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焦點訪談:多措並舉 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
更新時間:2023-5-28 9:04:59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人口問題,關係千家萬戶,也關係國家發展。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優化人口發展戰略,成為必須高度重視的大事要事。新形勢下,“一老一小”問題的解決對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有著怎樣的重要意義?如何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該從哪些方麵發力,又有哪些可借鑒的經驗?

  周亞峰是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豐慶路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的負責人,他每天到崗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與獨自在家的老人視頻通話,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和生活需求。

  河南鄭州市金水區豐慶路街道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周亞峰:“我們主要為居家老人提供‘兩護六助’等服務,有助餐、助醫、助潔、助浴、助購等服務,也為老人提供居家巡訪和視頻巡訪。”

  豐慶路街道是鄭州金水區下轄人口最密集的街道之一,60歲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較大。

  這幾年,隨著河南不斷推進養老服務工程建設,這個街道的社區裏也建起了養老服務中心。

  河南鄭州市金水區豐慶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毛慧潔:“轄區共有16個社區,街道的1個大中心和16個社區的日間照料小中心已經全部完成建設並投入運營,由專業的第三方養老機構進行專業的運營管理。”

  這些養老服務中心不管規模大小,設施和服務都很齊全,可以滿足老人就餐、文化娛樂、康複療養、健康監測等基本的日常需求。

  老人們可以選擇吃住在養老中心,也可以選擇白天來日間照料中心過熱鬧的集體生活,還可以按個人需求,定製個性化的居家養老服務。

  這些養老服務中心由政府補貼,集中養老的老人根據身體狀況每月收取兩千元到四千元的費用,居家養老的老人則按照養老中心提供的服務內容付費。

  在“一老一小”問題中,“一小”同樣不容忽視。尤其是3歲以下幼兒的托育關乎無數家庭和年輕父母的生活,如何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同時保障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各地也都在探索有效可行的方案。

  在鄭州,越來越多的社區在提供養老服務的同時,也建起了托育中心。從2022年起,照顧0到3歲幼兒的托育中心在各個社區開始推廣普及,“一小”問題逐漸有了著落。

  鄭州惠濟區新城街道金杯社區的這家托育中心今年2月開始招生,專門為社區3歲以下的幼兒提供日間托管服務。

  張楠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老大兩歲多,老二才六個月大,孩子無人照看,張楠不得不辭職做了全職媽媽。

  在鄭州,各個區的政府根據人均收入情況,按照普惠原則對3歲以下兒童托育進行統一定價收費,在惠濟區,托育中心全托的價格為每個月1997元。

  像這樣的托育中心,現在鄭州已經有529個,可提供托位3.8萬個。另外,對於有條件的幼兒園,也鼓勵將招生範圍擴展到3歲以下。

  同時,在政府牽頭下,婦幼保健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衛生健康部門也組建了專業團隊,為社區托育中心提供科學育兒服務,打造起“醫育結合”的幼兒托管模式。

  現階段,我國養老服務政策體係已經基本建立,托育服務政策體係正在加快健全完善。在國家推動下,近年來,各地都在土地、住房、財政、投融資、人才等方麵出台了優惠政策,以促進養老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目前,全國已經有429個城市完成“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的編製工作,實現了全國地市級全覆蓋。

  隨著我國人口總量和結構發生變化,傳統意義上的人口紅利在逐漸減弱;而另一方麵,我國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人口預期壽命和健康預期壽命也都在不斷提高,因此,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穩定勞動參與率,成為了新形勢下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在蘇州石路社區,這天一早,社區的人社專員就趕到了居民小衛的家。

  小衛患有殘疾,之前,他向社區提出想找一份可以居家辦公的互聯網工作,但小衛的電腦技能暫時還有限。

  在社區的幫助下,小衛很快參加了培訓。像小衛這樣的殘疾人士屬於政府兜底幫扶就業的困難人員。今年以來,為解決低收入人口、殘疾人、特困職工家庭成員、零就業家庭成員、長期失業人員這五類特困人員的就業問題,江蘇省探索在困難人員相對集中的社區設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在服務站裏,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共享人社部門提供的就業大數據,能夠直接掌握社區的就業困難人員,再通過有針對性的走訪,就可以快速摸清他們的就業需求。

  葉靜晨今年22歲,之前因為打工的店不景氣一直失業在家。就業服務站在走訪中了解到她的就業需求,為她定製了“一對一”的幫扶計劃。

  蘇州石路社區居民葉靜晨:“社區工作人員知道我在咖啡店工作,但我不是專業的咖啡師,後來通過社區介紹,推薦我參加專業的咖啡技能培訓,這樣我有了證書,也有了技能,工作機會就變多了。後來服務站幫我對接了五六家單位,我通過麵試應聘,成功在這裏當上了咖啡師。”

  要幫助就業困難群體解決工作,隻了解他們的需求還不夠,還得幫他們找到合適的崗位。石路社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對周邊商圈進行了大量走訪,同時利用大數據,獲取了13000多家企業商戶的招聘需求,建起了“崗位庫”和“求職庫”,讓找工作和找員工的雙方能完成精準對接。

  今年,江蘇省已經建成225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累計幫助17240名五類特困人員解決就業問題。目前,就業服務對象也從五類特困人員擴展到社區常住的其他勞動者,尤其是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登記失業青年。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所副所長都陽:“從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上看,我們多年來處於下降趨勢,但這並不意味著勞動力市場規模就沒有辦法擴大了,如果通過勞動參與率的提升、失業率的降低,仍然可以更有效利用當前人力資源,人口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就業人口的高質量發展。”

  在我國人口發展戰略中,提升人口素質是其中的重要一環。而發展教育、實現教育現代化則是提升人口素質的重要途徑,尤其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對促進就業創業、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

  苑忠國是黑龍江齊齊哈爾市甘南縣巨宏村的村民,今年他的合作社簽下5萬多畝大豆的土地托管訂單,為農民提供從種到收的全程托管服務。從種玉米改種大豆,合作社的種植會開了一輪又一輪,始終統一不了種植意見。

  這些年的經驗告訴苑忠國,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就去縣裏的職教中心搬救星。2014年,縣裏對職業教育進行改革,苑忠國報名成了這裏的第一批學員。這裏的學習,除了課堂,學員們主要在實踐中成長,遇到困難隨時聯係學校,這裏的老師就會找來專業人士一起為學生出謀劃策找出路。

  這次,苑忠國向學校求助後,學校的老師馬上聯係了齊齊哈爾市農業科學院的專家到現場,為大家解決問題。

  在專家的指導下,合作社的成員們很快統一了意見,還學到了不少新知識。

  在甘南縣,農村人口比例占了66.3%,是典型的農業縣。這些年,職業教育讓當地很多像苑忠國這樣的農民成長為職業農民。

  黑龍江甘南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校長於東澤:“近些年,學校開展了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工作,通過走村入戶調研,了解農民需求,量身定製課程,通過送教下鄉、送課入戶,把課堂開在村頭、地頭、炕頭。幾年來,累計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近4000人,其中致富帶頭人達300餘人。”

  為加快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讓職業教育更好地服務鄉村發展,2022年底,甘南縣成立了鄉村振興學院,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學校主動對接縣裏的知名企業,結合企業的需求來辦專業,解決了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同時也幫企業解決了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促進了當地產業發展,實現了多贏。

  人口發展是關係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大事,必須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這就必然要求我們完善新時代人口發展戰略,認識、適應、引領人口發展新常態,需要我們在生育、養育、教育、醫療、社保、就業、養老等方麵能有更多的改革創新舉措,讓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形勢協調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文章編輯:陳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焦點訪談:多措並舉 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
2023-5-28 9:04:59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人口問題,關係千家萬戶,也關係國家發展。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優化人口發展戰略,成為必須高度重視的大事要事。新形勢下,“一老一小”問題的解決對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有著怎樣的重要意義?如何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該從哪些方麵發力,又有哪些可借鑒的經驗?

  周亞峰是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豐慶路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的負責人,他每天到崗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與獨自在家的老人視頻通話,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和生活需求。

  河南鄭州市金水區豐慶路街道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周亞峰:“我們主要為居家老人提供‘兩護六助’等服務,有助餐、助醫、助潔、助浴、助購等服務,也為老人提供居家巡訪和視頻巡訪。”

  豐慶路街道是鄭州金水區下轄人口最密集的街道之一,60歲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較大。

  這幾年,隨著河南不斷推進養老服務工程建設,這個街道的社區裏也建起了養老服務中心。

  河南鄭州市金水區豐慶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毛慧潔:“轄區共有16個社區,街道的1個大中心和16個社區的日間照料小中心已經全部完成建設並投入運營,由專業的第三方養老機構進行專業的運營管理。”

  這些養老服務中心不管規模大小,設施和服務都很齊全,可以滿足老人就餐、文化娛樂、康複療養、健康監測等基本的日常需求。

  老人們可以選擇吃住在養老中心,也可以選擇白天來日間照料中心過熱鬧的集體生活,還可以按個人需求,定製個性化的居家養老服務。

  這些養老服務中心由政府補貼,集中養老的老人根據身體狀況每月收取兩千元到四千元的費用,居家養老的老人則按照養老中心提供的服務內容付費。

  在“一老一小”問題中,“一小”同樣不容忽視。尤其是3歲以下幼兒的托育關乎無數家庭和年輕父母的生活,如何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同時保障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各地也都在探索有效可行的方案。

  在鄭州,越來越多的社區在提供養老服務的同時,也建起了托育中心。從2022年起,照顧0到3歲幼兒的托育中心在各個社區開始推廣普及,“一小”問題逐漸有了著落。

  鄭州惠濟區新城街道金杯社區的這家托育中心今年2月開始招生,專門為社區3歲以下的幼兒提供日間托管服務。

  張楠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老大兩歲多,老二才六個月大,孩子無人照看,張楠不得不辭職做了全職媽媽。

  在鄭州,各個區的政府根據人均收入情況,按照普惠原則對3歲以下兒童托育進行統一定價收費,在惠濟區,托育中心全托的價格為每個月1997元。

  像這樣的托育中心,現在鄭州已經有529個,可提供托位3.8萬個。另外,對於有條件的幼兒園,也鼓勵將招生範圍擴展到3歲以下。

  同時,在政府牽頭下,婦幼保健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衛生健康部門也組建了專業團隊,為社區托育中心提供科學育兒服務,打造起“醫育結合”的幼兒托管模式。

  現階段,我國養老服務政策體係已經基本建立,托育服務政策體係正在加快健全完善。在國家推動下,近年來,各地都在土地、住房、財政、投融資、人才等方麵出台了優惠政策,以促進養老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目前,全國已經有429個城市完成“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的編製工作,實現了全國地市級全覆蓋。

  隨著我國人口總量和結構發生變化,傳統意義上的人口紅利在逐漸減弱;而另一方麵,我國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人口預期壽命和健康預期壽命也都在不斷提高,因此,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穩定勞動參與率,成為了新形勢下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在蘇州石路社區,這天一早,社區的人社專員就趕到了居民小衛的家。

  小衛患有殘疾,之前,他向社區提出想找一份可以居家辦公的互聯網工作,但小衛的電腦技能暫時還有限。

  在社區的幫助下,小衛很快參加了培訓。像小衛這樣的殘疾人士屬於政府兜底幫扶就業的困難人員。今年以來,為解決低收入人口、殘疾人、特困職工家庭成員、零就業家庭成員、長期失業人員這五類特困人員的就業問題,江蘇省探索在困難人員相對集中的社區設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在服務站裏,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共享人社部門提供的就業大數據,能夠直接掌握社區的就業困難人員,再通過有針對性的走訪,就可以快速摸清他們的就業需求。

  葉靜晨今年22歲,之前因為打工的店不景氣一直失業在家。就業服務站在走訪中了解到她的就業需求,為她定製了“一對一”的幫扶計劃。

  蘇州石路社區居民葉靜晨:“社區工作人員知道我在咖啡店工作,但我不是專業的咖啡師,後來通過社區介紹,推薦我參加專業的咖啡技能培訓,這樣我有了證書,也有了技能,工作機會就變多了。後來服務站幫我對接了五六家單位,我通過麵試應聘,成功在這裏當上了咖啡師。”

  要幫助就業困難群體解決工作,隻了解他們的需求還不夠,還得幫他們找到合適的崗位。石路社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對周邊商圈進行了大量走訪,同時利用大數據,獲取了13000多家企業商戶的招聘需求,建起了“崗位庫”和“求職庫”,讓找工作和找員工的雙方能完成精準對接。

  今年,江蘇省已經建成225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累計幫助17240名五類特困人員解決就業問題。目前,就業服務對象也從五類特困人員擴展到社區常住的其他勞動者,尤其是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登記失業青年。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所副所長都陽:“從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上看,我們多年來處於下降趨勢,但這並不意味著勞動力市場規模就沒有辦法擴大了,如果通過勞動參與率的提升、失業率的降低,仍然可以更有效利用當前人力資源,人口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就業人口的高質量發展。”

  在我國人口發展戰略中,提升人口素質是其中的重要一環。而發展教育、實現教育現代化則是提升人口素質的重要途徑,尤其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對促進就業創業、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

  苑忠國是黑龍江齊齊哈爾市甘南縣巨宏村的村民,今年他的合作社簽下5萬多畝大豆的土地托管訂單,為農民提供從種到收的全程托管服務。從種玉米改種大豆,合作社的種植會開了一輪又一輪,始終統一不了種植意見。

  這些年的經驗告訴苑忠國,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就去縣裏的職教中心搬救星。2014年,縣裏對職業教育進行改革,苑忠國報名成了這裏的第一批學員。這裏的學習,除了課堂,學員們主要在實踐中成長,遇到困難隨時聯係學校,這裏的老師就會找來專業人士一起為學生出謀劃策找出路。

  這次,苑忠國向學校求助後,學校的老師馬上聯係了齊齊哈爾市農業科學院的專家到現場,為大家解決問題。

  在專家的指導下,合作社的成員們很快統一了意見,還學到了不少新知識。

  在甘南縣,農村人口比例占了66.3%,是典型的農業縣。這些年,職業教育讓當地很多像苑忠國這樣的農民成長為職業農民。

  黑龍江甘南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校長於東澤:“近些年,學校開展了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工作,通過走村入戶調研,了解農民需求,量身定製課程,通過送教下鄉、送課入戶,把課堂開在村頭、地頭、炕頭。幾年來,累計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近4000人,其中致富帶頭人達300餘人。”

  為加快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讓職業教育更好地服務鄉村發展,2022年底,甘南縣成立了鄉村振興學院,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學校主動對接縣裏的知名企業,結合企業的需求來辦專業,解決了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同時也幫企業解決了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促進了當地產業發展,實現了多贏。

  人口發展是關係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大事,必須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這就必然要求我們完善新時代人口發展戰略,認識、適應、引領人口發展新常態,需要我們在生育、養育、教育、醫療、社保、就業、養老等方麵能有更多的改革創新舉措,讓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形勢協調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