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0年專題區 > 抗擊疫情 我們始終在一起 > 聚焦安全複工 > 正文

2020年專題區

胡小平在調研災後恢複重建工作時強調
放在心上 扛在肩上 抓在手上高質量做好災後恢複重建工作

更新時間:2022-4-15 8:17:48    來源:焦作日報

  4月12日上午,修武縣委書記胡小平先後到雲台大道、大沙河郇封段等處,實地調研災後恢複重建工作,詳細察看項目建設進度,現場協調解決有關問題,確保各項工程高效推進。縣領導張斌、衛國賓、張鵬展參加調研。

  胡小平先後到雲台大道災後恢複重建項目、郇封鎮小紙坊村農村戶廁及汙水治理項目、電京路災後修複項目、大沙河郇封段災後修複項目、大沙河鄭雲高速橋下擋牆修複項目、五裏源鄉東水寨村災毀民房重建項目等,實地調研察看了解工程項目建設進展情況,並與相關負責人進行交流,研究解決有關問題的辦法和措施。

  胡小平強調,災後恢複重建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各級各部門要把項目建設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高質量做好災後恢複重建各項工作;要加強與上級部門溝通,密切協作配合,把各項工作做實做細,確保項目順利推進;要抓住汛前有利時機,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在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加快項目建設進度;要加快縣域戶廁改造進度,重點關注排放標準、運行費用和後期管護等環節,進一步補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短板;要把項目建設與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結合好,確保在今年汛期來臨之前,高質量高標準完成各個項目建設任務,著力提升防洪排澇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通訊員 周霓雯)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胡小平在調研災後恢複重建工作時強調
    放在心上 扛在肩上 抓在手上高質量做好災後恢複重建工作

    2022-4-15 8:17:48    來源:焦作日報

      4月12日上午,修武縣委書記胡小平先後到雲台大道、大沙河郇封段等處,實地調研災後恢複重建工作,詳細察看項目建設進度,現場協調解決有關問題,確保各項工程高效推進。縣領導張斌、衛國賓、張鵬展參加調研。

      胡小平先後到雲台大道災後恢複重建項目、郇封鎮小紙坊村農村戶廁及汙水治理項目、電京路災後修複項目、大沙河郇封段災後修複項目、大沙河鄭雲高速橋下擋牆修複項目、五裏源鄉東水寨村災毀民房重建項目等,實地調研察看了解工程項目建設進展情況,並與相關負責人進行交流,研究解決有關問題的辦法和措施。

      胡小平強調,災後恢複重建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各級各部門要把項目建設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高質量做好災後恢複重建各項工作;要加強與上級部門溝通,密切協作配合,把各項工作做實做細,確保項目順利推進;要抓住汛前有利時機,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在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加快項目建設進度;要加快縣域戶廁改造進度,重點關注排放標準、運行費用和後期管護等環節,進一步補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短板;要把項目建設與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結合好,確保在今年汛期來臨之前,高質量高標準完成各個項目建設任務,著力提升防洪排澇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通訊員 周霓雯)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