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即時滾動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典山陽 > 人文山陽 > 人文山陽 > 正文

經典山陽

尊師重教的焦作德教碑
更新時間:2014-12-2 15:23:50    來源:焦作網-焦作晚報

圖 德教碑。(照片由李慶保提供)


    在我市山陽區小莊村東南角、定和村西南角,有兩座如山峰一樣並峙而立的高碑,名曰“德教碑”,民間俗稱“雙碑樓”。這兩座高碑,碑交龍首,龜狀碑座,巍峨壯觀,是為紀念我市近代史上兩位著名的教育家——張策和許邦彥而修建的。

    張策和許邦彥是石交(友誼堅固的朋友),人稱“張許”,思想進步,為人師表。西邊的高碑,始建於1920年3月,是許邦彥的曆屆學生集資,建碑盛讚其“以身教為重”。碑聯為“教備身言,多士楷模施木鐸;學成人己,滿門桃李舞春風”,橫額是“水長”。東邊的高碑,始建於1927年11月下旬,是張策的學生省議員陳禹謨、長葛縣知事郭景雲等130餘人,為感激老師張策的教育之恩而建。碑聯為“合智仁而為德不厭不倦;本學教以立身成己成人”,橫額是“山高”。

    張策(1852~1927),字籍甫,號竹軒,小莊村人。張策19歲那年,在定和、新店、王褚、士林、清化等地設帳講學。教學中,他勤學不倦,困極了便和衣而眠,從不蓋被,以便醒來繼續苦讀。有一年冬天,他在清化鎮講學,母親讓人給他送了一床被子,被裏還放了一些餅。數月後,張策帶著被卷回家,母親打開被卷,發現裏麵的餅早已發黴。這個“被卷黴餅”之事,被傳為勤奮好學的美談。

    因張策治學嚴謹,周圍各村紛紛以能請到他教書為榮,學生也以能聽其講課為幸。張策44歲那年,甲午海戰中國戰敗,他與許邦彥在孔廟(位置在今我市火車站南側)內創立“觀善學社”,以傳統思想觀念來教育人,以愛國主義思想來鼓舞人。張許二人還發動全鄉人民集資辦學,擴修校舍,廣收門徒,為我市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張策51歲那年,張許二人同行前往開封應試,張策中了舉人,他也是焦作曆史上的最後一個舉人。張策65歲那年,被任命為救濟會副會長、孔教會會員,常住孔廟從事教育工作。張策66歲那年,國民政府指示各地利用廟宇發展教育,他以發展職工子女教育為名,向英福公司要求調撥一批舊道木,分發給各鄉村製作課桌、椅。一時間,焦作臨近各村均建了學校,掀起了一股辦校熱潮。張策與靳法蕙、杜嚴等被列為懷府八縣十大名人,著作有《善居堂文集拾遺》等。

    許邦彥(1857~1947),字碩甫,號耿介,定和村人。少時家道衰微,性好學,無力延師,從其姊接受啟蒙教育。因其勤奮苦讀,博覽諸子百家,後又得他名師指點,文采漸露。宣統已酉年(1909年),名列“歲貢生”,懸金匾“明經”於門額,初執教於清化鎮。辛亥革命後,許邦彥曆任修武縣立第一小學堂長、勸學所所長、《河南通誌》采訪員、《修武縣誌》編輯員等。許邦彥治學嚴謹,所設課程主要有經、史、集、地理以及名人逸事和武術等,且對教學法又極為重視。1915年,許邦彥講授地理時,以自製地球儀配以自編的《方域歌》為教材,將地理知識用韻語形式表達出來,使學生易記易懂。武術課上,他教授八段錦以及長拳、太極拳、乾坤劍等,並講授《三國演義》《水滸傳》《天方夜譚》以及民間流傳的含有教育意義的故事。1938年春,日軍侵占焦作,許邦彥在太行山區的張盤溝設帳授課。當時他年逾八旬,對前來求學者,不分貧富一概收錄,甚至連文具書籍費用也由自己支付。許邦彥一生不求仕進,矢誌教育事業,先後講學於河陰、滎陽、修武、博愛、焦作等18所書院、書堂。在他長達70年的教學生涯中,培養出了大批人才。

    “文革”期間,碑樓被拆除,碑被推翻。1986年,德教碑得以修複。

    □ 李慶保

 

文章編輯: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廣告服務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網友幫忙團熱線:(0391)8797395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395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郵編:454002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 舉報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號 報業·國貿大廈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