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縣區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山陽區:壯大集體經濟 增強“造血”能力
更新時間:2022-5-6 10:24:13    來源:焦作日報

  山陽區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為抓手,健全集體資產監督管理體係,培養農村自我發展的“造血”能力,盤活農村各類資源、資產、資金,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實力,增加農民分紅收入。在近期的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該區榮獲2021年度“全市農村集體經濟改革工先進區”稱號。

  為保障農村集體經濟改革有序進行,山陽區強化組織領導,搞好製度設計,健全推進機製,形成了各職能部門、街道聚合力、齊參與的良好格局。該區還對全區2個涉農街道、21個村(社區)集體經濟組織、139個組級集體經濟組織擁有的各類資產進行登記核查,做到清查對象與清查範圍全麵徹底。目前,該區21個村(含2個村改居)全部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折股量化資產5.37多億元。

  該區還通過了《山陽區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製度》和《山陽區關於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等一係列製度,為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該區積極探索股份合作製改革成果轉化,持續鞏固農村集體產權製度改革成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各類組織和個人參與土地流轉,培育一批農村新型經營主體。

  2021年,中星街道李貴作村引進了欣豐源懷地黃深加工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2億元,采用“企業+農戶”運營模式,開展懷地黃收購及優良品種育種,可開發利用荒坡、林下土地1000多公頃,帶動周邊農民1000戶、3000人從事懷藥材種植致富增收。李貴作村農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流轉的10公頃土地種植有機蔬菜等經濟作物,年產值16萬元。

  中豫公司利用中星街道中馬村流轉的60多公頃土地發展綠色農業,規劃打造集樹種培育、樹種改良、生產技術改良與推廣的現代化農業科技實驗園,集生產、銷售、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觀光園。目前,該觀光園已初見成效,成為遠近聞名的花果園,為周邊村民提供就業崗位100多個,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贏”。

  新城街道蘇藺村利用省、市扶持的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50萬元,村集體自籌270萬元,流轉10公頃土地種植大棚蟠棗、火龍果等。該采摘園采取村民承包管理、向村集體交納承包租金的方式運營,村集體年收益30萬元。

(記者史文生)

新聞編輯:劉佳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山陽區:壯大集體經濟 增強“造血”能力
    2022-5-6 10:24:13    來源:焦作日報

      山陽區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為抓手,健全集體資產監督管理體係,培養農村自我發展的“造血”能力,盤活農村各類資源、資產、資金,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實力,增加農民分紅收入。在近期的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該區榮獲2021年度“全市農村集體經濟改革工先進區”稱號。

      為保障農村集體經濟改革有序進行,山陽區強化組織領導,搞好製度設計,健全推進機製,形成了各職能部門、街道聚合力、齊參與的良好格局。該區還對全區2個涉農街道、21個村(社區)集體經濟組織、139個組級集體經濟組織擁有的各類資產進行登記核查,做到清查對象與清查範圍全麵徹底。目前,該區21個村(含2個村改居)全部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折股量化資產5.37多億元。

      該區還通過了《山陽區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製度》和《山陽區關於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等一係列製度,為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該區積極探索股份合作製改革成果轉化,持續鞏固農村集體產權製度改革成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各類組織和個人參與土地流轉,培育一批農村新型經營主體。

      2021年,中星街道李貴作村引進了欣豐源懷地黃深加工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2億元,采用“企業+農戶”運營模式,開展懷地黃收購及優良品種育種,可開發利用荒坡、林下土地1000多公頃,帶動周邊農民1000戶、3000人從事懷藥材種植致富增收。李貴作村農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流轉的10公頃土地種植有機蔬菜等經濟作物,年產值16萬元。

      中豫公司利用中星街道中馬村流轉的60多公頃土地發展綠色農業,規劃打造集樹種培育、樹種改良、生產技術改良與推廣的現代化農業科技實驗園,集生產、銷售、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觀光園。目前,該觀光園已初見成效,成為遠近聞名的花果園,為周邊村民提供就業崗位100多個,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贏”。

      新城街道蘇藺村利用省、市扶持的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50萬元,村集體自籌270萬元,流轉10公頃土地種植大棚蟠棗、火龍果等。該采摘園采取村民承包管理、向村集體交納承包租金的方式運營,村集體年收益30萬元。

    (記者史文生)

    新聞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