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專題製作 > 學習實踐 > 正文

新聞專題製作

牢牢抓住發展第一要務
張瑞生
更新時間:2023-11-1 9:18:55    來源:焦作日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指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要以主題教育為契機,把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著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力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曆經百年不懈奮鬥,取得巨大成就,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偉大複興的光明前景。但是,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要正確處理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抓住發展這個矛盾的主要方麵,因為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也是一個永恒的課題。黨要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就必須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牢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必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強調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全麵理解高質量發展的內涵。高質量發展是基於“三新”的發展,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全麵理解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推進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發展是給人民帶來高品質生活的發展,不僅是物質生活的富裕幸福,更是公平、正義、民主、安全、環境等方麵實現高品質,人民具有幸福感;不僅是經濟方麵的發展,更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全麵的發展。在對各地區、各級領導幹部考核中,不再單純以GDP論英雄,但並不是可以不重視GDP,更不是可以忽視甚至忘記GDP,對這個問題要堅持辯證地認識,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作為擁有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經濟發展就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和規模,把蛋糕做大,解決好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托幼等民生問題,否則,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就會落空,高質量發展就無從談起。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所有地區的發展,要求我們堅持大局觀念,推動東中西部協調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實事求是,因地製宜,推進現代化建設。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長期堅持的發展,真正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頭等大事,咬定青山不放鬆,以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推進現代化建設。

  以主題教育實效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堅持把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建章立製等環節貫通起來,有機融合、一體推進。“學思想、強黨性”是主題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是手段;“重實踐、建新功”是主題教育要達成的效果,是目的,具體目標強調要“實幹擔當促發展”。要做到主題教育與工作兩手抓、兩促進,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不斷增強政治定力,以理論指導發展實踐;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著力在訪民情、問民意上下功夫,確保調查研究取得實效,以調查研究解決發展難題;要強化責任擔當,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摒棄功利主義、折騰做法、“躺平”思想,發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精神,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曆史檢驗的實績,切實把開展主題教育煥發出來的熱情轉化為推動改革發展穩定的強大動力和實際成效。

(作者單位:中共焦作市委黨校)

文章編輯:李燦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牢牢抓住發展第一要務
    張瑞生
    2023-11-1 9:18:55    來源:焦作日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指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要以主題教育為契機,把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著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力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曆經百年不懈奮鬥,取得巨大成就,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偉大複興的光明前景。但是,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要正確處理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抓住發展這個矛盾的主要方麵,因為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也是一個永恒的課題。黨要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就必須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牢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必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強調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全麵理解高質量發展的內涵。高質量發展是基於“三新”的發展,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全麵理解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推進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發展是給人民帶來高品質生活的發展,不僅是物質生活的富裕幸福,更是公平、正義、民主、安全、環境等方麵實現高品質,人民具有幸福感;不僅是經濟方麵的發展,更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全麵的發展。在對各地區、各級領導幹部考核中,不再單純以GDP論英雄,但並不是可以不重視GDP,更不是可以忽視甚至忘記GDP,對這個問題要堅持辯證地認識,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作為擁有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經濟發展就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和規模,把蛋糕做大,解決好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托幼等民生問題,否則,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就會落空,高質量發展就無從談起。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所有地區的發展,要求我們堅持大局觀念,推動東中西部協調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實事求是,因地製宜,推進現代化建設。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長期堅持的發展,真正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頭等大事,咬定青山不放鬆,以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推進現代化建設。

      以主題教育實效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堅持把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建章立製等環節貫通起來,有機融合、一體推進。“學思想、強黨性”是主題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是手段;“重實踐、建新功”是主題教育要達成的效果,是目的,具體目標強調要“實幹擔當促發展”。要做到主題教育與工作兩手抓、兩促進,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不斷增強政治定力,以理論指導發展實踐;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著力在訪民情、問民意上下功夫,確保調查研究取得實效,以調查研究解決發展難題;要強化責任擔當,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摒棄功利主義、折騰做法、“躺平”思想,發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精神,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曆史檢驗的實績,切實把開展主題教育煥發出來的熱情轉化為推動改革發展穩定的強大動力和實際成效。

    (作者單位:中共焦作市委黨校)

    文章編輯:李燦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