因素。
  (2)性接觸傳播:性接觸傳播是目前全球主要的HIV傳播途徑,發生一次無保護性行為,在男男性行為者中感染HIV的概率為0.5%~3%,其中肛門性交(肛交)受方感染HIV的概率為0.1%~0.3%,肛交插入方感染HIV的概率約為0.03%。而在異性性接觸中男性傳染給女性的概率為0.1%~0.2%,女性傳染給男性的概率為0.03%~0.1%。
  (3)母嬰傳播:感染HIV的母親,可以在妊娠期間、分娩過程中或產後哺乳時將HIV傳染給胎兒或嬰兒,未經抗病毒治療時母嬰傳播的概率為35%-50%,而經規範應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采取安全助產、產後喂養指導等綜合措施後,HIV陽性孕產婦傳染給胎兒或嬰兒的概率可以降低至1%~2%。
  主持人:那我們在日常工作與生活接觸會傳播艾滋病嗎?
  程  琰:不會。HIV在人體外存活的能力很差,隻能在血液和體液中的活細胞中生存,不能直接在空氣、水和食物中存活,離開了血液和體液,病毒會很快死亡。日常生活中的接觸,如握手、擁抱、禮節性親吻,生活在同一房間或辦公室,同吃同飲,蚊蟲叮咬,共用公共場所的座椅、馬桶、浴缸、泳池、公共交通工具、娛樂設施等,接觸電話、門把手,接觸汗液、紙幣、硬幣、票證或淚液等,都不會傳播艾滋病。
  主持人:如果在偶然的情況下,我們被艾滋病患者咬傷或者抓傷會得艾滋病嗎?
  程  琰:如果被艾滋病患者咬傷,感染艾滋病的概率是很低的。感染的風險往往取決於雙方的接觸部位有無破損。如咬人的艾滋病患者口腔有破損,被咬者的被咬部位皮膚有破損或出血,就有可能造成艾滋病的傳播。不過,被咬傷出血感染艾滋病的概率其實也隻有0.3%,感染風險較低,無須過於恐慌。必要時,到當地疾控中心或定點醫院請專業醫生評估,及時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藥物,進行阻斷治療,並在醫生的指導下定期回訪。
  HIV不會寄存在指甲裏,即使被艾滋病患者的手指甲抓傷皮膚,隻要沒有血液接觸是不會感染的。如果艾滋病患者的手部皮膚有破損且出血,同時又抓破你的皮膚,且創口很深則有感染的可能性,建議在事件發生後的1~3個月左右到醫院檢查HIV抗體,若結果為陰性基本可以排除。
  主持人:程主任,我們聽過一些報道,有些艾滋病患者的配偶未采取安全措施卻沒有感染艾滋病,這是為什麼呢?
  程  琰:單次無保護性行為的傳染概率為0.1%-0.3%。傳染性高低和患者的CD4細胞數量、病毒載量、身體狀態、性生活頻率、有無其他性傳播疾病、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療等多種因素有關。所以不是每位艾滋病患者的性伴侶都100%會傳染上艾滋病。即使這樣,醫生還是建議,一旦知道對方HIV陽性,一定要采取安全的性行為。
  主持人:那麼患者在感染HIV後還能和家人一起生活嗎?都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程  琰:HIV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日常生活一般不會傳播艾滋病。如握手、擁抱撫摸、禮節性接昒、共同進餐、共用餐具、共用公共設施,如廁所、電話等都不會感染HIV,因此完全可以和家人一起生活。日常生活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皮膚傷口的血液應避免與家人皮膚傷口接觸。另外,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盡早接受抗病毒治療也可以有效地保護家人不被傳染。
  主持人:感染HIV後,有沒有法律法規規定必須告知家人呢?
  程  琰:按照國務院令頒布的《艾滋病防治條例》規定,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應當履行下列義務:①接受疾病預防控製機構或者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流行病學調查和指導;②將感染或者發病的事實及時告知與其有性關係者;③就醫時,將感染或者發病的事實如實告知接診醫生;④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主持人:程主任,問您一個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感染HIV後一般還能活多久?
  程  琰:決定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壽命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體內病毒量、個體健康差異、是否及時抗HIV治療以及感染者或患者的心理狀況等,這些因素共同決定其存活時間。其中,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盡早接受抗HIV治療。目前,已有硏究表明,通過早期抗病毒治療,大部分感染者或患者能夠獲得接近正常人的壽命。
  主持人:您剛才說到了這個抗病毒治療,那麼艾滋病究竟可以治愈嗎?為什麼把抗病毒治療稱作“雞尾酒療法”?
  程  琰:2011年,德國柏林的一位艾滋病合並白血病患者在進行骨髓移植後,意外地治愈了艾滋病,這是世界上首例艾滋病“治愈”患者。但這一方法風險高,難度大,常規應用於艾滋病臨床治療幾乎無可能,所以臨床上認為艾滋病暫時還不能被治愈。目前,高效聯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是全世界公認的能夠控製HIV感染和艾滋病疾病進展的唯一方法,通過聯合三種或三種以上的抗病毒治療藥物可以有效的抑製HIV的複製,從而使被病毒破壞的免疫係統得以恢複,這種由多種藥物組合的治療方法又被稱為“雞尾酒療法”,因為該療法的配藥方式像西方調雞尾酒一樣,根據一定的規律性把三種或三種以上抗病毒藥物聯合使用來治療艾滋病。
  主持人:程主任,除了這種抗病毒治療的治療方法,目前有沒有什麼可以治愈艾滋病的藥物呢?
  程  琰:目前還沒有。但HAART可以有效地抑製病毒複製,控製病情進展,達到功能性治愈。所謂功能性治愈就是指感染者或患者體內的病毒被完全抑製,機體免疫功能正常,用常規方法也難以在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血液中檢測出病毒。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中藥可以治愈很多慢性病,那麼有可以治療艾滋病的中藥嗎?
  程  琰:目前尚無臨床實驗證實的可以完全控製艾滋病進展的中藥。國際上公認的控製艾滋病的有效方法即為高效聯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中醫藥一般通過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抗感染能力,延緩感染者進入艾滋病期,可起到有益的補充作用。因此,目前中藥隻能作為艾滋病治療的輔助用藥,不能替代抗病毒治療。需要提醒感染者或患者的是如果正在服用中藥,一定要告知醫生服藥情況,以便其了解聯合用藥是否對HAART藥物產生相互作用,導致 HAART藥物的血藥濃度升高或者下降,影響HAART的治療效果。
  主持人:HIV主要破壞人體免疫係統,那麼晚期患者是否需要經常住院呢?
  程  琰:從初始感染HIV到終末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般HIV侵入機體後經4~10年的無症狀期才發展至艾滋病期。在這一過程的不同階段,與HIV感染相關的臨床表現也是多種多樣的。艾滋病期為HIV感染的終末階段,主要表現為各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一旦發現HIV感染,應及早進行抗病毒治療,控製疾病進展。在發生機會性感染時,應該及時到醫院就醫診治,同時進行抗病毒治療,抑製病毒的複製,提高機體CD4細胞水平(減輕病毒對免疫係統的破壞),這是目前預防再次出現各種機會性感染和HIV相關疾病的唯一辦法。因此,艾滋病期的患者並不意味著需要反複住院,適時並持續抗病毒治療,恢複機體的免疫功能才是重要舉措。
  主持人:目前有哪些措施可以做到100%的預防不被HIV感染呢?
  程  琰:很遺憾,目前還沒有。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的前主席皮特-皮奧特曾經說過:不進行教育,艾滋病將會繼續橫行。所以目前來看,教育是我們抗擊艾滋病最重要的武器,也是目前唯一的“疫苗”。
  主持人:好的,感謝程主任得精彩講解。通過程主任的講解,我們了解了艾滋病已經從一個致死的疾病轉變成了可控的慢性病,大家在生活中應該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早期發現感染者,就可以減少艾滋病的傳播。同時我們也呼籲廣大網友能積極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共同防治艾滋病!好了,我們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裏,感謝各位網友收看,下期節目再見。


出品團隊

●總 策 劃:王愛軍
●執    行:曾琳琳
●腳本執筆:韓  笑
●錄    製:毋千舉
●攝    影:毋千舉
●技    術:陳 冬 楊  銘
●劇    務:王雪靜
●直播話題線索征集:8797395
●鏈    接:登錄焦作網www.webdiners.com 進入網絡直播收看本期節目

總值班:

統 籌:

責 編:

審 核:

編 輯:

校 對: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艾滋病可防可控不可怕 加強防艾意識是關鍵
——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一科副主任程琰做客本報網絡直播間
2019-12-16 16:35:54    來源:焦作網

  直播現場。

  做客嘉賓程琰。

 

  直播時間:2019年12月16日
  直播地點:焦作日報網絡直播間
  特邀嘉賓:程  琰  (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一科副主任)
  主 持 人:馬雅寧  (焦作日報社記者)

 

  主持人:傳承文明,關注民生,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裏是焦作日報網絡直播間。提到艾滋病可能很多人都會感到害怕,因為它是一種極高傷害的傳染病,主要是由HIV病毒感染導致的,一旦患上沒有可以完全根治的治療方案,對患者的身心都帶來了極大的傷害。如今社會對於艾滋病的認識不斷提高,可是仍有絕大部分的人不願意接納他們。那麼,艾滋病到底有沒有那麼可怕呢?今天,我們有請到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一科副主任程琰做客網絡直播間,就艾滋病防控的相關知識與網友們溝通交流。
  程主任您好,歡迎您做客直播間!
  程  琰: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很高興在這裏和大家分享關於艾滋病防治的相關知識。
  主持人:程主任,說到艾滋病大家都知道它是個很可怕的傳染病,那麼請您先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什麼是艾滋病,目前在我們國家艾滋病的概況又是怎麼樣的呢?
  程  琰:1981年5月在一些同性戀者中首先報道了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和卡波西肉瘤等少見的疾病。後來,在注射吸毒人群中也出現了這類病例的報告,人們很快認識到:這種新的疾病同樣會感染其他人群。直到2年之後的1983年,1型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才被定義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病因。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音譯為艾滋病,就是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後,導致人體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逐漸成為許多伺機性疾病的攻擊目標,促成多種臨床症狀,統稱為綜合征。
  自1985年我國報告首例輸入性艾滋病以來,目前報告的存活HIV陽性者/AIDS患者超過64萬。我國於2002年啟動免費抗病毒治療後,累計治療已超過60萬,正在治療的患者也超過50萬,全國現有定點治療機構約3800個,艾滋病專科醫生約1萬人。臨床經驗已證實,抗病毒治療極大的降低了機會性感染的發生率和患者的病死率,把一個過去視作“世紀絕症”的艾滋病變成了可治療的慢性病,同時也成功的阻止了HIV的進一步傳播。
  主持人:哦,原來這個病已經是可治療的慢性病了,那麼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有哪些?不同途徑感染的概率又是多少呢?
  程  琰: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有:①血液傳播:主要是通過使用被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汙染的血液或血製品使HIV直接進入健康人體內。此外,移植HIV感染者的器官、與感染者共用注射器(多為靜脈吸毒者共用針具),也是通過血液途徑傳播;②性傳播:同性和異性間無保護的肛門性交、陰道性交和口交,都能夠不同程度地造成HIV傳播;③垂直傳播(母嬰傳播):感染HIV的婦女在妊娠、分娩、哺乳過程中,均有可能將HIV傳給她的胎兒或者嬰兒。
  不同途徑的傳播概率
  (1)血液傳播:①接受血液或血製品:單次暴露的感染概率為90%~100%;②靜脈注射吸毒:單次暴露的感染概率為0.67%;③醫源性感染:主要是指醫療器具不潔,造成接受醫療服務者感染HIV,其中也包括醫護人員在提供醫療服務時,暴露於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體液而感染HIV。不慎被HIV汙染的器具如針頭刺傷皮膚,或黏膜直接接觸到含有HIV的體液,單次暴露的感染概率為0.3-0.5%。其中暴露源的疾病狀態、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療及抗病毒治療史、暴露使用的利器是否為空心及暴露量都是感染的關鍵因素。
  (2)性接觸傳播:性接觸傳播是目前全球主要的HIV傳播途徑,發生一次無保護性行為,在男男性行為者中感染HIV的概率為0.5%~3%,其中肛門性交(肛交)受方感染HIV的概率為0.1%~0.3%,肛交插入方感染HIV的概率約為0.03%。而在異性性接觸中男性傳染給女性的概率為0.1%~0.2%,女性傳染給男性的概率為0.03%~0.1%。
  (3)母嬰傳播:感染HIV的母親,可以在妊娠期間、分娩過程中或產後哺乳時將HIV傳染給胎兒或嬰兒,未經抗病毒治療時母嬰傳播的概率為35%-50%,而經規範應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采取安全助產、產後喂養指導等綜合措施後,HIV陽性孕產婦傳染給胎兒或嬰兒的概率可以降低至1%~2%。
  主持人:那我們在日常工作與生活接觸會傳播艾滋病嗎?
  程  琰:不會。HIV在人體外存活的能力很差,隻能在血液和體液中的活細胞中生存,不能直接在空氣、水和食物中存活,離開了血液和體液,病毒會很快死亡。日常生活中的接觸,如握手、擁抱、禮節性親吻,生活在同一房間或辦公室,同吃同飲,蚊蟲叮咬,共用公共場所的座椅、馬桶、浴缸、泳池、公共交通工具、娛樂設施等,接觸電話、門把手,接觸汗液、紙幣、硬幣、票證或淚液等,都不會傳播艾滋病。
  主持人:如果在偶然的情況下,我們被艾滋病患者咬傷或者抓傷會得艾滋病嗎?
  程  琰:如果被艾滋病患者咬傷,感染艾滋病的概率是很低的。感染的風險往往取決於雙方的接觸部位有無破損。如咬人的艾滋病患者口腔有破損,被咬者的被咬部位皮膚有破損或出血,就有可能造成艾滋病的傳播。不過,被咬傷出血感染艾滋病的概率其實也隻有0.3%,感染風險較低,無須過於恐慌。必要時,到當地疾控中心或定點醫院請專業醫生評估,及時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藥物,進行阻斷治療,並在醫生的指導下定期回訪。
  HIV不會寄存在指甲裏,即使被艾滋病患者的手指甲抓傷皮膚,隻要沒有血液接觸是不會感染的。如果艾滋病患者的手部皮膚有破損且出血,同時又抓破你的皮膚,且創口很深則有感染的可能性,建議在事件發生後的1~3個月左右到醫院檢查HIV抗體,若結果為陰性基本可以排除。
  主持人:程主任,我們聽過一些報道,有些艾滋病患者的配偶未采取安全措施卻沒有感染艾滋病,這是為什麼呢?
  程  琰:單次無保護性行為的傳染概率為0.1%-0.3%。傳染性高低和患者的CD4細胞數量、病毒載量、身體狀態、性生活頻率、有無其他性傳播疾病、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療等多種因素有關。所以不是每位艾滋病患者的性伴侶都100%會傳染上艾滋病。即使這樣,醫生還是建議,一旦知道對方HIV陽性,一定要采取安全的性行為。
  主持人:那麼患者在感染HIV後還能和家人一起生活嗎?都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程  琰:HIV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日常生活一般不會傳播艾滋病。如握手、擁抱撫摸、禮節性接昒、共同進餐、共用餐具、共用公共設施,如廁所、電話等都不會感染HIV,因此完全可以和家人一起生活。日常生活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皮膚傷口的血液應避免與家人皮膚傷口接觸。另外,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盡早接受抗病毒治療也可以有效地保護家人不被傳染。
  主持人:感染HIV後,有沒有法律法規規定必須告知家人呢?
  程  琰:按照國務院令頒布的《艾滋病防治條例》規定,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應當履行下列義務:①接受疾病預防控製機構或者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流行病學調查和指導;②將感染或者發病的事實及時告知與其有性關係者;③就醫時,將感染或者發病的事實如實告知接診醫生;④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主持人:程主任,問您一個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感染HIV後一般還能活多久?
  程  琰:決定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壽命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體內病毒量、個體健康差異、是否及時抗HIV治療以及感染者或患者的心理狀況等,這些因素共同決定其存活時間。其中,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盡早接受抗HIV治療。目前,已有硏究表明,通過早期抗病毒治療,大部分感染者或患者能夠獲得接近正常人的壽命。
  主持人:您剛才說到了這個抗病毒治療,那麼艾滋病究竟可以治愈嗎?為什麼把抗病毒治療稱作“雞尾酒療法”?
  程  琰:2011年,德國柏林的一位艾滋病合並白血病患者在進行骨髓移植後,意外地治愈了艾滋病,這是世界上首例艾滋病“治愈”患者。但這一方法風險高,難度大,常規應用於艾滋病臨床治療幾乎無可能,所以臨床上認為艾滋病暫時還不能被治愈。目前,高效聯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是全世界公認的能夠控製HIV感染和艾滋病疾病進展的唯一方法,通過聯合三種或三種以上的抗病毒治療藥物可以有效的抑製HIV的複製,從而使被病毒破壞的免疫係統得以恢複,這種由多種藥物組合的治療方法又被稱為“雞尾酒療法”,因為該療法的配藥方式像西方調雞尾酒一樣,根據一定的規律性把三種或三種以上抗病毒藥物聯合使用來治療艾滋病。
  主持人:程主任,除了這種抗病毒治療的治療方法,目前有沒有什麼可以治愈艾滋病的藥物呢?
  程  琰:目前還沒有。但HAART可以有效地抑製病毒複製,控製病情進展,達到功能性治愈。所謂功能性治愈就是指感染者或患者體內的病毒被完全抑製,機體免疫功能正常,用常規方法也難以在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血液中檢測出病毒。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中藥可以治愈很多慢性病,那麼有可以治療艾滋病的中藥嗎?
  程  琰:目前尚無臨床實驗證實的可以完全控製艾滋病進展的中藥。國際上公認的控製艾滋病的有效方法即為高效聯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中醫藥一般通過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抗感染能力,延緩感染者進入艾滋病期,可起到有益的補充作用。因此,目前中藥隻能作為艾滋病治療的輔助用藥,不能替代抗病毒治療。需要提醒感染者或患者的是如果正在服用中藥,一定要告知醫生服藥情況,以便其了解聯合用藥是否對HAART藥物產生相互作用,導致 HAART藥物的血藥濃度升高或者下降,影響HAART的治療效果。
  主持人:HIV主要破壞人體免疫係統,那麼晚期患者是否需要經常住院呢?
  程  琰:從初始感染HIV到終末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般HIV侵入機體後經4~10年的無症狀期才發展至艾滋病期。在這一過程的不同階段,與HIV感染相關的臨床表現也是多種多樣的。艾滋病期為HIV感染的終末階段,主要表現為各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一旦發現HIV感染,應及早進行抗病毒治療,控製疾病進展。在發生機會性感染時,應該及時到醫院就醫診治,同時進行抗病毒治療,抑製病毒的複製,提高機體CD4細胞水平(減輕病毒對免疫係統的破壞),這是目前預防再次出現各種機會性感染和HIV相關疾病的唯一辦法。因此,艾滋病期的患者並不意味著需要反複住院,適時並持續抗病毒治療,恢複機體的免疫功能才是重要舉措。
  主持人:目前有哪些措施可以做到100%的預防不被HIV感染呢?
  程  琰:很遺憾,目前還沒有。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的前主席皮特-皮奧特曾經說過:不進行教育,艾滋病將會繼續橫行。所以目前來看,教育是我們抗擊艾滋病最重要的武器,也是目前唯一的“疫苗”。
  主持人:好的,感謝程主任得精彩講解。通過程主任的講解,我們了解了艾滋病已經從一個致死的疾病轉變成了可控的慢性病,大家在生活中應該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早期發現感染者,就可以減少艾滋病的傳播。同時我們也呼籲廣大網友能積極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共同防治艾滋病!好了,我們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裏,感謝各位網友收看,下期節目再見。


出品團隊

●總 策 劃:王愛軍
●執    行:曾琳琳
●腳本執筆:韓  笑
●錄    製:毋千舉
●攝    影:毋千舉
●技    術:陳 冬 楊  銘
●劇    務:王雪靜
●直播話題線索征集:8797395
●鏈    接:登錄焦作網www.webdiners.com 進入網絡直播收看本期節目

總值班:

統 籌:

責 編:

審 核:

編 輯:

校 對: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