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熱點新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新聞時評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大疫當前,當磨礪科技殺毒之刃
——全球抗疫係列評論之三
更新時間:2020-3-6 10:02:2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在全球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時,當全方位磨礪科技殺毒之刃,從讓病毒無所遁形的檢測工具,到與之短兵相接的臨床治療手段和藥物,再到疫苗等長期防控手段,為人類最終戰勝病毒提供強大助力。

  磨礪科技殺毒之刃,就是要讓“雷達”更快速、更精準地發現病毒這個人類的大敵——在這場戰“疫”中包括各種檢測工具。

  新冠病毒出現不久,中國科研人員迅速行動,從患者體內分離出病毒,對其基因組測序,並與世界分享。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說:“中國在監測疫情暴發、分離病毒、對基因組測序並與世衛組織和世界分享方麵的速度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有了基因組信息,才能對肉眼看不見的病毒“畫影圖形”,有的放矢地展開阻擊戰。當前全球廣泛使用的RT-PCR(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技術,就是根據病毒核酸的基因序列特征,判斷樣本中是否有病毒存在。

  近日,世衛組織專門舉辦新冠病毒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彙集全球頂尖衛生專家商討並最終形成科研“路線圖”,其中把研發簡便快速的檢測工具作為短期優先項。各國有效防控疫情,離不開檢測速度和準確性不斷提升的檢測工具。

  磨礪科技殺毒之刃,就是要把“好鋼”用在與敵人短兵相接的刀刃上——在這場戰“疫”中包括各種臨床治療手段和藥物。

  雖然目前還沒有針對新冠病毒感染的特效藥,但醫護人員充分利用多種科技手段為患者提供支持性治療,比如對於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醫護人員使用俗稱“人工肺”的ECMO設備,幫助患者維持生命體征穩定。針對輕症患者,則搭建了“方艙醫院”,有一大批患者在這裏病愈。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3月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已達52045例。

  直接殺滅病毒的藥物也在研發路上。在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平台上,已列出超過300項與新冠病毒相關的臨床研究項目,涵蓋西藥、中藥、幹細胞療法等,數字幾乎每天都在增加。由於研發新藥耗時漫長,人們在當前疫情中尤其注重采用“老藥新用”策略,一批安全性獲得證明的“老藥”被用於治療並發揮作用。

  磨礪科技殺毒之刃,就是要打造應對傳染病的“治本”武器,形成持久戰鬥力和威懾力——在這場戰“疫”中包括備受關注的疫苗,以及全社會防控傳染病的有效機製。

  疫苗是人類與疾病鬥爭史上取得的重大成果。天花曾讓人談之色變,但在天花疫苗誕生後,這一古老傳染病被徹底消滅。全球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科研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疫苗研發不可能一蹴而就。按照譚德塞的樂觀估計,新冠病毒疫苗可能在18個月後方能投入使用。

  對抗傳染病,更重要的是防患於未然,通過建立和完善公共衛生安全體係,提高應對重大疫情和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磨礪科技殺毒之刃,也離不開全球攜手,因為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誰都無法獨善其身。各國專業組織和科研人員當合作並進,共享科研數據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應對策略,彙聚眾智研發有效的戰“疫”武器。有了科研戰線的強大支撐,人類必將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新聞編輯:殷愛萍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