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新聞多一點 | 在運城博物館,觸摸綿延不息的中華文脈
更新時間:2023-5-18 8:05:49    來源:新華社

5月16日下午

習近平總書記在前往陝西途中

考察了山西運城博物館

詳細了解運城有關人類起源

和中華文明早期曆史發展等


山西運城,古稱“河東”

位於晉陝豫交界的黃河大拐彎處

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這裏流傳著黃帝戰蚩尤、舜耕曆山、禹鑿龍門、嫘祖養蠶的傳說

留存有永樂宮、後土祠、解州關帝廟等曆史遺跡

孕育出關羽、王勃、柳宗元、關漢卿等文武俊秀

  

成立於2013年的運城博物館

占地38畝

現有各類藏品3萬餘件

其中珍貴文物675件(套)

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在這裏,可以一窺華夏古文明的燦爛星光

觸摸綿延不息的中華文脈


在垣曲縣發現的“世紀曙猿”化石

距今約4500萬年

已能看到高等靈長類動物的許多特征

對研究人類起源有著重要意義

黃河岸畔芮城縣的西侯度遺址

是我國最古老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之一

東莊遺址出土的彩陶盆

在地下沉睡數千年後依然色澤鮮豔

體現了高超的製陶工藝

  

百年考古留佳話,半個蠶繭出西陰

曾入選我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的夏縣西陰遺址

是由中國人首次獨立主持的田野考古發掘

在中國考古史上具有標誌性地位

遺址出土了有人工切割痕跡的半個蠶繭

是研究養蠶起源與絲綢史的重要實證

  

青銅爵、鼓風嘴、前莊方鼎

夏商周三代的遠古足音在此交彙

唐代薛儆墓石槨、宋代白釉八棱形開光詩文枕

唐宋元明清的鼎食鍾鳴在此上演

霸伯簋、垣曲“店下樣”石權、西漢鹽陶罐“鹽豉”

“鹽運之城”的曆史榮光在此複現

  

一件件珍貴的藏品

生動彰顯河東大地的文化底蘊

勾勒出華夏文明的延續與傳承

近年來,運城的重大考古發現層出不窮

運城博物館的展品也在不斷豐富

  

如今,運城博物館正致力於讓文物活起來

運用虛擬現實、3D照片等現代科技手段

讓文物“走”出展櫃

讓博物館進入生活場景

使文物古韻煥發新生

讓更多人領略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

文章編輯:劉鳴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新聞多一點 | 在運城博物館,觸摸綿延不息的中華文脈
    2023-5-18 8:05:49    來源:新華社

    5月16日下午

    習近平總書記在前往陝西途中

    考察了山西運城博物館

    詳細了解運城有關人類起源

    和中華文明早期曆史發展等


    山西運城,古稱“河東”

    位於晉陝豫交界的黃河大拐彎處

    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這裏流傳著黃帝戰蚩尤、舜耕曆山、禹鑿龍門、嫘祖養蠶的傳說

    留存有永樂宮、後土祠、解州關帝廟等曆史遺跡

    孕育出關羽、王勃、柳宗元、關漢卿等文武俊秀

      

    成立於2013年的運城博物館

    占地38畝

    現有各類藏品3萬餘件

    其中珍貴文物675件(套)

    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在這裏,可以一窺華夏古文明的燦爛星光

    觸摸綿延不息的中華文脈


    在垣曲縣發現的“世紀曙猿”化石

    距今約4500萬年

    已能看到高等靈長類動物的許多特征

    對研究人類起源有著重要意義

    黃河岸畔芮城縣的西侯度遺址

    是我國最古老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之一

    東莊遺址出土的彩陶盆

    在地下沉睡數千年後依然色澤鮮豔

    體現了高超的製陶工藝

      

    百年考古留佳話,半個蠶繭出西陰

    曾入選我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的夏縣西陰遺址

    是由中國人首次獨立主持的田野考古發掘

    在中國考古史上具有標誌性地位

    遺址出土了有人工切割痕跡的半個蠶繭

    是研究養蠶起源與絲綢史的重要實證

      

    青銅爵、鼓風嘴、前莊方鼎

    夏商周三代的遠古足音在此交彙

    唐代薛儆墓石槨、宋代白釉八棱形開光詩文枕

    唐宋元明清的鼎食鍾鳴在此上演

    霸伯簋、垣曲“店下樣”石權、西漢鹽陶罐“鹽豉”

    “鹽運之城”的曆史榮光在此複現

      

    一件件珍貴的藏品

    生動彰顯河東大地的文化底蘊

    勾勒出華夏文明的延續與傳承

    近年來,運城的重大考古發現層出不窮

    運城博物館的展品也在不斷豐富

      

    如今,運城博物館正致力於讓文物活起來

    運用虛擬現實、3D照片等現代科技手段

    讓文物“走”出展櫃

    讓博物館進入生活場景

    使文物古韻煥發新生

    讓更多人領略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