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習近平兩會時刻丨因地製宜,向“新”而行
更新時間:2024-3-7 8:01:38    來源:央視

投身中國光伏產業,全國人大代表高紀凡還有一個名字——“追光者”。

3月5日,“追光者”迎來了“高光一天”——上午,在今年全國兩會首場“代表通道”上,高紀凡講述了自己親曆中國光伏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非凡曆程;下午,在江蘇代表團,高紀凡就推動中國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同習近平總書記進行了麵對麵交流。

△2024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

“早上你在代表通道接受采訪了。”當高紀凡發言時,總書記的一句話讓他感到格外溫暖。

交流中,總書記問得仔細,包括實驗室建設、在全國的產業布局和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投資發展等情況,以及發展中還有哪些瓶頸需要突破等。

△2024年3月5日,高紀凡就推動中國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發言。

“總書記對加強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非常重視。”高紀凡說。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一個多月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闡明了發展新質生產力和高質量發展這個“新時代的硬道理”之間的緊密關係。

江蘇,被總書記寄望於“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在江蘇代表團,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江蘇發展新質生產力具備良好的條件和能力”,殷切希望江蘇“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新質生產力”,對於許多人來說,已不陌生。最近一段時間,在中央重要會議上、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在剛剛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質生產力”都是重點。

近期,中央的一係列部署為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生動注解: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人工智能發展;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幹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

在參加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闡釋道:“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

首先看傳統產業。在總書記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的黑龍江,農業作為傳統產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全國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這裏。2023年9月,在黑龍江考察時,總書記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國家曆史上南糧北調,現在是北糧南調。我經常對東部地區領導幹部講,你們現在可以一心一意搞建設,別忘了吃的糧食是靠兄弟省市保障的。”

△2023年春,黑龍江雙鴨山,北大荒農業股份友誼分公司第五管理區玉米智能機械化作業播種現場。

在科技的加持下,黑龍江的耕種收機械化率居全國首位,並向“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邁進。在江蘇代表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鞏固傳統產業領先地位,“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如何看“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去年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也談到過類似的話題。“新興產業如火如荼。對這個事,亦喜亦憂。”“憂的是,就怕來個大呼隆,先是一哄而起,最後一哄而散。”“參與國際競爭,還要搞好統籌規劃。市場有多大?風險在哪裏?要防止一路所向披靡、孤軍深入,最後卻被人兜了底、全軍覆沒。”

△河北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轄區內的海上風電場

這次,在談到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要搞一種模式”時 ,總書記提到了一個詞——因地製宜。

“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製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字裏行間,蘊含著總書記對推進“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的辯證思考。

我國地大物博,各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方麵不同。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堅持從實際出發,處理好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與傳統產業的關係;要先立後破,避免一哄而上造成資源浪費和新的過剩產能。

近期的地方考察足跡中,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總書記關注的重要內容之一。

△廣西來賓東糖鳳凰有限公司經過不斷技術改造,生產的一級白砂糖連續十多年獲評“全國產品質量優秀獎”。

廣西,農業資源豐富、條件優越,是全國的“糖罐子”“菜籃子”“果盤子”,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前景廣闊。

“我到各地考察,都要看看我們國家規劃布局上有代表性的產品。在來賓,甘蔗就是代表。今天來這裏看到甘蔗種植和糖業發展格局,心裏更托底了。”去年12月,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要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聚焦優勢產業,集中優勢資源,打造若幹體現廣西特色和優勢、具有較大規模和較強帶動力的支柱產業。”

天津,是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科教資源豐富。今年春節前夕,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強調,“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勇爭先、善作為”“要堅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一起抓”。

著眼於發展新質生產力,天津努力構建以智能科技產業為引領、以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為重點、以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為支撐的“1+3+4”現代化產業體係。2023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43.5%。

立足實際、因地製宜,如今,我國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給中國製造增添了新亮色。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至2023年末,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我國保障電力供應的新力量,裝機達到14.5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超過50%,曆史性超過火電。

△在江蘇連雲港港東方港務分公司碼頭,貨輪靠泊準備裝載汽車出口海外。

3月5日,時至驚蟄,萬物生機盎然。

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我們向“新”出發,繼續向“風景這邊獨好”前行。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習近平兩會時刻丨因地製宜,向“新”而行
    2024-3-7 8:01:38    來源:央視

    投身中國光伏產業,全國人大代表高紀凡還有一個名字——“追光者”。

    3月5日,“追光者”迎來了“高光一天”——上午,在今年全國兩會首場“代表通道”上,高紀凡講述了自己親曆中國光伏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非凡曆程;下午,在江蘇代表團,高紀凡就推動中國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同習近平總書記進行了麵對麵交流。

    △2024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

    “早上你在代表通道接受采訪了。”當高紀凡發言時,總書記的一句話讓他感到格外溫暖。

    交流中,總書記問得仔細,包括實驗室建設、在全國的產業布局和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投資發展等情況,以及發展中還有哪些瓶頸需要突破等。

    △2024年3月5日,高紀凡就推動中國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發言。

    “總書記對加強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非常重視。”高紀凡說。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一個多月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闡明了發展新質生產力和高質量發展這個“新時代的硬道理”之間的緊密關係。

    江蘇,被總書記寄望於“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在江蘇代表團,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江蘇發展新質生產力具備良好的條件和能力”,殷切希望江蘇“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新質生產力”,對於許多人來說,已不陌生。最近一段時間,在中央重要會議上、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在剛剛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質生產力”都是重點。

    近期,中央的一係列部署為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生動注解: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人工智能發展;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幹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

    在參加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闡釋道:“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

    首先看傳統產業。在總書記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的黑龍江,農業作為傳統產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全國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這裏。2023年9月,在黑龍江考察時,總書記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國家曆史上南糧北調,現在是北糧南調。我經常對東部地區領導幹部講,你們現在可以一心一意搞建設,別忘了吃的糧食是靠兄弟省市保障的。”

    △2023年春,黑龍江雙鴨山,北大荒農業股份友誼分公司第五管理區玉米智能機械化作業播種現場。

    在科技的加持下,黑龍江的耕種收機械化率居全國首位,並向“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邁進。在江蘇代表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鞏固傳統產業領先地位,“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如何看“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去年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也談到過類似的話題。“新興產業如火如荼。對這個事,亦喜亦憂。”“憂的是,就怕來個大呼隆,先是一哄而起,最後一哄而散。”“參與國際競爭,還要搞好統籌規劃。市場有多大?風險在哪裏?要防止一路所向披靡、孤軍深入,最後卻被人兜了底、全軍覆沒。”

    △河北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轄區內的海上風電場

    這次,在談到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要搞一種模式”時 ,總書記提到了一個詞——因地製宜。

    “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製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字裏行間,蘊含著總書記對推進“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的辯證思考。

    我國地大物博,各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方麵不同。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堅持從實際出發,處理好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與傳統產業的關係;要先立後破,避免一哄而上造成資源浪費和新的過剩產能。

    近期的地方考察足跡中,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總書記關注的重要內容之一。

    △廣西來賓東糖鳳凰有限公司經過不斷技術改造,生產的一級白砂糖連續十多年獲評“全國產品質量優秀獎”。

    廣西,農業資源豐富、條件優越,是全國的“糖罐子”“菜籃子”“果盤子”,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前景廣闊。

    “我到各地考察,都要看看我們國家規劃布局上有代表性的產品。在來賓,甘蔗就是代表。今天來這裏看到甘蔗種植和糖業發展格局,心裏更托底了。”去年12月,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要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聚焦優勢產業,集中優勢資源,打造若幹體現廣西特色和優勢、具有較大規模和較強帶動力的支柱產業。”

    天津,是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科教資源豐富。今年春節前夕,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強調,“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勇爭先、善作為”“要堅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一起抓”。

    著眼於發展新質生產力,天津努力構建以智能科技產業為引領、以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為重點、以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為支撐的“1+3+4”現代化產業體係。2023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43.5%。

    立足實際、因地製宜,如今,我國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給中國製造增添了新亮色。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至2023年末,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我國保障電力供應的新力量,裝機達到14.5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超過50%,曆史性超過火電。

    △在江蘇連雲港港東方港務分公司碼頭,貨輪靠泊準備裝載汽車出口海外。

    3月5日,時至驚蟄,萬物生機盎然。

    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我們向“新”出發,繼續向“風景這邊獨好”前行。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