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0年專題區 >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 正文

2020年專題區

塑料汙染治理,中國的行動意義重大
更新時間:2020-11-6 19:31:26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在科學史上完全人工合成的塑料發明已有120餘年,工業史上塑料大規模生產也有60多年。現今塑料的使用量是半個世紀前的20倍,預計未來20年內塑料的生產量和使用量還會再翻一番。人們在享受塑料便利的同時,也在承受著塑料汙染對自然環境和人類健康的負麵影響。自上世紀60年代美國海灘第一次報道發現塑料袋以來,塑料汙染問題便一步步在發酵。世界各國對塑料汙染的認識隨著時間在不斷深化,各種力量交互作用尋求塑料汙染治理共識,思路和模式日漸清晰和豐富,行動力度不斷加強。從1990年代開始,就有多個國家結合自身國情出台包括限塑、禁塑、征稅等法律法規。從2014年以來,每兩年舉行一次的聯合國環境大會均號召和倡議全球應對塑料汙染問題。在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等國際多邊場合,也專門有全球共同應對塑料汙染的相關議題。
  今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規格很高,於去年9月經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近期國家九部門又聯合發布了《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意見》的出台也為近年來世界塑料汙染治理的集體行動加入了意義重大的新篇章。
  重點針對易向環境泄露的一次性塑料製品進行治理
  《意見》選擇現階段使用量大、問題相對突出、社會反映強烈的部分一次性塑料製品,率先在部分領域和地區禁止或限製生產、銷售和使用。這些品類都有一個突出共性,那就是易向環境泄露。
  比如說,超薄的塑料購物袋和農用地膜等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方便且廉價。這些塑料製品通常用完就扔,難以回收,極易形成肉眼可見的“白色汙染”。泄露到環境中的“宏塑料”廢棄物在環境中分解和碎片化,變成不易察覺的“微塑料”。再比如,一些洗護化妝品為去角質、去死皮等功能而添加的塑料微珠,在人們使用後隨著汙水係統進入自然環境。而自然環境特別是水體環境中的微塑料對汙染物吸附能力極強,會沿著食物鏈不知不覺地進入人體影響健康,因此也有人形象地稱之為“水中的PM2.5”。
  放眼全球,超薄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因其易耗損、難回收、易泄露,一直是世界塑料汙染治理行動的重點對象。據統計,已有60多個國家頒布了針對一次性塑料袋使用的禁令和征稅措施。歐盟2015年頒布的《包裝及包裝廢棄物指令第六次修正法案》可謂歐版“限塑令”,要求成員國采取措施確保到2019年12月31日人均年消費量不超過90個輕質塑料袋,到2025年12月31日人均不超過40個輕質塑料袋(歐盟將厚度不超過0.05毫米的袋子定義為“輕量級”袋子,中國是禁止使用0.025毫米厚度的超薄袋子)。歐盟又進一步在2019年頒布的《降低某些塑料製品對環境的影響》指令中提出,塑料餐具、塑料棉簽、吸管等10種一次性塑料製品將於2021年被禁止使用。非洲是全球禁塑力度最大的地區之一,截至2019年6月,非洲55個國家中已經有34個國家頒布相關法令,禁止一次性塑料包裝袋的使用或對其征稅。
  應用循環經濟理念開展塑料汙染的整體綜合治理
  源頭減量隻是政策治理邏輯中的一個環節,本輪政策措施基本涵蓋了塑料製品生產、流通、使用、回收、處置全過程和各環節,充分體現出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係統性和整體性,彰顯了“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理念。
  從循環經濟理念和宏觀的經濟社會係統物質資源管理角度來審視,現有“社會代謝”模式、相關資源效率和環境效應還有較顯著的改進空間。在某種意義上,循環經濟理念下的塑料汙染治理還包括了物質資源管理在內的涵蓋整個塑料價值鏈的綜合治理,亦可稱之為塑料治理。
  如《意見》要求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培育優化新業態新模式、增加塑料綠色產品供給,對電商、快遞、外賣等近年來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耗量快速上升的新興領域,要求平台企業製定減量替代實施方案,鼓勵企業建設可循環包裝跨平台運營體係等。此外,《意見》也將回收處置和源頭減量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強調規範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和處置,要加強塑料廢棄物回收和清運、推進塑料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
  從全球看,中國可以說是廢塑料回收利用的“優等生”,並非麻煩製造者。以2019年為例,中國廢舊塑料中,有約三分之一被材料回收,較高比例被能源化利用,部分進入垃圾填埋場。對比看,美國廢塑料材料回收比例長期在10%以下,2018年歐盟材料回收比例約32.5%,2018年日本材料回收比例約28%(歐盟和日本的材料回收比例中既包括了本土處理量,也包括了運往境外國家的處理量)。中國在廢舊塑料材料回收利用總量和比例方麵毫不弱於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意見》的出台,勢將進一步提高中國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和能源化比例,從而最大限度降低塑料垃圾的直接填埋量。
  同時,中國禁止洋垃圾進口政策,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歐盟和日本從循環經濟的視角重新審視並加強塑料治理的進程。近年來,歐盟和日本相繼製定了相關戰略。歐盟在2015年《循環經濟行動計劃》中提出“在循環經濟框架的指導下,準備塑料戰略以應對塑料價值鏈中存在的諸多挑戰”,意味著針對塑料逐漸從廢棄物治理轉向涵蓋整個塑料價值鏈的綜合治理,據此於2018年出台了《歐洲塑料循環戰略》。在2020年的歐盟《循環經濟行動計劃2.0版》中針對再生塑料、微塑料、生物基塑料和一次性塑料製品進一步豐富了治理舉措。2018年日本在其第四次《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計劃》中,首次將塑料列為五種需要重點進行循環利用的資源之首,並於2019年出台了《塑料資源循環戰略》。
  強化科技支撐,推動塑料汙染治理達到更高水平
  科學技術對塑料汙染治理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意見》也提出要開展不同類型塑料製品全生命周期環境風險研究評價,加強江河湖海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汙染機理、監測、防治技術和政策等研究,加大可循環、可降解材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提升替代材料和產品性能等,通過科技進步推動塑料汙染治理。
  從中遠期看,要形成更加完善的塑料循環經濟係統,除了政府和社會治理,還要突破關鍵技術並實現產業化,尤其需要在重大產品和關鍵節點從分子層麵形成塑料循環的根本創新解決方案。如果說塑料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是此類人工合成材料的第一次革命,著重功能性和經濟性,那麼塑料的第二次技術革命的目標還要瞄準更高標準的健康安全性和循環性,徹底消除塑料負麵作用對人類的困擾。
  國際上也高度重視塑料領域科技突破。今年一篇關於塑料循環回收技術突破性進展的文章登上科研領域頂級期刊《自然》(Nature)封麵,受到廣泛關注。歐盟對先進的塑料分揀、化學回收和聚合物設計改良創新方案、微塑料潛在健康影響和監測工具、低成本和有真正環境效益的生物基塑料等方麵的科技研究提供了大量經費支持。如通過“地平線2020”計劃已提供超過2.5億歐元用於資助與《歐洲塑料循環戰略》直接相關的研發領域,其中大約一半用於幫助開發替代原料。另外還通過其他計劃額外投入1億歐元資助研發更智能和可再生性更強的塑料材料,提高回收過程效率,追蹤和清除再生塑料中的危險物質和汙染物。歐盟委員會還將開展塑料戰略研究和創新議程,為2020年之後的研究和創新資金提供指導。
  中國將在全球塑料治理中發揮無可替代的影響
  世界應以更客觀公正的眼光看待中國塑料汙染治理的努力。隨著社會、產業和科技的發展進步,人類在享受塑料功能性和經濟性方麵的紅利很多年之後,現在到了強調更高標準的健康安全性和循環性的階段。我們隻有一個地球,每個國家、每一個人都應該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但如果要求發展中國家一步到位,隻重視循環性而過多放棄功能性與經濟性,這不實事求是,也不完全公平,特別對中國這樣的塑料生產和消費大國。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在積極履行大國責任,盡最大努力達致功能性、經濟性、健康安全性、循環性的平衡,這應該也是這次《意見》的一大內在邏輯。把這一點做好了,中國也就真正做到了與自身條件和地位相適應的引領作用。
  另一方麵,中國的塑料汙染治理工作不可能超越自身發展階段。隻有符合國情的,並致力於平衡功能性、經濟性、健康安全性、循環性的努力,才不會過於理想主義地浮在空中,真正能夠落地見效,這應該也是《意見》分步驟、分領域實施“禁塑”“限塑”的根本原因。
  中國在塑料汙染治理方麵所做努力將影響深遠。當前,歐盟一直積極推動塑料治理國際合作,希望在國際層麵上發揮領導作用,促進全球塑料協議的達成,並推廣歐盟在塑料循環經濟領域采用的方法。日本也期望將其關於塑料治理的技術、革新、環境基礎設備推廣到全世界。中國作為塑料生產和消費的世界第一大國,除了解決自己的問題,也必將在全球塑料治理的合作中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意見》的發布和貫徹落實屆時回首來看會是一個重要關鍵節點。(作者係清華大學循環經濟研究院院長、化工係教授,聯合國環境署國際資源專家委員會委員)

文章編輯:陳東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塑料汙染治理,中國的行動意義重大
    2020-11-6 19:31:26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在科學史上完全人工合成的塑料發明已有120餘年,工業史上塑料大規模生產也有60多年。現今塑料的使用量是半個世紀前的20倍,預計未來20年內塑料的生產量和使用量還會再翻一番。人們在享受塑料便利的同時,也在承受著塑料汙染對自然環境和人類健康的負麵影響。自上世紀60年代美國海灘第一次報道發現塑料袋以來,塑料汙染問題便一步步在發酵。世界各國對塑料汙染的認識隨著時間在不斷深化,各種力量交互作用尋求塑料汙染治理共識,思路和模式日漸清晰和豐富,行動力度不斷加強。從1990年代開始,就有多個國家結合自身國情出台包括限塑、禁塑、征稅等法律法規。從2014年以來,每兩年舉行一次的聯合國環境大會均號召和倡議全球應對塑料汙染問題。在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等國際多邊場合,也專門有全球共同應對塑料汙染的相關議題。
      今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規格很高,於去年9月經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近期國家九部門又聯合發布了《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意見》的出台也為近年來世界塑料汙染治理的集體行動加入了意義重大的新篇章。
      重點針對易向環境泄露的一次性塑料製品進行治理
      《意見》選擇現階段使用量大、問題相對突出、社會反映強烈的部分一次性塑料製品,率先在部分領域和地區禁止或限製生產、銷售和使用。這些品類都有一個突出共性,那就是易向環境泄露。
      比如說,超薄的塑料購物袋和農用地膜等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方便且廉價。這些塑料製品通常用完就扔,難以回收,極易形成肉眼可見的“白色汙染”。泄露到環境中的“宏塑料”廢棄物在環境中分解和碎片化,變成不易察覺的“微塑料”。再比如,一些洗護化妝品為去角質、去死皮等功能而添加的塑料微珠,在人們使用後隨著汙水係統進入自然環境。而自然環境特別是水體環境中的微塑料對汙染物吸附能力極強,會沿著食物鏈不知不覺地進入人體影響健康,因此也有人形象地稱之為“水中的PM2.5”。
      放眼全球,超薄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因其易耗損、難回收、易泄露,一直是世界塑料汙染治理行動的重點對象。據統計,已有60多個國家頒布了針對一次性塑料袋使用的禁令和征稅措施。歐盟2015年頒布的《包裝及包裝廢棄物指令第六次修正法案》可謂歐版“限塑令”,要求成員國采取措施確保到2019年12月31日人均年消費量不超過90個輕質塑料袋,到2025年12月31日人均不超過40個輕質塑料袋(歐盟將厚度不超過0.05毫米的袋子定義為“輕量級”袋子,中國是禁止使用0.025毫米厚度的超薄袋子)。歐盟又進一步在2019年頒布的《降低某些塑料製品對環境的影響》指令中提出,塑料餐具、塑料棉簽、吸管等10種一次性塑料製品將於2021年被禁止使用。非洲是全球禁塑力度最大的地區之一,截至2019年6月,非洲55個國家中已經有34個國家頒布相關法令,禁止一次性塑料包裝袋的使用或對其征稅。
      應用循環經濟理念開展塑料汙染的整體綜合治理
      源頭減量隻是政策治理邏輯中的一個環節,本輪政策措施基本涵蓋了塑料製品生產、流通、使用、回收、處置全過程和各環節,充分體現出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係統性和整體性,彰顯了“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理念。
      從循環經濟理念和宏觀的經濟社會係統物質資源管理角度來審視,現有“社會代謝”模式、相關資源效率和環境效應還有較顯著的改進空間。在某種意義上,循環經濟理念下的塑料汙染治理還包括了物質資源管理在內的涵蓋整個塑料價值鏈的綜合治理,亦可稱之為塑料治理。
      如《意見》要求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培育優化新業態新模式、增加塑料綠色產品供給,對電商、快遞、外賣等近年來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耗量快速上升的新興領域,要求平台企業製定減量替代實施方案,鼓勵企業建設可循環包裝跨平台運營體係等。此外,《意見》也將回收處置和源頭減量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強調規範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和處置,要加強塑料廢棄物回收和清運、推進塑料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
      從全球看,中國可以說是廢塑料回收利用的“優等生”,並非麻煩製造者。以2019年為例,中國廢舊塑料中,有約三分之一被材料回收,較高比例被能源化利用,部分進入垃圾填埋場。對比看,美國廢塑料材料回收比例長期在10%以下,2018年歐盟材料回收比例約32.5%,2018年日本材料回收比例約28%(歐盟和日本的材料回收比例中既包括了本土處理量,也包括了運往境外國家的處理量)。中國在廢舊塑料材料回收利用總量和比例方麵毫不弱於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意見》的出台,勢將進一步提高中國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和能源化比例,從而最大限度降低塑料垃圾的直接填埋量。
      同時,中國禁止洋垃圾進口政策,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歐盟和日本從循環經濟的視角重新審視並加強塑料治理的進程。近年來,歐盟和日本相繼製定了相關戰略。歐盟在2015年《循環經濟行動計劃》中提出“在循環經濟框架的指導下,準備塑料戰略以應對塑料價值鏈中存在的諸多挑戰”,意味著針對塑料逐漸從廢棄物治理轉向涵蓋整個塑料價值鏈的綜合治理,據此於2018年出台了《歐洲塑料循環戰略》。在2020年的歐盟《循環經濟行動計劃2.0版》中針對再生塑料、微塑料、生物基塑料和一次性塑料製品進一步豐富了治理舉措。2018年日本在其第四次《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計劃》中,首次將塑料列為五種需要重點進行循環利用的資源之首,並於2019年出台了《塑料資源循環戰略》。
      強化科技支撐,推動塑料汙染治理達到更高水平
      科學技術對塑料汙染治理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意見》也提出要開展不同類型塑料製品全生命周期環境風險研究評價,加強江河湖海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汙染機理、監測、防治技術和政策等研究,加大可循環、可降解材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提升替代材料和產品性能等,通過科技進步推動塑料汙染治理。
      從中遠期看,要形成更加完善的塑料循環經濟係統,除了政府和社會治理,還要突破關鍵技術並實現產業化,尤其需要在重大產品和關鍵節點從分子層麵形成塑料循環的根本創新解決方案。如果說塑料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是此類人工合成材料的第一次革命,著重功能性和經濟性,那麼塑料的第二次技術革命的目標還要瞄準更高標準的健康安全性和循環性,徹底消除塑料負麵作用對人類的困擾。
      國際上也高度重視塑料領域科技突破。今年一篇關於塑料循環回收技術突破性進展的文章登上科研領域頂級期刊《自然》(Nature)封麵,受到廣泛關注。歐盟對先進的塑料分揀、化學回收和聚合物設計改良創新方案、微塑料潛在健康影響和監測工具、低成本和有真正環境效益的生物基塑料等方麵的科技研究提供了大量經費支持。如通過“地平線2020”計劃已提供超過2.5億歐元用於資助與《歐洲塑料循環戰略》直接相關的研發領域,其中大約一半用於幫助開發替代原料。另外還通過其他計劃額外投入1億歐元資助研發更智能和可再生性更強的塑料材料,提高回收過程效率,追蹤和清除再生塑料中的危險物質和汙染物。歐盟委員會還將開展塑料戰略研究和創新議程,為2020年之後的研究和創新資金提供指導。
      中國將在全球塑料治理中發揮無可替代的影響
      世界應以更客觀公正的眼光看待中國塑料汙染治理的努力。隨著社會、產業和科技的發展進步,人類在享受塑料功能性和經濟性方麵的紅利很多年之後,現在到了強調更高標準的健康安全性和循環性的階段。我們隻有一個地球,每個國家、每一個人都應該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但如果要求發展中國家一步到位,隻重視循環性而過多放棄功能性與經濟性,這不實事求是,也不完全公平,特別對中國這樣的塑料生產和消費大國。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在積極履行大國責任,盡最大努力達致功能性、經濟性、健康安全性、循環性的平衡,這應該也是這次《意見》的一大內在邏輯。把這一點做好了,中國也就真正做到了與自身條件和地位相適應的引領作用。
      另一方麵,中國的塑料汙染治理工作不可能超越自身發展階段。隻有符合國情的,並致力於平衡功能性、經濟性、健康安全性、循環性的努力,才不會過於理想主義地浮在空中,真正能夠落地見效,這應該也是《意見》分步驟、分領域實施“禁塑”“限塑”的根本原因。
      中國在塑料汙染治理方麵所做努力將影響深遠。當前,歐盟一直積極推動塑料治理國際合作,希望在國際層麵上發揮領導作用,促進全球塑料協議的達成,並推廣歐盟在塑料循環經濟領域采用的方法。日本也期望將其關於塑料治理的技術、革新、環境基礎設備推廣到全世界。中國作為塑料生產和消費的世界第一大國,除了解決自己的問題,也必將在全球塑料治理的合作中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意見》的發布和貫徹落實屆時回首來看會是一個重要關鍵節點。(作者係清華大學循環經濟研究院院長、化工係教授,聯合國環境署國際資源專家委員會委員)

    文章編輯:陳東 
     
    相關信息:
    明確了,全麵禁用!所有焦作人日常生活都在用!
    我市列出白色汙染治理時間表
    視頻丨減塑行動我參與 共建綠色新生活
    一圖讀懂《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