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遊客追求消費體驗升級,智慧旅遊成為發展趨勢
世界這麼大,一起去看看(大數據觀察)
更新時間:2016-5-23 8:29: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聯合策劃:人民日報要聞九版、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15—2016中國人旅遊情況報告》(統計時段:2015年5月—2016年5月)
  製圖:蔡華偉 李姿閱 鮑雅麗
  本期統籌:呂中正 黃天夷

  浙江溫州的胡先生近日剛剛結束美國十日遊回國,“整個行程花了1.5萬元,像我連普通話都說不清楚也不影響出國旅遊”。隨著中國經濟與國民收入的增長,旅遊正越來越成為國人生活中的“必需品”。

  國家旅遊局日前發布的《中國旅遊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5年,我國國內旅遊突破40億人次,國民人均出遊2.98次,旅遊收入超過4萬億元人民幣。我國目前已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國內旅遊消費市場,全民旅遊時代正悄然來臨。同時,人們對旅遊品質、旅遊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遊客:願花更多錢買更好的體驗

  “上車睡覺,下車撒尿,景點拍照,回來一問啥都不知道。”這種走馬觀花的景點遊、紮堆兒遊不少人曾經曆過。旅遊本來是要放鬆身心,卻總是被搞得疲於奔命,不斷從一個景點奔向另一個景點。

  中國旅遊研究院、攜程旅行網對今年“五一”小長假旅遊的監測分析顯示,消費水平升級,遊客願意花更多錢買更好的體驗;出境遊更熱,旅行方式由觀光購物轉向休閑度假;自由行比例提升,跟團遊更講究品質,正在成為旅遊的大趨勢。

  “無論是民俗還是水鎮大酒店,我們的標準都是比較高的。”北京古北水鎮旅遊有限公司銷售公司總經理苑贇坦言。“景區目前最高可接待2100人住宿,一到周末往往出現一房難求的局麵,說明國內遊客對於旅遊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再是走過、路過、看過,享受型需求正成為不少國內遊客旅行方式的追求。

  百度地圖發布的“五一”出行大數據顯示,自駕遊成為人們出遊的新選擇,1—2小時行程近郊遊成新寵。今年“五一”小長假,許多市民以自駕的方式到城市周邊的公園、花園景區、濕地、古鎮等地遊玩。大數據顯示,北京桃花海主景區、上海嘉定紫藤園、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等成為熱門地區。

  景區:發展“大旅遊”,避免同質競爭

  “在我國旅遊發展的初級階段,主要是建景點、景區、飯店、賓館。然而旅遊業發展到現在,已經到了全民旅遊和個性化旅遊為主的全新階段,傳統的景點旅遊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大旅遊發展的需要。”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說。

  在國家旅遊局今年公布的首批262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名單中,北京的延慶區、昌平區、平穀區三區入選。延慶景區景點多,“家底兒”著實厚實。享譽世界的八達嶺長城,塞外漓江龍慶峽,千古之謎古崖居……這些特色十足,聲名遠揚的景區景點,每年吸引大批遊客前來旅遊。在旅遊業競爭日趨激烈、同質化傾向明顯的今天,延慶主動求變,按照全域旅遊的思路,融合全區資源,將整個2000平方公裏行政區域打造成一個超大景區。

  李金早表示,“景點模式”的“小旅遊”變身為“全域模式”的“大旅遊”,重點是要實現幾大轉變,包括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管理到綜合目的地統籌發展轉變,破除景點景區內外的體製壁壘和管理圍牆,實現公共服務一體化,旅遊監管全覆蓋;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融合發展方式轉變;從旅遊企業單打獨享到社會共建共享轉變……

  未來:旅遊開啟智慧模式

  隨著旅遊在線服務、網絡營銷、網上預訂、網上支付等業務的迅速展開,“智慧旅遊”將成為我國旅遊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來自陝西鹹陽的辛先生,今年“五一”假期帶著父母前往臨潼遊覽。“我每次到臨潼,首先會在‘智慧臨潼’旅遊APP上查詢景點、路線等信息,挺方便的。”辛先生介紹,該APP上包含臨潼區有關吃、住、行、遊、購、娛等各種信息,可以有計劃、更合理地進行旅遊選擇,盡情享受輕鬆、便捷、暢快的旅遊體驗。目前臨潼區已經開始智慧城市建設,包括數據中心管理平台、智慧城市運行中心、智慧城管應用、智慧旅遊應用、智慧公安應用、智慧防汛應用建設。交通部門也可以根據車流量預測,疏導極易擁堵路段。

  調查顯示,網絡預訂旅遊產品的使用比例最高,參與調查者中93%會使用;其次是通過電話預訂,使用比例為45%;再次為手機客戶端預訂,使用比例為39%;選擇線下旅行社的僅為17%。

  “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正在深刻地改變每個人的信息獲取方式、消費方式,我們也應該順應信息化的浪潮,運用更加便捷的工具提升消費者在旅遊過程中的體驗。”北京密雲區旅遊委主任郭生海表示。在密雲,一些很普通的民俗戶都可以直接在網上預訂和支付。

  業內人士評價,遊客對高品質旅遊產品的需求不斷擴大,迫切需要市場提供多元化、人性化的選擇,而“智慧旅遊”正是未來旅遊行業加快“互聯網+”、發展“未來旅遊”的重要方式。

  (綜合本報記者賀勇、張丹華及新華社記者報道) 


 

  《 人民日報 》( 2016年05月23日 09 版)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遊客追求消費體驗升級,智慧旅遊成為發展趨勢
世界這麼大,一起去看看(大數據觀察)
2016-5-23 8:29: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聯合策劃:人民日報要聞九版、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15—2016中國人旅遊情況報告》(統計時段:2015年5月—2016年5月)
  製圖:蔡華偉 李姿閱 鮑雅麗
  本期統籌:呂中正 黃天夷

  浙江溫州的胡先生近日剛剛結束美國十日遊回國,“整個行程花了1.5萬元,像我連普通話都說不清楚也不影響出國旅遊”。隨著中國經濟與國民收入的增長,旅遊正越來越成為國人生活中的“必需品”。

  國家旅遊局日前發布的《中國旅遊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5年,我國國內旅遊突破40億人次,國民人均出遊2.98次,旅遊收入超過4萬億元人民幣。我國目前已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國內旅遊消費市場,全民旅遊時代正悄然來臨。同時,人們對旅遊品質、旅遊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遊客:願花更多錢買更好的體驗

  “上車睡覺,下車撒尿,景點拍照,回來一問啥都不知道。”這種走馬觀花的景點遊、紮堆兒遊不少人曾經曆過。旅遊本來是要放鬆身心,卻總是被搞得疲於奔命,不斷從一個景點奔向另一個景點。

  中國旅遊研究院、攜程旅行網對今年“五一”小長假旅遊的監測分析顯示,消費水平升級,遊客願意花更多錢買更好的體驗;出境遊更熱,旅行方式由觀光購物轉向休閑度假;自由行比例提升,跟團遊更講究品質,正在成為旅遊的大趨勢。

  “無論是民俗還是水鎮大酒店,我們的標準都是比較高的。”北京古北水鎮旅遊有限公司銷售公司總經理苑贇坦言。“景區目前最高可接待2100人住宿,一到周末往往出現一房難求的局麵,說明國內遊客對於旅遊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再是走過、路過、看過,享受型需求正成為不少國內遊客旅行方式的追求。

  百度地圖發布的“五一”出行大數據顯示,自駕遊成為人們出遊的新選擇,1—2小時行程近郊遊成新寵。今年“五一”小長假,許多市民以自駕的方式到城市周邊的公園、花園景區、濕地、古鎮等地遊玩。大數據顯示,北京桃花海主景區、上海嘉定紫藤園、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等成為熱門地區。

  景區:發展“大旅遊”,避免同質競爭

  “在我國旅遊發展的初級階段,主要是建景點、景區、飯店、賓館。然而旅遊業發展到現在,已經到了全民旅遊和個性化旅遊為主的全新階段,傳統的景點旅遊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大旅遊發展的需要。”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說。

  在國家旅遊局今年公布的首批262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名單中,北京的延慶區、昌平區、平穀區三區入選。延慶景區景點多,“家底兒”著實厚實。享譽世界的八達嶺長城,塞外漓江龍慶峽,千古之謎古崖居……這些特色十足,聲名遠揚的景區景點,每年吸引大批遊客前來旅遊。在旅遊業競爭日趨激烈、同質化傾向明顯的今天,延慶主動求變,按照全域旅遊的思路,融合全區資源,將整個2000平方公裏行政區域打造成一個超大景區。

  李金早表示,“景點模式”的“小旅遊”變身為“全域模式”的“大旅遊”,重點是要實現幾大轉變,包括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管理到綜合目的地統籌發展轉變,破除景點景區內外的體製壁壘和管理圍牆,實現公共服務一體化,旅遊監管全覆蓋;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融合發展方式轉變;從旅遊企業單打獨享到社會共建共享轉變……

  未來:旅遊開啟智慧模式

  隨著旅遊在線服務、網絡營銷、網上預訂、網上支付等業務的迅速展開,“智慧旅遊”將成為我國旅遊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來自陝西鹹陽的辛先生,今年“五一”假期帶著父母前往臨潼遊覽。“我每次到臨潼,首先會在‘智慧臨潼’旅遊APP上查詢景點、路線等信息,挺方便的。”辛先生介紹,該APP上包含臨潼區有關吃、住、行、遊、購、娛等各種信息,可以有計劃、更合理地進行旅遊選擇,盡情享受輕鬆、便捷、暢快的旅遊體驗。目前臨潼區已經開始智慧城市建設,包括數據中心管理平台、智慧城市運行中心、智慧城管應用、智慧旅遊應用、智慧公安應用、智慧防汛應用建設。交通部門也可以根據車流量預測,疏導極易擁堵路段。

  調查顯示,網絡預訂旅遊產品的使用比例最高,參與調查者中93%會使用;其次是通過電話預訂,使用比例為45%;再次為手機客戶端預訂,使用比例為39%;選擇線下旅行社的僅為17%。

  “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正在深刻地改變每個人的信息獲取方式、消費方式,我們也應該順應信息化的浪潮,運用更加便捷的工具提升消費者在旅遊過程中的體驗。”北京密雲區旅遊委主任郭生海表示。在密雲,一些很普通的民俗戶都可以直接在網上預訂和支付。

  業內人士評價,遊客對高品質旅遊產品的需求不斷擴大,迫切需要市場提供多元化、人性化的選擇,而“智慧旅遊”正是未來旅遊行業加快“互聯網+”、發展“未來旅遊”的重要方式。

  (綜合本報記者賀勇、張丹華及新華社記者報道) 


 

  《 人民日報 》( 2016年05月23日 09 版)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