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即時滾動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典山陽 > 人文山陽 > 人文山陽 > 正文

經典山陽

懷川文化,衍派嶺南
韓愈在潮州

更新時間:2015-1-7 9:15:02    來源:焦作網-焦作日報

  在中國曆史上,在中國文化地理上,如果缺少了遷徙,可能就沒有中原以外的文化崛起,就沒有後來江南文化的崛起。遷徙往往是規模性的,在這種大的規模性遷徙之外,還存在影響蠻夷文化崛起的另一個因素,即貶謫。貶謫是個人性,往往是做官的文人,做官的文人被貶到蠻荒之地,其權力與文化影響力,往往能夠奠定地域文化,甚至影響到一些地方的民俗建構。這些著名遷客逐臣的文化名人效應,他們對貶所的民俗生活與群體心理發生影響。這是中國古代特有的文化現象。如箕子之與朝鮮、屈原之與嶽陽、柳宗元之與柳州等,都起到過這種文化奠定作用。我們這裏講焦作人韓愈奠定潮州文化。

  韓愈貶放潮州,才有了潮州文化,韓愈對潮州的文化產生與形成起到了深遠影響。用今天潮州人自己的說法:沒有韓愈,就沒有潮州的現在。韓愈作為一個貶臣逐客,能夠贏得潮州人民永久的崇敬與懷念,從而對潮州的民俗生活與群體心理發生影響,有兩個因素。一是韓愈在潮州積極作為,造福一方,贏得當地士庶的永久懷念;二是韓愈本身是一代文豪,官名落而文名顯,也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特殊現象,並且在官名落而文名顯的過程中,又往往正是一個被老百姓接受認可的過程,起到了一種奇特的推崇宣傳作用,這是韓愈自身的文化被潮州接納的文化內在原因。

  唐代貶謫潮州的中央大員可謂多矣,如張元素、唐臨、常懷德、盧怡、李皋、常袞、楊嗣複、李德裕、李宗閔等都曾貶逐潮州。但他們基本上沒有能夠在潮州人心靈世界中占據一席之地,也沒有留下什麼可供後人觀瞻的文化遺跡。創造潮州者,唯有韓愈。韓愈地位不如曾高居相位的李德裕,貶居潮州的時間僅7個多月,卻贏得了不朽的聲名,可以說是已經世世代代活在了潮州人的心中,這不能不說是文化的力量。韓愈,在中國文化思想史上,是唐宋以來中國曆代文人士子心中共有的豐碑。但是,對於潮州人來說,韓愈的形象更為突出,已經是神化了的韓愈。

  韓愈在當世已享有盛名。在韓愈未到潮州之前,文章就已流傳到了潮州。潮州進士趙德就曾在“蓬茨中手持目覽,饑食渴飲”,並為之“沛然滿飽。”韓愈去世後,到了宋代,到潮州做官的其他文人,也極力推崇。哲宗時,王滌知潮州,把刺史堂後的韓文公祠遷至城南,並專門約請名滿天下的蘇東坡撰寫碑文,而有《韓文公廟碑》的千古名文。

  韓愈在潮州,主要有驅鱷除害、關心農桑、贖放奴婢、延師興學等。潮州遠離中原,僻處嶺外,交通不便,地理封閉。唐杜佑《通典》雲:“五嶺之南,人雜夷獠,不知禮義……是以漢室常罷棄之。”到唐代,當中原文明已高度發達的時候,潮州大部分地區還仍然處在荒涼落後的狀態之中。因而潮州成為當時眾多貶臣逐客的被貶之所。官員的謫放潮州,把中原文化禮俗傳播到了潮州。自韓愈貶潮後,更是整體性地推動潮州的社會曆史前進步伐,四件事,關係到移風易俗、農業開發、人口政策、文化培育。可見,是韓愈點亮了潮州文明的火把,燒去蠻荒與落後。

  韓愈對潮州的影響是深遠的。與焦作一樣,潮州市區今有昌黎路,有昌黎小學等。它反映出潮州命名者特定的文化心態。以韓愈的號命名,反映著潮州人至今對韓愈的懷念與崇敬。這是新的,還有舊的。“韓山”、“韓江”、“韓木”等古代命名,在潮州比比皆是。在潮州昌黎路中段,潮州博物館前,有一巍峨的石牌坊,建於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坊額題著“昌黎舊治”、“嶺海名邦”八字,流露出潮州人自古就有的因文化名流韓愈治潮而產生的自豪之情。潮州西湖公園內,涵碧樓後麵山坡上,有一“景韓亭”,亭內正壁中有據說是韓愈所書而由清代潮州知府龍為霖主持摹刻的《白鸚鵡賦》石碑。潮州北郊韓江北堤旁有“祭鱷台”,潮州韓文公祠,始建於宋真宗鹹平二年(999年),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遷至韓山,是一座曆史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祠宇。被潮州人視為潮州城的標誌。

  韓愈在潮州期間,曾經驅鱷除害,這是焦作人都知道的韓愈故事。在新舊唐書中皆有記載。《新唐書·韓愈傳》雲:“初,愈至潮州,問民疾苦,皆曰惡溪有鱷魚,食民畜產且盡,民以是窮。數日,愈自往視之。令其屬秦濟以一羊一豚投溪水。”對韓愈祭鱷一事,後世向來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些文人士大夫持批評態度。宋代王安石在《送潮州呂使君》詩中說:“不必移鱷魚,詭怪以疑民。”明確表示韓愈祭鱷為“詭怪”之事。與之相反,更多的一些文人學士對韓愈驅鱷稱頌備至,蘇軾肯定韓愈“能馴鱷魚之暴”。潮州人則曆來抱讚賞與感激的態度。雖然憑一紙文章不可能根治鱷害,但韓愈驅鱷卻富有文化意義。作為一個被貶官員,置個人憂愁、不幸於度外,為了解除民瘼,剛上任即“詢吏民疾苦”,並訴諸行動,形諸文字的動機和行為,理所當然地會得到人們的肯定和讚揚。驅鱷行為也成為以後潮州人尊韓的一項重要史實。

  在韓文公祠正堂東側石柱上,有一付聯語:

  辟佛累千言,雪嶺藍關,從此儒風開海嶠;

  到官才八月,潮平鱷渚,於今香火遍瀛洲。

  “香火遍瀛洲”五字,表明韓愈在潮州人的精神世界中產生的影響。

  韓愈在潮州期間高度重視文化教育。貶到潮州不久,韓愈就寫了《潮州請置鄉校牒》,他認為,治理社會,“不如以德禮為先,而輔之以政刑也。夫欲用德禮,未有不由學校師弟子者。”為官一方,關心不關心地方,從教育上可見一斑。韓愈一方麵薦舉地方俊彥趙德主持州學,一方麵興辦鄉校。辦學缺資金,韓愈就“出已俸百千以為舉本,收其贏餘,以給學生廚饌”。這個數目,大致相當於韓愈8個多月的俸祿,也就是說,韓愈為興辦學校,把他在潮州8個月的所有俸祿,都捐了出去。蘇軾在《潮州昌黎伯韓文公廟碑》中說,“朝散郎王君滌來守是邦,凡所以養士治民者,一以公為師。”這實在是:清官在前,後來者不敢不為榜樣。

  後世的潮州人,以善於經商著稱,生意做到了世界各地,被稱為“潮人”、“潮商”、“潮幫”,有中國的“猶太人”之稱。然而,潮州人又有好學崇文的風氣。這種好學崇文風氣的形成,追根溯源,則直接得益於當年的韓愈。早在北宋,蘇軾就已指出:“始潮人未知學,公命進士趙德為之師,由是潮之士篤於文行,至於今號稱易治。”如今潮州文物,始於唐而盛於宋,“爰自昌黎韓公以儒學興化,故其風聲氣習,傳之益久而益光大”。韓愈,能夠形成潮州人群體行為方式,形成一種有地域色彩的風氣。

  潮州也有八景,其中有一景便是“韓祠橡木”。在當地也被叫做“韓木”,傳說與韓愈故裏孟州韓愈墓中關於“韓木”的傳說是一個模子。傳說:“韓木”為韓愈手植,今已不存,但“潮人想慕者久而彌殷”。這是一個有趣的民俗傳說:韓祠裏的橡木開花之多少,會預示著潮州士子登科人數之多寡。成了“韓木花開兆先機”的神異傳說。這個民俗事象是韓愈以儒學興化直接結出的果實。表明在韓愈影響下的潮州人已經養成了濃厚的愛文好學的“士風”。曾有這樣一個記載:宋孝宗問潮州人王大寶曰:“潮風俗如何?”王大寶回答說:“地瘦栽鬆柏,家貧子讀書。習尚至今。”潮州的這種人文傳統,這種民情風俗,遙接著傳續著韓愈當年以儒學興化的古風。

  由人到神。韓愈在潮州的被神化,早在蘇軾《潮州昌黎伯韓文公廟碑》中就說:“潮人之事公也,飲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禱焉。”早在宋代,韓愈就被潮州人請上了神壇,享受起了香火,而且竟然成為潮州商人奉祀的財神。蘇州現存的《潮州會館記》雲:“我潮州會館……敬祀靈祜關聖帝君、天後聖母、觀音大士。已複買東西旁屋,別祀昌黎韓夫子。”商人商幫尊關帝、祀天後、拜觀音,到處皆然,而奉祀韓愈做財神,實為潮商所獨有,焦作人知道了也稀罕。在潮州民俗中,韓愈,已是曆史人物,儼然已是神話人物。同三國時代的關羽、諸葛亮,宋代的嶽飛、包拯等一樣,韓愈被潮州人從人的地位提升到了神的地位。

  遠謫八千裏,焦作人韓愈,在潮州留下一脈懷川

文章編輯:wxj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廣告服務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網友幫忙團熱線:(0391)8797395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395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郵編:454002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 舉報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號 報業·國貿大廈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