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典山陽 > 人文山陽 > 人文山陽 > 正文

經典山陽

關於竹林七賢的詩文和文學典故
更新時間:2015-4-16 16:30:54    來源:搜狐

  竹林七賢雖然自從景元四年(263年)嵇康死後,其他數人各奔前程,不複再成期會,但他們超塵脫俗的風範、剛直不阿的性格魅力和對自由、理想的追求精神光照史冊,以致曆代文人墨客紛紛到修武追尋遺跡、緬懷憑吊。

  據道光版《修武縣誌》記載,最早到百家岩瞻仰先賢遺跡的,當是唐代宗時的宰相杜鴻漸。杜鴻漸,濮陽人,字子先,進士出身,在安史之亂時曾力勸太子即位,至代宗時曆任河西節度使、荊南節度使、宰相等職。其父杜鵬舉,精通醫術,在唐玄宗時曾任安州刺史,前期曾在修武百家岩上天門穀的東峰白鹿山長期隱居。杜鴻漸可能因此來到了百家岩。他在《重修百岩寺碑》中寫道:“若夫奇檀修竹,嵇灶孫台,鄧封遺堆,玉仙餘水,昔人之休寄此地者,豈不宜哉?”可見那時還有竹林之遊時的“修竹”和嵇康煆鐵之用的“嵇灶”以及孫登一聲長嘯鳳凰來儀的“孫台”。

  此後自宋至清,吟詠竹林七賢的主要作品有:北宋顏延年的《五君詠》,分《阮步兵》、《嵇中散》、《劉參軍》、《阮始平》、《向常侍》五首,林提學的《詠嘯台》;金代王巨卿的《嵇康淬劍池》(六首),李俊民的《嵇康淬劍池》和《七賢台》;元代王惲的《七賢鄉詩》(二首)和《題王烈泉詩》;明代李濂的《淬劍池》,馬瀾的《百家岩詩》,於謙的《嵇山》;清代範正宗的《劉伯倫醒酒台》,田發《醒酒台》等。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西巡時曾駐蹕修武。當他的車輦從輝縣東北進入修武縣境,沿太行山西行途經百家岩時,一時興發,遂作《七賢詠》一詩:“嵇生放達意真豪,嗣宗青眼誇神交,啟事吏隱何妨濤,沛國豫流形陶陶,小阮不愧玉樹曹,阿戎清爽舞濁醪。竹林之遊芳躅高,延之過激由去朝。五君成詠寓貶褒,我過山陽望古遙。土阜惟見橫岹嶢,猶使逸興軒軒飄。”

  由於1000多年來對竹林七賢的吟詠不絕,遂形成了和修武有關的諸如“山陽”、“山陽笛”、“山陽淚”、“山陽會”等富有特定含義的文學典故。

  山陽:代指高雅人士聚會之地。南朝齊陸厥《奉答內兄希叔》詩:“愧茲山陽讌,空此山陽別。”唐杜甫《贈王十四侍禦契四十韻》詩:“山陽無俗物,鄭驛正留賓。”

  山陽笛:以指懷念故友。北朝周庾信《傷王司徒褒》詩:“唯有山陽笛,淒餘《思舊》篇。”明劉基《五月三日會王氏南樓》詩:“憮然學兒女,愴恨山陽笛。”清趙翼《題項任田青士居祠堂》詩:“俄聞山陽笛,不得一執手。”康有為《六哀詩》:“豈知痛嵇生,淒餘山陽笛。”

  山陽淚:懷念故友之淚。清陳維崧《滿路花·贈梵公》詞:“平山堂下,鴻爪依稀記,北邙王與宋,曾同醉。重逢瓶拂,頓下山陽淚。”

  山陽會:故友聚會。唐杜甫《贈翰林張四學士垍》詩:“儻億山陽會,悲歌在一聽。”唐郎士元《送張南史》詩:“借問山陽會,如今有幾人。”

  先賢已逝,隻有遺跡可尋。竹林七賢在修武的活動遺跡和有關竹林的詩文與文學典故是修武人民的寶貴人文財富,不僅是修武重要的旅遊資源,也是提高修武地方品位的一張很好的曆史與文化名片。

 

文章編輯: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關於竹林七賢的詩文和文學典故
    2015-4-16 16:30:54    來源:搜狐

      竹林七賢雖然自從景元四年(263年)嵇康死後,其他數人各奔前程,不複再成期會,但他們超塵脫俗的風範、剛直不阿的性格魅力和對自由、理想的追求精神光照史冊,以致曆代文人墨客紛紛到修武追尋遺跡、緬懷憑吊。

      據道光版《修武縣誌》記載,最早到百家岩瞻仰先賢遺跡的,當是唐代宗時的宰相杜鴻漸。杜鴻漸,濮陽人,字子先,進士出身,在安史之亂時曾力勸太子即位,至代宗時曆任河西節度使、荊南節度使、宰相等職。其父杜鵬舉,精通醫術,在唐玄宗時曾任安州刺史,前期曾在修武百家岩上天門穀的東峰白鹿山長期隱居。杜鴻漸可能因此來到了百家岩。他在《重修百岩寺碑》中寫道:“若夫奇檀修竹,嵇灶孫台,鄧封遺堆,玉仙餘水,昔人之休寄此地者,豈不宜哉?”可見那時還有竹林之遊時的“修竹”和嵇康煆鐵之用的“嵇灶”以及孫登一聲長嘯鳳凰來儀的“孫台”。

      此後自宋至清,吟詠竹林七賢的主要作品有:北宋顏延年的《五君詠》,分《阮步兵》、《嵇中散》、《劉參軍》、《阮始平》、《向常侍》五首,林提學的《詠嘯台》;金代王巨卿的《嵇康淬劍池》(六首),李俊民的《嵇康淬劍池》和《七賢台》;元代王惲的《七賢鄉詩》(二首)和《題王烈泉詩》;明代李濂的《淬劍池》,馬瀾的《百家岩詩》,於謙的《嵇山》;清代範正宗的《劉伯倫醒酒台》,田發《醒酒台》等。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西巡時曾駐蹕修武。當他的車輦從輝縣東北進入修武縣境,沿太行山西行途經百家岩時,一時興發,遂作《七賢詠》一詩:“嵇生放達意真豪,嗣宗青眼誇神交,啟事吏隱何妨濤,沛國豫流形陶陶,小阮不愧玉樹曹,阿戎清爽舞濁醪。竹林之遊芳躅高,延之過激由去朝。五君成詠寓貶褒,我過山陽望古遙。土阜惟見橫岹嶢,猶使逸興軒軒飄。”

      由於1000多年來對竹林七賢的吟詠不絕,遂形成了和修武有關的諸如“山陽”、“山陽笛”、“山陽淚”、“山陽會”等富有特定含義的文學典故。

      山陽:代指高雅人士聚會之地。南朝齊陸厥《奉答內兄希叔》詩:“愧茲山陽讌,空此山陽別。”唐杜甫《贈王十四侍禦契四十韻》詩:“山陽無俗物,鄭驛正留賓。”

      山陽笛:以指懷念故友。北朝周庾信《傷王司徒褒》詩:“唯有山陽笛,淒餘《思舊》篇。”明劉基《五月三日會王氏南樓》詩:“憮然學兒女,愴恨山陽笛。”清趙翼《題項任田青士居祠堂》詩:“俄聞山陽笛,不得一執手。”康有為《六哀詩》:“豈知痛嵇生,淒餘山陽笛。”

      山陽淚:懷念故友之淚。清陳維崧《滿路花·贈梵公》詞:“平山堂下,鴻爪依稀記,北邙王與宋,曾同醉。重逢瓶拂,頓下山陽淚。”

      山陽會:故友聚會。唐杜甫《贈翰林張四學士垍》詩:“儻億山陽會,悲歌在一聽。”唐郎士元《送張南史》詩:“借問山陽會,如今有幾人。”

      先賢已逝,隻有遺跡可尋。竹林七賢在修武的活動遺跡和有關竹林的詩文與文學典故是修武人民的寶貴人文財富,不僅是修武重要的旅遊資源,也是提高修武地方品位的一張很好的曆史與文化名片。

     

    文章編輯:wxj 
     
    相關信息:
    博愛方言中對父母的稱呼及演變
    溫縣曆史名人常林
    李貴作村村名的來曆
    沁陽口語中的“饢”字
    除夕不倒垃圾的傳說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