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讓百姓生活更加舒心順氣——2015:法治與我
更新時間:2015-12-30 8:40:1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2月29日電 網絡謠言入刑,考試作弊入刑,醫鬧入刑,反家暴上升至國家、社會共同責任,織牢織密保護公民的法網;能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堅決取消,該下放審批權力的一律下放,簡政放權是法治政府的應有之義;在權與法之間築起“防火牆”,巡回法庭掛牌開張,回應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期待……

  2015年,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對於每一個普通的“我”來說,“高大上”的“法治”已經融入了社會生活的點點滴滴。法治進步就在身邊,你感受到了嗎?

  折騰少一些 便利多一些

  怎麼證明“你媽是你媽”?

  這道題折騰壞了許多人。

  老百姓遭遇到的類似“奇葩證明”還有很多:去銀行換殘幣要開 “非故意燒毀錢幣”證明;領養老金要開“你還活著”證明;買房要開“無罪證明”……

  建設法治政府,必須拿那些於法無據、群眾反映強烈的證明開刀——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的通知》,要求堅決砍掉各類無謂的證明和繁瑣的手續。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和蓋章環節,原則上一律取消。各地要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從源頭上避免各類“奇葩證明”“循環證明”等現象。

  建設法治政府,不僅要讓老百姓少折騰,還要給老百姓更多便利——

  今年7月到明年6月,天津與河南、江蘇與安徽、浙江與江西、重慶與四川、湖北與湖南10省市,開展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一對一試點。也就是說,在結對省份之間居住的人,再也不用“一丟身份證就回老家補證”。到後年7月,全國老百姓都可以享受這一便利。

  從現在開始,你去申辦因私出入境證件時,不需要再提交戶口簿,也不需要再提交申請材料的複印件。那麼,以前需要你做的那些事誰來幹?放心,有關信息由警察通過內部網絡查詢,有關材料由警察自行采集。

  建設法治政府,還要為創業創新營造良好氛圍,讓企業和群眾收獲更多實惠。作為政府簡政放權的重要舉措,今年10月1日開始的“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製度改革大大減少辦證時間,讓許多曾為辦證“跑斷腿”的投資人豎起大拇指。

  12月27日公布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進一步明確,對增加企業和公民負擔的證照進行清理規範。

  人民群眾對政府依法行政的期盼得到回應,法治政府建設全麵深入推進,推動法治精神滲入社會運行的方方麵麵。

  不公少一點,正義多一點

  2015年6月,周永康一審被判處無期徒刑,彰顯中國反腐決心。

  “昔日如此位高權重,觸犯法律一樣跑不了,這才叫公平和正義。”一位網友如是評價。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是依法治國的莊嚴承諾。

  ——當你的權利受到侵害而起訴權力機關,你是否還會害怕“官官相護”?

  新年伊始,最高人民法院設在深圳、沈陽的第一、第二巡回法庭“開門辦公”。“家門口的最高法”不僅將為訴訟參與人提供時間和空間上的便利,更可避免地方法院司法審判受到地方幹預。歸根結底,就是為了“公平正義”。

  ——當你與其他人對簿公堂,你是否會擔心對方“找個領導,一個電話就搞定法官”?

  3月,中辦、國辦公布《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一道“權與法間的防火牆”就此拉起。此後,中央政法委更是公開通報5起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和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典型案件,給“任性的權力”敲響警鍾。

  ——當你手握訴狀去法院立案,是否還會懷疑對方會推推搡搡,不願受理?

  5月,《關於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記製改革的意見》正式施行。“有案必立、有訴必理”,立案登記製成為治療“立案難”的“點穴”之舉。5月1日至9月30日短短5個月,全國法院登記一審案件達到620餘萬件,同比增長31.9%。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當每個人都感覺到身邊的不公在一點點減少,而正義的符號開始變得隨處可見,這說明我們距離依法治國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亂象少一些 秩序多一些

  2015年5月,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引發“路怒症”現象。

  “路怒”是心疾,得治。實際上,“路怒症”與傳播謠言、以暴力發泄不滿等社會亂象一起,反映的是當前社會利益訴求複雜多樣、矛盾增大增多的現實情況。這種背景下,要確保社會有序健康發展,唯有靠法治。

  8月,法院判處成都男司機張某有期徒刑8個月,緩刑一年。針對攻擊性駕駛等“路怒”行為大量增多的問題,公安交管部門持續開展整治。今年以來,全國共查獲上述違法行為1733萬起,同比上升2.8%。

  社會發展需要正能量,對於無視秩序、習慣鑽法規空子的人,唯有以嚴密的執法、司法體係加之懲治,才能在全社會形成信法畏法而後遵法守法的氛圍。

  10月,深圳交警查處了一輛黑色奔馳越野車。該車從2015年3月至今23次違法占用應急車道,交警開出共計處罰69000元、記138分的“超大”罰單。該車同時還有壓實線、違停等交通違法記錄。

  “史上最牛奔馳車”的背後,是違法占用應急車道行為嚴重擾亂高速公路通行秩序。社會同聲呼籲,對這一違法頑症需要長期治理。公安部很快作出部署,各地公安交管部門加強跨省異地違法占用應急車道記錄轉遞,並及時通過多種途徑告知車輛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督促駕駛人接受處理。

  法律和規則不僅是要懲治惡行。法治的社會中,遵法守序者理應暢通無阻。

  “你有資格申領長期駕照嗎?”這句話成了駕照到期的駕駛人們互相詢問的常見問題。

  這是來自法律的一個明確信號。為鼓勵駕駛人遵守交通法規、安全文明駕駛機動車,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在6年有效期內沒有滿分記錄的駕駛人,可以在有效期滿時換領10年有效期的駕駛證;對於在10年有效期內沒有滿分記錄的駕駛人,可以在有效期滿時換領長期有效的駕駛證。

  據悉,自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以來截至今年11月底,我國已有1.39億符合條件的駕駛人領取10年有效期的駕駛證。

  法律的“區別對待”,讓不少人反省曾有的違法行為。正是這個過程,讓社會公序良俗得以維護,更讓人們對種種社會亂象最終消失充滿信心。

  侵害少一些 保護多一些

  今年8月,上海發生了一起妻子被丈夫剁手的案件。這起極端家庭暴力案中的施暴者最終將受到嚴懲,但如果缺乏有效的反家暴法律體係,侮辱、謾罵、毆打、限製人身自由等形形色色的家庭暴力仍可以躲在“家務事”的麵具背後獰笑。

  這種情況已經成為曆史。曆經20年的醞釀和準備,今年12月份,我國第一部反家暴法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家事”立“國法”,明確了各部門及相關單位在反家暴中的責任,建立了強製報告製度,首次設立了告誡書製度和人身安全保護令製度……

  “家庭暴力不僅對家庭成員生命、身心、身體健康造成危害,也對社會穩定造成影響;出台反家暴法,是用法律維護人權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社會走向文明的需要。”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修福金說。

  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弱者。今年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並通過了多部事關百姓人身權益、生命健康的法律,體現了立法以民為本的根本出發點。

  今年1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實施。修正案根據恐怖活動的特點規律以及當前反恐鬥爭的實際,加大了恐怖活動懲處力度;針對群眾深惡痛絕的拐賣兒童犯罪,修正案還加大收買者的懲處;針對社會反映強烈的機動車超速、超員導致慘重交通事故以及“醫鬧”等不良現象,修正案也增加了相應規定。

  今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打響了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保衛戰。6月,審議了網絡安全法草案,進一步完善公民個人信息保護製度,規範網絡信息傳播活動。8月,表決通過的新修訂的大氣汙染防治法,僅在條文上就增加了近一倍,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公眾健康的又一利器。

  讓侵害少一些、保護多一些。相信立法者的美好願望將隨著一部部法律的修改和實施得以實現。

  困惑少一些,期待多一些

  這個冬天,霧霾再次襲來。如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牽動著人們的心。

  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施行已近一年。一年來,有關部門不斷推出舉措加以落實,各地處罰案件大幅提升,環保整治領域逐步實現全覆蓋和零容忍。

  然而,與嚴峻的環保形勢和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相比,從立法、執法再到司法,環保的力度還需要大些、再大些——

  統計顯示,全國已有23個省區市成立近390個專門從事環境資源審判的機構。目前,備受關注的騰格裏沙漠公益訴訟案已經進入再審審查程序。最高法環境資源審判庭副庭長王旭光表示,最高法將依法審查,按法律規定對此案作出公正處理。

  12月16日,山東省慶雲縣人民檢察院因該縣環保部門不依法履責,向縣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這是今年7月最高檢發布《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改革試點方案》以來,全國首例行政公益訴訟。18日,貴州省錦屏縣檢察院對該縣環境保護局提起行政公益訴訟;21日,福建省清流縣檢察院對該縣環境保護局提起行政公益訴訟……

  公益訴訟改革體現了法治對全體公民利益的關注。與此同時,不斷加強對社會個體的幫扶救助,也在逐步破題——

  在吉林省吉林市,“老上訪戶”孫曉龍剛剛結束長達十年的上訪。十年前,因為一起敗訴的勞資糾紛案,老孫踏上上訪路,走投無路之際,來到信訪法律事務服務中心求助,公益律師修保隻用了三個月時間就解決了他的難題。

  吉林市正在開展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試點。為解決“案結事不了”難題,2015年,中央政法委印發《關於建立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製度的意見(試行)》,要求從明年起,全國的涉法涉訴信訪案件都要實行律師代理製,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為信訪人提供公益法律服務。

  在與吉林千裏之隔的上海,剛開始創業開水果店的劉唐,特地把新店開張的第一籃水果送到上海市鬆江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小劉之前曾在鬆江區一家快遞公司工作,公司卻以種種理由克扣工資,多虧法律服務中心及時介入協調,小劉才和工友拿到了應得的報酬。

  如今,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完善法律援助製度的意見》正在深入實施,勞動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藥品、教育醫療等多項民生事項被納入法律援助範圍,農民工、下崗職工、未成年人、殘疾人等特定群體被列為重點援助對象。6.8萬個法律援助工作站,2300多個熱線服務平台,累計70.4億元法律援助經費……有了越來越完善的法律製度,當老百姓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才能有更完善、有力的救濟與保護。

  歲末,也是新的開始。我們期待,在2016年,法治將更好地守護“中國夢”,讓咱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寧、舒心順氣兒。(記者鄒偉、羅沙、陳菲、白陽、王大千)

文章編輯:劉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讓百姓生活更加舒心順氣——2015:法治與我
2015-12-30 8:40:1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2月29日電 網絡謠言入刑,考試作弊入刑,醫鬧入刑,反家暴上升至國家、社會共同責任,織牢織密保護公民的法網;能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堅決取消,該下放審批權力的一律下放,簡政放權是法治政府的應有之義;在權與法之間築起“防火牆”,巡回法庭掛牌開張,回應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期待……

  2015年,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對於每一個普通的“我”來說,“高大上”的“法治”已經融入了社會生活的點點滴滴。法治進步就在身邊,你感受到了嗎?

  折騰少一些 便利多一些

  怎麼證明“你媽是你媽”?

  這道題折騰壞了許多人。

  老百姓遭遇到的類似“奇葩證明”還有很多:去銀行換殘幣要開 “非故意燒毀錢幣”證明;領養老金要開“你還活著”證明;買房要開“無罪證明”……

  建設法治政府,必須拿那些於法無據、群眾反映強烈的證明開刀——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的通知》,要求堅決砍掉各類無謂的證明和繁瑣的手續。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和蓋章環節,原則上一律取消。各地要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從源頭上避免各類“奇葩證明”“循環證明”等現象。

  建設法治政府,不僅要讓老百姓少折騰,還要給老百姓更多便利——

  今年7月到明年6月,天津與河南、江蘇與安徽、浙江與江西、重慶與四川、湖北與湖南10省市,開展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一對一試點。也就是說,在結對省份之間居住的人,再也不用“一丟身份證就回老家補證”。到後年7月,全國老百姓都可以享受這一便利。

  從現在開始,你去申辦因私出入境證件時,不需要再提交戶口簿,也不需要再提交申請材料的複印件。那麼,以前需要你做的那些事誰來幹?放心,有關信息由警察通過內部網絡查詢,有關材料由警察自行采集。

  建設法治政府,還要為創業創新營造良好氛圍,讓企業和群眾收獲更多實惠。作為政府簡政放權的重要舉措,今年10月1日開始的“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製度改革大大減少辦證時間,讓許多曾為辦證“跑斷腿”的投資人豎起大拇指。

  12月27日公布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進一步明確,對增加企業和公民負擔的證照進行清理規範。

  人民群眾對政府依法行政的期盼得到回應,法治政府建設全麵深入推進,推動法治精神滲入社會運行的方方麵麵。

  不公少一點,正義多一點

  2015年6月,周永康一審被判處無期徒刑,彰顯中國反腐決心。

  “昔日如此位高權重,觸犯法律一樣跑不了,這才叫公平和正義。”一位網友如是評價。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是依法治國的莊嚴承諾。

  ——當你的權利受到侵害而起訴權力機關,你是否還會害怕“官官相護”?

  新年伊始,最高人民法院設在深圳、沈陽的第一、第二巡回法庭“開門辦公”。“家門口的最高法”不僅將為訴訟參與人提供時間和空間上的便利,更可避免地方法院司法審判受到地方幹預。歸根結底,就是為了“公平正義”。

  ——當你與其他人對簿公堂,你是否會擔心對方“找個領導,一個電話就搞定法官”?

  3月,中辦、國辦公布《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一道“權與法間的防火牆”就此拉起。此後,中央政法委更是公開通報5起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和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典型案件,給“任性的權力”敲響警鍾。

  ——當你手握訴狀去法院立案,是否還會懷疑對方會推推搡搡,不願受理?

  5月,《關於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記製改革的意見》正式施行。“有案必立、有訴必理”,立案登記製成為治療“立案難”的“點穴”之舉。5月1日至9月30日短短5個月,全國法院登記一審案件達到620餘萬件,同比增長31.9%。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當每個人都感覺到身邊的不公在一點點減少,而正義的符號開始變得隨處可見,這說明我們距離依法治國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亂象少一些 秩序多一些

  2015年5月,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引發“路怒症”現象。

  “路怒”是心疾,得治。實際上,“路怒症”與傳播謠言、以暴力發泄不滿等社會亂象一起,反映的是當前社會利益訴求複雜多樣、矛盾增大增多的現實情況。這種背景下,要確保社會有序健康發展,唯有靠法治。

  8月,法院判處成都男司機張某有期徒刑8個月,緩刑一年。針對攻擊性駕駛等“路怒”行為大量增多的問題,公安交管部門持續開展整治。今年以來,全國共查獲上述違法行為1733萬起,同比上升2.8%。

  社會發展需要正能量,對於無視秩序、習慣鑽法規空子的人,唯有以嚴密的執法、司法體係加之懲治,才能在全社會形成信法畏法而後遵法守法的氛圍。

  10月,深圳交警查處了一輛黑色奔馳越野車。該車從2015年3月至今23次違法占用應急車道,交警開出共計處罰69000元、記138分的“超大”罰單。該車同時還有壓實線、違停等交通違法記錄。

  “史上最牛奔馳車”的背後,是違法占用應急車道行為嚴重擾亂高速公路通行秩序。社會同聲呼籲,對這一違法頑症需要長期治理。公安部很快作出部署,各地公安交管部門加強跨省異地違法占用應急車道記錄轉遞,並及時通過多種途徑告知車輛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督促駕駛人接受處理。

  法律和規則不僅是要懲治惡行。法治的社會中,遵法守序者理應暢通無阻。

  “你有資格申領長期駕照嗎?”這句話成了駕照到期的駕駛人們互相詢問的常見問題。

  這是來自法律的一個明確信號。為鼓勵駕駛人遵守交通法規、安全文明駕駛機動車,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在6年有效期內沒有滿分記錄的駕駛人,可以在有效期滿時換領10年有效期的駕駛證;對於在10年有效期內沒有滿分記錄的駕駛人,可以在有效期滿時換領長期有效的駕駛證。

  據悉,自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以來截至今年11月底,我國已有1.39億符合條件的駕駛人領取10年有效期的駕駛證。

  法律的“區別對待”,讓不少人反省曾有的違法行為。正是這個過程,讓社會公序良俗得以維護,更讓人們對種種社會亂象最終消失充滿信心。

  侵害少一些 保護多一些

  今年8月,上海發生了一起妻子被丈夫剁手的案件。這起極端家庭暴力案中的施暴者最終將受到嚴懲,但如果缺乏有效的反家暴法律體係,侮辱、謾罵、毆打、限製人身自由等形形色色的家庭暴力仍可以躲在“家務事”的麵具背後獰笑。

  這種情況已經成為曆史。曆經20年的醞釀和準備,今年12月份,我國第一部反家暴法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家事”立“國法”,明確了各部門及相關單位在反家暴中的責任,建立了強製報告製度,首次設立了告誡書製度和人身安全保護令製度……

  “家庭暴力不僅對家庭成員生命、身心、身體健康造成危害,也對社會穩定造成影響;出台反家暴法,是用法律維護人權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社會走向文明的需要。”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修福金說。

  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弱者。今年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並通過了多部事關百姓人身權益、生命健康的法律,體現了立法以民為本的根本出發點。

  今年1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實施。修正案根據恐怖活動的特點規律以及當前反恐鬥爭的實際,加大了恐怖活動懲處力度;針對群眾深惡痛絕的拐賣兒童犯罪,修正案還加大收買者的懲處;針對社會反映強烈的機動車超速、超員導致慘重交通事故以及“醫鬧”等不良現象,修正案也增加了相應規定。

  今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打響了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保衛戰。6月,審議了網絡安全法草案,進一步完善公民個人信息保護製度,規範網絡信息傳播活動。8月,表決通過的新修訂的大氣汙染防治法,僅在條文上就增加了近一倍,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公眾健康的又一利器。

  讓侵害少一些、保護多一些。相信立法者的美好願望將隨著一部部法律的修改和實施得以實現。

  困惑少一些,期待多一些

  這個冬天,霧霾再次襲來。如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牽動著人們的心。

  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施行已近一年。一年來,有關部門不斷推出舉措加以落實,各地處罰案件大幅提升,環保整治領域逐步實現全覆蓋和零容忍。

  然而,與嚴峻的環保形勢和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相比,從立法、執法再到司法,環保的力度還需要大些、再大些——

  統計顯示,全國已有23個省區市成立近390個專門從事環境資源審判的機構。目前,備受關注的騰格裏沙漠公益訴訟案已經進入再審審查程序。最高法環境資源審判庭副庭長王旭光表示,最高法將依法審查,按法律規定對此案作出公正處理。

  12月16日,山東省慶雲縣人民檢察院因該縣環保部門不依法履責,向縣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這是今年7月最高檢發布《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改革試點方案》以來,全國首例行政公益訴訟。18日,貴州省錦屏縣檢察院對該縣環境保護局提起行政公益訴訟;21日,福建省清流縣檢察院對該縣環境保護局提起行政公益訴訟……

  公益訴訟改革體現了法治對全體公民利益的關注。與此同時,不斷加強對社會個體的幫扶救助,也在逐步破題——

  在吉林省吉林市,“老上訪戶”孫曉龍剛剛結束長達十年的上訪。十年前,因為一起敗訴的勞資糾紛案,老孫踏上上訪路,走投無路之際,來到信訪法律事務服務中心求助,公益律師修保隻用了三個月時間就解決了他的難題。

  吉林市正在開展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試點。為解決“案結事不了”難題,2015年,中央政法委印發《關於建立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製度的意見(試行)》,要求從明年起,全國的涉法涉訴信訪案件都要實行律師代理製,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為信訪人提供公益法律服務。

  在與吉林千裏之隔的上海,剛開始創業開水果店的劉唐,特地把新店開張的第一籃水果送到上海市鬆江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小劉之前曾在鬆江區一家快遞公司工作,公司卻以種種理由克扣工資,多虧法律服務中心及時介入協調,小劉才和工友拿到了應得的報酬。

  如今,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完善法律援助製度的意見》正在深入實施,勞動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藥品、教育醫療等多項民生事項被納入法律援助範圍,農民工、下崗職工、未成年人、殘疾人等特定群體被列為重點援助對象。6.8萬個法律援助工作站,2300多個熱線服務平台,累計70.4億元法律援助經費……有了越來越完善的法律製度,當老百姓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才能有更完善、有力的救濟與保護。

  歲末,也是新的開始。我們期待,在2016年,法治將更好地守護“中國夢”,讓咱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寧、舒心順氣兒。(記者鄒偉、羅沙、陳菲、白陽、王大千)

文章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