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0年專題區 > 2021年“新春走基層” > 正文

2020年專題區

新春走基層 村頭田間訪小康丨​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更新時間:2021-1-24 21:38:25    來源:陝西日報

  記者 王梓萌

  1月14日一大早,天還未亮,家住周至縣翠峰鎮新聯村的村民孫兵匆匆吃過早飯後,迫不及待地推開通向後院的大門,來到自家牛棚。清掃、拌料……同往常一樣,孫兵在此起彼伏的“哞哞”聲中開啟了忙碌而幸福的一天。

  “去年國慶節已經賣了3頭,現在還剩34頭公牛、2頭母牛,咱能實現脫貧致富都是它們的功勞!”孫兵是個不善言辭的人,但每談起自己的牛,他都會激動地打開話匣子。

  孫兵今年55歲,家裏共有4口人,兩個兒子分別在外念書、打工。他所在的新聯村曾經是西安市重點貧困村,在全村344戶1377人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1戶280人,孫兵家就是其中之一。很難想象,眼前這個動作熟練的養牛行家,在3年前還是個對養殖一竅不通的貧困戶。

  2016年,根據脫貧攻堅相關標準,孫兵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沒過多久,村上就幫他申請實施危房改造,再加上就業、產業、政策補助等方麵的精準幫扶,2018年,孫兵家摘掉了貧困帽。

  孫兵是個積極樂觀且能吃苦的人,從前家裏雖然貧困,但他從未停下探尋美好生活的腳步。在養牛前,孫兵做過小生意、養過雞,但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沒有賺多少錢。直到有一次,他聽說養牛成本雖然高,但風險小、收益高,這一下子燃起了他心中的熱情。

  有想法,就要去做,但買牛的這筆錢從哪兒來?正當孫兵一籌莫展的時候,2017年,駐村工作隊來到了孫兵家,了解到他有養牛創業的想法,但就是缺資金,工作隊與村兩委商議後,為孫兵申請了5萬元無息貸款和20萬元貼息貸款,幫助他建起了牛棚,買了牛。

  然而,對於沒有任何經驗的孫兵來說,養牛可不是一項簡單活兒。“剛開始養牛時,牛總是拉肚子,還不長肉,牛要是生病不能及時治療,那損失可就大了。”麵對一係列問題,孫兵束手無策,這讓他剛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

  為此,駐村工作隊多次聯係縣農業農村局,請來技術專家手把手教孫兵養牛。經過不懈努力,孫兵家由最初的十幾頭牛發展到現在的將近40頭,一頭牛按5000元的利潤來算,年收入就能達20萬元。

  勤能致富,誌能興家。通過養牛,孫兵成了新聯村扶智扶誌的典型。從昔日建檔立卡貧困戶,到如今村上小有名氣的“牛倌”,3年多時間,孫兵就打了場漂亮的脫貧翻身仗。而在他心中,最感激的還是駐村工作隊,“沒有工作隊柏書記的幫忙和鼓勵,我再想養牛也隻是想想。”

  孫兵念叨的柏書記,就是西安市殘疾人康複中心副主任、新聯村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柏華。

  提到駐村,柏華要比別的第一書記麵臨更多困難。由於視力僅有0.1,即便戴著高度數近視鏡,柏華白天也隻能看清幾米,晚上則是“一抹黑”。

  初到村裏,柏華就利用一個月的時間走訪了所有貧困戶,在此期間,對他來說最困難的就是出行。“一到傍晚,在沒有路燈的村子裏行走使我步履維艱,尤其遇到雨雪天,走在濕滑泥濘的土路上摔跟頭是常有的事。”柏華回憶道,2018年5月的一個夜晚,他靠著手機微弱的亮光獨自在田間查看生產路施工時,一不小心跌進了漚糞池,當柏華拽著棍子費勁地爬出來時,渾身早已癱軟。但這些都沒有影響到他的工作進度,無論刮風下雨,柏華堅持白天走訪,晚上借助放大鏡整理資料,最終找到了工作方向。

  “基層黨組織是農村發展的橋頭堡,抓好黨建就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後,柏華帶領大家確立了以黨建促脫貧的工作目標,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三會一課”和“四議兩公開”等固化為村黨支部的“必修課”,並先後邀請專家進村開展主題黨課活動,使村黨支部凝聚力、戰鬥力得到顯著提升。

  在發揮黨支部引領作用的同時,柏華積極爭取資金,帶領大家為村上修建水塔,修通了生產路,安裝太陽能照明燈,建起了農家書屋,還幫村委會買來電腦、打印機,給村衛生室添置了醫療設備。隨著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的改善,新聯村先後被評為周至縣“社會治理紅旗村”“縣級文明村”,西安市“美麗黨建”示範村等,他本人也被授予2020年陝西省脫貧攻堅獎創新獎和2020陝西脫貧攻堅奮鬥人物獎。每每提起這位駐村第一書記,村民們都紛紛感歎:“這種實打實的幫助,讓我們心裏熱乎乎的!”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柏華所在的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共同協調全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並組織誌願者24小時值守卡點、進村巡邏、進行環境消殺。

  “作為一名黨員,就要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柏華說,“因疫情影響,不能走訪貧困戶,我們就通過電話、微信了解村民情況,同時協調各方為村裏募捐防疫物資,共募集84消毒液800公斤、醫用口罩1600個、醫用手套2000副,及時解決了物資不足的問題。”

  柏華表示,有了去年的經驗,今年村上的疫情防控有了更充足的準備。“我們會第一時間利用微信群向村民推送最新消息和相關文件,解讀各項防疫政策,取消每年一次的慶春節集體茶話會和為村民寫春聯活動,並在村裏早早設立了疫情防控點,協助村衛生室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引領村民脫貧,柏華始終一個也不放棄,他經常到貧困戶家談心,了解他們的實際困難和需求。“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孫兵那樣內生動力很足。”柏華說,“遇到難幫扶的對象時,我們會想方設法和其聊天、交朋友,用行動感染他們。現如今,這些人也有了很大的改變,村上有打零工的機會時,他們都會積極參與。”

  2019年,柏華所在的駐村工作隊立足地域優勢,以“黨建+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在新聯村建起了占地25畝的苗木示範基地,每年為27戶貧困戶每戶分紅2000元;通過加工獼猴桃幹,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累計創收23萬元……3年多來,駐村工作隊為新聯村爭取資金1200餘萬元,通過走多元化發展道路,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夯實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

  走在空氣清新、景色秀美的新聯村,哪裏都有村民們辛勤勞動的身影,他們正抱著愚公移山的幹勁向小康生活全力邁進。而在他們身後,有一群像柏華一樣衝鋒在前的黨員“尖兵”,他們用愛與付出,讓群眾感受到了幫扶幹部的擔當和作為,感受到了廣大黨員幹部與大家同風雨、共戰鬥的高尚情懷。

  “我是駐村第一書記,更是一名黨員,駐村幫扶工作是黨和人民對我的信任,我會帶著這份沉甸甸的責任繼續做好本職工作。”柏華堅定地說。

文章編輯:陳東 
  • 上一篇文章: 沒有了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新春走基層 村頭田間訪小康丨​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2021-1-24 21:38:25    來源:陝西日報

      記者 王梓萌

      1月14日一大早,天還未亮,家住周至縣翠峰鎮新聯村的村民孫兵匆匆吃過早飯後,迫不及待地推開通向後院的大門,來到自家牛棚。清掃、拌料……同往常一樣,孫兵在此起彼伏的“哞哞”聲中開啟了忙碌而幸福的一天。

      “去年國慶節已經賣了3頭,現在還剩34頭公牛、2頭母牛,咱能實現脫貧致富都是它們的功勞!”孫兵是個不善言辭的人,但每談起自己的牛,他都會激動地打開話匣子。

      孫兵今年55歲,家裏共有4口人,兩個兒子分別在外念書、打工。他所在的新聯村曾經是西安市重點貧困村,在全村344戶1377人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1戶280人,孫兵家就是其中之一。很難想象,眼前這個動作熟練的養牛行家,在3年前還是個對養殖一竅不通的貧困戶。

      2016年,根據脫貧攻堅相關標準,孫兵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沒過多久,村上就幫他申請實施危房改造,再加上就業、產業、政策補助等方麵的精準幫扶,2018年,孫兵家摘掉了貧困帽。

      孫兵是個積極樂觀且能吃苦的人,從前家裏雖然貧困,但他從未停下探尋美好生活的腳步。在養牛前,孫兵做過小生意、養過雞,但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沒有賺多少錢。直到有一次,他聽說養牛成本雖然高,但風險小、收益高,這一下子燃起了他心中的熱情。

      有想法,就要去做,但買牛的這筆錢從哪兒來?正當孫兵一籌莫展的時候,2017年,駐村工作隊來到了孫兵家,了解到他有養牛創業的想法,但就是缺資金,工作隊與村兩委商議後,為孫兵申請了5萬元無息貸款和20萬元貼息貸款,幫助他建起了牛棚,買了牛。

      然而,對於沒有任何經驗的孫兵來說,養牛可不是一項簡單活兒。“剛開始養牛時,牛總是拉肚子,還不長肉,牛要是生病不能及時治療,那損失可就大了。”麵對一係列問題,孫兵束手無策,這讓他剛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

      為此,駐村工作隊多次聯係縣農業農村局,請來技術專家手把手教孫兵養牛。經過不懈努力,孫兵家由最初的十幾頭牛發展到現在的將近40頭,一頭牛按5000元的利潤來算,年收入就能達20萬元。

      勤能致富,誌能興家。通過養牛,孫兵成了新聯村扶智扶誌的典型。從昔日建檔立卡貧困戶,到如今村上小有名氣的“牛倌”,3年多時間,孫兵就打了場漂亮的脫貧翻身仗。而在他心中,最感激的還是駐村工作隊,“沒有工作隊柏書記的幫忙和鼓勵,我再想養牛也隻是想想。”

      孫兵念叨的柏書記,就是西安市殘疾人康複中心副主任、新聯村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柏華。

      提到駐村,柏華要比別的第一書記麵臨更多困難。由於視力僅有0.1,即便戴著高度數近視鏡,柏華白天也隻能看清幾米,晚上則是“一抹黑”。

      初到村裏,柏華就利用一個月的時間走訪了所有貧困戶,在此期間,對他來說最困難的就是出行。“一到傍晚,在沒有路燈的村子裏行走使我步履維艱,尤其遇到雨雪天,走在濕滑泥濘的土路上摔跟頭是常有的事。”柏華回憶道,2018年5月的一個夜晚,他靠著手機微弱的亮光獨自在田間查看生產路施工時,一不小心跌進了漚糞池,當柏華拽著棍子費勁地爬出來時,渾身早已癱軟。但這些都沒有影響到他的工作進度,無論刮風下雨,柏華堅持白天走訪,晚上借助放大鏡整理資料,最終找到了工作方向。

      “基層黨組織是農村發展的橋頭堡,抓好黨建就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後,柏華帶領大家確立了以黨建促脫貧的工作目標,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三會一課”和“四議兩公開”等固化為村黨支部的“必修課”,並先後邀請專家進村開展主題黨課活動,使村黨支部凝聚力、戰鬥力得到顯著提升。

      在發揮黨支部引領作用的同時,柏華積極爭取資金,帶領大家為村上修建水塔,修通了生產路,安裝太陽能照明燈,建起了農家書屋,還幫村委會買來電腦、打印機,給村衛生室添置了醫療設備。隨著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的改善,新聯村先後被評為周至縣“社會治理紅旗村”“縣級文明村”,西安市“美麗黨建”示範村等,他本人也被授予2020年陝西省脫貧攻堅獎創新獎和2020陝西脫貧攻堅奮鬥人物獎。每每提起這位駐村第一書記,村民們都紛紛感歎:“這種實打實的幫助,讓我們心裏熱乎乎的!”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柏華所在的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共同協調全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並組織誌願者24小時值守卡點、進村巡邏、進行環境消殺。

      “作為一名黨員,就要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柏華說,“因疫情影響,不能走訪貧困戶,我們就通過電話、微信了解村民情況,同時協調各方為村裏募捐防疫物資,共募集84消毒液800公斤、醫用口罩1600個、醫用手套2000副,及時解決了物資不足的問題。”

      柏華表示,有了去年的經驗,今年村上的疫情防控有了更充足的準備。“我們會第一時間利用微信群向村民推送最新消息和相關文件,解讀各項防疫政策,取消每年一次的慶春節集體茶話會和為村民寫春聯活動,並在村裏早早設立了疫情防控點,協助村衛生室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引領村民脫貧,柏華始終一個也不放棄,他經常到貧困戶家談心,了解他們的實際困難和需求。“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孫兵那樣內生動力很足。”柏華說,“遇到難幫扶的對象時,我們會想方設法和其聊天、交朋友,用行動感染他們。現如今,這些人也有了很大的改變,村上有打零工的機會時,他們都會積極參與。”

      2019年,柏華所在的駐村工作隊立足地域優勢,以“黨建+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在新聯村建起了占地25畝的苗木示範基地,每年為27戶貧困戶每戶分紅2000元;通過加工獼猴桃幹,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累計創收23萬元……3年多來,駐村工作隊為新聯村爭取資金1200餘萬元,通過走多元化發展道路,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夯實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

      走在空氣清新、景色秀美的新聯村,哪裏都有村民們辛勤勞動的身影,他們正抱著愚公移山的幹勁向小康生活全力邁進。而在他們身後,有一群像柏華一樣衝鋒在前的黨員“尖兵”,他們用愛與付出,讓群眾感受到了幫扶幹部的擔當和作為,感受到了廣大黨員幹部與大家同風雨、共戰鬥的高尚情懷。

      “我是駐村第一書記,更是一名黨員,駐村幫扶工作是黨和人民對我的信任,我會帶著這份沉甸甸的責任繼續做好本職工作。”柏華堅定地說。

    文章編輯:陳東 
     
    相關信息:
    請叫我,誌願者  盧乙潤
    焦作市明悅清潔誌願服務隊 李慶慶
    《秀瞰新焦作》 張玉峰
    《敬禮》 李 田
    《誌願幫扶見真情》 施曉霞
    《交通信號燈就是生命保護燈》 趙澤祥
    《一路有你》 李太昭
    《雪中“大餐”》 程 剛
    《焦作母親河大沙河帶狀濕地公園》 張雙傑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