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即時滾動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典山陽 > 人文山陽 > 文化焦作 > 正文

經典山陽

願做攝影天地裏的一株小草
——記焦作市藝術攝影學會名譽會長陳太剛
更新時間:2017-2-10 10:52:56    來源:焦作日報
    “作為一門藝術,攝影更應貼近群眾。好的攝影作品自己會說話!”這是陳太剛對攝影藝術的理解,也是對優秀攝影作品的最高評價。

    陳太剛是市藝術攝影學會名譽會長,有著豐富的基層經驗。在從事攝影工作的45年裏,他用手中的相機掠取了無數的精彩瞬間,用一顆發現美的心,把手中的相機“玩”出了精彩。他是伯樂,舉辦了幾十期攝影培訓班,培養了劉長春、於建華等一批在國內攝影界有一定影響的攝影家。他是策展人,策劃組織了無數次的攝影展,每年年初在市東方紅廣場舉辦的迎新春攝影展,都推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他是創新者,把攝影與詩歌、音樂等進行有機地結合,拓展了攝影的發展空間和影響力……

    陳太剛出身於焦作市一個普通家庭。1970年,15歲的他成為東方紅國營照相館的一名學徒。一年後,他穿上軍裝,走進軍營,憑借會攝影的特長在部隊做宣傳工作。十幾歲的年齡,青春洋溢、幹勁十足,下基層、拍照片、寫稿子,在這種高強度工作的曆練下,陳太剛迅速成長。很快,他在部隊舉辦了一次學雷鋒圖片展。這次圖片展的成功舉辦極大地增強了他學習攝影的信心。

    從部隊退役後,陳太剛重新回到東方紅國營照相館工作,並抓住一切機會學習文化知識。1982年,陳太剛被調入市群眾藝術館(後更名為市文化館)從事攝影工作。

    市文化館裏會聚了一批書法、舞蹈、音樂、戲曲、攝影等各領域的優秀文藝工作者,在濃厚的藝術氛圍熏陶下,加之與影友經常外出采風,陳太剛對攝影藝術的理解逐漸深刻。

    為了更好推動焦作市的群眾攝影藝術創作工作,陳太剛發起成立了焦作市藝術攝影學會,任會長20多年。多年來,他帶領學會的攝影愛好者舉辦了焦作——大慶兩地攝影交流展、新世紀長卷攝影展、迎新春攝影展等各種展覽。一次,在河南理工大學辦完展覽後,在收拾作品的間隙,一位教師走到陳太剛麵前說:“你不認識我,但是我知道你。你每年都會在學校廣場舉辦攝影展,我每次都參加,你的展覽為我們全體師生送上了一道文化大餐。”教師的話是對陳太剛工作的肯定。

    上世紀90年代末,忽如一夜春風來,電子產品風靡市場。陳太剛手中的“老朋友”也由之前的膠卷相機換成了數碼相機。照相設備的進步,使得拍照變得越發簡單,攝影從一門小眾藝術逐漸發展成一種大眾愛好。

    時代的變遷使陳太剛對攝影有了新的想法,他想,攝影作為一門視覺藝術要是能與詩歌、舞蹈、書畫等其他元素結合,會產生什麼效果?於是,一場攝影與詩歌相結合的藝術展在河南理工大學成功舉辦。

    隨著數碼相機的普及,陳太剛逐漸接受了“拚裝起來的集合主義”理論,並嚐試用電腦技術將表達主題的各種元素進行拚裝,令攝影創作發生質變。為了讓更多人接觸到這種新的影像表達方式,2016年5月,陳太剛舉辦了“元·非相”個人作品展。一個相機、一個虛幻的人腦、一個蒙著紅蓋頭的新娘,幾個看似毫無聯係的元素同時出現在陳太剛的作品中,猶如一次現實與虛構的對話、一種現代與古典的碰撞。

    “這幅作品表達了我對攝影藝術的理解。攝影是一種文化,是多年文化積澱形成的審美表達,是心、腦、相機三者結合的產物,作品中虛構的人腦、新娘背後的相機這兩個元素代表了攝影作品構思和拍攝的過程,而蒙著蓋頭的新娘則是作品本身,美好而又充滿神秘感。”陳太剛說。

    如今,陳太剛已退休,離開了工作崗位,但依然堅持在攝影道路上探索。前不久,他又策劃參與了魏躍華的“光影·旅動”個人攝影展。他說:“在攝影天地中,我願意做一株小草,綠了春天、回歸大地,化作春泥、滋養萬物。”

文章編輯:施筱雯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廣告服務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網友幫忙團熱線:(0391)8797395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395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郵編:454002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 舉報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號 報業·國貿大廈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