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專題製作 > 學習實踐 > 正文

新聞專題製作

學習踐行湖州晉江的五種精神
更新時間:2020-11-13 9:31:54    來源:焦作日報
  建功立業新時代,砥礪奮進新征程。為加快建設全麵體現新發展理念示範城市,致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質焦作”,我市深入開展了“學湖州晉江、促高質量發展”主題活動。知向何處則不惑於方向。筆者認為,我們要學習湖州、晉江的五種精神,將湖州、晉江經驗轉化為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

   要學習他們保持定力的堅守精神。湖州堅定不移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理念,走出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新路子,被列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市、全國城市綜合實力百強城市。在習近平總書記總結的“晉江經驗”引領下,晉江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始終保持全國前十,綜合經濟實力始終位居全省縣域首位,成為全國縣域經濟發展典範、中小城市建設樣板。學湖州、晉江,就要學習他們“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守精神,對符合實際的目標定位、有利於焦作長遠發展的戰略舉措,不動搖、不盲從、不折騰,保持力度、保持韌勁,善始善終、善作善成,抓工作、幹事業,一張藍圖繪到底。

  要學習他們做強主業的務實精神。湖州大力發展綠色智造產業,已形成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4個500億元產業集群,培育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或稅收超2億元以上企業19家、上市公司35家。晉江咬住實體經濟不放鬆,堅持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擁有2個超千億元產業集群、2個超500億元產業集群、3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群、46家上市公司、42個中國馳名商標。學湖州、晉江,就要學習他們踏踏實實做主業的務實精神,真正把總書記指引的路徑轉化為推動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抓手,用“繡花”功夫抓工作,一步一個腳印,使我市產業轉型攻堅、大企業集團培育、新基建發展、縣域高質量發展等成為充滿勃勃生機的生動實踐,使兩地的實踐和經驗在我市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要學習他們誓不罷休的拚搏精神。鄧小平同誌說過:“沒有一點闖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幹不出新的事業。”湖州驚豔全國的發展效能,得益於湖州幹部事必盡善、勇立潮頭的擔當精神。晉江堅持“敢為天下先、愛拚才會贏”,實現了從“高產窮縣”到“福建第一”“全國十強”“品牌之都”的驚人跨越。學湖州、晉江,就要學習他們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拚搏精神,無論是幹事業還是做企業,有敢於向先進叫板的膽氣,有勇爭一流的魄力,有遇挫不棄的執著,有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勇毅,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韌,說了算、定了幹,再大困難也不變,拚到無力不放棄,披荊斬棘、激流勇進,在克難攻堅中抵達勝利的彼岸。

  要學習他們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隻有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才能收獲別樣的風景。湖州深入開展科技創新加速行動,組建了長三角首個人才發展集團,僅2019年就引進頂尖人才44名、領軍人才196名,新建眾創空間91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79家、省科技型企業657家,創新潛力躍居全國第26位。晉江結合產業特點,建設了創意創新創業園,引進了中國科學院泉州裝備所、中國衛生用品研究院、中國皮革與製鞋研究院等9個國字號科研平台,為產業升級提供了強勁支撐。學湖州、晉江,就要學習他們敢為人先開先河的創新精神,不坐等靠要,不守株待兔,不坐享其成,敢於吃螃蟹,敢於破藩籬,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從容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搶抓機遇、化危為機,努力實現彎道超車。

  要學習他們厘清責任勇擔當的服務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幹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湖州為了應對疫情衝擊,在“湖八條”基礎上又出台“湖九條”,計劃投入超1000億元,以超強政策供給、真金白銀支持,真幫實助紓困、真抓實幹見效,全力打造長三角最優營商環境。晉江提出“不叫不到、隨叫隨到、說到做到、服務周到”,全力當好經濟社會發展的“引路人”“推車手”“服務員”,有效促進了晉江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學湖州、晉江,就要學習他們厘清責任勇擔當的服務精神,積極轉變政府職能,該“到位”的必須守土有責,該“退位”的必須簡政放權,該“有為”的必須全力以赴,該“無為”的必須樂觀其成,不讓企業家受委屈、不讓創業者受難為、不讓同行者受排擠,著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學習踐行湖州晉江的五種精神
2020-11-13 9:31:54    來源:焦作日報
  建功立業新時代,砥礪奮進新征程。為加快建設全麵體現新發展理念示範城市,致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質焦作”,我市深入開展了“學湖州晉江、促高質量發展”主題活動。知向何處則不惑於方向。筆者認為,我們要學習湖州、晉江的五種精神,將湖州、晉江經驗轉化為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

   要學習他們保持定力的堅守精神。湖州堅定不移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理念,走出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新路子,被列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市、全國城市綜合實力百強城市。在習近平總書記總結的“晉江經驗”引領下,晉江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始終保持全國前十,綜合經濟實力始終位居全省縣域首位,成為全國縣域經濟發展典範、中小城市建設樣板。學湖州、晉江,就要學習他們“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守精神,對符合實際的目標定位、有利於焦作長遠發展的戰略舉措,不動搖、不盲從、不折騰,保持力度、保持韌勁,善始善終、善作善成,抓工作、幹事業,一張藍圖繪到底。

  要學習他們做強主業的務實精神。湖州大力發展綠色智造產業,已形成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4個500億元產業集群,培育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或稅收超2億元以上企業19家、上市公司35家。晉江咬住實體經濟不放鬆,堅持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擁有2個超千億元產業集群、2個超500億元產業集群、3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群、46家上市公司、42個中國馳名商標。學湖州、晉江,就要學習他們踏踏實實做主業的務實精神,真正把總書記指引的路徑轉化為推動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抓手,用“繡花”功夫抓工作,一步一個腳印,使我市產業轉型攻堅、大企業集團培育、新基建發展、縣域高質量發展等成為充滿勃勃生機的生動實踐,使兩地的實踐和經驗在我市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要學習他們誓不罷休的拚搏精神。鄧小平同誌說過:“沒有一點闖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幹不出新的事業。”湖州驚豔全國的發展效能,得益於湖州幹部事必盡善、勇立潮頭的擔當精神。晉江堅持“敢為天下先、愛拚才會贏”,實現了從“高產窮縣”到“福建第一”“全國十強”“品牌之都”的驚人跨越。學湖州、晉江,就要學習他們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拚搏精神,無論是幹事業還是做企業,有敢於向先進叫板的膽氣,有勇爭一流的魄力,有遇挫不棄的執著,有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勇毅,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韌,說了算、定了幹,再大困難也不變,拚到無力不放棄,披荊斬棘、激流勇進,在克難攻堅中抵達勝利的彼岸。

  要學習他們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隻有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才能收獲別樣的風景。湖州深入開展科技創新加速行動,組建了長三角首個人才發展集團,僅2019年就引進頂尖人才44名、領軍人才196名,新建眾創空間91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79家、省科技型企業657家,創新潛力躍居全國第26位。晉江結合產業特點,建設了創意創新創業園,引進了中國科學院泉州裝備所、中國衛生用品研究院、中國皮革與製鞋研究院等9個國字號科研平台,為產業升級提供了強勁支撐。學湖州、晉江,就要學習他們敢為人先開先河的創新精神,不坐等靠要,不守株待兔,不坐享其成,敢於吃螃蟹,敢於破藩籬,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從容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搶抓機遇、化危為機,努力實現彎道超車。

  要學習他們厘清責任勇擔當的服務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幹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湖州為了應對疫情衝擊,在“湖八條”基礎上又出台“湖九條”,計劃投入超1000億元,以超強政策供給、真金白銀支持,真幫實助紓困、真抓實幹見效,全力打造長三角最優營商環境。晉江提出“不叫不到、隨叫隨到、說到做到、服務周到”,全力當好經濟社會發展的“引路人”“推車手”“服務員”,有效促進了晉江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學湖州、晉江,就要學習他們厘清責任勇擔當的服務精神,積極轉變政府職能,該“到位”的必須守土有責,該“退位”的必須簡政放權,該“有為”的必須全力以赴,該“無為”的必須樂觀其成,不讓企業家受委屈、不讓創業者受難為、不讓同行者受排擠,著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文章編輯:趙銀岷 
 
相關信息:
多采取“四不兩直”方式深入調研
從源遠流長的文化中遇見“可愛的中國”
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落地見效
從三個維度看統一戰線強大法寶作用
守住拒腐防變防線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
堅持教育實踐兩手抓兩促進
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