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專題製作 > 學習實踐 > 正文

新聞專題製作

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 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
更新時間:2020-11-24 10:27:43    來源:焦作日報

  古人講“縣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縣治,天下無不治”。治理好縣域,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和前途命運,事關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提出了縣域治理“三起來”重大要求,對“什麼是縣域治理,怎樣推進縣域治理”的時代命題進行了深入闡釋和科學回答,為我們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近年來,溫縣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不斷強優勢、補短板,紮實推進縣域治理“三起來”重大要求在溫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一、做優三篇文章,以“共建共享”推動強縣和富民相統一

  在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中,溫縣既注重“做大蛋糕”,又注重“分好蛋糕”,堅持共建共享,著力促進強縣和富民的有機統一。

  一是瞄準主攻方向,壯大實體經濟。堅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為方向,不斷做大做強實體經濟,初步構建了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格局。一方麵,抓招商引資,積聚發展動能。牢固樹立“無中生有”、換道超車的理念,修訂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支持辦法》,通過以商招商、網絡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著力提升招商引資項目的質量和層次。今年1~10月份,溫縣按照“對上可申報、對外可招商、對內可實施”的標準,新簽約項目65個,總投資298.01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9個,10億元以上項目11個。另一方麵,抓項目建設,強化發展支撐。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持續推進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圍繞食品藥品、文化旅遊、健康養生、裝備製造、智能家居,著力打造五個百億產業集群。今年共謀劃實施重點項目189個,總投資達575億元,申報中央預算內資金項目、地方政府專項債項目、省補短板“982”工程項目的數量均居全市前列。

  二是圍繞優勢資源,做強特色產業。堅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特色產業優勢、發展競爭優勢,讓群眾共享產業發展帶來的效益。著力做大太極拳產業,以打造“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為目標,深入挖掘和培育太極拳文旅產業,著力以“武太極”引爆“文太極”,重點實施了“印象·太極”大型演藝劇場、河南太極拳學院、陳家溝太極小鎮等戰略性項目,太極拳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持續提升。著力做強懷藥產業,充分發揮“四大懷藥”品牌效應,加快懷藥產業化發展步伐,同仁堂、懷山堂等重點企業不斷壯大,轄區670餘家懷藥專業合作社、150餘家加工和銷售企業實現蓬勃發展。著力做優溫麥產業,在“糧食增產”基礎上,更加注重“糧食增值”,讓農村產業旺起來,讓農民錢包鼓起來。鼓勵支持小麥育種企業采取訂單式收購,小麥種植戶畝均增收100餘元。成功舉辦了兩屆碾饌美食文化節,大力宣傳推介小麥深加工產品,把“小碾饌”做成了“大產業”,碾饌產業使小麥畝純收益達4500元,翻了6倍到7倍。

  三是聚焦民生事業,改善群眾生活。持續加大民生投入,今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81%,在醫療衛生、文化教育、安全穩定、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麵建成了一批項目、幹成了一批實事,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明顯提升。投資1.29億元的“兩湖兩園”正式開園,投資10.2億元的“北環西環”同步實施,城市“顏值”和“氣質”均得到提升。持續推進“書香溫縣”建設,建造了兄弟書屋、文園書屋、亮亮書屋、24小時無人值守自助圖書館等六大類400餘個書屋,開展全民讀書月、扶貧扶智捐書贈書、親子悅讀等讀書活動80餘場,“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在溫縣蔚然成風。

  二、推進三項變革,以“創新創造”推動改革和發展相融合

  改革創新能力是重要軟實力,也是核心競爭力。溫縣堅持把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創新擺在突出位置,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求突破。

  一是推進思想層麵的變革。溫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結合溫縣優秀的曆史文化傳統,在全縣大力弘揚“崇文尚武、創新創造、時不我待、追求卓越”的新時代溫縣精神,提振踐行新思想、強化新擔當、實現新作為的“精、氣、神”。在脫貧攻堅、棚改征遷、環保攻堅、斷頭路打通等重難點工作中,全縣上下在新時代溫縣精神的激勵下,轉變了作風、強化了擔當、夯實了責任,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普遍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進一步凝聚了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強大合力。

  二是推進機製方麵的變革。不斷健全完善工作機製,加快推進改革創新,著力解決發展堵點。深入推進機構改革。對標中央和省委、市委要求,及時出台方案、跟進落實,縣黨政機構改革和11個鄉鎮(街道)機構組建、職能配置任務全部完成。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一網通辦”國家並網事項錄入工作,圓滿完成國家“互聯網+監管”平台對接任務。大力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實現了24項便民事項“一窗辦結”。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司法體製改革,努力營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深化財稅體製改革,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激發了市場活力;深化商事製度改革,全麵實施“多證合一”,實現了從“麵對麵”到“鍵對鍵”的轉變;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溫縣醫改工作排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九。

  三是推進產業方麵的變革。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建設為契機,紮實推進農業改革,促進農業發展效益提升。農村集體產權製度改革方麵,在全省率先建成農村集體“三資”大數據網絡監督平台,開出了全省第一張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增值稅發票,農村集體經濟空白村實現“清零”。農村土地改革方麵,探索創新的確權確地確界、確權確畝不確界、確權確股不確地“三種模式”,保證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圓滿完成。農業產業化發展方麵,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切入點,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著力提升農業發展產業鏈、價值鏈、利益鏈。

  三、抓好三個同步,以“互融互促”推動城鎮和鄉村相貫通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讓城鄉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治理同步,不斷優化發展空間布局,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一體發展,著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質溫縣”。

  一是城鄉規劃同步。以城鄉融合為導向,調整和完善城鄉總體規劃和相關配套規劃,構建“1+5”規劃體係,實現空間上的協調統一。“1”即: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和綱領,全域統籌、多規合一,進一步明確發展定位、擘畫發展藍圖。“5”即:編製5類片區規劃,一是編製老城微更新、公共停車場、文化服務設施等專項規劃,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二是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初步完成了全縣262個村莊實用性規劃編製,切實做到分類推進、分步實施。三是編製21平方公裏的產業集聚區提升規劃,圍繞食品藥品、文化旅遊、健康養生、裝備製造、智能家居等五大經濟板塊,著力打造五大百億產業集群。四是編製東部片區10平方公裏的產業新城規劃,積極打造產城融合示範區,目前已通過評審。五是加強與鄭州大都市區、洛陽副中心城市圈、鄭焦一體化發展等規劃銜接,啟動黃河流域溫縣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編製,完善全域旅遊規劃,為區域協調聯動、產業集聚發展提供科學指導。

  二是城鄉建設同步。聚焦城市建設短板,2019年溫縣城建項目完成投資17.33億元,與之前四年的累計投資總和基本持平。全力打造精致城市,全國衛生縣城、園林縣城和省級文明縣城提名縣順利通過驗收。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城鄉環衛一體化實現全覆蓋,鄉村麵貌明顯改善;全麵完成1028公裏“四好農村路”創建任務,榮獲“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紮實推進“廁所革命”,無害化戶廁改造2.3萬戶,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同時,分三期實施城鄉供排水一體化工程,著力解決農村現實突出問題。

  三是城鄉治理同步。城鄉不但要建好,更要管好。近年來,溫縣就提升社會治理水平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高標準打造黨建綜合體引領城鄉治理高質量。依托村級黨組織,集聚醫療衛生、養老、便民服務等功能,基本實現農村黨建綜合體全覆蓋,成為“溫縣原創、焦作品牌”,被省委領導稱為村子裏的“CBD”。同時,堅持試點先行、分類推進,突出“一機關一特色、一單位一品牌”,打造功能完備、亮點紛呈的機關黨建綜合體,溫縣人民法院被評為全國政法係統先進基層黨組織。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實現城鄉管理數字化。創新推行“1+3+4+N”管理模式,基本實現城鄉管理“全天候”、工作安排“無縫隙”、群眾服務“零距離”、社會治理“全覆蓋”。全麵推行政務“一網通辦”實現服務高效率。依托黨建綜合體,推進職能下沉、服務下沉,授權122個鄉級事項、20個村級事項納入鄉村服務體係,並試點推行鄉村兩級網上線下代辦員製度,基本實現高頻事項不出鄉村。同時,實施“一網通辦”,努力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2019年共減少各類證明材料數量55%,最大限度簡化程序,讓群眾“隻跑一次、一次辦成”。

  下一步,溫縣將堅定不移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縣域治理“三起來”的重大要求,以黨建為引領,以高質量為主題,以項目為抓手,搶抓機遇,加壓奮進,不斷開創溫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局麵。

  (作者為溫縣縣委書記)

文章編輯:劉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 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
2020-11-24 10:27:43    來源:焦作日報

  古人講“縣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縣治,天下無不治”。治理好縣域,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和前途命運,事關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提出了縣域治理“三起來”重大要求,對“什麼是縣域治理,怎樣推進縣域治理”的時代命題進行了深入闡釋和科學回答,為我們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近年來,溫縣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不斷強優勢、補短板,紮實推進縣域治理“三起來”重大要求在溫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一、做優三篇文章,以“共建共享”推動強縣和富民相統一

  在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中,溫縣既注重“做大蛋糕”,又注重“分好蛋糕”,堅持共建共享,著力促進強縣和富民的有機統一。

  一是瞄準主攻方向,壯大實體經濟。堅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為方向,不斷做大做強實體經濟,初步構建了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格局。一方麵,抓招商引資,積聚發展動能。牢固樹立“無中生有”、換道超車的理念,修訂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支持辦法》,通過以商招商、網絡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著力提升招商引資項目的質量和層次。今年1~10月份,溫縣按照“對上可申報、對外可招商、對內可實施”的標準,新簽約項目65個,總投資298.01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9個,10億元以上項目11個。另一方麵,抓項目建設,強化發展支撐。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持續推進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圍繞食品藥品、文化旅遊、健康養生、裝備製造、智能家居,著力打造五個百億產業集群。今年共謀劃實施重點項目189個,總投資達575億元,申報中央預算內資金項目、地方政府專項債項目、省補短板“982”工程項目的數量均居全市前列。

  二是圍繞優勢資源,做強特色產業。堅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特色產業優勢、發展競爭優勢,讓群眾共享產業發展帶來的效益。著力做大太極拳產業,以打造“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為目標,深入挖掘和培育太極拳文旅產業,著力以“武太極”引爆“文太極”,重點實施了“印象·太極”大型演藝劇場、河南太極拳學院、陳家溝太極小鎮等戰略性項目,太極拳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持續提升。著力做強懷藥產業,充分發揮“四大懷藥”品牌效應,加快懷藥產業化發展步伐,同仁堂、懷山堂等重點企業不斷壯大,轄區670餘家懷藥專業合作社、150餘家加工和銷售企業實現蓬勃發展。著力做優溫麥產業,在“糧食增產”基礎上,更加注重“糧食增值”,讓農村產業旺起來,讓農民錢包鼓起來。鼓勵支持小麥育種企業采取訂單式收購,小麥種植戶畝均增收100餘元。成功舉辦了兩屆碾饌美食文化節,大力宣傳推介小麥深加工產品,把“小碾饌”做成了“大產業”,碾饌產業使小麥畝純收益達4500元,翻了6倍到7倍。

  三是聚焦民生事業,改善群眾生活。持續加大民生投入,今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81%,在醫療衛生、文化教育、安全穩定、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麵建成了一批項目、幹成了一批實事,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明顯提升。投資1.29億元的“兩湖兩園”正式開園,投資10.2億元的“北環西環”同步實施,城市“顏值”和“氣質”均得到提升。持續推進“書香溫縣”建設,建造了兄弟書屋、文園書屋、亮亮書屋、24小時無人值守自助圖書館等六大類400餘個書屋,開展全民讀書月、扶貧扶智捐書贈書、親子悅讀等讀書活動80餘場,“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在溫縣蔚然成風。

  二、推進三項變革,以“創新創造”推動改革和發展相融合

  改革創新能力是重要軟實力,也是核心競爭力。溫縣堅持把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創新擺在突出位置,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求突破。

  一是推進思想層麵的變革。溫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結合溫縣優秀的曆史文化傳統,在全縣大力弘揚“崇文尚武、創新創造、時不我待、追求卓越”的新時代溫縣精神,提振踐行新思想、強化新擔當、實現新作為的“精、氣、神”。在脫貧攻堅、棚改征遷、環保攻堅、斷頭路打通等重難點工作中,全縣上下在新時代溫縣精神的激勵下,轉變了作風、強化了擔當、夯實了責任,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普遍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進一步凝聚了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強大合力。

  二是推進機製方麵的變革。不斷健全完善工作機製,加快推進改革創新,著力解決發展堵點。深入推進機構改革。對標中央和省委、市委要求,及時出台方案、跟進落實,縣黨政機構改革和11個鄉鎮(街道)機構組建、職能配置任務全部完成。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一網通辦”國家並網事項錄入工作,圓滿完成國家“互聯網+監管”平台對接任務。大力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實現了24項便民事項“一窗辦結”。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司法體製改革,努力營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深化財稅體製改革,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激發了市場活力;深化商事製度改革,全麵實施“多證合一”,實現了從“麵對麵”到“鍵對鍵”的轉變;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溫縣醫改工作排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九。

  三是推進產業方麵的變革。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建設為契機,紮實推進農業改革,促進農業發展效益提升。農村集體產權製度改革方麵,在全省率先建成農村集體“三資”大數據網絡監督平台,開出了全省第一張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增值稅發票,農村集體經濟空白村實現“清零”。農村土地改革方麵,探索創新的確權確地確界、確權確畝不確界、確權確股不確地“三種模式”,保證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圓滿完成。農業產業化發展方麵,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切入點,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著力提升農業發展產業鏈、價值鏈、利益鏈。

  三、抓好三個同步,以“互融互促”推動城鎮和鄉村相貫通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讓城鄉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治理同步,不斷優化發展空間布局,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一體發展,著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質溫縣”。

  一是城鄉規劃同步。以城鄉融合為導向,調整和完善城鄉總體規劃和相關配套規劃,構建“1+5”規劃體係,實現空間上的協調統一。“1”即: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和綱領,全域統籌、多規合一,進一步明確發展定位、擘畫發展藍圖。“5”即:編製5類片區規劃,一是編製老城微更新、公共停車場、文化服務設施等專項規劃,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二是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初步完成了全縣262個村莊實用性規劃編製,切實做到分類推進、分步實施。三是編製21平方公裏的產業集聚區提升規劃,圍繞食品藥品、文化旅遊、健康養生、裝備製造、智能家居等五大經濟板塊,著力打造五大百億產業集群。四是編製東部片區10平方公裏的產業新城規劃,積極打造產城融合示範區,目前已通過評審。五是加強與鄭州大都市區、洛陽副中心城市圈、鄭焦一體化發展等規劃銜接,啟動黃河流域溫縣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編製,完善全域旅遊規劃,為區域協調聯動、產業集聚發展提供科學指導。

  二是城鄉建設同步。聚焦城市建設短板,2019年溫縣城建項目完成投資17.33億元,與之前四年的累計投資總和基本持平。全力打造精致城市,全國衛生縣城、園林縣城和省級文明縣城提名縣順利通過驗收。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城鄉環衛一體化實現全覆蓋,鄉村麵貌明顯改善;全麵完成1028公裏“四好農村路”創建任務,榮獲“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紮實推進“廁所革命”,無害化戶廁改造2.3萬戶,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同時,分三期實施城鄉供排水一體化工程,著力解決農村現實突出問題。

  三是城鄉治理同步。城鄉不但要建好,更要管好。近年來,溫縣就提升社會治理水平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高標準打造黨建綜合體引領城鄉治理高質量。依托村級黨組織,集聚醫療衛生、養老、便民服務等功能,基本實現農村黨建綜合體全覆蓋,成為“溫縣原創、焦作品牌”,被省委領導稱為村子裏的“CBD”。同時,堅持試點先行、分類推進,突出“一機關一特色、一單位一品牌”,打造功能完備、亮點紛呈的機關黨建綜合體,溫縣人民法院被評為全國政法係統先進基層黨組織。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實現城鄉管理數字化。創新推行“1+3+4+N”管理模式,基本實現城鄉管理“全天候”、工作安排“無縫隙”、群眾服務“零距離”、社會治理“全覆蓋”。全麵推行政務“一網通辦”實現服務高效率。依托黨建綜合體,推進職能下沉、服務下沉,授權122個鄉級事項、20個村級事項納入鄉村服務體係,並試點推行鄉村兩級網上線下代辦員製度,基本實現高頻事項不出鄉村。同時,實施“一網通辦”,努力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2019年共減少各類證明材料數量55%,最大限度簡化程序,讓群眾“隻跑一次、一次辦成”。

  下一步,溫縣將堅定不移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縣域治理“三起來”的重大要求,以黨建為引領,以高質量為主題,以項目為抓手,搶抓機遇,加壓奮進,不斷開創溫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局麵。

  (作者為溫縣縣委書記)

文章編輯:劉佳 
 
相關信息:
多采取“四不兩直”方式深入調研
從源遠流長的文化中遇見“可愛的中國”
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落地見效
從三個維度看統一戰線強大法寶作用
守住拒腐防變防線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
堅持教育實踐兩手抓兩促進
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