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次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瞭望·治國理政紀事|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
更新時間:2023-12-2 19:04:27    來源:《瞭望》

◇2019年9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致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的賀信中強調,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希望大慶油田全體幹部職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力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不斷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肩負起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重大責任,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作為我國石油工業“長子”,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史,是我國石油工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被“卡脖子”到陸相油田開發技術世界領先的縮影,是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生動範本。

60多年來,大慶油田為祖國源源不斷輸送石油能源的同時,還貢獻了重要的“精神能源”——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主要內涵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於2021年首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係。

大慶油田堅定不移用好改革創新這“關鍵一招”和“第一動力”,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端牢能源飯碗。

60多年來,大慶油田累計取得科技成果11000餘項,3次問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陸相砂岩油田開發技術目前世界領先。

大慶油田在創造工業文明的同時,注重建設綠色美麗油田,加快構建多能互補、綠色發展新格局。

2021年,大慶油田非常規油氣資源取得重大進展,被列入我國能源安全保障重點工程。

目前,大慶油田油氣產量當量連續20年穩定在4000萬噸以上,60多歲的大慶油田老當益壯,仍然保持世界級生產水平,發揮著能源安全頂梁柱作用。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劉偉 強勇

至今年3月底,我國陸上最大油田中國石油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突破25億噸,占全國陸上原油總產量36%。如果用60噸油罐車裝滿,可繞赤道15.6圈。大慶油田為破浪前行的中國經濟巨輪提供了持久動力。

目前,大慶油田油氣產量當量連續20年穩定在4000萬噸以上,60多歲的大慶油田老當益壯,仍然保持世界級生產水平,發揮著能源安全頂梁柱作用。

作為我國石油工業“長子”,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史,是我國石油工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被“卡脖子”到陸相油田開發技術世界領先的縮影,是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生動範本。

2019年9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致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的賀信中強調,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希望大慶油田全體幹部職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力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不斷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肩負起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重大責任,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21年,國家能源局、科學技術部印發《“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加快推動能源科技進步。2023年,國家能源局發布《加快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重點推進大慶、長慶、勝利等油田風電和光伏發電集中式開發,支撐油氣勘探開發清潔用能。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大慶油田高擎標杆旗幟,相繼製定實施了《大慶油田及其地區“十四五”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新時代大慶油田高質量發展手冊(2023修訂版)》等政策文件,全麵主動融入黨和國家發展大局,持續鞏固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大慶油田黨委書記朱國文說,站在邁向世界一流現代化百年油田的新起點,大慶油田深入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堅持改革創新,加快轉型升級,奮力開創新時代油田高質量發展新局麵。

大慶城區(2021 年 9 月 7 日攝) 王建威攝 / 本刊

傳承紅色基因當好能源安全頂梁柱

1959年9月26日,我國在鬆遼盆地發現大油田。時值新中國成立10周年大慶前夕,“大慶油田”由此而來,是向國慶10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

60多年來,大慶油田為祖國源源不斷輸送石油能源的同時,還貢獻了重要的“精神能源”——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主要內涵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並於2021年首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係。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千錘百煉,代代傳承,締造了大慶油田的持久繁榮,持續激發著奮進力量。

注重發揮典型引領作用。“北風當電扇,大雪是炒麵。天南海北來會戰,誓奪頭號大油田。幹!幹!幹!”當說起鐵人王進喜的詩,57歲的大慶油田首席技術專家伍曉林眼裏有光。他說,鐵人在中國人心裏有著特殊的分量,今天,鐵人依然激勵著大慶石油人在新時代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伍曉林是大慶油田建成目前世界最大化學驅研發應用基地的關鍵人物。他多次拒絕外企高薪邀請,帶領團隊曆經5600多次試驗,打破國外技術封鎖。他說,在大慶,他能更好實現石油報國的價值追求。

一個典型就是一麵旗幟。大慶油田始終注重選育各級各類先進典型、模範,作為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重要載體。大慶油田把選育重點立足一線職工,以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隊伍為導向,通過導師帶徒、一線亮成績、勞模工作室孵化等方式,把技藝高超、有攻堅克難精神品質的人才選拔出來,推動典型和勞模隊伍不斷壯大。

大慶油田第二采油廠建立了勞模典型數據庫和技能人才選拔庫,結對子帶動、搭台子舉薦、壓擔子培養,“70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趙海濤、“80後”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滕少臣、“90後”全國技術能手李佳城等脫穎而出。

大慶油田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崔穎凱說,油田推出了鐵人王進喜、“新時期鐵人”王啟民、“大慶新鐵人”李新民等三代鐵人,湧現了一批新時代英模群體。他們根植於基層,把自身價值與祖國利益、人民需要緊密聯係起來,廣大職工學有榜樣、趕有目標,激勵了更多有鐵人一樣精神品格的新生代成長。

彰顯時代價值曆久彌新。雨後初霽,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的野外駐地,高高的井架上,“踏著鐵人腳步走”“鐵人隊伍永向前”的標語向天聳立。

1205鑽井隊是王進喜帶過的隊伍,是鐵人精神發源地。鑽井隊黨支部書記段永堅說,來到鐵人隊,就要長出鐵骨頭。鑽井隊適應生產和發展需要,形成了“三帶頭、四不離”“五條鐵律”等新要求,黨員幹部艱巨任務帶頭挑、艱苦工作帶頭幹、艱險時刻帶頭上;沒特殊情況不離井隊、節假日不離井場、複雜工序不離現場、關鍵環節不離崗位。

1205鑽井隊是一個縮影。大慶油田一代代勞動者不斷豐富、完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深刻內涵,讓大慶紅旗更鮮豔,讓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麵對油田可持續發展挑戰,1205鑽井隊隊長張晶說,王進喜老隊長講過,“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困難。”鑽井隊傳承精神、堅持創新,總結出“立鐵人品格、做標杆旗幟”核心理念、“人人是工匠,個個是先鋒”價值追求、“熔入一塊鐵、鍛出特種鋼”建隊育人理念,率先挺進古龍頁岩油這個為國獻油的新戰場。“我們要為祖國再抱一個大金娃娃。”1205鑽井隊把古龍頁岩油鑽井周期從113天縮至最短9.98天,形成了高速高質的“古龍鑽井模式”。

形成文化自覺“有紅旗就扛”。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大慶的傳家寶,是員工入廠、入黨的第一課和必修課;石油大會戰留下大量的石油文化和石油工業遺址,油田建成100多處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教育基地,充分用好紅色資源浸潤人心;大力推進“三位一體”教育模式,推動精神進校園、進企業、進社會開花結果……

鐵人學院黨委書記王洪波說,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深深融入大慶人的血脈,融為日常,化作經常,形成了“有排頭就站,有第一就爭,有紅旗就扛”的濃厚文化氛圍。

“油二代”劉麗從小在鐵人精神影響下,堅持“就要當個好工人”的初心,從普通采油女工一步步成長為“大國工匠”。“就是要幹出高標準、幹出精氣神、幹出高質量。”劉麗累計研發技術革新成果200餘項,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項38項。

“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會戰時期的“三老四嚴”,現在仍是大慶石油人恪守的鐵律。

“在我們隊,如果不努力,就會覺得配不上這個集體。”第一采油廠三礦中四隊是“三老四嚴”發源地,隊長王一倫說,踐行鐵人精神已成為每名員工的行動自覺。

在大慶,這樣的故事講也講不完。

改革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能源安全是關係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大慶油田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張赫說,大慶油田堅定不移用好改革創新這“關鍵一招”和“第一動力”,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端牢能源飯碗。

——挺進改革深水區加快轉型蛻變。受國際油價低迷、生產成本增加等疊加影響,2016年大慶油田出現了曆史上首次“整體性虧損”,這讓新中國石油工業的“長子”心口壓上一塊巨石。

改革有陣痛,不改革就是長痛。

“卸包袱”首當其衝。大慶油田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攻堅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解決曆史遺留問題以及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兩非”清理,讓企業輕裝上陣,集中優勢資源發展油氣主業,提高核心競爭力。

大慶油田企業管理法規部主任周仕林說,大慶油田主要采用了移交改製、關閉注銷、業務重組等方式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按“一企一策”實施具體方案,於2022年4月完成了占中國石油集團近10%體量的集體企業改革任務。

被列為全國國有大型獨立工礦區剝離辦社會職能綜合改革試點,全麵完成涉及2.6萬餘人的企業辦社會職能移交;退出房地產、賓館、酒店等非主責主業領域,“兩非”企業剝離和法人壓減取得顯著成效……改革大潮在油田湧動。一些油田職工說,以前躲改革、怕改革,現在看,改革釋放了紅利,推動了企業可持續發展。

2022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72項任務提前完成;業務結構由“大而全”向“專而精”轉變;管理層級由“三級管理”向“兩級管理”轉變……近年來,大慶油田圍繞打造現代“油公司”模式,整體推進業務重組、體製重塑、機製重建,形成全麵改革之勢。

目前,大慶油田油氣生產單位全麵實施“油公司”模式改革,共壓減三級機構的22%,取消全部小隊1827個,班組壓縮8664個,壓縮比例近80%。機關管理人員壓減比例13%以上,其中領導職數減少15%以上。所有油氣生產單位全麵實現扁平化管理。

大慶油田慶新油田生產指揮中心副主任田野說,改革後管理層級變少了,流程更順了,工作效率提高了20%以上。

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2021年大慶油田被列為全國“強化產業工人思想政治引領”試點單位,2022年被確定為“十大產業百家企業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專項行動”單位。在大慶油田,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推進改革的氛圍日益濃厚。

實踐證明,改革進一步激發了企業的發展活力。2022年大慶油田油氣產量當量超過4000萬噸,其中,原油產量穩定在3000萬噸以上,生產天然氣創下10年來最大增幅。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緊握主動權。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史,是一部屢屢在關鍵時刻打破“卡脖子”的科技進步史、持續創新史。幾代石油人以持續不斷的創新成果,築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科技基礎。

全力打造“石油科技王國”。原油穩產有如登山,越高越陡,越久越難。經過長期高效開發,要突破油田產量遞減的客觀規律,必須倚重創新。

大慶油田視科技創新為核心競爭力,大力加強人才培養,搭建國家級實驗中心平台,集中力量實施科技自立自強的“新會戰”。近日,大慶油田出台《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核心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幹意見》,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創效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大慶油田,采收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相當於百米賽跑提高0.1秒那麼難。”伍曉林說。

石油界把自噴采油稱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通過注水將油“擠”出來,三次采油依靠化學劑把油“洗”出來。2022年8月,大慶油田攻克三次采油2.0版表麵活性劑核心技術,預計提高采收率3個百分點以上。目前大慶油田三次采油累計產油突破3億噸,實現我國化學驅技術從跟跑到領跑的實質性跨越。

2022年10月,國際標準化組織石油和天然氣工業技術委員會提高采收率分委會“落戶”大慶油田,提升了我國在勘探開發核心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一次次挑戰極限、解鎖核心技術難題,60多年來,大慶油田累計取得科技成果11000餘項,3次問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陸相砂岩油田開發技術世界領先。

對照世界同類大油田開發,短的穩產3至5年,長的10至12年,大慶油田創造了原油5000萬噸以上連續27年高產穩產世界奇跡,2003年至今年產油氣當量始終在4000萬噸以上。

“三超精神”引領勇闖“無人區”。夜幕下的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燈火通明,“超越權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12個大字十分醒目。實驗室內,科研人員進行著四次采油儲備技術研究。

三次采油之後,地下仍有40%原油,但油層含水已近98%,相當於“水中找油、水中撈油”,是世界級開發難題。

沒有前路可循,大慶油田人就當開路先鋒。86歲的“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王啟民回憶當年寫下的對聯——“莫看毛頭小夥子,敢笑天下第一流”,橫批“闖將在此”。“我們把闖字的‘馬’寫得大大的,突破‘門’框,就是要敢為天下先。”他說,“三超精神”正是一次次“闖”出來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慶油田首席技術專家程傑成說,大慶油田探索並領跑的四次采油技術已經實現地質認識、驅油機理等多方麵突破,為充分挖掘油藏潛力、延長大慶油田生命周期進行了有益探索。

據測算,四次采油技術全麵推廣後,大慶油田可增加可采儲量2.78億噸,相當於又找到一個10億噸儲量以上的優質油田;全國可增加可采儲量5億噸,相當於找到一個20億噸儲量大油田。這對石油需求高的我國來說,尤顯珍貴。

在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科研人員進行聚合物驅油試驗(2021 年 5 月 24 日攝) 王建威攝 / 本刊

當好標杆旗幟誌向百年

邁向新征程,大慶油田發力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堅決扛起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重大責任,大力建設綠色油田、智慧油田和發展能源接續。大慶油田已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加快建設綠色油田。能源行業是“碳達峰、碳中和”重點領域。大慶油田在創造工業文明的同時,注重建設綠色美麗油田,采取了一係列舉措加快構建多能互補、綠色發展新格局。

大慶油田榆樹林油田90%的石油儲量分布在低滲透的扶楊油層,水驅方式不易進入孔隙。榆樹林油田副總地質師楊鐵軍說,他們使用二氧化碳驅油技術,把原本排向空中的二氧化碳注入地下,讓二氧化碳變“廢”為“寶”,多年來累計驅出原油40多萬噸、減少碳排放約110萬噸,相當於植樹1000餘萬棵。

近年來,大慶油田積極響應“雙碳”戰略部署,服務國家戰略,“像抓油氣業務一樣抓新能源”,大力實施“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總體部署,跑出綠色油田發展“加速度”。

不止二氧化碳變廢為寶。每年,大慶油田需處理油層采出水約6億噸,直接排放會造成嚴重汙染。大慶油田持續建設完善含油汙水處理站和管網,汙水處理達標後全部注回油層,實現“零排放”。回注油層還解決了原油開采後地層壓力下降的問題,“廢液”變“補水”,一舉兩得。

大慶油田 1205 鑽井隊員工在檢查設備(2023 年 11 月 9 日攝) 趙世哲攝

2022年7月,大慶油田星火水麵光伏示範工程並網發電,這是中國石油係統內首個水麵光伏項目,年均發電2750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2.2萬噸。大慶油田以“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示範基地”建設為重點,大力推動風、光、氣、電融合發展,計劃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200萬千瓦以上,清潔能源替代率25%以上。

加快建設智慧油田。隨著數字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大慶油田麵對全球能源產業發生的深刻變革,大力推進“數字油田、智能油田、智慧油田”建設,為老油田插上“數智翅膀”,成為中國石油集團首批數智化轉型試點示範單位。

在大慶油田第三采油廠第八作業區生產管理中心,操作員通過每口油井回傳的實時數據,發現10公裏外的一口井需要清洗,隨即下達洗井指令。“過去我們洗井,洗多長時間、洗到什麼程度都通過經驗來判斷。現在通過參數變化,就知道什麼時候該洗哪口井,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維修班熱洗工李國欣說。

近年來,大慶油田將“數字化”“智能化”主動融入生產、管理、營銷、產業協作等各個方麵,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新理念加快企業“數智”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在“數智化”加持下,大慶油田不僅實現大幅降本增效,出現“急難險”問題的概率也降低了。“電流數據直線下降,但沒觸底,初步判斷抽油機皮帶斷裂。”日前,在大慶油田第五采油廠生產管理中心,操作員唐靜發現管控平台數據異常後,第一時間彙報,有關方麵及時趕到現場完成搶修。

截至目前,大慶油田累計完成逾5萬口油水井數字化改造,大型站場數字化建設覆蓋率90%以上,大慶油田數字油田、智慧油田建設已經初具規模,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續鞏固。

大力發展能源接續。近年來,大慶油田提出要抓好原油高質量穩產、弘揚嚴實作風、發展接續力量“三件大事”,建設世界一流現代化百年油田。其中,發展接續力量是“大慶底下找大慶”的長遠之計。

“大家再琢磨琢磨,不同油層的參數有什麼差異,對產量有什麼影響。”在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鬆遼勘探研究室主任張金友和團隊進行著熱烈討論。非常規油氣資源是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的重要接續資源,致密油、頁岩油等展現出良好前景。

鬆遼盆地作為超大型盆地,非常規油氣資源潛力巨大,開發難度也不小。大慶非常規油氣分布在極其微小的孔隙岩層裏,直徑大小相當於一根頭發絲的1/500。如果說常規油開采是“靜脈采血”,那非常規油開采則是從“毛細血管”中“采血”。

“基礎研究薄弱,缺少成熟的理論支撐,我們就自己走出一條新道路。”從2018年開始,張金友和團隊在溫度不到零攝氏度的岩心庫裏生了根。曆經近萬米岩心的精心描繪,上萬塊次岩心樣品實驗室微觀分析,他們的研究已深入到4納米的頁岩孔隙中,在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理論認識上取得顛覆性突破。

2021年,大慶油田非常規油氣資源取得重大進展,被列入我國能源安全保障重點工程。

大慶油田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探索為我國部分地區提供了借鑒。2021年5月,四川盆地平安1井測試獲得日產超百立方米油、十萬立方米天然氣的高產油氣流。這是以大慶非常規油氣開發的觀點、方法,用大慶鑽探和壓裂試油的技術、工藝,在四川盆地進行的具體實踐和成功複製。

一路豐碑,誌向百年。邁上新征程,大慶油田胸懷“國之大者”,高唱“我為祖國獻石油”壯美旋律,全力當好能源安全保障的標杆、國企深化改革的標杆、科技自立自強的標杆、賡續精神血脈的標杆,努力建設好基業長青、走向世界、旗幟高揚的百年油田。

文章編輯:劉鳴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瞭望·治國理政紀事|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
2023-12-2 19:04:27    來源:《瞭望》

◇2019年9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致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的賀信中強調,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希望大慶油田全體幹部職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力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不斷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肩負起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重大責任,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作為我國石油工業“長子”,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史,是我國石油工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被“卡脖子”到陸相油田開發技術世界領先的縮影,是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生動範本。

60多年來,大慶油田為祖國源源不斷輸送石油能源的同時,還貢獻了重要的“精神能源”——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主要內涵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於2021年首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係。

大慶油田堅定不移用好改革創新這“關鍵一招”和“第一動力”,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端牢能源飯碗。

60多年來,大慶油田累計取得科技成果11000餘項,3次問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陸相砂岩油田開發技術目前世界領先。

大慶油田在創造工業文明的同時,注重建設綠色美麗油田,加快構建多能互補、綠色發展新格局。

2021年,大慶油田非常規油氣資源取得重大進展,被列入我國能源安全保障重點工程。

目前,大慶油田油氣產量當量連續20年穩定在4000萬噸以上,60多歲的大慶油田老當益壯,仍然保持世界級生產水平,發揮著能源安全頂梁柱作用。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劉偉 強勇

至今年3月底,我國陸上最大油田中國石油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突破25億噸,占全國陸上原油總產量36%。如果用60噸油罐車裝滿,可繞赤道15.6圈。大慶油田為破浪前行的中國經濟巨輪提供了持久動力。

目前,大慶油田油氣產量當量連續20年穩定在4000萬噸以上,60多歲的大慶油田老當益壯,仍然保持世界級生產水平,發揮著能源安全頂梁柱作用。

作為我國石油工業“長子”,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史,是我國石油工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被“卡脖子”到陸相油田開發技術世界領先的縮影,是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生動範本。

2019年9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致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的賀信中強調,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希望大慶油田全體幹部職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力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不斷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肩負起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重大責任,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21年,國家能源局、科學技術部印發《“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加快推動能源科技進步。2023年,國家能源局發布《加快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重點推進大慶、長慶、勝利等油田風電和光伏發電集中式開發,支撐油氣勘探開發清潔用能。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大慶油田高擎標杆旗幟,相繼製定實施了《大慶油田及其地區“十四五”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新時代大慶油田高質量發展手冊(2023修訂版)》等政策文件,全麵主動融入黨和國家發展大局,持續鞏固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大慶油田黨委書記朱國文說,站在邁向世界一流現代化百年油田的新起點,大慶油田深入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堅持改革創新,加快轉型升級,奮力開創新時代油田高質量發展新局麵。

大慶城區(2021 年 9 月 7 日攝) 王建威攝 / 本刊

傳承紅色基因當好能源安全頂梁柱

1959年9月26日,我國在鬆遼盆地發現大油田。時值新中國成立10周年大慶前夕,“大慶油田”由此而來,是向國慶10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

60多年來,大慶油田為祖國源源不斷輸送石油能源的同時,還貢獻了重要的“精神能源”——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主要內涵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並於2021年首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係。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千錘百煉,代代傳承,締造了大慶油田的持久繁榮,持續激發著奮進力量。

注重發揮典型引領作用。“北風當電扇,大雪是炒麵。天南海北來會戰,誓奪頭號大油田。幹!幹!幹!”當說起鐵人王進喜的詩,57歲的大慶油田首席技術專家伍曉林眼裏有光。他說,鐵人在中國人心裏有著特殊的分量,今天,鐵人依然激勵著大慶石油人在新時代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伍曉林是大慶油田建成目前世界最大化學驅研發應用基地的關鍵人物。他多次拒絕外企高薪邀請,帶領團隊曆經5600多次試驗,打破國外技術封鎖。他說,在大慶,他能更好實現石油報國的價值追求。

一個典型就是一麵旗幟。大慶油田始終注重選育各級各類先進典型、模範,作為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重要載體。大慶油田把選育重點立足一線職工,以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隊伍為導向,通過導師帶徒、一線亮成績、勞模工作室孵化等方式,把技藝高超、有攻堅克難精神品質的人才選拔出來,推動典型和勞模隊伍不斷壯大。

大慶油田第二采油廠建立了勞模典型數據庫和技能人才選拔庫,結對子帶動、搭台子舉薦、壓擔子培養,“70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趙海濤、“80後”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滕少臣、“90後”全國技術能手李佳城等脫穎而出。

大慶油田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崔穎凱說,油田推出了鐵人王進喜、“新時期鐵人”王啟民、“大慶新鐵人”李新民等三代鐵人,湧現了一批新時代英模群體。他們根植於基層,把自身價值與祖國利益、人民需要緊密聯係起來,廣大職工學有榜樣、趕有目標,激勵了更多有鐵人一樣精神品格的新生代成長。

彰顯時代價值曆久彌新。雨後初霽,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的野外駐地,高高的井架上,“踏著鐵人腳步走”“鐵人隊伍永向前”的標語向天聳立。

1205鑽井隊是王進喜帶過的隊伍,是鐵人精神發源地。鑽井隊黨支部書記段永堅說,來到鐵人隊,就要長出鐵骨頭。鑽井隊適應生產和發展需要,形成了“三帶頭、四不離”“五條鐵律”等新要求,黨員幹部艱巨任務帶頭挑、艱苦工作帶頭幹、艱險時刻帶頭上;沒特殊情況不離井隊、節假日不離井場、複雜工序不離現場、關鍵環節不離崗位。

1205鑽井隊是一個縮影。大慶油田一代代勞動者不斷豐富、完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深刻內涵,讓大慶紅旗更鮮豔,讓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麵對油田可持續發展挑戰,1205鑽井隊隊長張晶說,王進喜老隊長講過,“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困難。”鑽井隊傳承精神、堅持創新,總結出“立鐵人品格、做標杆旗幟”核心理念、“人人是工匠,個個是先鋒”價值追求、“熔入一塊鐵、鍛出特種鋼”建隊育人理念,率先挺進古龍頁岩油這個為國獻油的新戰場。“我們要為祖國再抱一個大金娃娃。”1205鑽井隊把古龍頁岩油鑽井周期從113天縮至最短9.98天,形成了高速高質的“古龍鑽井模式”。

形成文化自覺“有紅旗就扛”。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大慶的傳家寶,是員工入廠、入黨的第一課和必修課;石油大會戰留下大量的石油文化和石油工業遺址,油田建成100多處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教育基地,充分用好紅色資源浸潤人心;大力推進“三位一體”教育模式,推動精神進校園、進企業、進社會開花結果……

鐵人學院黨委書記王洪波說,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深深融入大慶人的血脈,融為日常,化作經常,形成了“有排頭就站,有第一就爭,有紅旗就扛”的濃厚文化氛圍。

“油二代”劉麗從小在鐵人精神影響下,堅持“就要當個好工人”的初心,從普通采油女工一步步成長為“大國工匠”。“就是要幹出高標準、幹出精氣神、幹出高質量。”劉麗累計研發技術革新成果200餘項,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項38項。

“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會戰時期的“三老四嚴”,現在仍是大慶石油人恪守的鐵律。

“在我們隊,如果不努力,就會覺得配不上這個集體。”第一采油廠三礦中四隊是“三老四嚴”發源地,隊長王一倫說,踐行鐵人精神已成為每名員工的行動自覺。

在大慶,這樣的故事講也講不完。

改革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能源安全是關係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大慶油田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張赫說,大慶油田堅定不移用好改革創新這“關鍵一招”和“第一動力”,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端牢能源飯碗。

——挺進改革深水區加快轉型蛻變。受國際油價低迷、生產成本增加等疊加影響,2016年大慶油田出現了曆史上首次“整體性虧損”,這讓新中國石油工業的“長子”心口壓上一塊巨石。

改革有陣痛,不改革就是長痛。

“卸包袱”首當其衝。大慶油田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攻堅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解決曆史遺留問題以及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兩非”清理,讓企業輕裝上陣,集中優勢資源發展油氣主業,提高核心競爭力。

大慶油田企業管理法規部主任周仕林說,大慶油田主要采用了移交改製、關閉注銷、業務重組等方式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按“一企一策”實施具體方案,於2022年4月完成了占中國石油集團近10%體量的集體企業改革任務。

被列為全國國有大型獨立工礦區剝離辦社會職能綜合改革試點,全麵完成涉及2.6萬餘人的企業辦社會職能移交;退出房地產、賓館、酒店等非主責主業領域,“兩非”企業剝離和法人壓減取得顯著成效……改革大潮在油田湧動。一些油田職工說,以前躲改革、怕改革,現在看,改革釋放了紅利,推動了企業可持續發展。

2022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72項任務提前完成;業務結構由“大而全”向“專而精”轉變;管理層級由“三級管理”向“兩級管理”轉變……近年來,大慶油田圍繞打造現代“油公司”模式,整體推進業務重組、體製重塑、機製重建,形成全麵改革之勢。

目前,大慶油田油氣生產單位全麵實施“油公司”模式改革,共壓減三級機構的22%,取消全部小隊1827個,班組壓縮8664個,壓縮比例近80%。機關管理人員壓減比例13%以上,其中領導職數減少15%以上。所有油氣生產單位全麵實現扁平化管理。

大慶油田慶新油田生產指揮中心副主任田野說,改革後管理層級變少了,流程更順了,工作效率提高了20%以上。

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2021年大慶油田被列為全國“強化產業工人思想政治引領”試點單位,2022年被確定為“十大產業百家企業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專項行動”單位。在大慶油田,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推進改革的氛圍日益濃厚。

實踐證明,改革進一步激發了企業的發展活力。2022年大慶油田油氣產量當量超過4000萬噸,其中,原油產量穩定在3000萬噸以上,生產天然氣創下10年來最大增幅。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緊握主動權。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史,是一部屢屢在關鍵時刻打破“卡脖子”的科技進步史、持續創新史。幾代石油人以持續不斷的創新成果,築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科技基礎。

全力打造“石油科技王國”。原油穩產有如登山,越高越陡,越久越難。經過長期高效開發,要突破油田產量遞減的客觀規律,必須倚重創新。

大慶油田視科技創新為核心競爭力,大力加強人才培養,搭建國家級實驗中心平台,集中力量實施科技自立自強的“新會戰”。近日,大慶油田出台《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核心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幹意見》,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創效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大慶油田,采收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相當於百米賽跑提高0.1秒那麼難。”伍曉林說。

石油界把自噴采油稱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通過注水將油“擠”出來,三次采油依靠化學劑把油“洗”出來。2022年8月,大慶油田攻克三次采油2.0版表麵活性劑核心技術,預計提高采收率3個百分點以上。目前大慶油田三次采油累計產油突破3億噸,實現我國化學驅技術從跟跑到領跑的實質性跨越。

2022年10月,國際標準化組織石油和天然氣工業技術委員會提高采收率分委會“落戶”大慶油田,提升了我國在勘探開發核心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一次次挑戰極限、解鎖核心技術難題,60多年來,大慶油田累計取得科技成果11000餘項,3次問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陸相砂岩油田開發技術世界領先。

對照世界同類大油田開發,短的穩產3至5年,長的10至12年,大慶油田創造了原油5000萬噸以上連續27年高產穩產世界奇跡,2003年至今年產油氣當量始終在4000萬噸以上。

“三超精神”引領勇闖“無人區”。夜幕下的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燈火通明,“超越權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12個大字十分醒目。實驗室內,科研人員進行著四次采油儲備技術研究。

三次采油之後,地下仍有40%原油,但油層含水已近98%,相當於“水中找油、水中撈油”,是世界級開發難題。

沒有前路可循,大慶油田人就當開路先鋒。86歲的“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王啟民回憶當年寫下的對聯——“莫看毛頭小夥子,敢笑天下第一流”,橫批“闖將在此”。“我們把闖字的‘馬’寫得大大的,突破‘門’框,就是要敢為天下先。”他說,“三超精神”正是一次次“闖”出來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慶油田首席技術專家程傑成說,大慶油田探索並領跑的四次采油技術已經實現地質認識、驅油機理等多方麵突破,為充分挖掘油藏潛力、延長大慶油田生命周期進行了有益探索。

據測算,四次采油技術全麵推廣後,大慶油田可增加可采儲量2.78億噸,相當於又找到一個10億噸儲量以上的優質油田;全國可增加可采儲量5億噸,相當於找到一個20億噸儲量大油田。這對石油需求高的我國來說,尤顯珍貴。

在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科研人員進行聚合物驅油試驗(2021 年 5 月 24 日攝) 王建威攝 / 本刊

當好標杆旗幟誌向百年

邁向新征程,大慶油田發力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堅決扛起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重大責任,大力建設綠色油田、智慧油田和發展能源接續。大慶油田已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加快建設綠色油田。能源行業是“碳達峰、碳中和”重點領域。大慶油田在創造工業文明的同時,注重建設綠色美麗油田,采取了一係列舉措加快構建多能互補、綠色發展新格局。

大慶油田榆樹林油田90%的石油儲量分布在低滲透的扶楊油層,水驅方式不易進入孔隙。榆樹林油田副總地質師楊鐵軍說,他們使用二氧化碳驅油技術,把原本排向空中的二氧化碳注入地下,讓二氧化碳變“廢”為“寶”,多年來累計驅出原油40多萬噸、減少碳排放約110萬噸,相當於植樹1000餘萬棵。

近年來,大慶油田積極響應“雙碳”戰略部署,服務國家戰略,“像抓油氣業務一樣抓新能源”,大力實施“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總體部署,跑出綠色油田發展“加速度”。

不止二氧化碳變廢為寶。每年,大慶油田需處理油層采出水約6億噸,直接排放會造成嚴重汙染。大慶油田持續建設完善含油汙水處理站和管網,汙水處理達標後全部注回油層,實現“零排放”。回注油層還解決了原油開采後地層壓力下降的問題,“廢液”變“補水”,一舉兩得。

大慶油田 1205 鑽井隊員工在檢查設備(2023 年 11 月 9 日攝) 趙世哲攝

2022年7月,大慶油田星火水麵光伏示範工程並網發電,這是中國石油係統內首個水麵光伏項目,年均發電2750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2.2萬噸。大慶油田以“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示範基地”建設為重點,大力推動風、光、氣、電融合發展,計劃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200萬千瓦以上,清潔能源替代率25%以上。

加快建設智慧油田。隨著數字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大慶油田麵對全球能源產業發生的深刻變革,大力推進“數字油田、智能油田、智慧油田”建設,為老油田插上“數智翅膀”,成為中國石油集團首批數智化轉型試點示範單位。

在大慶油田第三采油廠第八作業區生產管理中心,操作員通過每口油井回傳的實時數據,發現10公裏外的一口井需要清洗,隨即下達洗井指令。“過去我們洗井,洗多長時間、洗到什麼程度都通過經驗來判斷。現在通過參數變化,就知道什麼時候該洗哪口井,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維修班熱洗工李國欣說。

近年來,大慶油田將“數字化”“智能化”主動融入生產、管理、營銷、產業協作等各個方麵,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新理念加快企業“數智”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在“數智化”加持下,大慶油田不僅實現大幅降本增效,出現“急難險”問題的概率也降低了。“電流數據直線下降,但沒觸底,初步判斷抽油機皮帶斷裂。”日前,在大慶油田第五采油廠生產管理中心,操作員唐靜發現管控平台數據異常後,第一時間彙報,有關方麵及時趕到現場完成搶修。

截至目前,大慶油田累計完成逾5萬口油水井數字化改造,大型站場數字化建設覆蓋率90%以上,大慶油田數字油田、智慧油田建設已經初具規模,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續鞏固。

大力發展能源接續。近年來,大慶油田提出要抓好原油高質量穩產、弘揚嚴實作風、發展接續力量“三件大事”,建設世界一流現代化百年油田。其中,發展接續力量是“大慶底下找大慶”的長遠之計。

“大家再琢磨琢磨,不同油層的參數有什麼差異,對產量有什麼影響。”在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鬆遼勘探研究室主任張金友和團隊進行著熱烈討論。非常規油氣資源是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的重要接續資源,致密油、頁岩油等展現出良好前景。

鬆遼盆地作為超大型盆地,非常規油氣資源潛力巨大,開發難度也不小。大慶非常規油氣分布在極其微小的孔隙岩層裏,直徑大小相當於一根頭發絲的1/500。如果說常規油開采是“靜脈采血”,那非常規油開采則是從“毛細血管”中“采血”。

“基礎研究薄弱,缺少成熟的理論支撐,我們就自己走出一條新道路。”從2018年開始,張金友和團隊在溫度不到零攝氏度的岩心庫裏生了根。曆經近萬米岩心的精心描繪,上萬塊次岩心樣品實驗室微觀分析,他們的研究已深入到4納米的頁岩孔隙中,在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理論認識上取得顛覆性突破。

2021年,大慶油田非常規油氣資源取得重大進展,被列入我國能源安全保障重點工程。

大慶油田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探索為我國部分地區提供了借鑒。2021年5月,四川盆地平安1井測試獲得日產超百立方米油、十萬立方米天然氣的高產油氣流。這是以大慶非常規油氣開發的觀點、方法,用大慶鑽探和壓裂試油的技術、工藝,在四川盆地進行的具體實踐和成功複製。

一路豐碑,誌向百年。邁上新征程,大慶油田胸懷“國之大者”,高唱“我為祖國獻石油”壯美旋律,全力當好能源安全保障的標杆、國企深化改革的標杆、科技自立自強的標杆、賡續精神血脈的標杆,努力建設好基業長青、走向世界、旗幟高揚的百年油田。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