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熱點新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娛樂頻道 > 娛樂新聞 > 正文

娛樂頻道

《可可西裏》線上重映 陸川:每個人都要盡可能保護野生動物
更新時間:2020-4-26 16:13:52    來源:新華網

  導演陸川近日現身首都之星藝術影廳聯盟舉辦的環保主題影片雲放映專場活動,與觀眾就其兩部作品《可可西裏》《我們誕生在中國》展開線上互動。

  拍攝於2003年的電影《可可西裏》以殘酷、洗練的紀實風格展現了圍繞藏羚羊的屠殺和保護,曾獲獎無數。十多年過去了,再重看這部作品,陸川感慨,當年拍攝時的種種艱辛依然曆曆在目。“無論時間的長河如何過濾,都帶不走好作品最本真的內核。《可可西裏》沒有大牌演員,也不是大製作,是一部講述‘存在’的電影,講述了一群人為了活著和另一群人為了更好活著的矛盾故事。”

  回憶拍攝過程,陸川說,當時最大的挑戰是麵對可可西裏極致的環境時,如何把主創們內心的震撼用膠片記錄下來,讓觀眾感受到藏區自然的壯美和對生命的尊重。為此,他和團隊選擇了做減法。“我們帶了整整四卡車的攝影器材過去,但最後並沒有動用那些特別複雜的拍攝手段,隻是靜靜地用最簡單的鏡頭語言去記錄我們麵前的世界。我們不希望攝影、導演出現在鏡頭前,而是希望能夠深深地藏在後麵,讓觀眾以最近的距離感受到用膠片記錄下來的曆史和自然。”

  2014年,迪士尼找到陸川,希望跟他合作拍攝一部有關中國野生動物的環保題材電影,經過半年的籌備,五個攝製組在全國各個無人區和自然保護區進行了18個月的追蹤拍攝以及11個月的後期剪輯,《我們誕生在中國》終於在2016年8月跟觀眾見麵。片中的三組動物大熊貓、雪豹、金絲猴各有各的魅力,收獲了不少小觀眾的喜愛。談起拍攝這部電影的過程,陸川笑言,整體上遠沒有《可可西裏》那麼艱苦,“當年《可可西裏》劇組的每個人都差點兒把命送掉了,這次各方麵的物資保障都好了很多。”

  比較兩次拍攝,最讓陸川感到印象深刻的是國內野生動物生存環境的顯著改善。“當年在可可西裏時,我覺得真的特別慘,體驗生活的時候能聽見槍聲,巡山過程中還能看到被打死、剝皮的藏羚羊,看到它們身上的槍眼。藏羚羊群還沒有恢複,盜獵很猖獗。拍《我們誕生在中國》時,各地的野生動物保護情況有了天壤之別,能看到有關部門拿出很多資金和精力在做這件事。”

  當被觀眾問及拍攝時的趣事時,陸川講了一個曾經讓他感到“顛覆”的故事。“大家都覺得熊貓很可愛,實際上它們很凶。到了現場,我們才知道拍攝熊貓是最危險的,因為成年熊貓就是真正的熊,它的牙齒咬合力、熊掌擊打能力,跟一隻野生棕熊沒有任何區別。熊貓是雜食動物,捕獵能力比較弱,它們抓住一隻野山羊抱著就啃,不會把它殺死之後才吃。所以拍熊貓的時候我最擔心,我們那組工作人員的保險額度是最高的。他們不得不穿人工熊貓皮偽裝起來,還要往身上抹熊貓糞便,慢慢靠近熊貓媽媽和寶寶。”

  “《可可西裏》和《我們誕生在中國》差不多隔了十年,希望下一個十年,我還有精力和體力,去一個更極致的環境,對中國的自然環境做一次表達。”陸川表示,這次疫情暴發後,他看到新聞裏說有些地方自然環境得到恢複,覺得人類確實過度耗用了地球資源,“如果有可能,每個人都要盡可能去保護野生動物和環境,這才是敬畏和平等的態度。”

  這段時間,陸川正忙著新片《749局》的後期製作,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少年的成長和曆險,他希望這部作品能給觀眾帶來驚喜。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文章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