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即時滾動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典山陽 > 人文山陽 > 文化焦作 > 正文

經典山陽

吟風誦月思古今
——訪我市吟誦文化傳承者胡天龍
更新時間:2019-3-19 9:27:16    來源:焦作日報

何為吟誦?今人多數解義為“有節奏地朗誦詩文”。實則不然,吟誦,在我國約有3000年的曆史,是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其內涵十分豐富。

  胡天龍,焦作市朗誦與語言藝術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朗誦與閱讀聯盟會員。2018年11月,在由市委宣傳部、市文聯、焦作廣播電視台聯合舉辦的我市大型詩歌吟唱比賽中,胡天龍表現搶眼。

  在一首《走進新時代的秋天》的詩歌中,胡天龍將懷梆戲、懷川話、懷川民謠與現代詩歌相融合,且吟且誦且唱,仿古人長風,平長仄短,依字行腔,以聲傳韻,讓聽眾大飽耳福,也讓許多人再次看到了傳統吟誦文化的獨特魅力。

  一首詩、一闋詞、一腔韻味、滿腹情愁,中國人的內心情感在詩詞中醞釀,在吟誦詩詞中宣發。

  兩年前,胡天龍接觸到了傳統的吟誦文化。兩年後的今天,他便自覺成為焦作傳統吟誦文化的繼承者、傳播者。談起吟誦文化,胡天龍打開了話匣。

  他介紹,吟誦,是漢文化圈中人們對漢語詩文的傳統誦讀方式,也是中國人學習文化時高效的教育和學習方法,有著重大的文化價值。漢語的詩詞文賦,大部分是使用吟誦的方式創作的,所以也隻有通過吟誦的方式,才能深刻體會到這些詩詞文賦的精神內涵和審美韻味。

  吟誦和朗誦從詞義、技巧、作用方麵有著極大區別。對於吟誦者來說,吟誦一篇古詩文,也是一種再創作的過程,要在深刻理解作品的內容、情感、寫作技巧及其作品背景與作者的身世的基礎上,通過聲音來表現與傳達作品的內涵,放大和強調其中的某些要點,從而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這對於吟誦者來說有著極高的要求,對所吟誦文體的了解,對內容的充分理解,對聲調格律的把握,三者合一才會構成悅耳的吟誦。

  “當吟誦大好江山的詩詞時,我心胸開闊;當吟誦閨怨詩詞時,我的情緒隨之起起落落;當吟誦‘也傍桑陰學種瓜’的詩句時,我的內心充滿了恬淡與寧靜。打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每當我看到現場聽眾如癡如醉的表情時,我深深地體會到傳播吟誦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希望把所學的知識很好地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吟誦文化感染今人的情操。”談起吟誦時的切實感受,胡天龍有些“走火入魔”。

  從2018年全市大型詩歌吟唱比賽歸來後,胡天龍且吟且誦,開始了傳播吟誦文化的嶄新旅途。

  胡天龍告訴記者,懷川曆史文化厚重,用懷川話唱懷川民謠別具一格,與吟誦文化結合起來,吟誦司馬懿、韓愈、李商隱等懷川名人名篇更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

  吟誦文化在焦作大有可為。

  然而,吟誦文化在焦作的發展開局不利。在傳承、傳播吟誦文化的過程中,胡天龍發現,許多人並不了解吟誦文化,常常將吟誦文化等同於朗誦或演講,吟誦技巧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諱莫如深。

  胡天龍說,近些年來,國學文化深入發展,而作為國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吟誦文化應當被更多人所了解,讓吟誦文化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成為人們學習國學文化的一扇窗。

  吟風誦月思古今。在胡天龍的介紹下,陣陣吟誦清風正在懷川大地撲麵而來……

文章編輯:施筱雯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廣告服務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網友幫忙團熱線:(0391)8797395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395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郵編:454002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 舉報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號 報業·國貿大廈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