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專題製作 > 學習實踐 > 正文

新聞專題製作

推動我市太極拳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秦紅霞
更新時間:2023-9-20 10:51:08    來源:焦作日報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太極文化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帶上一顆璀璨的明珠。講好“黃河故事”,弘揚太極文化,高質量發展我市太極拳文化旅遊產業,是實現新時代高能級文旅融合戰略目標的有力舉措,也是實現新時代焦作經濟新騰飛的迫切需要。

  樹立太極拳文化傳承新觀念。高質量發展我市太極拳文化旅遊產業,一定要有大氣魄,搞大策劃,做大手筆。首先,要擴大輿論影響,成立研究機構,在科學層麵讓太極拳文化走向世界,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麵的研究:一是太極拳文化的內涵與功能研究;二是太極拳拳術及生化實驗研究,突出太極拳文化及拳術創新、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健康產業等研究;三是太極拳文化傳承、普及與推廣的研究。其次,要尋求理論指導和支撐,積極創辦國家級太極拳文化刊物,使之成為國家、省、市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宣傳平台,成為太極拳文化傳承與推廣的人物平台,成為太極拳文化研究與拳術創新的發展平台。2020年10月8日,在我市舉辦的黃河文明與太極文化研討會上,《世界太極拳藍皮書》正式與大家見麵。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世界太極拳藍皮書》主編李慎明強調:要“持續辦好《世界太極拳藍皮書》,辦成各路太極拳大師進行學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向業界團體傳遞最新信息的平台,為政府部門提供專業谘詢的平台。盡快成立太極拳和太極文化研究中心,充分發掘太極拳和太極文化這一寶庫的資源,為太極拳和太極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和大創新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要進一步營造全民習練太極拳的良好氛圍,加大太極拳文化和相關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力度,圍繞太極拳學院、太極小鎮、《印象·太極》等文旅項目,不斷拉長太極拳文化產業鏈條,豐富太極文化新業態,創新太極文化新模式,推動太極文化走出去,不斷提升太極文化新高度和世界影響力,共同講好焦作“黃河故事”、寫好世界“太極文章”。

  加強太極人才培養和職業教育。實施人才專業化教育和人才職業化戰略。太極拳文化專業人才的培養,是傳承和打造太極文化產業鏈中的重中之重。隻有專業的教育,才能培養專業的人才。比如,河南省泰盈太極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於2011年12月開辦了國家第一所實施太極拳學曆教育的專業學校——焦作太極中等專業學校,就是很好的開端。實施太極拳文化專業人才培養戰略,用專業學校培養專業人才,力爭使太極拳成為我省職業教育的特色專業。

  近年來,河南省職業教育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少林武術”“漯河食品”“長垣廚師”“林州建工”“鄧州護理”“信陽茶藝”等特色院校和專業都已經成為河南省職業教育的特色,受到省政府的重點培養和扶持。2006年進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太極拳更應該進入河南省職業教育的特色專業,加強特色學校和特色專業建設,為打造“山水富城·文武福地”貢獻力量。

  動員各方力量,加快項目建設。太極拳文化旅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既要鼓勵民間投資,更要有政府投入。發展太極拳文化的初始目的是為了全民健身,繼而延伸到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太極拳可以帶動的相關產業十分豐富,一是懷藥產品的銷售。溫縣是聞名全國的鐵棍山藥原產地,如果將“獨特的水土孕育了太極拳”的人文理念灌輸到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的腦海裏,他們本身就是懷藥產品的直接消費者和有力宣傳者。二是圖書音像出版業。許多太極拳大師都有自己的著作、光盤和錄像帶等圖書音像製品,如果能讓人們形成“在陳家溝能買到正宗的音像製品”的共識,其市場潛力會很大的。三是武術類服裝產業。如果在陳家溝建一個專門生產太極練功服的工廠,質量可靠,價格呈階梯狀,用來滿足各個層次消費者的需求,其經濟效益會十分可觀的。四是武術運動器械產業。現在普遍流行的太極劍、太極扇、太極刀、太極棍等,是一個很大的消費市場。五是太極係列飲品企業。當地流傳一句順口溜“喝了陳溝水,都會抬抬腿”,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飲品廣告語。以上這些旅遊產品的開發,都需要政府有關部門的合理規劃、積極扶持、正確指導和規模投入。如果在陳家溝建一個規模龐大的太極產品購物市場,形成太極產品購物一條街,再給相關的旅遊商品注冊上和太極有關的商標,比如說“陳溝水”“陳式太極扇”“陳式鐵棍山藥”等,其市場前景會十分廣闊的。“十四五”期間,焦作一定會成為太極拳文化國際傳承中心和國際產業發展中心,推動黃河文化、太極文化在保護中傳承、在創新中轉化。

(作者單位:中共焦作市委黨校)

文章編輯:李燦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推動我市太極拳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秦紅霞
    2023-9-20 10:51:08    來源:焦作日報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太極文化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帶上一顆璀璨的明珠。講好“黃河故事”,弘揚太極文化,高質量發展我市太極拳文化旅遊產業,是實現新時代高能級文旅融合戰略目標的有力舉措,也是實現新時代焦作經濟新騰飛的迫切需要。

      樹立太極拳文化傳承新觀念。高質量發展我市太極拳文化旅遊產業,一定要有大氣魄,搞大策劃,做大手筆。首先,要擴大輿論影響,成立研究機構,在科學層麵讓太極拳文化走向世界,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麵的研究:一是太極拳文化的內涵與功能研究;二是太極拳拳術及生化實驗研究,突出太極拳文化及拳術創新、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健康產業等研究;三是太極拳文化傳承、普及與推廣的研究。其次,要尋求理論指導和支撐,積極創辦國家級太極拳文化刊物,使之成為國家、省、市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宣傳平台,成為太極拳文化傳承與推廣的人物平台,成為太極拳文化研究與拳術創新的發展平台。2020年10月8日,在我市舉辦的黃河文明與太極文化研討會上,《世界太極拳藍皮書》正式與大家見麵。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世界太極拳藍皮書》主編李慎明強調:要“持續辦好《世界太極拳藍皮書》,辦成各路太極拳大師進行學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向業界團體傳遞最新信息的平台,為政府部門提供專業谘詢的平台。盡快成立太極拳和太極文化研究中心,充分發掘太極拳和太極文化這一寶庫的資源,為太極拳和太極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和大創新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要進一步營造全民習練太極拳的良好氛圍,加大太極拳文化和相關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力度,圍繞太極拳學院、太極小鎮、《印象·太極》等文旅項目,不斷拉長太極拳文化產業鏈條,豐富太極文化新業態,創新太極文化新模式,推動太極文化走出去,不斷提升太極文化新高度和世界影響力,共同講好焦作“黃河故事”、寫好世界“太極文章”。

      加強太極人才培養和職業教育。實施人才專業化教育和人才職業化戰略。太極拳文化專業人才的培養,是傳承和打造太極文化產業鏈中的重中之重。隻有專業的教育,才能培養專業的人才。比如,河南省泰盈太極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於2011年12月開辦了國家第一所實施太極拳學曆教育的專業學校——焦作太極中等專業學校,就是很好的開端。實施太極拳文化專業人才培養戰略,用專業學校培養專業人才,力爭使太極拳成為我省職業教育的特色專業。

      近年來,河南省職業教育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少林武術”“漯河食品”“長垣廚師”“林州建工”“鄧州護理”“信陽茶藝”等特色院校和專業都已經成為河南省職業教育的特色,受到省政府的重點培養和扶持。2006年進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太極拳更應該進入河南省職業教育的特色專業,加強特色學校和特色專業建設,為打造“山水富城·文武福地”貢獻力量。

      動員各方力量,加快項目建設。太極拳文化旅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既要鼓勵民間投資,更要有政府投入。發展太極拳文化的初始目的是為了全民健身,繼而延伸到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太極拳可以帶動的相關產業十分豐富,一是懷藥產品的銷售。溫縣是聞名全國的鐵棍山藥原產地,如果將“獨特的水土孕育了太極拳”的人文理念灌輸到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的腦海裏,他們本身就是懷藥產品的直接消費者和有力宣傳者。二是圖書音像出版業。許多太極拳大師都有自己的著作、光盤和錄像帶等圖書音像製品,如果能讓人們形成“在陳家溝能買到正宗的音像製品”的共識,其市場潛力會很大的。三是武術類服裝產業。如果在陳家溝建一個專門生產太極練功服的工廠,質量可靠,價格呈階梯狀,用來滿足各個層次消費者的需求,其經濟效益會十分可觀的。四是武術運動器械產業。現在普遍流行的太極劍、太極扇、太極刀、太極棍等,是一個很大的消費市場。五是太極係列飲品企業。當地流傳一句順口溜“喝了陳溝水,都會抬抬腿”,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飲品廣告語。以上這些旅遊產品的開發,都需要政府有關部門的合理規劃、積極扶持、正確指導和規模投入。如果在陳家溝建一個規模龐大的太極產品購物市場,形成太極產品購物一條街,再給相關的旅遊商品注冊上和太極有關的商標,比如說“陳溝水”“陳式太極扇”“陳式鐵棍山藥”等,其市場前景會十分廣闊的。“十四五”期間,焦作一定會成為太極拳文化國際傳承中心和國際產業發展中心,推動黃河文化、太極文化在保護中傳承、在創新中轉化。

    (作者單位:中共焦作市委黨校)

    文章編輯:李燦 
     
    相關信息:
    開放包容是中國文化自信的顯著標誌
    做生態文明理念的踐行者
    必須堅持人民至上
    切實把發展願景變成幸福實景
    爭創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
    深學篤行做好民生大文章
    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平安焦作建設
    莫陷入經驗主義窠臼
    為焦作勇闖高質量發展新路提供智力支持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