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每日一習話】繼承發揚民族民間文學藝術傳統
更新時間:2023-6-27 17:55:48    來源:新華網



(歡迎點擊視頻,觀看本期《每日一習話》)

習近平:要重視發展民族化的藝術內容和形式,繼承發揚民族民間文學藝術傳統,拓展風格流派、形式樣式,在世界文學藝術領域鮮明確立中國氣派、中國風範。

這段話出自2021年1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發表的講話。

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生活在中華大地的各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產生活中創造並傳承著豐富多彩、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濃厚鄉土氣息的文學藝術,它們飽含著中華民族最真摯的思想情感,承載著最生動的工藝智慧和最樸實的審美趣味。在我國2800多個縣(市、區)、4萬多個鄉鎮,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民間文藝形式,從神話、史詩、說唱文學,到說書、山歌、地方戲,這些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既反映出我國廣袤疆域裏鮮活生動的風土民情,也為人們提供了豐厚的文化和精神滋養,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都十分關心關注民間文藝發展。總書記曾經給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回信,勉勵他們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在河南信陽考察時,總書記鼓勵光山花鼓戲的非遺傳承人張秀芳和丈夫方應亮,要把花鼓戲好好傳承下去;在陝西榆林考察時,總書記特別強調,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寶貝,對延續曆史文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間文學藝術蓬勃發展,不僅帶動全社會進一步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傳承,更帶動了它們的創新實踐和發展。在去年第十五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評選中,一大批優秀民間文藝作品入圍獲獎,其中既有獲得優秀民間文藝學術著作獎的《上海城市民俗史》,還有獲得優秀民間藝術表演作品獎的民歌作品《牧羊馬》、廣場歌舞作品《盛世雄風》。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民間文藝作為維係鄉愁記憶、促進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抓手,無疑將為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助力賦能。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新征程中,我們要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對廣大民間文藝工作者來說,就是要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中,不斷提煉、創作更多具有民族特色、展示中國風範、體現中國氣派的優秀文藝作品,不斷拓展風格流派、形式樣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更富活力的方式傳承下去。

本期解讀:田甜 央廣網評論員


文章編輯:李潤生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每日一習話】繼承發揚民族民間文學藝術傳統
2023-6-27 17:55:48    來源:新華網



(歡迎點擊視頻,觀看本期《每日一習話》)

習近平:要重視發展民族化的藝術內容和形式,繼承發揚民族民間文學藝術傳統,拓展風格流派、形式樣式,在世界文學藝術領域鮮明確立中國氣派、中國風範。

這段話出自2021年1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發表的講話。

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生活在中華大地的各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產生活中創造並傳承著豐富多彩、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濃厚鄉土氣息的文學藝術,它們飽含著中華民族最真摯的思想情感,承載著最生動的工藝智慧和最樸實的審美趣味。在我國2800多個縣(市、區)、4萬多個鄉鎮,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民間文藝形式,從神話、史詩、說唱文學,到說書、山歌、地方戲,這些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既反映出我國廣袤疆域裏鮮活生動的風土民情,也為人們提供了豐厚的文化和精神滋養,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都十分關心關注民間文藝發展。總書記曾經給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回信,勉勵他們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在河南信陽考察時,總書記鼓勵光山花鼓戲的非遺傳承人張秀芳和丈夫方應亮,要把花鼓戲好好傳承下去;在陝西榆林考察時,總書記特別強調,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寶貝,對延續曆史文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間文學藝術蓬勃發展,不僅帶動全社會進一步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傳承,更帶動了它們的創新實踐和發展。在去年第十五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評選中,一大批優秀民間文藝作品入圍獲獎,其中既有獲得優秀民間文藝學術著作獎的《上海城市民俗史》,還有獲得優秀民間藝術表演作品獎的民歌作品《牧羊馬》、廣場歌舞作品《盛世雄風》。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民間文藝作為維係鄉愁記憶、促進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抓手,無疑將為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助力賦能。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新征程中,我們要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對廣大民間文藝工作者來說,就是要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中,不斷提煉、創作更多具有民族特色、展示中國風範、體現中國氣派的優秀文藝作品,不斷拓展風格流派、形式樣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更富活力的方式傳承下去。

本期解讀:田甜 央廣網評論員


文章編輯:李潤生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