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兩會繪中國|“我們自信起來了”
更新時間:2023-3-2 17:22:14    來源:央視網


編者按:
2013年以來,每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都會來到代表委員們中間,與大家互動交流、共商國是。透過十年兩會,我們深刻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對改善民生福祉一以貫之的關注和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國即將進入“兩會時間”,央視網《人民領袖習近平》欄目推出特別策劃《兩會繪中國》,與您一起感悟總書記歲月不改的人民情懷。

“中國五千年文明是世界文化的河流中唯一沒有幹涸斷流的文明。”

十年全國兩會,作為“中華文化的熱烈擁護者、忠實學習者”,習近平常常談及文化自信。

2014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他所在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參加審議。

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海代表團的審議。

2014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海代表團的審議。

時任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的廖昌永代表談到當時熱播的《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等節目,提出希望中國的傳統戲曲音樂也能走近百姓生活,走上世界舞台。

出乎大家意料,總書記對這幾檔電視節目很了解,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是十分重視。他說:“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樹立核心價值觀,必須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在總書記看來,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

如何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總書記給出的答案是“要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精氣神”。

2018年全國兩會“到團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作了題為《用經典作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言。總書記聽後,談了他對文化自信的思考:“我們現在是距離中華民族文化複興最近的一個時代。我們自信起來了。人們怎麼想問題,都跟五千年文化積澱下來的基因血脈有關。自己的寶貝還得自己識寶,自己不要輕慢了。我現在送國禮,很喜歡送孫子兵法、論語,中外文對照的,外方政要也很喜歡這些。”

從敦煌研究院到大同雲岡石窟,從福州三坊七巷到武夷山朱熹園,從承德避暑山莊到眉州三蘇祠……中華大地留下總書記重視保護曆史文化遺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足跡。

“讓收藏在禁宮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總書記寄望殷殷,反複強調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麵”。

參觀者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盛世修典——‘中國曆代繪畫大係’成果展”上觀看放大兩倍的《千裏江山圖》燈光特效圖(2022年9月29日攝)。

參觀者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盛世修典——‘中國曆代繪畫大係’成果展”上觀看放大兩倍的《千裏江山圖》燈光特效圖(2022年9月29日攝)。

故宮文創成為“網紅”;《典籍裏的中國》讓我們與古人相逢;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引發全民關注;戴上AR眼鏡,沉浸式“雲”遊敦煌莫高窟;《千裏江山圖》《富春山居圖》等經典名畫從曆史深處“走出來”,在光影交織中“活起來”……今日中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始源源不斷地融入我們的現代生活,帶來層出不窮的驚喜。

“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

2019年3月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

2019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來到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中間,借古語談論“精神事業”的意義所在:“‘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所謂‘為時’、‘為事’,就是要發時代之先聲,在時代發展中有所作為。”“盛世中國的真實寫照就應該是有凝聚力、有振作力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反腐敗、掃黑除惡、海外撤僑……一係列曆史性成就、曆史性變革不僅改變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也為文藝創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電影《十八洞村》劇照

電影《十八洞村》劇照

長篇小說《人世間》以城市平民的個人奮鬥與精神世界反映出改革開放的時代軌跡;電影《十八洞村》描繪出脫貧路上廣大幹部群眾的堅韌意誌與奮鬥激情;《戰狼》《紅海行動》讓每一個中華兒女感受到強大祖國帶來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掃黑風暴》彰顯了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維護社會正義的決心;《中國機長》《中國醫生》讓人們感受到危難來臨時挺身而出的普通中國人帶來的力量與奉獻……

我們一步一個腳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昂首闊步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2021年,在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醫藥衛生界、教育界聯組會上,委員們紛紛感言,疫情之下中國交出了一份令世界矚目的答卷。

憶往昔,思緒萬千。總書記深刻地指出:“這不僅是一時之運,還有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

“70後、80後、90後、00後,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也不像我們當年那麼‘土了’。這就是自信。”

自信的笑容裏,是一代代中華兒女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苦幹實幹,是億萬人民不懈追夢的豪情壯誌。

“江山留勝跡,我輩複登臨。”站在充滿希望的春天,開創未來,這份自信更有底氣。

文章編輯:施筱雯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兩會繪中國|“我們自信起來了”
    2023-3-2 17:22:14    來源:央視網


    編者按:
    2013年以來,每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都會來到代表委員們中間,與大家互動交流、共商國是。透過十年兩會,我們深刻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對改善民生福祉一以貫之的關注和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國即將進入“兩會時間”,央視網《人民領袖習近平》欄目推出特別策劃《兩會繪中國》,與您一起感悟總書記歲月不改的人民情懷。

    “中國五千年文明是世界文化的河流中唯一沒有幹涸斷流的文明。”

    十年全國兩會,作為“中華文化的熱烈擁護者、忠實學習者”,習近平常常談及文化自信。

    2014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他所在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參加審議。

    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海代表團的審議。

    2014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海代表團的審議。

    時任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的廖昌永代表談到當時熱播的《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等節目,提出希望中國的傳統戲曲音樂也能走近百姓生活,走上世界舞台。

    出乎大家意料,總書記對這幾檔電視節目很了解,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是十分重視。他說:“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樹立核心價值觀,必須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在總書記看來,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

    如何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總書記給出的答案是“要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精氣神”。

    2018年全國兩會“到團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作了題為《用經典作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言。總書記聽後,談了他對文化自信的思考:“我們現在是距離中華民族文化複興最近的一個時代。我們自信起來了。人們怎麼想問題,都跟五千年文化積澱下來的基因血脈有關。自己的寶貝還得自己識寶,自己不要輕慢了。我現在送國禮,很喜歡送孫子兵法、論語,中外文對照的,外方政要也很喜歡這些。”

    從敦煌研究院到大同雲岡石窟,從福州三坊七巷到武夷山朱熹園,從承德避暑山莊到眉州三蘇祠……中華大地留下總書記重視保護曆史文化遺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足跡。

    “讓收藏在禁宮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總書記寄望殷殷,反複強調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麵”。

    參觀者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盛世修典——‘中國曆代繪畫大係’成果展”上觀看放大兩倍的《千裏江山圖》燈光特效圖(2022年9月29日攝)。

    參觀者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盛世修典——‘中國曆代繪畫大係’成果展”上觀看放大兩倍的《千裏江山圖》燈光特效圖(2022年9月29日攝)。

    故宮文創成為“網紅”;《典籍裏的中國》讓我們與古人相逢;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引發全民關注;戴上AR眼鏡,沉浸式“雲”遊敦煌莫高窟;《千裏江山圖》《富春山居圖》等經典名畫從曆史深處“走出來”,在光影交織中“活起來”……今日中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始源源不斷地融入我們的現代生活,帶來層出不窮的驚喜。

    “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

    2019年3月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

    2019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來到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中間,借古語談論“精神事業”的意義所在:“‘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所謂‘為時’、‘為事’,就是要發時代之先聲,在時代發展中有所作為。”“盛世中國的真實寫照就應該是有凝聚力、有振作力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反腐敗、掃黑除惡、海外撤僑……一係列曆史性成就、曆史性變革不僅改變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也為文藝創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電影《十八洞村》劇照

    電影《十八洞村》劇照

    長篇小說《人世間》以城市平民的個人奮鬥與精神世界反映出改革開放的時代軌跡;電影《十八洞村》描繪出脫貧路上廣大幹部群眾的堅韌意誌與奮鬥激情;《戰狼》《紅海行動》讓每一個中華兒女感受到強大祖國帶來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掃黑風暴》彰顯了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維護社會正義的決心;《中國機長》《中國醫生》讓人們感受到危難來臨時挺身而出的普通中國人帶來的力量與奉獻……

    我們一步一個腳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昂首闊步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2021年,在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醫藥衛生界、教育界聯組會上,委員們紛紛感言,疫情之下中國交出了一份令世界矚目的答卷。

    憶往昔,思緒萬千。總書記深刻地指出:“這不僅是一時之運,還有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

    “70後、80後、90後、00後,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也不像我們當年那麼‘土了’。這就是自信。”

    自信的笑容裏,是一代代中華兒女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苦幹實幹,是億萬人民不懈追夢的豪情壯誌。

    “江山留勝跡,我輩複登臨。”站在充滿希望的春天,開創未來,這份自信更有底氣。

    文章編輯:施筱雯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