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0年專題區 > 創建直播間 與文明同行 > 記憶之城 > 正文

2020年專題區

百年老街改造:讓城市留住記憶
更新時間:2020-8-28 21:08:01    來源:本站原創




  延續百年的現代采煤業,讓焦作從小村莊發展為中原城市群和豫晉交界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也給焦作留下了老街和工業遺跡,烙上了鮮明的曆史文化烙印。

  花園街、勝利街、瑞豐街,以及瑞豐街背後的王封礦,就是遺留在山陽大地上的“活化石”,定格了珍貴的曆史記憶。

  近年來,花園街、勝利街、瑞豐街、王封礦先後進行改造提升,容貌煥然一新,成為風格獨特的旅遊景點。

  “大井小巷風情街”、西大井1919文旅園區……在這些曆史“留聲機”裏,隻要用心聽,就能聽到來自時間深處的曆史回響。

  改造提升後,老街換新顏

  8月3日,記者漫步改造提升後的花園街、勝利街,感受凝固在街道和建築中的濃濃時代感,仿佛來到時間隧道,和曾經的那段曆史撞了一下腰。

  1902年,取得焦作煤礦開采權的英福公司開始在新華街建立辦公樓、倉庫、住宅、郵政所等,後來又建造了一個大花園,花園街的名字由此而來。

  老式電話亭和郵筒、具有古典風格的老房子……花園街的美經得起品味。改造提升後,除了樓體有了大變樣外,花園街的道路也進行了“白改黑”,過去空中的“蜘蛛網”不見了,沿街強弱電線路全部實現入地。

  據了解,解放區結合花園街曆史底蘊,聘請北京泛華建設集團的專家,對沿街建築外立麵進行整體設計,在對沿街所有樓體加裝保溫層後,又采用三色仿古麵磚對樓體外立麵進行統一更新,並加裝鋁合金百葉窗格柵,對122塊防盜網進行統一風格化設計,在樓體窗沿和樓體外簷加裝民國風EPS輕型裝飾性構件,共整治樓體12棟,整治麵積2.8萬平方米。

  卸下破敗、雜亂的外衣後,花園街披上了新裝,經曆了一場神奇的蝶變,恢複了迷人的青春魅力。

  勝利街是英福公司於1911年修建的。整改之前,勝利街基礎設施陳舊,周邊危舊房屋多,流動攤販多,交通擁堵,私搭亂建現象嚴重。改造提升後,勝利街人行道破損的路麵修複了,臨街建築物和商鋪的牆體進行了粉刷,門頭廣告牌風格統一,整體麵貌煥然一新。

  在保護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老街改造提升進一步拓展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挖掘城市文脈,讓老城區既跟得上發展,又留得住鄉愁。

  老礦變景區,網紅打卡地

  臨街牆壁色調以灰白為主,簡樸素雅,牆上鑲嵌著礦車輪、齒輪、鏈條等工業元素,老煤礦文化氣息撲麵而來……改造提升的瑞豐街完全沒有了之前破敗衰落的感覺,成了“大井小巷風情街”。

  街道上熙熙攘攘,市民在一家家臨街商鋪裏進進出出,一派繁榮熱鬧的景象。牆壁上,紅色的“西大井1919”分外醒目。其實,瑞豐街隻是西大井1919文旅園區的一部分。

  焦作工業史上,有著屬於西大井的濃濃一筆。

  1919年,英福公司開工建設王封礦,4年後投產運行,被稱為西大井。這是英福公司在焦作建設的最大礦井。

  1925年,轟轟烈烈的焦作煤礦工人大罷工,就有王封礦工人的身影。毛澤東曾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盛讚焦作煤礦工人“特別能戰鬥”。

  1996年,王封礦停產封井。

  作為中國煤礦工業發展變遷的“活化石”,王封礦有著厚重的曆史文化底蘊,又遺存大量工業遺跡,還有代代相傳的“特別能戰鬥”精神財富,如何讓其再現芳華?

  近年來,從王封礦發展而來的河南王封全域實業有限公司,利用井架、坑口電廠遺址、鐵路專線等老工業元素,全力打造集文化、休閑、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西大井1919文旅園區,目的就是要留住這座城市的近代工業遺產,留存屬於焦作的百年記憶。

  王封礦總部、王封檔案館經過改造提升後極具視覺衝擊力,紅色門窗、牆體手繪、綠樹鮮花,一切都是那樣別具一格,不少市民來此感受那段曆史,不少新人紛紛來這裏拍攝婚紗照。這裏,成了名副其實的市民網紅打卡地。

  老街道、老礦井,願你們美麗永在、容顏永駐。

文章編輯:崔琳 
  • 上一篇文章: 沒有了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百年老街改造:讓城市留住記憶
    2020-8-28 21:08:01    來源:本站原創




      延續百年的現代采煤業,讓焦作從小村莊發展為中原城市群和豫晉交界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也給焦作留下了老街和工業遺跡,烙上了鮮明的曆史文化烙印。

      花園街、勝利街、瑞豐街,以及瑞豐街背後的王封礦,就是遺留在山陽大地上的“活化石”,定格了珍貴的曆史記憶。

      近年來,花園街、勝利街、瑞豐街、王封礦先後進行改造提升,容貌煥然一新,成為風格獨特的旅遊景點。

      “大井小巷風情街”、西大井1919文旅園區……在這些曆史“留聲機”裏,隻要用心聽,就能聽到來自時間深處的曆史回響。

      改造提升後,老街換新顏

      8月3日,記者漫步改造提升後的花園街、勝利街,感受凝固在街道和建築中的濃濃時代感,仿佛來到時間隧道,和曾經的那段曆史撞了一下腰。

      1902年,取得焦作煤礦開采權的英福公司開始在新華街建立辦公樓、倉庫、住宅、郵政所等,後來又建造了一個大花園,花園街的名字由此而來。

      老式電話亭和郵筒、具有古典風格的老房子……花園街的美經得起品味。改造提升後,除了樓體有了大變樣外,花園街的道路也進行了“白改黑”,過去空中的“蜘蛛網”不見了,沿街強弱電線路全部實現入地。

      據了解,解放區結合花園街曆史底蘊,聘請北京泛華建設集團的專家,對沿街建築外立麵進行整體設計,在對沿街所有樓體加裝保溫層後,又采用三色仿古麵磚對樓體外立麵進行統一更新,並加裝鋁合金百葉窗格柵,對122塊防盜網進行統一風格化設計,在樓體窗沿和樓體外簷加裝民國風EPS輕型裝飾性構件,共整治樓體12棟,整治麵積2.8萬平方米。

      卸下破敗、雜亂的外衣後,花園街披上了新裝,經曆了一場神奇的蝶變,恢複了迷人的青春魅力。

      勝利街是英福公司於1911年修建的。整改之前,勝利街基礎設施陳舊,周邊危舊房屋多,流動攤販多,交通擁堵,私搭亂建現象嚴重。改造提升後,勝利街人行道破損的路麵修複了,臨街建築物和商鋪的牆體進行了粉刷,門頭廣告牌風格統一,整體麵貌煥然一新。

      在保護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老街改造提升進一步拓展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挖掘城市文脈,讓老城區既跟得上發展,又留得住鄉愁。

      老礦變景區,網紅打卡地

      臨街牆壁色調以灰白為主,簡樸素雅,牆上鑲嵌著礦車輪、齒輪、鏈條等工業元素,老煤礦文化氣息撲麵而來……改造提升的瑞豐街完全沒有了之前破敗衰落的感覺,成了“大井小巷風情街”。

      街道上熙熙攘攘,市民在一家家臨街商鋪裏進進出出,一派繁榮熱鬧的景象。牆壁上,紅色的“西大井1919”分外醒目。其實,瑞豐街隻是西大井1919文旅園區的一部分。

      焦作工業史上,有著屬於西大井的濃濃一筆。

      1919年,英福公司開工建設王封礦,4年後投產運行,被稱為西大井。這是英福公司在焦作建設的最大礦井。

      1925年,轟轟烈烈的焦作煤礦工人大罷工,就有王封礦工人的身影。毛澤東曾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盛讚焦作煤礦工人“特別能戰鬥”。

      1996年,王封礦停產封井。

      作為中國煤礦工業發展變遷的“活化石”,王封礦有著厚重的曆史文化底蘊,又遺存大量工業遺跡,還有代代相傳的“特別能戰鬥”精神財富,如何讓其再現芳華?

      近年來,從王封礦發展而來的河南王封全域實業有限公司,利用井架、坑口電廠遺址、鐵路專線等老工業元素,全力打造集文化、休閑、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西大井1919文旅園區,目的就是要留住這座城市的近代工業遺產,留存屬於焦作的百年記憶。

      王封礦總部、王封檔案館經過改造提升後極具視覺衝擊力,紅色門窗、牆體手繪、綠樹鮮花,一切都是那樣別具一格,不少市民來此感受那段曆史,不少新人紛紛來這裏拍攝婚紗照。這裏,成了名副其實的市民網紅打卡地。

      老街道、老礦井,願你們美麗永在、容顏永駐。

    文章編輯:崔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