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總書記的人民情懷丨“要樹立大食物觀”
更新時間:2024-4-21 8:13:08    來源:人民日報

042106425213_0rmrb2024042101_1.Jpeg

民以食為天。1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

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指出:“解決好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安全,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堅持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什麼是大食物觀?

在2022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樹立大食物觀,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掌握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缺了哪樣也不行。”

在2022年12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進一步闡述:“解決吃飯問題,不能光盯著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開,樹立大食物觀。‘吃飯’不僅僅是消費糧食,肉蛋奶、果菜魚、菌菇筍等樣樣都是美食。”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更加注重食物多樣性和營養搭配。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每天要消耗70萬噸糧、9.8萬噸油、192萬噸菜和23萬噸肉。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年原糧消費量由1978年的近248公斤下降到2022年的約130公斤。

順應食物消費結構變化,滿足人民群眾從“吃得飽”到“吃得健康”的消費升級,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樹立大食物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習近平總書記的大食物觀由來已久。

“我在福建工作時,在山區幹過,也在沿海幹過。當時我就提出大食物觀,肉、蛋、禽、奶、魚、果、菌、茶……這些都是糧食啊。”“所以,我先後提出要建‘海上福州’和‘海上福建’。”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2015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係”,再到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係,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大食物觀的闡釋不斷豐富和發展,折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遷,指明下一步努力方向。970d87ecb0b8e9c6c1373e7001736e17.jpg

大食物觀,糧食是基礎。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看得很重,“悠悠萬事,吃飯為大”“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隻有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把穩強國複興主動權”。

經過艱苦努力,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安全保障處於曆史最好時期。

成績來之不易,要繼續鞏固拓展,同時還要進一步“開源”。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現在講糧食安全,實際上是食物安全。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樣化了,這就要求我們轉變觀念,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

這意味著,大食物觀裏有“係統觀念”:大食物觀把糧食安全的邊界拓展至食物安全,同時係統地指明了“大食物”的來源。

向森林要食物。在黑龍江伊春市友好林業局看藍莓產業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林下經濟一定要注意研究市場,突出多種經營。”

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到廣東東海島上看海水養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高我們國民的身體素質,把水產搞上去,把蛋白質搞上去很重要。”

向設施農業要食物。在江西於都縣看大棚蔬菜,習近平總書記握著鄉親們的手說:“黨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計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

從東北林海到黃土高原,從秦巴山區到烏蒙山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大食物”,為的是給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充足、更加豐富多樣、營養健康的食物,為的是“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對大食物保供,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今後農產品保供,既要保數量,也要保多樣、保質量。”對食品安全,習近平總書記連用四個“最”:“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新征程上,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隨著大食物觀落地生根,人們的餐桌更豐富、更健康。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總書記的人民情懷丨“要樹立大食物觀”
    2024-4-21 8:13:08    來源:人民日報

    042106425213_0rmrb2024042101_1.Jpeg

    民以食為天。1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

    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指出:“解決好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安全,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堅持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什麼是大食物觀?

    在2022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樹立大食物觀,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掌握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缺了哪樣也不行。”

    在2022年12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進一步闡述:“解決吃飯問題,不能光盯著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開,樹立大食物觀。‘吃飯’不僅僅是消費糧食,肉蛋奶、果菜魚、菌菇筍等樣樣都是美食。”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更加注重食物多樣性和營養搭配。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每天要消耗70萬噸糧、9.8萬噸油、192萬噸菜和23萬噸肉。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年原糧消費量由1978年的近248公斤下降到2022年的約130公斤。

    順應食物消費結構變化,滿足人民群眾從“吃得飽”到“吃得健康”的消費升級,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樹立大食物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習近平總書記的大食物觀由來已久。

    “我在福建工作時,在山區幹過,也在沿海幹過。當時我就提出大食物觀,肉、蛋、禽、奶、魚、果、菌、茶……這些都是糧食啊。”“所以,我先後提出要建‘海上福州’和‘海上福建’。”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2015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係”,再到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係,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大食物觀的闡釋不斷豐富和發展,折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遷,指明下一步努力方向。970d87ecb0b8e9c6c1373e7001736e17.jpg

    大食物觀,糧食是基礎。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看得很重,“悠悠萬事,吃飯為大”“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隻有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把穩強國複興主動權”。

    經過艱苦努力,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安全保障處於曆史最好時期。

    成績來之不易,要繼續鞏固拓展,同時還要進一步“開源”。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現在講糧食安全,實際上是食物安全。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樣化了,這就要求我們轉變觀念,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

    這意味著,大食物觀裏有“係統觀念”:大食物觀把糧食安全的邊界拓展至食物安全,同時係統地指明了“大食物”的來源。

    向森林要食物。在黑龍江伊春市友好林業局看藍莓產業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林下經濟一定要注意研究市場,突出多種經營。”

    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到廣東東海島上看海水養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高我們國民的身體素質,把水產搞上去,把蛋白質搞上去很重要。”

    向設施農業要食物。在江西於都縣看大棚蔬菜,習近平總書記握著鄉親們的手說:“黨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計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

    從東北林海到黃土高原,從秦巴山區到烏蒙山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大食物”,為的是給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充足、更加豐富多樣、營養健康的食物,為的是“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對大食物保供,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今後農產品保供,既要保數量,也要保多樣、保質量。”對食品安全,習近平總書記連用四個“最”:“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新征程上,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隨著大食物觀落地生根,人們的餐桌更豐富、更健康。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