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熱點新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娛樂頻道 > 娛樂新聞 > 正文

娛樂頻道

從《十一書》看主流短視頻如何深入人心
更新時間:2020-1-6 9:38:49    來源:新華網

  近年來,短視頻成為互聯網傳播的新形式,其傳播形式尤其受年輕人的追捧,許多優質內容為觀眾帶來了新的傳播體驗,成為當下的一種視聽潮流。近日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出品的微紀錄片《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簡稱《十一書》),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和好評,為積極傳播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出了新的探索。

  貼近時代的傳播特點被廣泛接納

  “我誌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一頭鶴發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亮,84歲的牛犇和身後黨員同誌們齊聲宣讀入黨誓詞。與此同時,賀頁朵短短的“宣誓詞”也令人熱血沸騰。兩位黨員雖分處兩個不同的時代,但擁有著同樣的初心。悄然間,一場橫跨曆史與現實的對話讓紀錄片的張力頓顯。尾聲處,當牛犇帶領眾人於賀頁朵寫下入黨誓詞的榨油坊前莊重宣誓,看著牛犇因激動而顫抖的手,觀眾內心亦同樣受到震撼。

  微紀錄片《十一書》共11集,每集用5分鍾,再現了一位位共產黨人的感人故事。該片突破了傳統紀錄片的表達方式,通過把故事和紀實元素相結合,實現了重大題材的高密度輸出和紅色主題在網絡上以短小精悍形態傳播的嚐試。

  在文化學者周逵看來,“無論微綜藝、微紀錄片還是其他短視頻傳播內容的節目形式,都有力地證明了短視頻已經成為一種貼近時代、符合受眾觀看習慣的傳播形式,是對既有的傳統傳播形式的補充和創新”。

  數據刷新了人們對主流視頻的新認知

  與以往大部分紀錄片相比,《十一書》邀請知名演員采用講述人的方式,加上情景演繹重現,讓書信內容變得更加生動,讓英雄形象變得更立體。“明星作為講述人,能夠吸引青少年的關注,不過關鍵是如何使二者更加契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孫宏豔說。

  在網絡平台播出時,該片順應媒體融合時代移動優先的原則,每集短小的體量,更加適合移動端、網絡平台的觀看和分享,也更加符合當代年輕人的觀看習慣。相關數據顯示,《十一書》發布一周時間內,在芒果TV、騰訊視頻、快手、抖音、微博、嗶哩嗶哩、趣頭條、梨視頻等網絡平台的總播放量達1.13億。在優酷和愛奇藝兩家平台的熱度值均超過3000。其中,觀看用戶集中分布在18~29歲年齡段。可以看到,該片受到了眾多年輕人的喜愛,準確的數據刷新了人們對主流視頻的新認知。嗶哩嗶哩上有網友發彈幕表示:“《十一書》這部微紀錄片讓我真切感受到了什麼才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學生張藝璿認為:“這部紀錄片讓11位先烈從屏幕中走到了現實,化為我們身邊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同齡青年,讓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雙向交流格局聯通了曆史和當代

  打通曆史與當下,在革命烈士和當代觀眾之間找到交集,是主流短視頻實現最大傳播效果的關鍵。借助短視頻的傳播載體,微紀錄片《十一書》通過邀請牛犇、呂中、張嘉譯、李建義、吳樾、海清、張藝興、杜淳、黃軒、楊爍、趙秦、楊奇鳴12位優秀演員作為主講人,為觀眾講述了英烈們的感人書信。他們或以扮演者講述,或以切身經曆體會,為觀眾深情演繹“十一書”背後關於信仰與犧牲的革命故事。在複旦大學新聞學院研究員唐俊看來:“該片巧妙地借用了藝人這個主觀能動性很強的元素,並給予他們一定的自身表達空間,聯係了曆史與現實,形成一個囊括了藝人與曆史、曆史與觀眾、藝人與觀眾三個維度的雙向交流格局,讓英雄人物與觀眾之間的聯係被構建起來,通過藝人自身的帶動能力加深了觀眾與曆史的熟悉感。”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學部長高曉虹評價該片,在藝術表現手法大膽創新,著力從情感切入,挖掘革命烈士豐富的內心世界,運用網絡時代的語言和敘事,把塵封的革命先烈書信生動地呈現在觀眾麵前,實現了曆史與現實的隔空對話。“《十一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從普通人的視角出發,將11位英烈還原為普通人,以情動人,讓觀眾產生共鳴共情,這也符合當下的傳播規律。”騰訊視頻紀錄片工作室總監朱樂賢說。

  隨著5G時代來臨,主流短視頻的傳播價值還將進一步凸顯。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副司長李忠誌說:“在網絡視聽這個空間裏,過去我們往往擔心主流內容缺乏吸引力,通過《十一書》的傳播我們增強了信心,看到了正能量主流價值的力量。”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文章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