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編者按:改革創新,示範引領。近日,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公布2022年度河南省經濟體製改革十大案例,推廣機製創新的典型經驗。3月22日起,大河網聯合河南省發展改革委推出“改革創新拚經濟”係列報道,展現機製創新在經濟運行、科技技術、信用融資、產業發展等領域發揮的積極促進作用,通過示範引領,使改革更好地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大河網訊 為解決縣級財政實力較為薄弱、人均保障水平偏低等問題,2022年1月1日起,河南全麵推行省與市縣財政體製改革,進一步理順省、市、縣級政府間財政關係,規範統一核定省與市縣共同財政事權支出責任分擔比例,激發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這次改革是對省以下政府間財政關係的重塑式調整,也是分稅製改革以來河南省力度最大的一次財政改革。改革做法在全國先行先試,起到了示範效應。
理順政府間財政關係 河南推行財政體製改革
財政體製是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著基層“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下稱“三保”)、共同富裕、全國統一大市場、地方債、社會公平乃至國家長治久安。
“深化省與市縣財政體製改革是河南省推進縣域‘三項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激發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的關鍵抓手。”河南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政府間財政關係有三大重點,首先是財政權責怎麼分,即各級政府(中央、省、地市、縣、鄉)分別幹什麼事,並承擔相應支出責任。其次是政府收入怎麼分,財力需要跟事權相匹配。第三則是通過轉移支付來彌補下級政府收支缺口。
據介紹,本次改革將河南省財政直管縣的範圍由當時的24個縣(市)擴大至全部102個縣(市),各縣(市)財政體製由省財政直接核定,與所在省轄市在財政管理體製上屬並列關係,最大限度地賦予縣(市)財政管理權限。這意味著各縣(市)財政收入除上劃中央和省級部分外全部留歸當地使用,市級不再參與分享,各類轉移支付、債券資金由省財政直接下達到縣(市)。
豫西山區盧氏縣(圖片來源 河南日報 程專藝 攝)
優化收入分享和支出責任劃分 提升財政保障水平
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涉及各級政府間“事由誰來幹”“錢由誰來出”等現實問題。在改革實施後,帶來了哪些新變化?
據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改革後,縣(市)範圍內的財政收入增量原則上省轄市不再分享,充分調動縣(市)培植財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各類轉移支付、債券資金由省財政直接分配下達到縣(市),進一步提升縣(市)財政整體保障水平。同時,財政結算、資金調撥等事項由省財政與縣(市)直接對接,推動縣級財政管理能力提升。各省轄市繼續對縣(市)財政工作進行指導、監督,鼓勵各省轄市繼續加大對所屬縣(市)財政支持力度,做到放權不放責、監管不缺位。
平頂山尼龍新材料產業集聚區(圖片來源 河南日報)
跨區域和共同投資項目收入分配關係不斷完善。圍繞多地提出的跨區域和市縣共同投資項目收入分享問題,我省就洛陽市與濟源示範區關於黃河水利水電開發集團有限公司電力增值稅、平頂山市與葉縣關於平頂山尼龍新材料產業集聚區、焦作市與所轄縣(市)關於部分共同投資項目等收入分享問題予以明確,理順了跨區域和市縣共同投資項目收入分配關係,對支持市縣高質量協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改革後,能夠最大限度地下沉收入,省與市縣收入分配關係簡潔明了,有利於市縣進一步壯大財政收入規模、促進市縣加快發展。同時適當加大省級對非稅收入的分成力度,有利於引導市縣優化財政收入結構。同時,在支出責任方麵,以中央明確的8大類18項基本公共服務事項為突破口,簡化分擔方式,實行差異化分擔。結合財力狀況將各市縣劃分為不同檔位,目前省財政對縣(市)的分擔比例分為30%、40%、50%、60%四檔,財力越困難的縣(市)省級分擔比例越高,幫助縣(市)更好落實基本公共服務支出責任。”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說。
兜牢“三保”底線 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
據省財政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22年省財政直接下達102個縣(市)的各項轉移支付占省對市縣轉移支付總量的61%,直接調撥102個縣(市)國庫現金占調撥市縣總量的61.8%,直接下達102個縣(市)用於項目建設的新增專項債券占市縣總量的51.9%,省級共為102個縣(市)墊付留抵退稅庫款111.8億元。
“整體來看,財政體製改革實施順利,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說,財政體製調整後,在全省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財政收支緊平衡狀態非常突出的背景下,全省基層‘三保’整體保障較好。截至2022年年底,省財政及時分配支持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等轉移支付資金594.69億元,全省已累計退付增值稅留抵退稅983.5億元,有效支持市縣彌補政策性減收,兜牢“三保”底線。同時,加大對留抵退稅負擔較重地區的支持,增強縣(市)財力保障水平。
光山縣十裏鎮正和農業專業合作社 (圖片來源 河南日報 謝萬柏 攝)
據介紹,2022年5月,省財政廳印發《河南省財政廳關於核定下達2022年深化省與市縣財政體製改革劃轉基數的通知》,要求省與市縣收支劃轉基數核對一致,確保改革方案的平穩推進。同時,定期對各縣(市、區)財力狀況、收入運行情況、庫款保障水平、“三保”等重點資金落實情況進行調度分析,完善財政運行監測機製,加強對各類苗頭性風險問題的跟蹤、研判、應對,確保省直管縣財政體製和管理機製順暢高效。
“推進省以下財政體製改革,是一項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省財政廳將指導地方財政部門開展研究分析,因地製宜、科學合理製定改革方案,加強改革方案的係統籌劃和整體設計,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落地見效。(路嬌)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編者按:改革創新,示範引領。近日,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公布2022年度河南省經濟體製改革十大案例,推廣機製創新的典型經驗。3月22日起,大河網聯合河南省發展改革委推出“改革創新拚經濟”係列報道,展現機製創新在經濟運行、科技技術、信用融資、產業發展等領域發揮的積極促進作用,通過示範引領,使改革更好地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大河網訊 為解決縣級財政實力較為薄弱、人均保障水平偏低等問題,2022年1月1日起,河南全麵推行省與市縣財政體製改革,進一步理順省、市、縣級政府間財政關係,規範統一核定省與市縣共同財政事權支出責任分擔比例,激發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這次改革是對省以下政府間財政關係的重塑式調整,也是分稅製改革以來河南省力度最大的一次財政改革。改革做法在全國先行先試,起到了示範效應。
理順政府間財政關係 河南推行財政體製改革
財政體製是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著基層“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下稱“三保”)、共同富裕、全國統一大市場、地方債、社會公平乃至國家長治久安。
“深化省與市縣財政體製改革是河南省推進縣域‘三項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激發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的關鍵抓手。”河南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政府間財政關係有三大重點,首先是財政權責怎麼分,即各級政府(中央、省、地市、縣、鄉)分別幹什麼事,並承擔相應支出責任。其次是政府收入怎麼分,財力需要跟事權相匹配。第三則是通過轉移支付來彌補下級政府收支缺口。
據介紹,本次改革將河南省財政直管縣的範圍由當時的24個縣(市)擴大至全部102個縣(市),各縣(市)財政體製由省財政直接核定,與所在省轄市在財政管理體製上屬並列關係,最大限度地賦予縣(市)財政管理權限。這意味著各縣(市)財政收入除上劃中央和省級部分外全部留歸當地使用,市級不再參與分享,各類轉移支付、債券資金由省財政直接下達到縣(市)。
豫西山區盧氏縣(圖片來源 河南日報 程專藝 攝)
優化收入分享和支出責任劃分 提升財政保障水平
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涉及各級政府間“事由誰來幹”“錢由誰來出”等現實問題。在改革實施後,帶來了哪些新變化?
據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改革後,縣(市)範圍內的財政收入增量原則上省轄市不再分享,充分調動縣(市)培植財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各類轉移支付、債券資金由省財政直接分配下達到縣(市),進一步提升縣(市)財政整體保障水平。同時,財政結算、資金調撥等事項由省財政與縣(市)直接對接,推動縣級財政管理能力提升。各省轄市繼續對縣(市)財政工作進行指導、監督,鼓勵各省轄市繼續加大對所屬縣(市)財政支持力度,做到放權不放責、監管不缺位。
平頂山尼龍新材料產業集聚區(圖片來源 河南日報)
跨區域和共同投資項目收入分配關係不斷完善。圍繞多地提出的跨區域和市縣共同投資項目收入分享問題,我省就洛陽市與濟源示範區關於黃河水利水電開發集團有限公司電力增值稅、平頂山市與葉縣關於平頂山尼龍新材料產業集聚區、焦作市與所轄縣(市)關於部分共同投資項目等收入分享問題予以明確,理順了跨區域和市縣共同投資項目收入分配關係,對支持市縣高質量協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改革後,能夠最大限度地下沉收入,省與市縣收入分配關係簡潔明了,有利於市縣進一步壯大財政收入規模、促進市縣加快發展。同時適當加大省級對非稅收入的分成力度,有利於引導市縣優化財政收入結構。同時,在支出責任方麵,以中央明確的8大類18項基本公共服務事項為突破口,簡化分擔方式,實行差異化分擔。結合財力狀況將各市縣劃分為不同檔位,目前省財政對縣(市)的分擔比例分為30%、40%、50%、60%四檔,財力越困難的縣(市)省級分擔比例越高,幫助縣(市)更好落實基本公共服務支出責任。”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說。
兜牢“三保”底線 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
據省財政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22年省財政直接下達102個縣(市)的各項轉移支付占省對市縣轉移支付總量的61%,直接調撥102個縣(市)國庫現金占調撥市縣總量的61.8%,直接下達102個縣(市)用於項目建設的新增專項債券占市縣總量的51.9%,省級共為102個縣(市)墊付留抵退稅庫款111.8億元。
“整體來看,財政體製改革實施順利,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說,財政體製調整後,在全省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財政收支緊平衡狀態非常突出的背景下,全省基層‘三保’整體保障較好。截至2022年年底,省財政及時分配支持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等轉移支付資金594.69億元,全省已累計退付增值稅留抵退稅983.5億元,有效支持市縣彌補政策性減收,兜牢“三保”底線。同時,加大對留抵退稅負擔較重地區的支持,增強縣(市)財力保障水平。
光山縣十裏鎮正和農業專業合作社 (圖片來源 河南日報 謝萬柏 攝)
據介紹,2022年5月,省財政廳印發《河南省財政廳關於核定下達2022年深化省與市縣財政體製改革劃轉基數的通知》,要求省與市縣收支劃轉基數核對一致,確保改革方案的平穩推進。同時,定期對各縣(市、區)財力狀況、收入運行情況、庫款保障水平、“三保”等重點資金落實情況進行調度分析,完善財政運行監測機製,加強對各類苗頭性風險問題的跟蹤、研判、應對,確保省直管縣財政體製和管理機製順暢高效。
“推進省以下財政體製改革,是一項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省財政廳將指導地方財政部門開展研究分析,因地製宜、科學合理製定改革方案,加強改革方案的係統籌劃和整體設計,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落地見效。(路嬌)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