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時評 > 新聞時評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設立全國生態日意義深遠
更新時間:2023-7-4 10:25:53    來源:焦作日報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28日表決通過決定,將8月15日設立為全國生態日。我們要以此為契機,更好地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大眾化傳播,增強全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以釘釘子精神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論斷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率先提出和實施生態保護紅線製度,推動建設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公園體係,近十年來,全球增加的森林麵積四分之一來自我國;我國以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海上風電裝機規模高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產業正成為中國製造的新名片……實踐證明,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全國生態日將更好地喚起我們建設美麗中國的成就感、自豪感。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是生態文明的真諦。我們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絕奢華和浪費,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美麗中國建設為了人民,美麗中國建設依靠人民,人民群眾是建設美麗中國的主體。我們要增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久久為功,持續發力,鍥而不舍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全國生態日將更好地喚起我們建設美麗中國的責任感、使命感。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代名詞,男女老少耳熟能詳,家喻戶曉。我們要深刻認識其飽含著的中國智慧。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從“天人合一、萬物一體”“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的自然觀到“民胞物與”的生命關懷,我們要傳承發展,在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文化支撐和理論滋養的同時,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推動人類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新華社記者 王立彬
(新華社發)

新聞編輯:陳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設立全國生態日意義深遠
2023-7-4 10:25:53    來源:焦作日報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28日表決通過決定,將8月15日設立為全國生態日。我們要以此為契機,更好地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大眾化傳播,增強全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以釘釘子精神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論斷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率先提出和實施生態保護紅線製度,推動建設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公園體係,近十年來,全球增加的森林麵積四分之一來自我國;我國以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海上風電裝機規模高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產業正成為中國製造的新名片……實踐證明,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全國生態日將更好地喚起我們建設美麗中國的成就感、自豪感。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是生態文明的真諦。我們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絕奢華和浪費,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美麗中國建設為了人民,美麗中國建設依靠人民,人民群眾是建設美麗中國的主體。我們要增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久久為功,持續發力,鍥而不舍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全國生態日將更好地喚起我們建設美麗中國的責任感、使命感。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代名詞,男女老少耳熟能詳,家喻戶曉。我們要深刻認識其飽含著的中國智慧。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從“天人合一、萬物一體”“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的自然觀到“民胞物與”的生命關懷,我們要傳承發展,在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文化支撐和理論滋養的同時,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推動人類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新華社記者 王立彬
(新華社發)

新聞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