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專題製作 > 學習實踐 > 正文

新聞專題製作

讓焦作城市精神照亮奮進征程
□聶 娜
更新時間:2022-12-29 10:19:09    來源:焦作日報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城市無精神則不興。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展示城市形象,彰顯城市特色,是促進城市發展的內在動力、重要資源和精神支柱。

  偉大人民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造就偉大城市。焦作是一座以礦起家、因煤而立、因煤而興,後又在資源枯竭中成功實現綠色轉型的英雄城市,在懷川文化的深厚滋養下,在懷川兒女的接續奮鬥中,孕育出豐富而獨特的城市精神。1925年7月,為聲援上海的“五卅”反帝運動,焦作逾萬名煤礦工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罷工鬥爭8個多月終獲勝利。這次罷工規模之大、時間之長、影響之深前所未有,為焦作現代革命史書寫了光輝的一頁。毛澤東同誌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稱讚焦作煤礦工人“他們特別能戰鬥”。從此,“特別能戰鬥”成為全體焦作人民的精神財富與整座城市的紅色基因,並在各個曆史時期薪火相傳、發揚光大。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不僅強調“特別能戰鬥”精神是我們攻堅克難的製勝法寶,同時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會議提出,傳承“特別能戰鬥”精神,打造“特別敢創新、特別重落實”的焦作新風。至此,以“特別能戰鬥、特別敢創新、特別重落實”為內核的焦作城市精神構成了一個內涵豐富、邏輯嚴密的思想體係,充分彰顯出懷川兒女在百年曆史實踐中特有的精神稟賦和高昂的精神狀態。

  (一)全麵把握焦作城市精神的生成機理。焦作城市精神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曆了漫長的孕育演化,其生成發展聯結著理論與實踐,貫通了曆史、現實與未來。從思想根源上看,焦作城市精神生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是偉大建黨精神在懷川大地的具體彰顯。從實踐根基上看,焦作城市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引領工業無產階級發揚鬥爭精神、進行偉大鬥爭而孕育出的思想結晶。從文化根魂上看,焦作城市精神源自於優秀懷川文化的深厚滋養。從曆史根脈上看,“特別能戰鬥、特別敢創新、特別重落實”是焦作城市精神的內核與根源,在不同曆史時期又不斷演化出具體的精神形態,如抗日戰爭時期的“太行八英”精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疊彩洞精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的西滑封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南水北調焦作精神等。從時代要求上看,焦作城市精神以“特別能戰鬥”的意誌偉力、“特別敢創新”的思想偉力、“特別重落實”的實踐偉力,回應著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打造“山水富城·文武福地”的使命呼喚。

  (二)深刻理解焦作城市精神的科學內涵。“特別能戰鬥、特別敢創新、特別重落實”是懷川兒女在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曆史發展客觀規律基礎之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主體自覺性形成的特有精神稟賦,為焦作這座英雄城市賦予了強大的精神動力。“特別能戰鬥”是意誌動力,彰顯出懷川兒女“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堅強意誌品質。“特別敢創新”是思想動力,彰顯出懷川兒女“尊重規律、守正創新”的科學思維方式。“特別重落實”是實踐動力,彰顯出懷川兒女“善作善成、擔當作為”的高效行為模式。焦作城市精神的三個方麵既相對獨立、各有側重,又緊密聯係、相互融合,是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構成一個邏輯嚴密、意蘊豐富的精神動力體係。

  (三)高度重視焦作城市精神的價值功能。省委書記樓陽生蒞焦調研時,為我市指明了“堅定依靠創新驅動轉型,依靠人才支撐強市,以‘特別能戰鬥、特別敢創新、特別重落實’的精神狀態和奮進姿態,走出具有焦作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發展方向。為了在推動焦作高質量發展中更好地凝聚思想共識、提振精神氣質、激發前進動力,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在推進高質量黨建中,焦作城市精神具有“培根鑄魂”的作用,能夠激發鬥誌、錘煉作風,讓廣大黨員幹部充滿幹事創業的豪氣和銳氣;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焦作城市精神具有“引領促進”的作用,能夠增強發展動能,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在打造高能級文旅中,焦作城市精神具有“增光添彩”的作用,能夠以文塑旅、提升內涵,叫響“山水富城·文武福地”金招牌;在共創高品質生活中,焦作城市精神具有“固本培元”的作用,能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強城市文化自信,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成就感、榮譽感;在促進高水平治理中,焦作城市精神具有“正心明道”的作用,能夠形塑社會行為、教化社會成員、引領社會風氣,使社會既充滿生機活力又保持安定有序。

(作者單位:中共焦作市委黨校)

 

文章編輯:劉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讓焦作城市精神照亮奮進征程
□聶 娜
2022-12-29 10:19:09    來源:焦作日報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城市無精神則不興。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展示城市形象,彰顯城市特色,是促進城市發展的內在動力、重要資源和精神支柱。

  偉大人民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造就偉大城市。焦作是一座以礦起家、因煤而立、因煤而興,後又在資源枯竭中成功實現綠色轉型的英雄城市,在懷川文化的深厚滋養下,在懷川兒女的接續奮鬥中,孕育出豐富而獨特的城市精神。1925年7月,為聲援上海的“五卅”反帝運動,焦作逾萬名煤礦工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罷工鬥爭8個多月終獲勝利。這次罷工規模之大、時間之長、影響之深前所未有,為焦作現代革命史書寫了光輝的一頁。毛澤東同誌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稱讚焦作煤礦工人“他們特別能戰鬥”。從此,“特別能戰鬥”成為全體焦作人民的精神財富與整座城市的紅色基因,並在各個曆史時期薪火相傳、發揚光大。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不僅強調“特別能戰鬥”精神是我們攻堅克難的製勝法寶,同時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會議提出,傳承“特別能戰鬥”精神,打造“特別敢創新、特別重落實”的焦作新風。至此,以“特別能戰鬥、特別敢創新、特別重落實”為內核的焦作城市精神構成了一個內涵豐富、邏輯嚴密的思想體係,充分彰顯出懷川兒女在百年曆史實踐中特有的精神稟賦和高昂的精神狀態。

  (一)全麵把握焦作城市精神的生成機理。焦作城市精神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曆了漫長的孕育演化,其生成發展聯結著理論與實踐,貫通了曆史、現實與未來。從思想根源上看,焦作城市精神生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是偉大建黨精神在懷川大地的具體彰顯。從實踐根基上看,焦作城市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引領工業無產階級發揚鬥爭精神、進行偉大鬥爭而孕育出的思想結晶。從文化根魂上看,焦作城市精神源自於優秀懷川文化的深厚滋養。從曆史根脈上看,“特別能戰鬥、特別敢創新、特別重落實”是焦作城市精神的內核與根源,在不同曆史時期又不斷演化出具體的精神形態,如抗日戰爭時期的“太行八英”精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疊彩洞精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的西滑封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南水北調焦作精神等。從時代要求上看,焦作城市精神以“特別能戰鬥”的意誌偉力、“特別敢創新”的思想偉力、“特別重落實”的實踐偉力,回應著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打造“山水富城·文武福地”的使命呼喚。

  (二)深刻理解焦作城市精神的科學內涵。“特別能戰鬥、特別敢創新、特別重落實”是懷川兒女在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曆史發展客觀規律基礎之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主體自覺性形成的特有精神稟賦,為焦作這座英雄城市賦予了強大的精神動力。“特別能戰鬥”是意誌動力,彰顯出懷川兒女“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堅強意誌品質。“特別敢創新”是思想動力,彰顯出懷川兒女“尊重規律、守正創新”的科學思維方式。“特別重落實”是實踐動力,彰顯出懷川兒女“善作善成、擔當作為”的高效行為模式。焦作城市精神的三個方麵既相對獨立、各有側重,又緊密聯係、相互融合,是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構成一個邏輯嚴密、意蘊豐富的精神動力體係。

  (三)高度重視焦作城市精神的價值功能。省委書記樓陽生蒞焦調研時,為我市指明了“堅定依靠創新驅動轉型,依靠人才支撐強市,以‘特別能戰鬥、特別敢創新、特別重落實’的精神狀態和奮進姿態,走出具有焦作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發展方向。為了在推動焦作高質量發展中更好地凝聚思想共識、提振精神氣質、激發前進動力,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在推進高質量黨建中,焦作城市精神具有“培根鑄魂”的作用,能夠激發鬥誌、錘煉作風,讓廣大黨員幹部充滿幹事創業的豪氣和銳氣;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焦作城市精神具有“引領促進”的作用,能夠增強發展動能,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在打造高能級文旅中,焦作城市精神具有“增光添彩”的作用,能夠以文塑旅、提升內涵,叫響“山水富城·文武福地”金招牌;在共創高品質生活中,焦作城市精神具有“固本培元”的作用,能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強城市文化自信,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成就感、榮譽感;在促進高水平治理中,焦作城市精神具有“正心明道”的作用,能夠形塑社會行為、教化社會成員、引領社會風氣,使社會既充滿生機活力又保持安定有序。

(作者單位:中共焦作市委黨校)

 

文章編輯:劉佳 
 
相關信息:
多采取“四不兩直”方式深入調研
從源遠流長的文化中遇見“可愛的中國”
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落地見效
從三個維度看統一戰線強大法寶作用
守住拒腐防變防線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
堅持教育實踐兩手抓兩促進
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