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新征程號角丨植根中華曆史文化沃土
更新時間:2022-11-4 11:46:47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殷墟我向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安陽殷墟遺址考察時強調。

殷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為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2006年7月,殷墟作為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踏訪殷墟遺址時,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

仰望華夏文明的曆史天空,淬煉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無比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我們正闊步行進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之路上。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為我們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在殷墟遺址,習近平總書記仔細觀摩青銅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察看商代畜力車實物標本和道路遺跡。

據介紹,殷墟是我國考古發掘時間最久、發掘麵積最大、發掘研究成果最為豐富的一座大都城遺址,目前已知麵積至少為36萬平方公裏,發掘麵積不到總麵積的5%。

△殷墟博物館展出的司母辛鼎

“殷墟遺址的規模之大以及其豐富的內涵,包括它的文化影響力,在當時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劉海旺介紹,聚焦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這樣的重大課題,深入開展黃河文化研究,其目的就是要闡釋好中華文明發展的脈絡。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曆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

二十大代表、大足石刻研究院保護工程中心主任陳卉麗,在人民大會堂聆聽總書記作二十大報告後深有感觸:“竭盡全力把文物保護好,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文物所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範,揭示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文化精神。”

中華民族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也一定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殷墟誕生了很多個“之最”和“第一”:世界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中國最早的文字、中國最早的高速公路、中國最早有記載的女將軍婦好以及實證中國是世界最早使用馬車的文明古國之一的車馬遺跡。

這些曆史和遺跡,如今不僅靜靜地躺在博物館裏,也“走進”了千家萬戶——殷墟博物館在網絡平台上發布的一款數字藏品,5秒內全部售罄;打造數字化殷商故都,計劃運用AR、5G、全息投影等高科技手段,讓觀眾實現沉浸式、行走式的互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好。

“要通過文物發掘、研究保護工作,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在殷墟遺址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7月10日,觀眾參觀用數字技術複製的等比例敦煌莫高窟第285窟。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歡迎廣大文學家、藝術家到敦煌這座藝術寶庫尋找靈感”。二十大代表、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趙聲良發出邀約,“我們支持文藝工作者對敦煌文化進行深入探索和思考,運用新的技術、新的手段將古老的敦煌文化與現代文藝接軌,共同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華文化不僅是宏大概念,也正更加真實可感地融入每一個人的生活。《全景故宮》《全景兵馬俑》等數字展廳紛紛“上線”;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日趨完善,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綜合文化站和大部分博物館實現免費開放;“國潮”品牌讓刺繡、蠟染等非遺技藝穿在了年輕人身上……

時代的進步,以文化的繁榮為鮮明標識。民族的複興,需要以文化的興盛為強大支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根’,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殷墟遺址考察時指出。

10月17日,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總書記指出:“我們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它內在的基因密碼就在這裏,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基因。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要理直氣壯、很自豪地去做這件事,去挖掘、去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裏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鑒往知來,獨特的文化傳統、曆史命運、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

△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

今年7月30日,中國國家版本館開館。當天,中央總館核心建築文瀚閣內,主題展覽“真理之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經典版本展”亮相。展覽彙聚了2000餘件馬克思主義經典版本,全麵展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光輝曆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百年慶祝大會上提出來的,黨的二十大報告又作了深入闡述。這是對黨的理論的又一重大創新,開創了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新格局。”

中共中央解讀黨的二十大報告新聞發布會上,有關負責人進一步闡述,這是對曆史的深刻總結,是對規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對未來理論發展的正確引領,代表了中國共產黨人新的覺悟、新的認識高度,也體現了我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強烈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

△書店工作人員上架《複興文庫》大型曆史文獻叢書。

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中斷,塑造了我們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還會偉大下去的。”習近平總書記話語鏗鏘。

站上新起點、揚帆新征程,我們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以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向著民族複興的宏偉目標砥礪奮進。

文章編輯:韓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新征程號角丨植根中華曆史文化沃土
    2022-11-4 11:46:47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殷墟我向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安陽殷墟遺址考察時強調。

    殷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為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2006年7月,殷墟作為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踏訪殷墟遺址時,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

    仰望華夏文明的曆史天空,淬煉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無比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我們正闊步行進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之路上。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為我們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在殷墟遺址,習近平總書記仔細觀摩青銅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察看商代畜力車實物標本和道路遺跡。

    據介紹,殷墟是我國考古發掘時間最久、發掘麵積最大、發掘研究成果最為豐富的一座大都城遺址,目前已知麵積至少為36萬平方公裏,發掘麵積不到總麵積的5%。

    △殷墟博物館展出的司母辛鼎

    “殷墟遺址的規模之大以及其豐富的內涵,包括它的文化影響力,在當時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劉海旺介紹,聚焦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這樣的重大課題,深入開展黃河文化研究,其目的就是要闡釋好中華文明發展的脈絡。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曆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

    二十大代表、大足石刻研究院保護工程中心主任陳卉麗,在人民大會堂聆聽總書記作二十大報告後深有感觸:“竭盡全力把文物保護好,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文物所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範,揭示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文化精神。”

    中華民族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也一定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殷墟誕生了很多個“之最”和“第一”:世界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中國最早的文字、中國最早的高速公路、中國最早有記載的女將軍婦好以及實證中國是世界最早使用馬車的文明古國之一的車馬遺跡。

    這些曆史和遺跡,如今不僅靜靜地躺在博物館裏,也“走進”了千家萬戶——殷墟博物館在網絡平台上發布的一款數字藏品,5秒內全部售罄;打造數字化殷商故都,計劃運用AR、5G、全息投影等高科技手段,讓觀眾實現沉浸式、行走式的互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好。

    “要通過文物發掘、研究保護工作,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在殷墟遺址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7月10日,觀眾參觀用數字技術複製的等比例敦煌莫高窟第285窟。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歡迎廣大文學家、藝術家到敦煌這座藝術寶庫尋找靈感”。二十大代表、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趙聲良發出邀約,“我們支持文藝工作者對敦煌文化進行深入探索和思考,運用新的技術、新的手段將古老的敦煌文化與現代文藝接軌,共同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華文化不僅是宏大概念,也正更加真實可感地融入每一個人的生活。《全景故宮》《全景兵馬俑》等數字展廳紛紛“上線”;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日趨完善,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綜合文化站和大部分博物館實現免費開放;“國潮”品牌讓刺繡、蠟染等非遺技藝穿在了年輕人身上……

    時代的進步,以文化的繁榮為鮮明標識。民族的複興,需要以文化的興盛為強大支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根’,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殷墟遺址考察時指出。

    10月17日,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總書記指出:“我們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它內在的基因密碼就在這裏,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基因。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要理直氣壯、很自豪地去做這件事,去挖掘、去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裏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鑒往知來,獨特的文化傳統、曆史命運、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

    △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

    今年7月30日,中國國家版本館開館。當天,中央總館核心建築文瀚閣內,主題展覽“真理之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經典版本展”亮相。展覽彙聚了2000餘件馬克思主義經典版本,全麵展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光輝曆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百年慶祝大會上提出來的,黨的二十大報告又作了深入闡述。這是對黨的理論的又一重大創新,開創了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新格局。”

    中共中央解讀黨的二十大報告新聞發布會上,有關負責人進一步闡述,這是對曆史的深刻總結,是對規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對未來理論發展的正確引領,代表了中國共產黨人新的覺悟、新的認識高度,也體現了我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強烈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

    △書店工作人員上架《複興文庫》大型曆史文獻叢書。

    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中斷,塑造了我們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還會偉大下去的。”習近平總書記話語鏗鏘。

    站上新起點、揚帆新征程,我們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以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向著民族複興的宏偉目標砥礪奮進。

    文章編輯:韓笑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