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專題製作 > 學習實踐 > 正文

新聞專題製作

西滑封精神內涵的理解
劉新偉
更新時間:2022-12-15 10:17:17    來源:焦作日報

  西滑封村隸屬於武陟縣西陶鎮,北依沁水,南臨黃河,區域麵積0.57平方公裏,全村1300餘人。新中國成立前,西滑封村人世世代代以農為生,“清早糠,晌午湯,晚上稀飯映月光”是當時西滑封村民生活的真實寫照。自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在連續三屆村級黨組織帶領下,西滑封村堅持土地集中經營,大力興辦集體企業,走出一條“以工養農、興工強村、強村富民”的發展之路,實現了農村工業化、村容村貌城市化、村民現代化,步入主導產業突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發展軌道,被授予“全國文明村鎮”、“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生態村”、“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點”、“中國名村影響力300強”等稱號,村級黨組織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西滑封村能在中國鄉村振興的大浪中挺立潮頭,就是得益於“艱苦奮鬥、實事求是、無私奉獻、共同富裕”的西滑封精神的強大支撐。

  西滑封精神是西滑封村黨員幹部帶領群眾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譜寫的奮鬥音符,它與紅旗渠精神內核是相通的,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展現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鮮活教材,是突出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的強大思想武器。

  艱苦奮鬥作風。艱苦奮鬥作風是西滑封精神之基。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之一,無論是在思想層麵,還是在實踐層麵,都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強烈的問題導向。從思想層麵看,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西滑封村為改變貧窮落後的麵貌,艱苦奮鬥作風體現為吃苦耐勞、不屈不撓的精神品格;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為加快發展,艱苦奮鬥作風體現為敢闖敢幹、不斷創新的旺盛鬥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追求美好生活,艱苦奮鬥作風體現為搶抓機遇、銳意改革、開拓奮進的精神風貌。從實踐層麵看,為了徹底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西滑封村沒有條件創造條件,戰天鬥地,通過改良土壤、建設灌溉設施、自行建房、創辦企業等,逐步解決了村民的吃、住、用等民生問題。西滑封人將立足實際、自力更生的艱苦奮鬥作風寓於鄉村振興的實踐中,既善於研究問題,理清思路,找準問題症結,又善於具體操作,是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典範。

  實事求是思想。實事求是思想是西滑封精神之源。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前提和基礎,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在實踐中,人們既要一切從實際出發,遵循客觀規律辦事,又要根據形勢變化,不斷改變發展的動力和條件。回顧百年黨史,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之所以能夠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就是因為勇於和善於改變發展的動力和條件。同樣,西滑封村在發展過程中,凡事從實際出發,不斷利用和改變發展的動力和條件,逐步勾勒出鄉村振興的時代畫卷。20世紀70年代末,西滑封村從本村農業基礎好、機械化程度高的實際出發,根據黨中央關於在全國推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文件中“宜統則統、宜分則分”的精神,冷靜選擇了堅持土地集中經營,采取“專業生產、聯產獎罰、分工合作”的土地經營辦法,既發揮了集體經濟的優越性,又充分吸收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長處。事實證明,這有利於提高西滑封村的生產力,有利於凝聚人心,成為西滑封村實現集體共同富裕的有效方式。20世紀90年代,在同樣的政策、同樣的資源條件下,中國多數小型鄉鎮企業實行個人承包製,而西滑封村根據自身經濟,將10多家集體企業組建成黃河集團公司,進一步壯大了集體經濟。21世紀以來,麵對集體企業困境,西滑封村對集體企業進行股份製改製,理順管理機製,調整經濟發展結構,成功探索出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是毛澤東同誌最基本的工作方法。西滑封村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真正做到按照實際情況製定工作方針,並把實事求是自覺落實到行動中。

  無私奉獻品質。無私奉獻品質是西滑封精神之魂。無私奉獻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精神特質。偉大的事業,需要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人。在西滑封村,以“致富書記”王在富、“引智書記”王孝江、“改製書記”王有利等為代表的黨員幹部,為了村集體利益,時刻把“為民”作為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樂於奉獻,甘於吃虧,以“務實”的實際行動使西滑封村黨組織有了強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實踐表明,農村要振興,農民要富裕,關鍵要靠黨員幹部。黨員幹部把無私奉獻作為人生的價值追求,不僅是保持與人民群眾密切聯係的需要,還是夯實黨的基層組織基礎的需要,更是確保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的需要。

  共同富裕目標。共同富裕目標是西滑封精神之本。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願望。共同富裕包括全民共富、全麵富裕、共建共富和逐步共富。全民共富,不是少部分人和一小部分地區的富裕,而是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當然,全民共富不是所有成員同時富裕、同步富裕,而是有先有後、有快有慢、程度化不等的有差別的共同富裕。從覆蓋麵來講,西滑封村讓所有村民都過上了富足美好的生活,實現了普遍富裕基礎上的有差別的富裕,並且將這種有差別的共同富裕控製在合理的限度內,成功避免了“兩極分化”。全麵富裕,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雙重富裕,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麵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就廣度而言,西滑封村民不僅物質生活殷實,全體村民享有股權、住房、醫療、養老、體檢、旅遊等多項福利,而且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村民文明素質較高,形成了文明的鄉風、良好的家風、淳樸的民風。共建共富,是指實現共同富裕需要全體人民人人參與、人人盡力,才能人人享有、共享美好生活。從實踐主體看,西滑封村走的共同富裕之路,就是全體村民共同參與、共享發展紅利之路,將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建立了“工資+土地股+勞力股+現金股”的增收保障機製。逐步共富,是一個逐步推進的動態過程,是從低層次到較高層次的過程富裕,既要遵循規律、積極作為,又要持之以恒、腳踏實地。從過程上看,西滑封村的共同富裕不是一天實現的,更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樣式,而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持續不斷充實新的內容的動態過程,是一個從窮到低檔富裕再到高檔富裕的過程富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曆史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智慧和力量在哪裏?一是經驗,二是精神。經驗是對以往實踐的總結,而精神是內在動力,精神把握著經驗的價值取向,有時還可以直接轉化為經驗。因此,從某種程度上看,曆史就是憑借過往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例所展示的精神底蘊來啟迪智慧和給予力量。西滑封精神雖然產生和發展於西滑封村,但它並不應該僅僅屬於懷川大地,理應超越地域限製,成為我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文章編輯:施筱雯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西滑封精神內涵的理解
劉新偉
2022-12-15 10:17:17    來源:焦作日報

  西滑封村隸屬於武陟縣西陶鎮,北依沁水,南臨黃河,區域麵積0.57平方公裏,全村1300餘人。新中國成立前,西滑封村人世世代代以農為生,“清早糠,晌午湯,晚上稀飯映月光”是當時西滑封村民生活的真實寫照。自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在連續三屆村級黨組織帶領下,西滑封村堅持土地集中經營,大力興辦集體企業,走出一條“以工養農、興工強村、強村富民”的發展之路,實現了農村工業化、村容村貌城市化、村民現代化,步入主導產業突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發展軌道,被授予“全國文明村鎮”、“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生態村”、“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點”、“中國名村影響力300強”等稱號,村級黨組織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西滑封村能在中國鄉村振興的大浪中挺立潮頭,就是得益於“艱苦奮鬥、實事求是、無私奉獻、共同富裕”的西滑封精神的強大支撐。

  西滑封精神是西滑封村黨員幹部帶領群眾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譜寫的奮鬥音符,它與紅旗渠精神內核是相通的,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展現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鮮活教材,是突出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的強大思想武器。

  艱苦奮鬥作風。艱苦奮鬥作風是西滑封精神之基。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之一,無論是在思想層麵,還是在實踐層麵,都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強烈的問題導向。從思想層麵看,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西滑封村為改變貧窮落後的麵貌,艱苦奮鬥作風體現為吃苦耐勞、不屈不撓的精神品格;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為加快發展,艱苦奮鬥作風體現為敢闖敢幹、不斷創新的旺盛鬥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追求美好生活,艱苦奮鬥作風體現為搶抓機遇、銳意改革、開拓奮進的精神風貌。從實踐層麵看,為了徹底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西滑封村沒有條件創造條件,戰天鬥地,通過改良土壤、建設灌溉設施、自行建房、創辦企業等,逐步解決了村民的吃、住、用等民生問題。西滑封人將立足實際、自力更生的艱苦奮鬥作風寓於鄉村振興的實踐中,既善於研究問題,理清思路,找準問題症結,又善於具體操作,是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典範。

  實事求是思想。實事求是思想是西滑封精神之源。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前提和基礎,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在實踐中,人們既要一切從實際出發,遵循客觀規律辦事,又要根據形勢變化,不斷改變發展的動力和條件。回顧百年黨史,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之所以能夠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就是因為勇於和善於改變發展的動力和條件。同樣,西滑封村在發展過程中,凡事從實際出發,不斷利用和改變發展的動力和條件,逐步勾勒出鄉村振興的時代畫卷。20世紀70年代末,西滑封村從本村農業基礎好、機械化程度高的實際出發,根據黨中央關於在全國推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文件中“宜統則統、宜分則分”的精神,冷靜選擇了堅持土地集中經營,采取“專業生產、聯產獎罰、分工合作”的土地經營辦法,既發揮了集體經濟的優越性,又充分吸收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長處。事實證明,這有利於提高西滑封村的生產力,有利於凝聚人心,成為西滑封村實現集體共同富裕的有效方式。20世紀90年代,在同樣的政策、同樣的資源條件下,中國多數小型鄉鎮企業實行個人承包製,而西滑封村根據自身經濟,將10多家集體企業組建成黃河集團公司,進一步壯大了集體經濟。21世紀以來,麵對集體企業困境,西滑封村對集體企業進行股份製改製,理順管理機製,調整經濟發展結構,成功探索出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是毛澤東同誌最基本的工作方法。西滑封村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真正做到按照實際情況製定工作方針,並把實事求是自覺落實到行動中。

  無私奉獻品質。無私奉獻品質是西滑封精神之魂。無私奉獻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精神特質。偉大的事業,需要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人。在西滑封村,以“致富書記”王在富、“引智書記”王孝江、“改製書記”王有利等為代表的黨員幹部,為了村集體利益,時刻把“為民”作為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樂於奉獻,甘於吃虧,以“務實”的實際行動使西滑封村黨組織有了強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實踐表明,農村要振興,農民要富裕,關鍵要靠黨員幹部。黨員幹部把無私奉獻作為人生的價值追求,不僅是保持與人民群眾密切聯係的需要,還是夯實黨的基層組織基礎的需要,更是確保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的需要。

  共同富裕目標。共同富裕目標是西滑封精神之本。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願望。共同富裕包括全民共富、全麵富裕、共建共富和逐步共富。全民共富,不是少部分人和一小部分地區的富裕,而是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當然,全民共富不是所有成員同時富裕、同步富裕,而是有先有後、有快有慢、程度化不等的有差別的共同富裕。從覆蓋麵來講,西滑封村讓所有村民都過上了富足美好的生活,實現了普遍富裕基礎上的有差別的富裕,並且將這種有差別的共同富裕控製在合理的限度內,成功避免了“兩極分化”。全麵富裕,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雙重富裕,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麵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就廣度而言,西滑封村民不僅物質生活殷實,全體村民享有股權、住房、醫療、養老、體檢、旅遊等多項福利,而且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村民文明素質較高,形成了文明的鄉風、良好的家風、淳樸的民風。共建共富,是指實現共同富裕需要全體人民人人參與、人人盡力,才能人人享有、共享美好生活。從實踐主體看,西滑封村走的共同富裕之路,就是全體村民共同參與、共享發展紅利之路,將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建立了“工資+土地股+勞力股+現金股”的增收保障機製。逐步共富,是一個逐步推進的動態過程,是從低層次到較高層次的過程富裕,既要遵循規律、積極作為,又要持之以恒、腳踏實地。從過程上看,西滑封村的共同富裕不是一天實現的,更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樣式,而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持續不斷充實新的內容的動態過程,是一個從窮到低檔富裕再到高檔富裕的過程富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曆史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智慧和力量在哪裏?一是經驗,二是精神。經驗是對以往實踐的總結,而精神是內在動力,精神把握著經驗的價值取向,有時還可以直接轉化為經驗。因此,從某種程度上看,曆史就是憑借過往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例所展示的精神底蘊來啟迪智慧和給予力量。西滑封精神雖然產生和發展於西滑封村,但它並不應該僅僅屬於懷川大地,理應超越地域限製,成為我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文章編輯:施筱雯 
 
相關信息:
多采取“四不兩直”方式深入調研
從源遠流長的文化中遇見“可愛的中國”
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落地見效
從三個維度看統一戰線強大法寶作用
守住拒腐防變防線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
堅持教育實踐兩手抓兩促進
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