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典山陽 > 山陽尋跡 > 山陽尋跡 > 正文

經典山陽

桶張河村:老子傳說何其多
□布財勇
更新時間:2024-3-1 10:38:30    來源:焦作晚報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陽,生於公元前571年,卒於公元前471年。據《史記》等多部古籍記載,老子是春秋時期陳國苦縣(今河南省鹿邑縣)人。明代神話小說《封神演義》將老子演繹為“太上老君”,使之家喻戶曉。在我市山陽區中星街道桶張河村,至今留有老子多種傳說和祭祀遺跡。那麼老子與這個村有何種不解之緣,受到人們如此推崇和愛戴呢?

  老君廟

  桶張河村位於市區東北角,由桶張河、周河、西南場、大財掌、小財掌5個自然村組成,現隸屬山陽區中星街道。

  該村老君廟負責人李素蘭講述了老子在這裏的三個傳說。傳說一:老子西出函穀關路過這裏,看到不少人患病,就利用醫術為大家醫好了疾病。大家心存感激,修了廟敬奉他。

  傳說二:為老子牽青牛的童子徐甲,少年時曾流浪在桶張河一帶。老子路過桶張河時,看到徐甲無依無靠、聰明伶俐,便收其為徒。

  傳說三:一日,老子要到西域開化世人,騎青牛路過該村時,留戀這裏的風水,在此逗留多日。過後,人們發現老子坐過的地方留下了很深的屁股印。也許是一種巧合,人們後來在老子坐過的地方挖出了煤。到了清代,這裏沿山開采的小煤窯有100餘座,後來便有了“老子點穴”的神話。為感謝老子,這裏凡是開礦的都要敬奉“太上老君”,祈求平安。

  老子究竟來過這裏沒有,筆者不敢妄加評價,但馬村區武王街道確有一個孔莊村。據《修武縣誌》載:孔莊曾稱為“聃村”,係老子隱身處。“孔子問禮”發生後,改名為“孔莊”。這個村與桶張河村僅距七八公裏,老子去桶張河村一帶遊曆不是沒有可能。另外,明朝小說家許仲琳創作的小說《封神演義》描寫的妲己被狐狸附體、武王伐紂等事件均發生在這附近。

  碑文記載,自北宋崇寧三年開始,桶張河村就建有老君廟,後不知道何種原因被毀。明朝前,桶張河村分別與牛莊、張河等7個村共同以廟河老君廟為中心開展祭祀活動,其餘村沒有建廟。

  桶張河村為啥要另建老君廟呢?據廟河村廟存的兩通石碑記載:桶張河、牛莊等7個村共同修複廟河老君廟後,桶張河人發現所立的碑上,不知是誰把桶張河村的名字排在最後,對此村裏人極為不滿。到了明朝時期,桶張河人決定在自己村修建老君廟。據記載:老君廟大殿曾於乾隆年間重修,後嘉慶、道光以及民國時多次遭到破壞,直至2014年該村恢複重建老君廟。

  七星柏

  傳說老子騎青牛經過桶張河村,看到這裏的山形由九道溝組成,猶如九龍聚集,十分壯觀。因此在九道溝彙聚的地方,老子栽上一棵小柏樹,現在這棵樹已長成參天大樹。據林業部門測算,該樹樹圍2.35米,樹齡1000多年。這就是當地有名的七星柏。

  這株古柏樹,據傳為當時建廟時所栽。雖不能確認是老子所栽,但這株古柏很是神奇。因為7枝環抱向上長起的樹股,猶如雨傘撐開,遮天蔽日,所以人們給它起名“七星柏”。據說天氣晴朗時,人們在黃河岸邊就能看到這棵樹的高大身影。

  更為神奇的是,每到晚上,該樹中間的樹股、樹梢會發亮,猶如藏了一顆夜明珠,將廟裏照得通明。傳說一次南方幾個尋寶人,認為這棵樹的中間一股為寶貝,心生貪念,便佯裝成香客來到廟裏,趁著戲樓演戲,用玉米秸稈圍著古柏,借機盜走了中間的一股。被盜走的古柏樹根被鋸得像個盆底,能在如此狹小的空間裏鋸下,並將中間的一股樹幹給盜走,確實要下些功夫的。被盜事件發生後,村民便注意對這棵樹進行保護。但是這棵古柏從此“沒了主心骨”,變成了六星柏,不能不讓人感到遺憾。

  這棵古柏不僅神奇,而且長相奇特。如果站在廟門往樹頂看,樹形猶如二龍戲珠,活靈活現;站在廟門往樹下端看,樹形又如二虎把門,威風凜凜。另外,這棵樹生命力及其頑強。1000多年來,該樹多次經曆雷擊電劈,但它的一枝一杈都未受絲毫損傷。2019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這棵樹同染了病一樣,到了第二年春天竟看不到碧綠的葉子。

  這下子可急壞了李素蘭。由於行動不方便,李素蘭便到處打電話、發視頻找人谘詢。後來,林業部門技術員診斷出了病因。李素蘭按要求給樹打過藥後,這棵古柏的葉子才慢慢又返了綠,恢複了生機。

  銀洞掌

  在該村村北“大財掌”有一個洞,人們將它稱為“銀洞”。傳說為“老子點穴”時給這個村留下的另一筆寶貴財富。因為有了這個銀洞,人們將這個地方稱為“銀洞掌”。

  傳說南方尋寶人在盜取“七星柏”主股的同時,也打了到銀洞盜取寶貝的主意。銀洞洞口隻有成年人的小腿肚大,要進這個洞還必須有鑰匙才能把洞口打開。尋寶人在對這裏的地形查探後,發現了那把鑰匙。第二天,尋寶人不動聲色,裝成買樹人來到這裏,成檁成梁的樹不買,偏偏看中離銀洞不遠處的一棵不起眼的小椿樹。他買下這棵小椿樹後,拉到無人處把樹枝修了修。原來,這棵椿樹就是開這個洞的鑰匙。

  尋寶人用這棵椿樹塞進銀洞,鼓搗幾下,待洞口慢慢變大後迫不及待地鑽進去。銀洞很深,洞兩旁點著油燈,越往洞裏走越寬敞。走著走著,眼前突然亮起來,在一個足足有三間房大的地方,尋寶人看到了驚人的一幕:一個漂亮的女子在磨旁不慌不忙磨著銀豆,泛著白花花的光。對尋寶人的到來,該女子並不慌張,隻是她旁邊的一隻大黑狗瞪著一雙大眼睛盯著尋寶人。

  尋寶人猶豫起來,但轉念又想:千裏迢迢來這裏就是為了這些寶物,便不再遲疑,抓起一把銀豆便跑。說時遲那時快,隻見黑狗嗖地追了上去。尋寶人使出吃奶的勁不顧命地奔跑,但還是在洞口被黑狗追上,腿部被狠狠咬了一口。逃出洞口後,尋寶人看了一眼黑狗咬的地方,血流不止,傷口也慢慢變黑。尋寶人趕緊來到附近一家藥鋪讓人醫治,結果搶來的銀豆花完了,傷也沒有治好,還把性命丟了。

  “銀洞遺址一直到上世紀末還有,可惜後來在北山亂采濫挖時被破壞了。”李素蘭惋惜地說。

  老戲樓

  民國時期,隨著煤炭開采業的興起,為祈求平安,窯主都要敬奉“太上老君”,並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為講求排場,北部沿山一帶的春林村、廟河村等紛紛建起戲樓。

  民國十六年(1927年),桶張河村煤窯包工頭張虎元出資,模仿廟河老君廟戲樓,建起了桶張河村老君廟戲樓。

  此戲樓按廟河老君廟戲樓原樣建設,山門與戲樓係合二為一的兩層建築。上層為戲樓,下層為山門通道,磚木結構,總高8米,台基高2.2米、寬9.65米、深5.9米,台麵至屋脊近6米,台口高2.8米。戲樓麵闊三間,進深兩間,東西各有一間耳房,總麵積108平方米。單簷懸山頂,灰色筒瓦覆蓋,有脊飾。古戲樓采用榫卯結構,不用一根鐵釘。戲台橫梁上的木刻圖案十分精美,從東向西雕刻寓意祥瑞的蝙蝠、壽字、梅花鹿、荷花、鳳凰、文房四寶。最奇之處是戲樓左上方的文房四寶圖,圖中的算盤,珠子圓潤,個個清晰,尤其是那算盤珠子打出來的數字,正好是建造這個戲樓所花費的銀兩。戲樓灰黑色的脊瓦四簷高挑,每個飛簷下各懸一隻鐵製風鈴,微風吹來,鈴聲悠揚。另外,建築精美絕倫的木雕和磚雕同樣讓人佩服先人的智慧。

  戲台的4根楹柱是石匠從山中選用4根完整的八棱青石雕刻而成的。楹柱高2.7米、直徑0.32米,每一根都有上千公斤重。傳說山路崎嶇,雕好的石柱無法運送到老君廟戲樓。大家正在發愁,突然來了一個嚴姓壯漢。此人膀大腰圓,力大無窮。隻見他一彎腰扛起石柱,一路小跑送到廟內,不見歇息,連跑4次,一個人便把這4根大石柱從山上扛回來了。現在,桶張河村老君廟戲樓已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被我市確定為市級社會旅遊資源訪問點。

  老君廟、七星柏、銀洞掌、老戲樓……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已化為桶張河老少爺們心中的縷縷鄉愁。

(感謝王躍成、苗小立、王玉成、李素蘭等人的大力支持)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桶張河村:老子傳說何其多
    □布財勇
    2024-3-1 10:38:30    來源:焦作晚報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陽,生於公元前571年,卒於公元前471年。據《史記》等多部古籍記載,老子是春秋時期陳國苦縣(今河南省鹿邑縣)人。明代神話小說《封神演義》將老子演繹為“太上老君”,使之家喻戶曉。在我市山陽區中星街道桶張河村,至今留有老子多種傳說和祭祀遺跡。那麼老子與這個村有何種不解之緣,受到人們如此推崇和愛戴呢?

      老君廟

      桶張河村位於市區東北角,由桶張河、周河、西南場、大財掌、小財掌5個自然村組成,現隸屬山陽區中星街道。

      該村老君廟負責人李素蘭講述了老子在這裏的三個傳說。傳說一:老子西出函穀關路過這裏,看到不少人患病,就利用醫術為大家醫好了疾病。大家心存感激,修了廟敬奉他。

      傳說二:為老子牽青牛的童子徐甲,少年時曾流浪在桶張河一帶。老子路過桶張河時,看到徐甲無依無靠、聰明伶俐,便收其為徒。

      傳說三:一日,老子要到西域開化世人,騎青牛路過該村時,留戀這裏的風水,在此逗留多日。過後,人們發現老子坐過的地方留下了很深的屁股印。也許是一種巧合,人們後來在老子坐過的地方挖出了煤。到了清代,這裏沿山開采的小煤窯有100餘座,後來便有了“老子點穴”的神話。為感謝老子,這裏凡是開礦的都要敬奉“太上老君”,祈求平安。

      老子究竟來過這裏沒有,筆者不敢妄加評價,但馬村區武王街道確有一個孔莊村。據《修武縣誌》載:孔莊曾稱為“聃村”,係老子隱身處。“孔子問禮”發生後,改名為“孔莊”。這個村與桶張河村僅距七八公裏,老子去桶張河村一帶遊曆不是沒有可能。另外,明朝小說家許仲琳創作的小說《封神演義》描寫的妲己被狐狸附體、武王伐紂等事件均發生在這附近。

      碑文記載,自北宋崇寧三年開始,桶張河村就建有老君廟,後不知道何種原因被毀。明朝前,桶張河村分別與牛莊、張河等7個村共同以廟河老君廟為中心開展祭祀活動,其餘村沒有建廟。

      桶張河村為啥要另建老君廟呢?據廟河村廟存的兩通石碑記載:桶張河、牛莊等7個村共同修複廟河老君廟後,桶張河人發現所立的碑上,不知是誰把桶張河村的名字排在最後,對此村裏人極為不滿。到了明朝時期,桶張河人決定在自己村修建老君廟。據記載:老君廟大殿曾於乾隆年間重修,後嘉慶、道光以及民國時多次遭到破壞,直至2014年該村恢複重建老君廟。

      七星柏

      傳說老子騎青牛經過桶張河村,看到這裏的山形由九道溝組成,猶如九龍聚集,十分壯觀。因此在九道溝彙聚的地方,老子栽上一棵小柏樹,現在這棵樹已長成參天大樹。據林業部門測算,該樹樹圍2.35米,樹齡1000多年。這就是當地有名的七星柏。

      這株古柏樹,據傳為當時建廟時所栽。雖不能確認是老子所栽,但這株古柏很是神奇。因為7枝環抱向上長起的樹股,猶如雨傘撐開,遮天蔽日,所以人們給它起名“七星柏”。據說天氣晴朗時,人們在黃河岸邊就能看到這棵樹的高大身影。

      更為神奇的是,每到晚上,該樹中間的樹股、樹梢會發亮,猶如藏了一顆夜明珠,將廟裏照得通明。傳說一次南方幾個尋寶人,認為這棵樹的中間一股為寶貝,心生貪念,便佯裝成香客來到廟裏,趁著戲樓演戲,用玉米秸稈圍著古柏,借機盜走了中間的一股。被盜走的古柏樹根被鋸得像個盆底,能在如此狹小的空間裏鋸下,並將中間的一股樹幹給盜走,確實要下些功夫的。被盜事件發生後,村民便注意對這棵樹進行保護。但是這棵古柏從此“沒了主心骨”,變成了六星柏,不能不讓人感到遺憾。

      這棵古柏不僅神奇,而且長相奇特。如果站在廟門往樹頂看,樹形猶如二龍戲珠,活靈活現;站在廟門往樹下端看,樹形又如二虎把門,威風凜凜。另外,這棵樹生命力及其頑強。1000多年來,該樹多次經曆雷擊電劈,但它的一枝一杈都未受絲毫損傷。2019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這棵樹同染了病一樣,到了第二年春天竟看不到碧綠的葉子。

      這下子可急壞了李素蘭。由於行動不方便,李素蘭便到處打電話、發視頻找人谘詢。後來,林業部門技術員診斷出了病因。李素蘭按要求給樹打過藥後,這棵古柏的葉子才慢慢又返了綠,恢複了生機。

      銀洞掌

      在該村村北“大財掌”有一個洞,人們將它稱為“銀洞”。傳說為“老子點穴”時給這個村留下的另一筆寶貴財富。因為有了這個銀洞,人們將這個地方稱為“銀洞掌”。

      傳說南方尋寶人在盜取“七星柏”主股的同時,也打了到銀洞盜取寶貝的主意。銀洞洞口隻有成年人的小腿肚大,要進這個洞還必須有鑰匙才能把洞口打開。尋寶人在對這裏的地形查探後,發現了那把鑰匙。第二天,尋寶人不動聲色,裝成買樹人來到這裏,成檁成梁的樹不買,偏偏看中離銀洞不遠處的一棵不起眼的小椿樹。他買下這棵小椿樹後,拉到無人處把樹枝修了修。原來,這棵椿樹就是開這個洞的鑰匙。

      尋寶人用這棵椿樹塞進銀洞,鼓搗幾下,待洞口慢慢變大後迫不及待地鑽進去。銀洞很深,洞兩旁點著油燈,越往洞裏走越寬敞。走著走著,眼前突然亮起來,在一個足足有三間房大的地方,尋寶人看到了驚人的一幕:一個漂亮的女子在磨旁不慌不忙磨著銀豆,泛著白花花的光。對尋寶人的到來,該女子並不慌張,隻是她旁邊的一隻大黑狗瞪著一雙大眼睛盯著尋寶人。

      尋寶人猶豫起來,但轉念又想:千裏迢迢來這裏就是為了這些寶物,便不再遲疑,抓起一把銀豆便跑。說時遲那時快,隻見黑狗嗖地追了上去。尋寶人使出吃奶的勁不顧命地奔跑,但還是在洞口被黑狗追上,腿部被狠狠咬了一口。逃出洞口後,尋寶人看了一眼黑狗咬的地方,血流不止,傷口也慢慢變黑。尋寶人趕緊來到附近一家藥鋪讓人醫治,結果搶來的銀豆花完了,傷也沒有治好,還把性命丟了。

      “銀洞遺址一直到上世紀末還有,可惜後來在北山亂采濫挖時被破壞了。”李素蘭惋惜地說。

      老戲樓

      民國時期,隨著煤炭開采業的興起,為祈求平安,窯主都要敬奉“太上老君”,並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為講求排場,北部沿山一帶的春林村、廟河村等紛紛建起戲樓。

      民國十六年(1927年),桶張河村煤窯包工頭張虎元出資,模仿廟河老君廟戲樓,建起了桶張河村老君廟戲樓。

      此戲樓按廟河老君廟戲樓原樣建設,山門與戲樓係合二為一的兩層建築。上層為戲樓,下層為山門通道,磚木結構,總高8米,台基高2.2米、寬9.65米、深5.9米,台麵至屋脊近6米,台口高2.8米。戲樓麵闊三間,進深兩間,東西各有一間耳房,總麵積108平方米。單簷懸山頂,灰色筒瓦覆蓋,有脊飾。古戲樓采用榫卯結構,不用一根鐵釘。戲台橫梁上的木刻圖案十分精美,從東向西雕刻寓意祥瑞的蝙蝠、壽字、梅花鹿、荷花、鳳凰、文房四寶。最奇之處是戲樓左上方的文房四寶圖,圖中的算盤,珠子圓潤,個個清晰,尤其是那算盤珠子打出來的數字,正好是建造這個戲樓所花費的銀兩。戲樓灰黑色的脊瓦四簷高挑,每個飛簷下各懸一隻鐵製風鈴,微風吹來,鈴聲悠揚。另外,建築精美絕倫的木雕和磚雕同樣讓人佩服先人的智慧。

      戲台的4根楹柱是石匠從山中選用4根完整的八棱青石雕刻而成的。楹柱高2.7米、直徑0.32米,每一根都有上千公斤重。傳說山路崎嶇,雕好的石柱無法運送到老君廟戲樓。大家正在發愁,突然來了一個嚴姓壯漢。此人膀大腰圓,力大無窮。隻見他一彎腰扛起石柱,一路小跑送到廟內,不見歇息,連跑4次,一個人便把這4根大石柱從山上扛回來了。現在,桶張河村老君廟戲樓已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被我市確定為市級社會旅遊資源訪問點。

      老君廟、七星柏、銀洞掌、老戲樓……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已化為桶張河老少爺們心中的縷縷鄉愁。

    (感謝王躍成、苗小立、王玉成、李素蘭等人的大力支持)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