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探尋中國式現代化之路丨“中國扶貧第一村”的逆風翻盤
更新時間:2022-11-25 12:06:38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藍圖。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中共江蘇省委網信辦出品,現代快報+製作的“探尋中國式現代化之路——我比任何時候更懂你(第二季)”係列短視頻燃情上線。30位頂流推薦官連麥互動,30個青青學習團沿著“大國重器”“綠水青山”“全麵小康”“文化傳承”四條線路,沉浸式打卡學習,探尋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本集短視頻沿著“全麵小康”學習線路,打卡“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省寧德市赤溪村,了解它逆風翻盤成為小康村的蝶變故事。


【黨的二十大報告摘要】

我們堅持精準扶貧、盡銳出戰,打贏了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全國八百三十二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九百六十多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搬遷,曆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連麥頂流】

本集頂流推薦官:

王紹據 中共寧德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閩東日報》原總編輯


38年前,我曾經給《人民日報》編輯部寫了一封信,題目是《窮山村希望實行特殊政策治窮致富》,《人民日報》為此專門配發了《關懷貧困地區》的評論員文章。當時轟動了全國,也讓寧德福鼎赤溪村聞名了全國。這30多年來,在各級黨政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赤溪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而也獲得“中國扶貧第一村”的聲譽。

你們現在可以去赤溪村看看,感受一下“中國扶貧第一村”的一天。




【青青學習團】

團長:

杜贏 赤溪村首位回鄉創業青年

團員:

林章文 青年創業者

鄧穎 福鼎最美新時代文明實踐誌願者

曾嘉穎 河海大學學生




【本集介紹】

青青學習團在團長杜贏的帶領下,來到“中國扶貧第一村”——赤溪村。在山間茶園中,學習團的成員們跟著杜贏學習如何采茶,聽他分享帶動村民創業致富的經曆,了解這個窮山村如何逆風翻盤成為小康村的精彩故事。

90後青年杜贏大學畢業後,和女友一起放棄城裏的工作,回村創業。杜贏的一片心血沒被辜負,如今,他的白茶已經銷往全國十幾個省市。值得一提的是,杜贏公司的8名員工都是本地村民。學習團的成員們紛紛感歎,杜贏不僅自己過上好日子,他還帶動了鄉親們在家門口就業,與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

鄧穎曾經作為基層工作者紮根赤溪村。她說,赤溪村的發展非常勵誌,它走出了一條“旅遊富村、農業強村、文化立村、生態美村”的路子,如今正由“中國扶貧第一村”邁向“鄉村振興樣板村”。

大二學生曾嘉穎更有感觸。她說:“赤溪村簡直是顛覆了我的想象。昔日窮山村,如今成了幸福村、網紅村,希望赤溪村的故事能夠被更多人看見。”

林章文也從事著和茶葉相關的工作,對於杜贏的奮鬥故事,他也很有感觸。“幸福就是這樣奮鬥出來的。”林章文說,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年人也能回到廣闊的農村,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

現代快報+記者 鄧雯婷 張宇/文 李藝婷 俞曉翔/設計

文章編輯:韓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探尋中國式現代化之路丨“中國扶貧第一村”的逆風翻盤
    2022-11-25 12:06:38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藍圖。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中共江蘇省委網信辦出品,現代快報+製作的“探尋中國式現代化之路——我比任何時候更懂你(第二季)”係列短視頻燃情上線。30位頂流推薦官連麥互動,30個青青學習團沿著“大國重器”“綠水青山”“全麵小康”“文化傳承”四條線路,沉浸式打卡學習,探尋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本集短視頻沿著“全麵小康”學習線路,打卡“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省寧德市赤溪村,了解它逆風翻盤成為小康村的蝶變故事。


    【黨的二十大報告摘要】

    我們堅持精準扶貧、盡銳出戰,打贏了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全國八百三十二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九百六十多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搬遷,曆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連麥頂流】

    本集頂流推薦官:

    王紹據 中共寧德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閩東日報》原總編輯


    38年前,我曾經給《人民日報》編輯部寫了一封信,題目是《窮山村希望實行特殊政策治窮致富》,《人民日報》為此專門配發了《關懷貧困地區》的評論員文章。當時轟動了全國,也讓寧德福鼎赤溪村聞名了全國。這30多年來,在各級黨政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赤溪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而也獲得“中國扶貧第一村”的聲譽。

    你們現在可以去赤溪村看看,感受一下“中國扶貧第一村”的一天。




    【青青學習團】

    團長:

    杜贏 赤溪村首位回鄉創業青年

    團員:

    林章文 青年創業者

    鄧穎 福鼎最美新時代文明實踐誌願者

    曾嘉穎 河海大學學生




    【本集介紹】

    青青學習團在團長杜贏的帶領下,來到“中國扶貧第一村”——赤溪村。在山間茶園中,學習團的成員們跟著杜贏學習如何采茶,聽他分享帶動村民創業致富的經曆,了解這個窮山村如何逆風翻盤成為小康村的精彩故事。

    90後青年杜贏大學畢業後,和女友一起放棄城裏的工作,回村創業。杜贏的一片心血沒被辜負,如今,他的白茶已經銷往全國十幾個省市。值得一提的是,杜贏公司的8名員工都是本地村民。學習團的成員們紛紛感歎,杜贏不僅自己過上好日子,他還帶動了鄉親們在家門口就業,與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

    鄧穎曾經作為基層工作者紮根赤溪村。她說,赤溪村的發展非常勵誌,它走出了一條“旅遊富村、農業強村、文化立村、生態美村”的路子,如今正由“中國扶貧第一村”邁向“鄉村振興樣板村”。

    大二學生曾嘉穎更有感觸。她說:“赤溪村簡直是顛覆了我的想象。昔日窮山村,如今成了幸福村、網紅村,希望赤溪村的故事能夠被更多人看見。”

    林章文也從事著和茶葉相關的工作,對於杜贏的奮鬥故事,他也很有感觸。“幸福就是這樣奮鬥出來的。”林章文說,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年人也能回到廣闊的農村,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

    現代快報+記者 鄧雯婷 張宇/文 李藝婷 俞曉翔/設計

    文章編輯:韓笑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