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衛星新聞丨高空俯瞰“千萬工程”20年蝶變
更新時間:2023-6-28 14:36:45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杭州6月26日電 浙江鄉村的美麗蝶變,始於“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

  2003年6月,浙江省委啟動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以下簡稱“千萬工程”),開啟了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核心的村莊整治建設行動。

  如今,浙江省九成以上村莊達到新時代美麗鄉村標準;農村等級公路比例100%;農民收入連續38年領跑全國省區;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03年的2.43縮小到2022年的1.90……

  一組組數據背後,是浙江各縣市區對“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這些數據,透過高空俯瞰更為直觀清晰。一起來看二十年來,衛星記錄下的浙江山鄉巨變。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20年來浙江省安吉縣餘村完成了從水泥廠、礦山遍布到“人在餘村走、就是畫中遊”的精彩蝶變。衛星雲圖中的大片灰色如今已被滿目綠色所覆蓋,從“工業飛鳥”到“生態田園”,餘村百姓看到了美景,富足了精神。

  圖說:過去這裏是餘村廢棄多年的老舊水泥廠房,廠房周圍滿目瘡痍。通過土地複墾,如今這個地表“瘡疤”已恢複良好的生態,當地準備將舊廠房改造成礦坑音樂穀。

  圖說:這裏曾是餘村的拉絲廠和水泥廠辦公樓,2020年大部分廠房被拆除,恢複成耕地和植被,剩下的部分設施已改建成內設書籍閱覽、鄉村文創、教育研學等多個功能區的“餘村印象”文創圖書館。

  圖說:位於安吉縣天荒坪鎮的橫路銀山工業園區,為推動當地產業升級轉型,2019年完成拆遷。如今,通過流轉土地以及“春和餘香”項目建設的啟動,老舊廠區實現了空間格局再造、產業集群再造、生態環境再造。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被稱為“中國水晶之都”,20多年前,全縣集聚了2萬多家水晶加工作坊,工人每天在烏煙瘴氣的棚子裏磨玻璃,廢渣、廢水直接排到河裏,當地生態遭受了嚴重破壞,縣域85%的河流變成“牛奶河”“垃圾河”“黑臭河”。

  在“千萬工程”引領下,浦江縣鐵腕治汙,水晶產業完成綠色蝶變,水晶產業規模、附加值不降反升,2022年浦江全縣水晶產業工業總產值84.97億元,同比增長14.61%,到2023年底有望達到100億元。

  圖說:浦江縣中部水晶園區是浦江縣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水晶產業園區。過去這裏散落著各類“低小散”水晶加工作坊,2016年浦江縣完成小作坊集中搬遷入園。如今這裏成為綜合產品生產集聚區、汙水處理區以及綜合配套服務區。

  圖說:位於浦江縣浦陽江城區段的翠湖生態濕地公園。2013年以前,由於周邊工廠向湖中直排汙水、傾倒垃圾,翠湖變為浦陽江上遠近聞名的臭水湖、垃圾塘。為改善水質,提升翠湖景觀,浦江實施翠湖水資源保護複合生態濕地項目,如今翠湖已成為人們鍛煉、遊泳、休憩的休閑勝地。

  圖說:在浦江縣浦陽街道同樂村以北、翠湖以西區域,過去集中了一批高汙染廠房和養殖棚。2013年至2015年,當地在“三改一拆”行動中拆除違建廠房、倉庫、養殖棚等各類違法建築60多處,建築麵積約9.5萬平米。如今,這裏已建成集遊樂、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樂園。

  得益於“千萬工程”,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擦亮生態底色,走出共富創新路。如今已成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首批試點之一,以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為目標,淳安描繪出了“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鄉一天地、一城一風光”的生態功能區新圖景。

  圖說:位於淳安縣楓樹嶺鎮下薑村的大下薑文旅客廳,所在地塊前身為90年代抽絲廠,由於直排廢水、廢氣,對周邊生態造成破壞。隨著當地產業升級轉型,抽絲廠被拆除。2022年,集旅遊集散、紅色研學展示、農產品展示等功能的文旅客廳在此地正式落成。

  圖說:位於淳安縣楓樹嶺鎮下薑村的楓林港。上世紀90年代初,楓林港的上遊建起水電站,但生態逐漸惡化讓楓林港一度被稱作汙水港。從2014年起,淳安對楓林港流域流經地實施生活汙水處理、綜合治理等工程。近年,淳安縣政府在楓林港全流域推進大規模綠化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態建設,森林覆蓋率從2001年的26%上升到如今的90%以上。

  一組組衛星對比圖見證了歲月流轉中的鄉村巨變。放眼浙江廣闊大地,這場跨越20年的美麗接力正煥發新的生機。


策劃:鍾昊熹 袁震宇

統籌:程瑛 翁璟

終審:薑晨

記者:殷曉聖 方問禹

編輯:馬知遙 馬江 郭妍廷

遙感數據技術:郭建偉 穀寧 郭超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係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新華社浙江分社

聯合出品

文章編輯:陳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衛星新聞丨高空俯瞰“千萬工程”20年蝶變
2023-6-28 14:36:45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杭州6月26日電 浙江鄉村的美麗蝶變,始於“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

  2003年6月,浙江省委啟動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以下簡稱“千萬工程”),開啟了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核心的村莊整治建設行動。

  如今,浙江省九成以上村莊達到新時代美麗鄉村標準;農村等級公路比例100%;農民收入連續38年領跑全國省區;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03年的2.43縮小到2022年的1.90……

  一組組數據背後,是浙江各縣市區對“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這些數據,透過高空俯瞰更為直觀清晰。一起來看二十年來,衛星記錄下的浙江山鄉巨變。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20年來浙江省安吉縣餘村完成了從水泥廠、礦山遍布到“人在餘村走、就是畫中遊”的精彩蝶變。衛星雲圖中的大片灰色如今已被滿目綠色所覆蓋,從“工業飛鳥”到“生態田園”,餘村百姓看到了美景,富足了精神。

  圖說:過去這裏是餘村廢棄多年的老舊水泥廠房,廠房周圍滿目瘡痍。通過土地複墾,如今這個地表“瘡疤”已恢複良好的生態,當地準備將舊廠房改造成礦坑音樂穀。

  圖說:這裏曾是餘村的拉絲廠和水泥廠辦公樓,2020年大部分廠房被拆除,恢複成耕地和植被,剩下的部分設施已改建成內設書籍閱覽、鄉村文創、教育研學等多個功能區的“餘村印象”文創圖書館。

  圖說:位於安吉縣天荒坪鎮的橫路銀山工業園區,為推動當地產業升級轉型,2019年完成拆遷。如今,通過流轉土地以及“春和餘香”項目建設的啟動,老舊廠區實現了空間格局再造、產業集群再造、生態環境再造。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被稱為“中國水晶之都”,20多年前,全縣集聚了2萬多家水晶加工作坊,工人每天在烏煙瘴氣的棚子裏磨玻璃,廢渣、廢水直接排到河裏,當地生態遭受了嚴重破壞,縣域85%的河流變成“牛奶河”“垃圾河”“黑臭河”。

  在“千萬工程”引領下,浦江縣鐵腕治汙,水晶產業完成綠色蝶變,水晶產業規模、附加值不降反升,2022年浦江全縣水晶產業工業總產值84.97億元,同比增長14.61%,到2023年底有望達到100億元。

  圖說:浦江縣中部水晶園區是浦江縣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水晶產業園區。過去這裏散落著各類“低小散”水晶加工作坊,2016年浦江縣完成小作坊集中搬遷入園。如今這裏成為綜合產品生產集聚區、汙水處理區以及綜合配套服務區。

  圖說:位於浦江縣浦陽江城區段的翠湖生態濕地公園。2013年以前,由於周邊工廠向湖中直排汙水、傾倒垃圾,翠湖變為浦陽江上遠近聞名的臭水湖、垃圾塘。為改善水質,提升翠湖景觀,浦江實施翠湖水資源保護複合生態濕地項目,如今翠湖已成為人們鍛煉、遊泳、休憩的休閑勝地。

  圖說:在浦江縣浦陽街道同樂村以北、翠湖以西區域,過去集中了一批高汙染廠房和養殖棚。2013年至2015年,當地在“三改一拆”行動中拆除違建廠房、倉庫、養殖棚等各類違法建築60多處,建築麵積約9.5萬平米。如今,這裏已建成集遊樂、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樂園。

  得益於“千萬工程”,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擦亮生態底色,走出共富創新路。如今已成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首批試點之一,以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為目標,淳安描繪出了“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鄉一天地、一城一風光”的生態功能區新圖景。

  圖說:位於淳安縣楓樹嶺鎮下薑村的大下薑文旅客廳,所在地塊前身為90年代抽絲廠,由於直排廢水、廢氣,對周邊生態造成破壞。隨著當地產業升級轉型,抽絲廠被拆除。2022年,集旅遊集散、紅色研學展示、農產品展示等功能的文旅客廳在此地正式落成。

  圖說:位於淳安縣楓樹嶺鎮下薑村的楓林港。上世紀90年代初,楓林港的上遊建起水電站,但生態逐漸惡化讓楓林港一度被稱作汙水港。從2014年起,淳安對楓林港流域流經地實施生活汙水處理、綜合治理等工程。近年,淳安縣政府在楓林港全流域推進大規模綠化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態建設,森林覆蓋率從2001年的26%上升到如今的90%以上。

  一組組衛星對比圖見證了歲月流轉中的鄉村巨變。放眼浙江廣闊大地,這場跨越20年的美麗接力正煥發新的生機。


策劃:鍾昊熹 袁震宇

統籌:程瑛 翁璟

終審:薑晨

記者:殷曉聖 方問禹

編輯:馬知遙 馬江 郭妍廷

遙感數據技術:郭建偉 穀寧 郭超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係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新華社浙江分社

聯合出品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